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京城7個月歷經(jīng)三任皇帝

——來自京師的加密快報



“崇禎皇帝在萬壽山上吊死啦!”這是公元1644年4月25日早上,京城老百姓們悄悄傳遞的一個消息。原來,李自成的起義軍包圍京城后,崇禎皇帝悄悄送走幾位皇子,殺死了幾位嬪妃和公主,自己卻和太監(jiān)王承恩爬上了煤山(即今北京市景山),找了棵樹吊死了。

李自成進北京后,皇帝寶座還沒坐熱,他的起義軍就到處燒殺搶掠,還對明朝的官員進行拷打、追贓。原本鎮(zhèn)守山海關的明朝大將吳三桂聽說這消息,再加上他的愛妾陳圓圓被霸占,一怒之下,就向關外的清軍投降了。

清朝的多爾袞帶兵進入山海關,將李自成趕下了皇帝寶座后,把順治皇帝接到了京師。從此,清朝正式開始了對中國的統(tǒng)治。

就這樣,短短7個月時間,京城的老百姓就在混亂中經(jīng)歷了三個皇帝——明朝崇禎皇帝朱由檢、大順朝皇帝李自成和清朝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這三個皇帝一個接一個地換過來,連喘氣兒的工夫也沒留給老百姓。









揚州十日,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清朝入主中原后,很多明朝的官員及老百姓仍然誓死效忠明朝。他們把明朝皇帝的后代接到了南方,建立了新的明朝政府(史稱南明)。

公元1645年,清朝派豫親王多鐸率領大軍向南推進,一路勢如破竹,無人可擋。但等到了攻打揚州的時候,卻遭到了南明兵部尚書史可法的頑強抵抗。

史可法向南明皇帝求救,但沒有得到回應,揚州成了一座孤城。但即便是孤城,史可法也發(fā)誓要堅守下去。

無奈,揚州的守兵本來就不多,糧草也不多,沒多久,食物就出現(xiàn)了短缺。史可法把剩下不多的肉拿出來,分給士兵們吃,自己就著鹽和醬油下飯。

公元1645年農(nóng)歷四月,揚州終于因為彈盡糧絕,被清軍攻破。史可法本來打算自刎,卻被清軍抓住了。多鐸看重他的才華,親自勸他投降,并拿高官厚祿引誘他,但都被史可法拒絕。

史可法說:“城在人在,城亡人亡。我史可法頭可斷,但絕不會向你們屈服。”之后,他英勇就義,他的軍隊全軍覆沒。

清軍在攻城過程中,傷亡慘重。多鐸為了泄憤,就下令屠殺城中百姓。這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持續(xù)了整整十天,人們不是被燒死,就是被殺死。往日繁華熱鬧的揚州城,到處尸骨累累,血流成河,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死城”。

據(jù)估計,大約有80萬人死于這場屠殺,史稱“揚州十日”。相信人們不會忘記這段悲慘的歷史。





要頭發(fā)還是要腦袋



為了打壓南明政權和漢族人的反抗,樹立清朝統(tǒng)治的權威,清朝皇帝在皇城里站穩(wěn)了腳跟,就開始治理老百姓了。

公元1645年,攝政王多爾袞頒布了一道“剃發(fā)令”,要求漢族人在10天之內(nèi),像滿族人那樣,把額頭上的頭發(fā)全部剃掉,在腦袋后面蓄起頭發(fā),編成一個長辮子,不從者斬。

漢族人堅決反對,說:“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怎么可以隨便毀壞呢!”

可朝廷回答:“留頭不留發(fā),留發(fā)不留頭。腦袋和頭發(fā)只能留一個,你們自己看著辦吧。”

盡管這樣,很多漢族人依然不肯屈服,尤其是嘉定城的人,反抗最強烈。他們甚至組織武裝抗擊清軍,因此遭到了清軍的三次大屠殺,史稱“嘉定三屠”。

可悲的是,帶兵攻打嘉定的,竟然是堅決抗清的明朝將領史可法的部下——李成棟。

李成棟投降以后一心想著要為清王朝立功,結果遇到了嘉定人的英勇抵抗。戰(zhàn)斗進行了很長一段時間后,李成棟氣急敗壞地問部下:“嘉定人投降了嗎?”

部下回答說:“活著的都不投降,不過死了的都降了!”

就這樣,在清軍的三次屠城中,嘉定城內(nèi)的老百姓沒有一個投降,死亡人數(shù)達到2萬多。清軍“如愿以償”,在滿城的累累白骨上,插上了“削發(fā)令已行”的旗幟。





14歲的少年天子



公元1650年多爾袞病死,14歲的順治皇帝正式宣布親政。

為什么他登基8年后才開始親政呢?因為多爾袞還活著的時候,朝廷里的事都是由他說了算,順治皇帝根本插不上手。

多爾袞死后,被人揭發(fā)生前有謀逆之心。順治皇帝趁機削去了他的爵位,財產(chǎn)也充公,還把尸體挖出來鞭打,最后連他的余黨一并清除,從此集大權于一身,成了名副其實的皇帝。

剛即位時,這個少年天子連漢字書都讀不懂,于是他每天都刻苦學習漢族文化,天不亮就起床讀書,有時甚至徹夜不睡。

面對全國的戰(zhàn)亂,順治皇帝大膽重用漢族降官,還給崇禎皇帝立了碑,表彰了李自成攻陷京城時殉國的明朝大臣,漸漸穩(wěn)定了國內(nèi)局勢。

為了拉攏人心,順治皇帝下令整頓吏治,懲治貪污;提倡忠孝節(jié)義,并親自帶著大臣去祭奠孔子;同時還注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開墾荒田,減免賦稅,提倡節(jié)儉,連各地向宮廷進貢的土特產(chǎn)也下令免了。漸漸地,國家恢復了元氣。

最值得稱道的是,他樂于聽取大臣的意見,不管大臣們提什么意見,他都不會生氣。如果不提意見,他反而不高興。

有一次,大臣朱之弼上書說:“如今社會存在很多問題,都是‘六部’造成的;‘六部’不好,是因為他們的頂頭上司——尚書管教無方;而尚書是皇上定的,所以歸根結底,還是皇上用人不當,治國無方。”

要是換作別的皇上,早已龍顏大怒。可是,順治皇帝不但不生氣,反而表示同意,還根據(jù)朱之弼的意見對吏治加以改進。

相反,有個叫姚延啟的大臣寫了篇文章,對順治皇帝的功德極力贊頌,順治皇帝看了不但不高興,反而將他臭罵了一頓。

在一般家庭里,十幾歲的孩子還只知玩耍,但順治皇帝卻有這樣的氣度、這樣的見識、這樣的作為,實在是比那些動不動把提意見的大臣打個皮開肉綻,甚至要了人家腦袋的明朝皇帝強得多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微山县| 四川省| 平和县| 琼中| 手游| 澜沧| 铁力市| 蕲春县| 澳门| 庐江县| 托里县| 临江市| 贵溪市| 汤阴县| 克什克腾旗| 通江县| 米泉市| 土默特右旗| 安龙县| 南木林县| 万全县| 湟源县| 梧州市| 静安区| 巴马| 安仁县| 仙游县| 扶余县| 通江县| 汾西县| 名山县| 南川市| 南汇区| 保靖县| 黑河市| 鄱阳县| 瓮安县| 邹城市| 宝山区| 六枝特区| 灵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