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風濕性心臟病

風心病心悸方

(國醫大師鄧鐵濤方)

【藥物組成】炙甘草12g,黨參15g,干地黃30g,桂枝9g,阿膠(烊化)6g,麥冬、胡麻仁各10g,大棗5g,珍珠粉、蒲黃、五靈脂各10g。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雙補氣血,養心安神,化瘀通脈。主治風心病陰陽俱虛夾瘀之心悸,癥見:心悸動,體羸氣短,面色黧黑,精神差,舌體胖,舌質嫩,舌邊有齒印,脈弱或虛大或結代。

【方劑分析】炙甘草、黨參、大棗益氣以補心脾,調脾護心,地黃、麥冬、阿膠、胡麻仁甘潤滋陰養心補血,桂枝通陽復脈,珍珠粉養心安神,蒲黃、五靈脂化瘀通脈,共奏雙補氣血、養心安神、化瘀通脈之功。

【參考文獻】周文斌,尹克春,蔣麗媛.鄧鐵濤調脾護心法治療心悸的經驗[J].遼寧中醫雜志,2005,32(8):758-760.

風心病咯血方

(國醫大師唐祖宣方)

【藥物組成】防己9g,炙甘草、干姜、制附片(久煎)各12g,葶藶子(包煎)、椒目、大黃(后下)各6g,三七粉(分沖)3g,茯苓30g。

【使用方法】上藥濃煎頻服。

【功效主治】清熱通腑,回陽固正,止血化痰。適用于肺氣不通,肺失宣降,水留邪郁,寒熱錯雜所致的風心病咯血。

【方劑分析】此方為己椒藶黃丸加減方。己椒藶黃丸由防己、椒目、葶藶子、大黃四味藥物組成。方中防己行水瀉熱,椒目燥濕降逆,葶藶子化痰平咳,大黃瀉熱破積,四味相伍,組成肅肺蕩飲、通肺墜痰之劑。己椒藶黃丸為肅肺蕩飲、通腑墜痰之峻劑,仲景用以治療腹滿,腸間有水氣等癥,以苦寒之劑逐飲通腑,能使飲從小便而出,邪從大便而下,能逐上焦之飲,又瀉中焦之熱,兼利下焦之濕。

【加減運用】咯血者重用大黃;兼氣虛者加黨參;兼陽虛者加附子、干姜。

【參考文獻】唐麗.唐祖宣應用己椒藶黃丸經驗[J].湖南中醫雜志,2009,25(5):37-38.

銀翹白虎湯

(國醫大師朱良春方)

【藥物組成】連翹20g,金銀花25g,防己20g,木瓜25g,知母25g,粳米25g,生石膏(先煎)10g,甘草10g。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通絡利痹。用于風濕性心肌炎。

【加減運用】濕重者加蒼術25g,薏苡仁40g,厚樸10g;熱重者加梔子、黃柏各15g,黃連5g:心前區悶痛者加全瓜蔞、薤白各25g,桃仁、丹參各15g;心悸者加茯神、酸棗仁、遠志各15g,柏子仁25g。

【參考文獻】朱良春.風心病證治初探[J].湖南中醫學院學報,1985,(1):18-20.

心痹湯

(國醫大師朱良春方)

【藥物組成】黨參15g,生黃芪15g,炒白術15g,茯苓15g,當歸9g,丹參9g,桃仁9g,紅花9g,水蛭粉(分沖)1.5g,炙甘草5g。

【使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溫陽利水,活血化瘀。主治風濕性心臟病之胸痛,喘息諸癥。

【方劑分析】方用黨參、黃芪、當歸氣血并補,茯苓、白術健脾化濕,丹參、桃仁、紅花、水蛭粉活血化瘀,炙甘草調和諸藥。

【加減運用】氣滯血瘀,冠脈攣急,血運不暢而致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而舌與口唇有明顯瘀斑時,加用水蛭3~6g。

【參考文獻】鄭曉丹,高想.朱良春“培補腎陽治其本,蟲藥活血治其標”法論治心系疾病經驗析[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16,40(3):255-257.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婺源县| 雅安市| 迁安市| 曲沃县| 松江区| 确山县| 驻马店市| 社旗县| 尤溪县| 田阳县| 南京市| 柳江县| 沭阳县| 深水埗区| 阜平县| 太原市| 阿荣旗| 札达县| 太和县| 固原市| 安溪县| 德保县| 噶尔县| 马尔康县| 开原市| 乐业县| 谢通门县| 拉萨市| 江城| 垫江县| 新化县| 平江县| 贡嘎县| 邯郸县| 南漳县| 江都市| 毕节市| 曲周县| 高淳县| 珠海市| 富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