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促前胸腺激素

促前胸腺激素(prothoracicotropic hormone,PTTH),又稱促蛻皮激素(ecdysiotropin)。1919年Kopec利用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的末齡幼蟲進行了一系列結扎實驗,證明了昆蟲蛻皮變態現象受一種由腦部分泌的化學因子所控制。通過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蟲的胸腹部結扎,阻止其體液的交流(由于昆蟲的各個體節都有氣門,胸腹部結扎對呼吸沒有很大的妨礙;并且各體節都有神經節,結扎以后,沒有頭部的胸腹部照樣能夠生存),結果發現5齡(末齡)早期幼蟲胸腹部結扎后仍維持幼蟲的形態,不能變態成蛹;但如果結扎時間延后至5齡后期,則頭胸部與腹部都能正常化蛹;如果在5齡中期結扎幼蟲的胸腹部,則頭胸部能夠正常化蛹,但腹部仍一直保持幼蟲的形態。接著,Kopec又進行了一系列結扎及腦和其他器官的移植實驗,根據這些結果,Kopec推論昆蟲由幼蟲轉變成蛹的變態蛻皮是由位于頭部的腦內所釋放的某一因子所控制,如果在某一臨界期之前(腦內因子釋放前)結扎或切斷頭部的話,就阻礙了變態;但過了臨界期后,頭胸部間或胸腹部間的結扎就失去了效果。后來,他將該腦內因子命名為腦激素。

20世紀40年代,英國昆蟲生理學家Wigglesworth利用吸血蝽(Rhodniuz prolixus)進行研究后,發現間腦側部有大型的神經分泌細胞,其細胞質中有與一般神經細胞不同染色性的顆粒,Wigglesworth對吸血蝽進行了去頭實驗,發現吸血蝽從若蟲羽化為成蟲也是由腦分泌的激素控制,從而證實了Kopec的發現。此后,美國學者Williams在1947年發現了腦激素的功能為活化前胸腺。他利用惜古比天蠶蛾(Hyalophora cecropia)的休眠蛹進行了研究:將休眠蛹分離成頭胸部和腹部,然后將分泌性極強的腦分別移植其中,結果發現頭胸部能羽化成成蟲的特征,而腹部不能變為成蟲;但如果同時將腦及前胸腺移植至腹部,則腹部也可變態為成蟲。從而證明腦的分泌物可活化前胸腺,引起昆蟲蛻皮。這種能活化前胸腺的腦激素就被稱為促前胸腺激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兴县| 鄄城县| 利川市| 中西区| 承德县| 黑山县| 江西省| 霍州市| 库尔勒市| 合水县| 洛川县| 剑阁县| 刚察县| 兴隆县| 涞水县| 洛浦县| 彭山县| 松潘县| 许昌县| 克什克腾旗| 石城县| 望奎县| 隆德县| 日土县| 苏州市| 忻城县| 永昌县| 中江县| 绩溪县| 依兰县| 洛隆县| 开原市| 合川市| 长阳| 莱芜市| 汉寿县| 申扎县| 北宁市| 临漳县| 伊春市| 偏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