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近20年,紡織服裝行業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性產業,許多品牌如GAP、ZARA和H&M,幾年前還只是其創立所在國的國內品牌,而今已發展成為全球知名品牌。作為知識產業的一部分,設計者不再局限于工廠中,他們需要有跨文化和跨業務的交流能力。服裝產業不是只有設計這一環節,而是流行預測、產品研發、生產、零售、營銷、品牌提升等眾多領域的聯合,同時,它需要與服裝消費者的需求同步創新,否則,就會顯得毫無新意。人們花錢買衣服已不再是為了滿足需求,而是為了體會消費帶來的快樂。尤其是在電子商務發展、智能手機普及、數字通信應用和全球化的共同作用下,促使服裝零售業不斷創新,迅速發展。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我國已形成龐大的服裝產業體系。目前服裝買方市場的形成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使服裝行業的市場競爭不僅表現在設計與生產環節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服裝營銷或貿易環節上。據世貿組織統計,1994年以來,我國連續19年保持全球紡織服裝出口第一,歐盟、美國、日本作為三大主要市場消費國,我國是第一紡織服裝供應國家,已占到全球市場份額的1/3。近幾年,由于我國紡織服裝各項生產成本不斷上漲,導致歐美日等地的采購商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將訂單向東南亞及南亞國家轉移,紡織行業再次面臨轉型困境。繼20世紀90年代后,又一次引發了我國紡織行業戰略性結構調整。以服裝行業為龍頭,我國紡織行業率先在技術創新、產業整合和品牌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輝煌成果。建立全新的服裝零售模式,貼近服裝市場與服裝消費者,加強服裝零售系統的管理與控制,提高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感,已經成為服裝品牌營銷的中心。
每個服裝零售商或服裝品牌都希望做出相應的調整,建立自我零售模式,以確保能夠滿足自身產品和目標客戶群的要求。與此同時,服裝品牌營銷的發展必然會形成對服裝零售管理高級人才的大量需求,本書正是為適應服裝人才市場需求的變化而編寫的。本書根據服裝零售的發展趨勢及對人才需求的特點,力求理論與實用并重,借鑒并運用新的服裝零售管理的理論與實踐成果,以培養讀者的服裝零售管理能力為目標。本書既可作為服裝營銷或零售專業教材,又可作為從事服裝零售業人士的從業參考書。
本書由惠州學院旭日廣東服裝學院劉小紅(第一、第三、第六~第十章)、李雅晶(第二、第四、第五章)編著,全書共十章,主要內容包括服裝零售概論、服裝消費行為研究、服裝店鋪開發、服裝店鋪設計、服裝店鋪貨品陳列、服裝店鋪人員管理、服裝店鋪貨品管理、商品定價、服裝店鋪促銷以及服裝店鋪數據管理等。本書列入了惠州學院重點項目(hzux1201629)、2017年“紡織之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廣東省教育廳試點學院質量工程、惠州學院卓越服裝工程人才培養計劃等項目建設計劃,并得到香港旭日集團真維斯廣東省總部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謝!
由于服裝零售在我國發展很快,特別是“互聯網+服裝零售”模式的快速發展,新的經營理念、經營業態不斷涌現,加之我們水平有限,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望有關從事服裝零售理論研究的專家和從事服裝零售經營實踐的企業家給予指正。
編著者
201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