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淋渴第七方九首

治產(chǎn)后小便數(shù)兼渴, 栝樓湯
栝樓根 黃連 各二兩 人參 三兩 大棗 十五枚 甘草 二兩 麥門冬 二兩 桑螵蛸 二十枚 生姜 三兩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治產(chǎn)后小便數(shù), 雞肶胵湯
雞肶胵 二十具  雞腸 三具,洗 干地黃 當(dāng)歸 甘草 各二兩 麻黃 四兩 厚樸 人參 各三兩 生姜 五兩 大棗 二十枚
① 二十具 道藏本、四庫本并作“二三具”。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煮肶胵及腸大棗,取七升,去滓,納諸藥,煎取三升半,分三服。
治婦人結(jié)氣成淋,小便引痛上至小腹,或時(shí)溺血,或如豆汁,或如膠飴,每發(fā)欲死,食不生肌,面目萎黃,師所不能治方
貝齒 四枚燒作末 葵子 一升 石膏 五兩,碎 滑石 二兩,末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二物,取二升,去滓,納二末及豬脂一合,更煎三沸,分三服,日三,不瘥再合服。
治產(chǎn)后卒淋,氣淋,血淋,石淋, 石韋湯
石韋 二兩 榆皮 五兩 黃芩 二兩 大棗 三十枚 通草 二兩 甘草 二兩 葵子 二升 白術(shù) 《產(chǎn)寶》用芍藥 生姜 各三兩
上九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集驗(yàn)》無甘草生姜。崔氏同產(chǎn)寶,不用姜棗。
治產(chǎn)后淋澀, 葵根湯
葵根 二兩 車前子 一升 亂發(fā) 燒灰 大黃 各一兩 冬瓜練 七合一作汁 通草 三兩 桂心滑石 各一兩 生姜 六兩
上九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千金翼》不用冬瓜練
治產(chǎn)后淋, 茅根湯
白茅根 一斤 瞿麥 四兩 地脈 二兩 桃膠 甘草 各一兩 鯉魚齒 一百枚 人參 二兩 茯苓 四兩 生姜 三兩
① 地脈 藥名,即地膚子。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治產(chǎn)后淋, 滑石散
滑石 五兩 通草 車前子 葵子 各四兩
上四味治下篩,醋漿水服方寸匕,稍加至二匕。
治產(chǎn)后虛渴,少氣力, 竹葉湯
竹葉 三升 甘草 茯苓 人參 各一兩 小麥 五合 生姜 三兩 大棗 十四枚 半夏 三兩 麥門冬 五兩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竹葉小麥,取七升,去滓納諸藥,更煎取二升半,一服五合,日三夜一。
治產(chǎn)后渴不止, 栝樓湯
栝樓根 四兩 人參 三兩 甘草 二兩崔氏不用 麥門冬 三兩 大棗 二十枚 土瓜根 五兩崔氏用蘆根 干地黃 二兩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分六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化隆| 甘泉县| 张家港市| 阳朔县| 望城县| 永吉县| 霍林郭勒市| 渝北区| 额济纳旗| 陕西省| 扬州市| 古浪县| 天门市| 明星| 广水市| 织金县| 平乡县| 明光市| 万安县| 临湘市| 旬邑县| 浮梁县| 石门县| 江津市| 老河口市| 连平县| 岗巴县| 沭阳县| 黄骅市| 门头沟区| 吕梁市| 道真| 集安市| 平泉县| 冕宁县| 广河县| 保亭| 盖州市| 遵义市| 竹山县| 大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