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蛻皮與生長

(一)蛻皮

昆蟲從卵中孵化出來后隨著蟲體的生長,經過一定時間,重新形成新表皮而將舊表皮蛻去的過程叫蛻皮(ecdysis),蛻下的皮叫著蛻(exuvia)。

昆蟲蛻皮的次數因種類而異,大多數有翅亞綱的昆蟲一生的蛻皮次數在4~12次之間,如直翅目、半翅目、鱗翅目的若蟲或幼蟲通常蛻皮5次左右。僅有少數昆蟲蛻皮次數甚少或更多,如雙翅目CampodeaJapyx屬的昆蟲只蛻一次皮,而蜉蝣目昆蟲可蛻二三十次皮,纓尾目昆蟲的蛻皮次數甚至可多達五六十次。

有些昆蟲的雌蟲比雄蟲常多蛻一兩次皮,如在衣魚、蝗蟲、介殼蟲等昆蟲中便是如此。

絕大多數昆蟲僅在幼期蛻皮,廣義無翅亞綱的昆蟲進入成蟲期仍可蛻皮。有些昆蟲的蛻皮次數會受環境條件的影響,不良的環境條件可能導致蛻皮次數的增加或減少。如大菜粉蝶(pierid brassicae)在14~15℃時蛻皮5次,而在22~27℃時減少至3次。網衣蛾(Tineola biselliella)在惡劣的條件下蛻皮次數可由正常的4次增加到40余次,發育期則由正常的26d延長至900d左右;但在這種情況下,蟲體不但不能生長,反而越變越小。一些獵蝽科昆蟲等如果營養不足便不能蛻皮。

根據蛻皮的性質,可將蛻皮分為3類。幼期伴隨著生長的蛻皮叫生長蛻皮;老熟(末齡)幼蟲或若蟲蛻皮后變為蛹或成蟲的蛻皮叫變態蛻皮,而因環境條件改變后所增加的那部分蛻皮叫生態蛻皮。

(二)生長

在昆蟲的胎后發育中,蟲體的生長主要在若蟲期及幼蟲期進行,其生長速率很高。例如,家蠶老熟幼蟲的體長為初孵幼蟲的24倍,而體重可增至10000多倍;又如木蠢蛾(Cossus cossus)的老熟幼蟲體重為初孵幼蟲的7.2萬倍。因此,對農業害蟲來說,幼蟲期或若蟲期是主要為害時期,也是防治的重點蟲期。

昆蟲的生長和蛻皮交替進行。在正常情況下,昆蟲幼體每生長到一定時期就要蛻一次皮,每次蛻皮前常表現為不食不動,蛻皮后蟲體迅速生長,發育一段時間后生長又逐漸減緩,到下次蛻皮前幾乎停止生長。蟲體的大小或生長的進程可用蟲齡(instar)來表示。從孵化到第一次蛻皮以前的幼蟲或若蟲稱為1齡幼蟲或1齡若蟲;第1次蛻皮后的幼蟲或若蟲叫2齡幼蟲或2齡若蟲,以此類推。相鄰兩次蛻皮所經歷的時間叫做齡期(stadium)。

同一齡幼蟲或若蟲個體間的體長常差異較大,但頭殼寬度一般變異較小,因而可以將頭殼寬度作為識別蟲齡的重要依據之一。Dyar(1890)曾對28種鱗翅目幼蟲頭殼寬度進行了逐齡測量,發現各齡間頭殼寬度按一定幾何級數增長(常為12~14),這一現象被稱為戴氏法則(Dyar’s rule)。戴氏法則雖然不能適用于所有昆蟲種類,但在實踐中仍有一定應用價值。例如,已知某鱗翅目幼蟲相近兩齡頭殼寬度,可推算其他各齡的頭殼寬度;若已知第1齡或末兩齡幼蟲的頭殼寬度,可推測該種幼蟲共有幾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剑阁县| 双桥区| 建德市| 峨眉山市| 铜山县| 潼南县| 通海县| 安乡县| 安阳市| 洪泽县| 淅川县| 沁水县| 乃东县| 吉安市| 湖州市| 天气| 扎囊县| 信丰县| 开远市| 鹿邑县| 乐东| 理塘县| 阳曲县| 聂拉木县| 怀宁县| 大埔县| 筠连县| 玉屏| 西城区| 苏尼特右旗| 银川市| 汾西县| 县级市| 江都市| 凯里市| 隆子县| 连南| 唐海县| 南京市| 隆安县| 安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