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備急千金要方校釋
  • (唐)孫思邈著 李景榮等校釋
  • 2269字
  • 2019-12-10 19:10:41

喉病第七咽附 證一條  方五十首 針灸法二首

③ 咽附 原缺,據本書目錄補。
凡卒喉痹 不得語,服小續命湯,加杏仁一兩。 方出第八卷中。喉嚨者,脾胃之候。若臟熱,喉則腫塞,神氣不通, 烏翣膏主之方
④ 卒喉痹 病證名。謂中風失語。
生烏翣 十兩 升麻 三兩 羚羊角 二兩 薔薇根 切,一升 艾葉 六銖,生者尤佳 芍藥 二兩 通草 二兩 生地黃 切,五合 豬脂 二斤
⑤ 生烏翣(shà 霎) 藥名,即生射干。
上九味 咀,綿裹,苦酒一升淹浸一宿,納豬脂中,微火煎,取苦酒盡、膏不鳴為度,去滓,薄綿裹膏似大杏仁,納喉中細細吞之。
治喉腫痛,風毒沖心胸方
一升半 犀角 射干 杏仁 甘草 各二兩 羚羊角 一兩半 芍藥 三兩 梔子 七枚 升麻 四兩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豉煮一沸,分三服。
喉腫胸脅支滿 灸尺澤百壯。
治風毒咽水不下及瘰疬腫方
升麻 芍藥 各四兩 射干 杏仁 楓香  葛根 麻黃 各三兩 甘草 二兩
① 楓香 藥名,即白膠香,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的樹脂。性味辛苦平,無毒,能活血,涼血,解毒,止痛,主治瘰疬,齒痛,吐血衄血,癰疽瘡疥,癮疹金瘡等。
上八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方 以水服莨菪子末兩錢匕,神良。
治喉痹
荊瀝稍稍咽之。
② 喉痹 病名。《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四:“喉痹,痹者閉也,必腫甚,咽喉閉塞。”癥見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吞咽困難。多因外感風寒或風熱,內傷陰陽氣血虛損,或氣滯肝郁等而致。詳參《諸病源候論》卷三十?喉痹候及卷四十八?喉痹候。
又方 臘月豬尾燒末,水服之。
又方 燒牛角末,酒服之。
又方 熬杏仁令黑,含或末服之。
又方 含雞屎白。
又方 巴豆去皮,針線穿,咽入牽出。
又方 馬藺子半升,水二升煮取一升半,服之。
又方 煮桃皮汁三升,服之。
又方 燒荊汁服之。又,水三升煮荊一握,取一升,分三服。
治喉痹及毒氣方
桔梗二兩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又方 生姜二斤搗取汁,蜜五合微火煎相和,服一合,日五。
又方 附子一枚破作大片,蜜涂炙令黃,含咽汁,甘盡更涂炙如前法。
又方 剝大蒜塞耳鼻,日二易。
喉痹 刺手小指爪紋中,出三大豆許血,逐左右刺,皆須慎酒面毒物。
治喉痹,卒不得語方濃煮桂汁,服一升。亦可末桂著舌下,漸咽之,良。
又方 煮大豆汁含之,無豆用豉亦佳。
又方 以酒五合和人乳汁半升,分二服。
又方 燒炊箅作灰,三指撮,水服之。
又方 芥子末,水和,薄之 ,干則易。
① 薄(bó 勃)之 將藥物涂敷于患部。按“薄”,敷,涂飾。《史記?禮書》引徐廣曰:“乘輿車,金薄璆龍為輿倚較。”司馬貞索隱:“劉氏云:薄猶飾也。”
又方 商陸苦酒熬令濃,熱敷之。
又方 末桂心,如棗核大綿裹著舌下,須臾破。
治喉卒腫不下食方
以韭一把搗熬,薄之,冷則易。
又方 含上好醋,口舌有瘡亦佳。
治懸癰 咽熱,暴腫長方干姜半夏等分末,以少少著舌上。
② 懸癰 病名。多由火毒熾盛所致,癥見上腭腫起色紅疼痛,飲食吞咽均感不適,或見身發寒熱,口渴,舌苔黃,脈數等。
又方 鹽末,以箸頭張口柱之,日五。
治懸癰咽中生瘜肉,舌腫方日初出時向日張口,使婦人用左裙裾 其頭上,七下瘥。
③ 裙裾(jū 居) 裙子。常建《古興》詩:“石榴裙裾蛺蝶飛,見人不語顰蛾眉。”
④ 拄 原作“柱”,今改。按“柱”通“拄”。《爾雅?釋言》:“楮,柱也。”《釋文》柱作拄。“拄”,戳。《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賽兒隨光將根竹杖頭兒拄將下去,拄得一拄,這土就似虛的一般,脫將下去,露出一個小石匣來。
又方 羊蹄草煮取汁,口含之。
又方 鹽豉和涂之。
又方 取四五歲小兒尿,合鹽含之。
凡喉痹深腫連頰,吐氣數者,名馬喉痹 ,治之方 馬銜 一具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
① 馬喉痹 病名,為喉痹之來勢更急驟者,亦稱走馬喉痹。多由熱毒之氣,結于喉間而致,癥見喉間腫痛,甚至腫連頰腮,發熱煩懣,危及生命。詳參《諸病源候論》三十?馬喉痹喉。
② 馬銜(xián 咸) 馬嚼子。放在馬口中用以制馭馬。
又方 氈 中蒼耳三七枚燒末,水服之。
③ 氈(zhān 沾) 用羊毛或其他動物毛壓制而成的塊片狀材料。
又方 馬鞭草根一握,勿中風,截去兩頭,搗取汁服。
又方 燒谷奴灰,酒服之,立破。
咽門者,肝膽之候。若臟熱,咽門則閉而氣塞;若腑寒,咽門則破而聲嘶, 母姜酒主之方
母姜汁 二升 酥 牛髓 油 各一升 桂心 秦椒 各一兩 防風 一兩半 芎  獨活 各一兩六銖
上九味末之,納姜汁中,煎取相淹濡,下髓酥油等令調,微火三上三下煎之,平旦溫清酒一升,下二合膏,即細細吞之,日三夜一。
又方 丹參 升麻 雄黃 杏仁 鬼臼 甘草 射干 各一兩 麝香 半兩
上八味末之,以蜜為丸如梧子。飲下一丸,加至五丸,日三,酒服亦佳。咽痛失聲不利,用之良。
治咽傷語聲不徹方
一升 干姜 二兩半,末 酥 一升 通草 桂心 石菖蒲 各二兩
上六味合和,服一匕,日三。
又方 酒 一升 酥 一升 干姜末 十兩
上三味以酒二合、酥一匕、姜末二匕相和服,日三,食后服之,亦治肺痛。
治啞塞咳嗽方
桂心 六銖 杏仁 十八銖
上二味末之,以蜜丸如杏仁大。含之,細細咽汁,日夜勿絕。
治咽痛,逆氣不能食方麻子一升熬令黑,以酒一升淋取汁,空心一服一升,漸至二升,多汗好覆,勿觸風冷。此方兼理產婦及丈夫中風,如角弓反張、口噤不開,大驗,與紫湯氣力同。
治卒咽痛方
懸木枸燒末,水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燒炊帚 一枚,漿水服方寸匕。
① 炊帚(zhǒu 肘) 刷洗鍋碗的炊事用具。道藏本、四庫本并作“炊 ”。
治卒風咽腫面腫方
杏仁末和雞子黃,更搗敷上,干復易之七八度。若腫汁出,煮醋和伏龍肝敷,干更易之。
治卒咽方
燒履鼻繩為灰,暖水服之。
又方 燒麻子脂,服之。
治咽喉不利,下氣方
射干 杏仁 人參 附子 桂心 各一兩
② 桂心 《外臺秘要》卷二十二?咽喉雜療方無此藥,為四味。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指大。含一丸,稍稍咽之,令藥味相接。
治咽喉中痛癢,吐之不出,咽之不入,似得蟲毒方含生姜五十日,瘥。
又方 以青布裹麻黃燒,以竹筒盛,煙熏咽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拉玛依市| 徐州市| 同仁县| 加查县| 高密市| 天全县| 金门县| 延安市| 息烽县| 当阳市| 沅陵县| 肇东市| 怀仁县| 高台县| 历史| 大新县| 古田县| 纳雍县| 麦盖提县| 军事| 中阳县| 彰武县| 林西县| 台山市| 北票市| 舟山市| 罗山县| 邮箱| 秭归县| 淳安县| 宁强县| 阿拉尔市| 遂川县| 天等县| 西林县| 湖南省| 永福县| 绥化市| 刚察县| 航空| 边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