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鼠心肌細胞Hsp110抗熱應激損傷的分子病理學研究
- 劉志軍 王國永
- 12字
- 2020-08-21 12:58:01
第一章 熱應激與熱應激損傷
一、應激概述
(一)應激的概念
1929年,美國生理學家坎農觀察到動物機體在面對緊急情況時,會產生一種“緊急反應”(Cannon,1929)。隨后,加拿大生理學家賽里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人或動物在面對各種不利因素或危險境況時,機體生理及體外的生化反應發生較大幅度的變化,賽里將其稱為“多種有害因素引起的綜合征”。后來,隨著研究的深入,他又將這一現象稱為“周身適應綜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Selye,1936)。“Stress”一詞在拉丁文中是“逆境、困苦”的意思,后來被引用于物理及工程學,表示“壓力”或“負荷”;1910年,奧斯勒將該詞的含義與工作、學習等任務特別困難相等同,外延了它的含義,他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一個人長期處于上述狀態,就會產生精神與軀體癥狀(Osler,1910)。1936年,賽里把“多種有害因素引起的綜合征”用“Stress”來命名,并提出它是機體在遭受外界各種有害因素侵襲時自身生理、生化方面的綜合變化。在該概念傳入我國后,科技翻譯專家直接將該詞翻譯成了“應激”(劉士豪,1963)。
(二)應激的分類
引起應激的各種因素被稱為應激原。根據應激原的來源不同,可分為物理性應激原、化學性應激原、生物性應激原、自體性應激原及行為性應激原。按照應激原的方式可將應激分為冷應激、熱應激、運輸應激、免疫應激、驚嚇應激等。
(三)應激的調節
機體受到應激刺激后,機體內的生理生化反應復雜,主要經過神經內分泌調節途徑進行調節,從而適應(或抵御)不利的外界或體內異常狀態。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HPA)軸的激活是機體應對應激反應的最重要的保護性反應,是應激反應的主要特征,它能導致糖皮質激素(GC)分泌增加,從而使機體動員并合理分配體內能量,使機體快速適應新的外界或體內環境的改變,較好地維持內環境的穩定。HPA軸受到室旁核、杏仁核、海馬的綜合調節,發揮作用。杏仁核是邊緣系統的組成部分,由不同功能、不同來源的神經細胞群組成。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杏仁核在介導應激反應、應激性自主神經活動以及神經內分泌調節性激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揭示了杏仁核是應激的行為和生理反應的執行者。下丘腦室旁核是HPA軸調節的控制開關。當應激原作用于機體,室旁核內的神經元細胞分泌多種促使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的激素,這些激素到達垂體后,刺激垂體細胞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被運到腎上腺,加速類固醇激素的合成。海馬是腦部介導應激活動的最重要的神經區域。海馬特有的記憶功能可以幫助機體認識應激,從而更好地適應內外部環境。皮質激素的增加,能使海馬抑制HPA的激活。另外,海馬對應激HPA的調節是雙向調節,當皮質激素與海馬鹽皮質激素受體結合,激活HPA的活性;當皮質激素與神經中樞系統中的糖皮質激素受體結合,抑制HPA的活性(楊權,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