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校釋說明

《備急千金要方》為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所撰。全書30卷,分232門,方論5200余首,是一部收載宏富、內容博大的百科全書式的大型醫學典籍。該書具有相當高的學術水平和實用價值,流傳1300余年,至今仍為國內外學者推崇和喜愛。公元1990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將此書的整理研究工作列為國家中醫藥科研計劃下達,由我們承擔此項整理研究任務。通過全面的調查研究,我們認為,本書整理研究之目的,唯使經過系統研究后之《備急千金要方校釋》,既可最大限度地反映《備急千金要方》原貌,又能萃集古今有關《千金要方》的研究成果,為教學、醫療、科研等多方面需要提供一部版本可靠,資料翔實,可資研究,切于實用的新通行本。力求做到選本正確,文字規范,校勘準確,注釋簡明。茲將校釋有關情況說明如下。
一、本書校勘方式采用“以善為主”法。
二、本書有兩種版本:一是依據新校古籍通則,采用通行的繁體正字豎排;二是為滿足不同層次的讀者需要,采用簡體橫排。
三、本書原文依其文義、醫理及意群劃分段落。
四、依據古籍出版要求,采用現代標點符號標點。
五、凡底本中能確認的訛字而有校本可據者,據校本改正,并出具校注。凡底本中能確認的訛字但無校本可據者,據文義改正,亦出具校注。校語為:某原作某,據某本改(或據文義改)。
六、凡底本中能確認的文字脫漏而有校本可據者,據校本補,并出具校注。凡底本中能確認的文字脫漏但無校本可據者,據文義補,亦出具校注。校語為:某下(或上)原脫某字,據某本補(或據文義補)。
七、凡底本中能確認的衍文而有校本可據者,據校本刪,并出具校注。凡底本中能確認的衍文但無校本可據者,據文義刪,亦出具校注。校語為:某下(或上)原衍某字,據某本刪(或據文義刪)。
八、凡底本中文字倒置,義不可通,而有校本可據者,據校本乙正,并出具校注。凡底本中文字倒置,義不可通,但無校本可據者,據文義乙正,亦出具校注。校語為:某某二字原倒,據某本乙正(或據文義乙正)。
九、凡底本中藥物屬一般習用者,概不出注;其罕見少用者,出注說明其出源、科屬、藥用部分、性味、功效、主治等。
十、凡底本中使用的藥物異名,悉仍其舊貌,其冷僻不易識辨者出注說明。如:天麻草 即益母草。
十一、凡底本中穴位屬一般習用者,概不出注;其罕見少用者,出注說明其出源、所屬經脈、部位及主治等。
十二、凡底本中使用的穴位異名,悉仍其舊貌,其冷僻不易識辨者出注說明。如:沖陽 即迎香。
十三、凡底本與校本文字不同,義均可通,而以校本義勝,或有重要參考價值者,酌情出具異文,以備參考。術語為:某 某本作某。
十四、凡底本中文字有疑義,校本不足為據,難以遽定是非者,出校存疑,以俟考稽。
十五、按下列原則對底本中的異體字、古體字、通借字等進行規范和整理。
1.凡底本采用異體字(含俗字)者,悉改用正體字。
2.凡底本采用不同字形而與正體字音義差距較大者,改為正體字,出具校注說明。
3.凡底本采用古字,或古字與今字混合使用者,悉改為相應今字。并出具校注。
4.凡底本采用古字而現已不通行,且罕見難辨者,按異體字原則處理。
5.凡底本使用通借字,悉改為該字所通借之正字,并出具校注說明。
6.凡底本使用避諱字而常見易識,于義可通者,悉仍其舊貌,并出具校注。如“治”避唐高宗諱作“理”。
7.凡底本使用避諱字而缺筆改形,不易識辨者,悉改為正字,并出具校注。如“恒”避宋真宗諱作 ”。
8.凡底本因刊刻所致筆畫誤漏,字書查無可據,予以徑改,不出校記。
十六、凡底本中文詞生僻疑難者,酌情予以訓釋。
1.單音詞或固定雙音詞直接訓釋。如:朔日 夏歷每月初一日。……(書證)。
2.詞組或短語在訓釋語前用“謂”。如:節弛 謂骨節弛緩。……(書證)。
3.形容詞在訓釋語后用“貌”。如:蘊蘊然 郁結貌。……(書證)。
4.文中義訓釋,先釋相應詞書義,后用“此謂”釋文中義。如:邀射 謀求。……(書證)。此謂盡力調治。
5.訓釋書證以訓詁專書、古籍傳注、文獻書證為次序,以妥貼簡明為原則。
十七、凡底本中有關醫史人物及重要地名較生疏者,酌情出注。
十八、凡上述同一情況在全書重復出現者,僅于首見處或其他適當之處出具校注,余略不贅。
十九、凡引用古籍之書名一般仍其原貌,或酌用簡稱。
二十、凡底本中的小字注文,依正文處理原則處理,唯不出校注。
二十一、以卷目篇題對全書總目錄進行校訂之處,不另出校;而正文中據目錄校訂的,則逐一出校說明。
二十二、底本與校本。以日本嘉永二年江戶醫學館影宋刻本為底本(工作底本為1974年日本每日新聞開發公司影印本),并按照古籍整理有關要求,嚴格選擇了主校本、旁校本、參校本、他校本(詳見校釋后記)。
二十三、主要參考書目
日?丹波康賴《醫心方》 人民衛生出版社1955年據日本安政元年醫學館本影印本
唐?王燾《外臺秘要》 人民衛生出版社1955年據經余居本影印本
漢?《黃帝內經素問》(簡稱《素問》) 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年據明顧從德翻刻宋本影印本
漢?《靈樞經》 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年據明趙府居敬堂本影印本
漢?《難經》 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年據《佚存叢書》影印《難經集注》本
晉?皇甫謐《針灸甲乙經》(簡稱《甲乙經》) 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年據明刻《醫統正脈》本影印本
隋?楊上善《黃帝內經太素》(簡稱《太素》) 人民衛生出版社1955年據蘭陵堂仿宋嘉祐本影印本
晉?王叔和《脈經》 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年據元廣勤書堂本影印本
后漢?張仲景《傷寒論》 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年據明趙開美刻《仲景全書》影印《注解傷寒論》本
后漢?張仲景《金匱玉函經》 人民衛生出版社1955年據清康熙丙申(1716年)上海陳氏刻本影印本
后漢?張仲景《金匱要略方論》(簡稱《金匱要略》) 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年據趙開美刻《仲景全書》本影印本
后漢?華佗《中藏經》 商務印書館1956年據清孫星衍《平津館叢書》本排印本
晉?葛洪《肘后備急方》 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年據明萬歷刊本影印本
齊?龔慶宣《劉涓子鬼遺方》 人民衛生出版社1956年據仿宋刻本影印本
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 人民衛生出版社1955年據清《周氏醫學叢書》本影印本
梁?陶弘景《本草經集注》 上海群聯出版社1955年據《吉石庵叢書》本影印本
唐?蘇敬《新修本草》 上海衛生出版社1957年據德清傅氏《籑喜 叢書》本影印本
宋?唐慎微《證類本草》 人民衛生出版社1957年據金張存惠晦明軒本影印本
校釋者
1997年6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清县| 文安县| 隆林| 天水市| 丰顺县| 阿尔山市| 贞丰县| 巧家县| 乐亭县| 日喀则市| 鸡泽县| 西和县| 泽普县| 射洪县| 神农架林区| 大港区| 大厂| 昂仁县| 宽甸| 延安市| 十堰市| 黄石市| 辽阳市| 麻江县| 抚州市| 射洪县| 灵台县| 长垣县| 温州市| 岳普湖县| 岫岩| 鲁山县| 山阳县| 上犹县| 陈巴尔虎旗| 康保县| 新乡市| 碌曲县| 普兰店市| 仙游县| 册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