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課程理念
視覺形態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媒介。無論是具象形態,還是抽象形態,都是形成概念的條件。人們對外部世界的認知,都要通過視覺形態來描述。對設計而言,形態既是功能的載體,也是文化的載體。設計的內涵和價值要通過形態來體現。視覺形態又是一個復雜系統,不論是自然物還是人造物,都需要被解讀才能達成意義。而人類的認知能力、文化差異又為這種解讀提供了探索空間。
作為基礎課程,視覺形態是藝術設計入門的基本內容,在教學方法上存在不同的理念。中國大陸的設計院校在過去相當一段時期內以直覺和藝術感覺訓練為主,即所謂的“三大構成”,不足的是忽視了邏輯思維和認知能力的發展。而德國包豪斯建筑學院的基礎教學有兩個特點:一是伊頓的以視覺心理為依據,注重直覺和感性思維的發展;二是納吉的強調理性和邏輯思維的造型訓練。兩者的共同點都是以視覺形態為基點,注重培養學生感性與理性相結合的綜合能力。近年來,以麻省理工學院為代表的歐美院校在基礎教學中引入“設計思維”,開創了創新教育從能力培養向思維方式轉變的教學理念。
視覺形態設計因其特質而成為設計學科的共同基礎。其類語言屬性,即指示、識別和意義傳達成為設計基礎的重要內容。其教學內容包括視覺元素的基本屬性、意義傳達的符號學原理、色彩、視知覺和可視化表達等。課程目標是培養學生以獨特的視角探求視覺形態產生、發展的原理,以及傳達意義的規律和法則,運用視覺元素創作具有創意的、審美的、認知性的視覺圖形和信息可視化作品。
視覺設計基礎課程適用于產品設計、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多媒體藝術等多種專業。作為基礎教學課程,其過程是新的知識體系和個體經驗的創建過程,知識不能依靠單向傳授,而是由學習者個體自主建構,即通過實踐過程,運用知識與個體認知建構新的知識。設計教學一般分為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基礎側重于設計基礎,專業側重于系統設計。前者重訓練,后者重實踐;訓練有賴于教學,實踐要聯系社會。本書沒有羅列大量陳述性知識,而是在基本原理和設計課題的引導下讓學生自主建構,探索視覺設計語匯、語境和創造意識。并通過教學主題和路徑的具體呈現,給教學雙方提供了充分探究設計創意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