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天然藥物學的發展簡史

一、天然藥物學的起源

西漢·劉安所撰的《淮南子·修務訓》曰:“神農嘗百草之滋味,察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后人認為藥物是由神農氏最先發現的。其實天然藥物的發現和應用以及天然藥物學的產生是人類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在采取植物和狩獵動物當作食物時,不可避免地誤食一些有毒甚至劇毒的動植物,以致發生嘔吐、腹瀉、昏迷甚至死亡等中毒現象。同時,也可因偶然吃了某些動植物,使原有的病痛得以減輕或完全消除。而在狩獵及其他勞動活動中受到外界傷害,可能造成創傷,古人們本能地用苔蘚、樹皮、莖、葉等揉碎來敷裹涂抹傷口,久之,便逐漸發現了一些適用于敷治外傷的外用藥。人們經過無數次無意識的發現,再進行有意識的嘗試,即試驗、觀察,逐步形成了最初的藥物知識,通過長期而廣泛的實踐,藥物知識逐漸豐富起來,并經過口耳相傳、父子相傳、師徒相傳,從而得以代代相傳。當有文字出現時,這些醫藥知識就用文字記錄下來,出現了醫藥書籍,并傳承至今。

二、我國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簡介

《神農本草經》(簡稱《本經》):成書于漢代,著者不明。該書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本草專著。全書共三卷,收載植物、動物、礦物三類藥物共365種,按藥物性能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種,養命以應天,多服無毒,可延年益壽,如人參;中品120種,養性以應人,無毒或有毒,能治病補虛,如白芷;下品125種,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如烏頭、附子。該書是漢代以前我國藥物知識的總結,并為以后的藥學發展奠定了基礎。

《本草經集注》(簡稱《集注》):成書于南北朝時期梁代,陶弘景著。全書七卷,增加了漢魏以后名醫所用藥物365種,共載藥730種,對原有的性味、功能與主治有所補充,并增加了產地、采集時間和加工方法,首創按藥物自然屬性分類的方法。該書是《神農本草經》以后有確切年代和作者的重要本草文獻。

《新修本草》(又稱《唐本草》):成書于唐代(659年),由李勣、蘇敬等22人,受政府指派編寫而成,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國家權力機關頒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藥學專著,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藥典,比歐美各國認為最早的《紐倫堡藥典》早883年,且流傳國外。該書共54卷,載藥850種,并附有藥物圖譜,開創了我國本草著作圖文對照的先例,對我國和世界的藥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證類本草》):北宋后期元祐年間,唐慎微著。將《嘉祐補注本草》(宋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掌禹錫等著,載藥1082種)和《圖經本草》(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蘇頌等著,原書遺失)合并,增藥500余種,并收集許多單方、驗方和大量藥物資料。該書內容豐富,圖文并茂,共31卷,載藥1746種,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完整本草,是研究古代藥物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本草綱目》(簡稱《綱目》):成書于明代(1596年),李時珍著。共52卷,載藥1892種,附藥圖1109幅,附方11096條。該書1578年完稿,于李時珍辭世三年后的1596年刊行。全書按天然藥物自然屬性建立分類系統,為天然藥物分類的先驅,集明代以前本草學說之大成。17世紀初,該書傳到國外,譯成多國文字,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對世界醫藥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本草綱目拾遺》(簡稱《拾遺》):成書于清代(1765年),趙學敏著。全書共10卷,載藥921種。其中《本草綱目》未記載的天然藥物有716種,絕大部分是民間藥,如冬蟲夏草、鴉膽子、太子參等。該書是拾遺補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對本草學的再一次總結。

《植物名實圖考》和《植物名實圖考長編》:成書于清代(1848年),吳其濬著。該書是植物學方面科學價值較高的名著,也是考證藥用植物的重要典籍。《植物名實圖考》共38卷,收載植物1714種,是根據著者經驗,辨別形色氣味,摹繪成圖,附以考證,以求名實相符,其中很多名詞與今相同,為今所用。《植物名實圖考長編》一書摘錄了大量古代文獻資料,收載植物藥838種,給近代藥用植物的考證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史料。

三、我國近、現代天然藥物學的發展概況

我國近、現代的藥學受國外的影響較大。17世紀初開始,隨著歐洲資本主義大生產的建立,生產力和科學文化得以迅速發展,自然科學快速興起,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等學科的日益發展對藥學學科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20世紀以前,中國的學者主要是以傳統的方法研究天然藥物。20世紀30年代,國外的生藥學傳入我國,在國外學術思想的影響下,天然藥物鑒定工作有了一定的進展。1933年丁福保編著《中藥淺說》,引進了化學鑒定法。1934年趙燏黃、徐伯鋆等編著了《生藥學》上卷,1937年葉三多編著了《生藥學》下卷,將顯微鑒定方法引進到天然藥物的鑒定之中。該書主要介紹供西醫用的生藥,它引進了天然藥物鑒定的現代理論和方法,對天然藥物鑒定學科的建立,起到了先導作用。

1949年以后,黨和政府對中醫藥事業十分重視,在天然藥物的管理、生產、醫療、教育、科研以及對外交流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古代本草整理考證

古代本草是指清代以前的天然藥物學文獻,是世界上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的天然藥物學體系。目前,從事本草史學研究的專家已先后對200多個天然藥物品種進行了全面考證,出版了《本草學》等專著,輯復了《唐·新修本草》等,出版了《本草綱目》校點本、《滇南本草》校訂本等著名本草。本草考證已成為天然藥物品種的整理、新藥的研制、國家藥品標準的制定等必不可少的內容,如青蒿的抗瘧作用、何首烏的消炎作用和曼陀羅的麻醉作用等都是從本草研究中發掘出來的。

(二)天然藥物種質資源研究

我國通過多次天然藥物資源普查和品種整理研究,對一些常用天然藥物品種進行多基源及全國使用情況的清查,并在藥用植物的人工種植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如人參、黃連、杜仲、天麻、黃芪等12種天然藥物實現了人工栽培,川貝母、肉蓯蓉等達到了中試規模,人參、靈芝、冬蟲夏草等貴重藥材的人工培養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此外,涉及遺傳育種和突變品系等多方面的研究,利用細胞和組織培養方法來生成藥用植物的有效物質,已獲得進展。

(三)天然藥物化學成分研究

化學成分是天然藥物藥效的物質基礎,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化學成分的分離和結構鑒定的速度大大提高。制備色譜技術、各種逆流色譜技術、高分辨質譜和大功率核磁波譜儀的應用,使很多微量的新化合物成功地得到了分離鑒定。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各國學者分離得到的天然化合物有6000多個,其中新化合物3600多個。目前,常用中藥的化學成分及有效成分研究仍然備受關注,苔蘚、地衣、真菌等的化學成分以及海洋生物的化學成分研究已經引起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并取得了初步成果。

天然藥物的藥理學研究是天然產物活性成分發現的基礎和重要手段。隨著天然產物研究的發展,從植物中分離出來大量的化合物,從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等方面綜合研究天然藥物的體內過程,為中藥現代化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此外,生物化學技術的進步使各種不同結構功能的蛋白質不斷地被發現,從而建立了多種體外試驗模型,特別是在抗腫瘤、抗炎、抗病毒、抗心血管疾病等方面。

(四)天然藥物鑒定技術研究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天然藥物鑒定技術有了很大進步。應用電子顯微鏡和X射線衍射法觀察和研究天然藥物組織的超微結構,免疫電泳法用于種子天然藥物的鑒別。色譜指紋圖譜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天然藥物的品種鑒別和質量控制中,生物技術正逐漸滲透到天然藥物研究領域,DNA分析技術、酶聯免疫吸附技術等在天然藥物鑒定方面不斷地被應用。

(五)天然藥物學代表著作

從1954年起,全國各地在教學、科研、生產和檢驗機構進行了中藥資源和經驗鑒別方法的調查、整理和研究,陸續編寫出版了許多有關中藥、天然藥物鑒定方面的著作,如:《中藥鑒定參考資料》第一集(1958年),《中藥材鑒別手冊》1~3冊(1959年),《中藥志》(1959~1961年),《藥材學》(1960年)。其后于1970~1975年間我國掀起了群眾性的中草藥運動,各地醫藥衛生人員上山下鄉,調查采集中草藥,為農民防治疾病。在此過程中,編寫了數以百計的地方性中草藥手冊,并經整理研究,編寫了:《全國中草藥匯編》及其彩色圖譜(1975~1977年),《中藥大辭典》(1977年),《中草藥學》上、中、下三冊(1976年、1980年、1986年),《中藥志》第二版Ⅰ~Ⅵ冊(1979年、1982年、1984年、1988年、1994年、1998年),《新編中藥志》1~3冊,《新華本草綱要》1~3冊(1988~1991年),《中國道地藥材》(1989年),《中藥彩色圖譜》(1987年)。顯微鑒定方面,1986年《中藥材粉末顯微鑒定》和1997年《中成藥顯微分析》專著的出版,推動了中成藥顯微鑒定的發展。1999年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持,全國60多個單位協作編寫,歷時10年完成的《中華本草》,全書共34卷,共收載藥物8980味,插圖8534幅,篇幅約2200萬字,引用古今文獻1萬余種。由國內外專家學者編寫的《中國本草全書》(2002年),共403卷,約2億5千萬字,收錄了中國公元前220年至公元1911年本草專著800余部,相關文獻1萬余種,文獻資料來自世界130多家圖書館,其中近百部本草是流散國外的孤本。近20年出版的重要專著還有:《中國藥材學》《現代實用本草》《中國中藥材商品學》《中藥材品種論述》《中藥品種新理論的研究》《中國中藥材真偽鑒別圖典》《常用中藥材組織粉末圖解》《中藥鑒別紫外譜線組法及應用》《中成藥薄層色譜鑒別》《中國藥用動物志》《動物藥材鑒別》《中國藥用植物種子的形態鑒別》《常用中藥鑒定大全》《中藥材薄層色譜鑒別》《中藥材光譜鑒別》《民族藥志》等。有特色、高水平的專著不斷涌現,反映了中藥和天然藥物鑒定學科的不斷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藏| 平阳县| 大庆市| 乌海市| 怀仁县| 玉林市| 嘉荫县| 炉霍县| 伊川县| 宿迁市| 隆安县| 玉树县| 长沙县| 大荔县| 深圳市| 郑州市| 荆门市| 宣武区| 安仁县| 凤冈县| 方城县| 汉川市| 颍上县| 彩票| 呼和浩特市| 石城县| 富锦市| 合作市| 巴楚县| 理塘县| 宽甸| 平安县| 阜宁县| 晋中市| 原平市| 昌都县| 彰武县| 大方县| 延庆县| 泽州县| 霞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