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大論形勢
- 謀陳
- 微風(fēng)尋常
- 2339字
- 2019-11-28 22:13:38
“今日與諸君匯集此地議事,嗝。主要是陛下說讓我主持荊州軍務(wù),可如今我大梁東邊有陳司空和王司徒坐鎮(zhèn),東州穩(wěn)如泰山,北邊雖然有岳陽王這般余孽尚存,但是我大梁和魏齊二國如今媾和,三國也是和睦如初,邊境安寧。嗝。如此看來,我大梁如今內(nèi)外承平,這陛下命孤主持軍務(wù)卻是有些荒謬,如今我等君臣正是安享承平時候,此等幸事不亦美哉?嗝。”蕭元良邊說還邊連打幾個酒嗝。
底下官員皆是喏喏稱是。畢竟底下誰敢對太子踩鼻子上臉,放炮是不可能放炮的,只有拍拍馬屁才能維持得了生活。
謝貞聽完,心中暗自嘲諷蕭元良如此沒見識,謝貞原本打算就此作罷,畢竟拍拍馬屁,豈不快哉,但想到幾個月后的大災(zāi)難。心里又有些猶豫。畢竟眼前正是太子,不如勸一勸,死馬權(quán)當(dāng)活馬醫(yī),或許還有挽回的余地,終于,謝貞臉色通紅,站起身來,此時的他,鼓起了自穿越以來最大的勇氣表現(xiàn)。
太子蕭元良看著眼前這一切,見眾人如此奉承,內(nèi)心雖然有些不屑,但好聽話誰又不喜歡聽?所謂伸手不打笑面人,準(zhǔn)備舉起酒碗,再次一飲而盡。
這時,門口末席一朱袍官吏起身諫道:“太子所言謬矣。”
殿內(nèi)所有人隨著聲音望去,站起身來的謝貞儼然全場焦點。
蕭元良瞇著眼睛,視線望去。面無表情喝道:“你是何人,為何在此口出狂言。”
朱袍官吏畢恭畢敬道:“下官乃陳郡謝貞,現(xiàn)為太子仆丞。”
陳頊也是聞聲看過去,認(rèn)出了說話的正是早上門口說話的謝貞。心中雖然有些吃驚,但還是靜靜觀察他的表現(xiàn)。
蕭元良哼道:“哦?原來不過是一小小的仆丞,竟然也在此聒噪。說吧,孤看你有何見解,若是胡言亂語,定將趕出府外。”
謝貞走出來,來到大殿中間,朝蕭元良微微做了一揖。隨后說道:“殿下,如今我大梁雖然內(nèi)部已經(jīng)平定了侯景逆賊。外又與魏齊兩國媾和,看似承平中興之象。但這些只不過是暫時的,如今朝廷新建,江南人心未附,江南諸王與諸洞主皆是蠢蠢欲動,常暗懷不臣之心,心中自然皆是蔑視朝廷。如今雖然有王司徒等鎮(zhèn)帥而居,但未來之事又有誰說得準(zhǔn)呢。”
蕭元良聽完,皺了皺眉頭,也沒有訓(xùn)斥,靜靜聽下去。
“另外,下官以為,北方齊國雖然暫時與我媾和,但始終奪了我淮南之地,隔江相望,未必沒有僭逾之心,但另外一方面,臣以為,齊主向來荒誕嗜殺,雖然今齊主勵精圖治,但齊主血脈相承,前齊主因暴虐而為奴仆所殺。臣以為,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今齊主久之也是心亂,而齊國朝廷也將混亂不堪,此皆不足為懼,而我大梁真正的敵人卻是在西北。
那西魏太師宇文泰雄韜武略,乃當(dāng)世雄主,且北面占據(jù)雍州的岳陽王也是暗藏禍心,與其勾結(jié),時刻窺視江南。殿下,我大梁如今早已不是高祖時候的大梁了,其中暗流涌動,十分險惡,臣以為,殿下應(yīng)該收拾廊下,行使儲君之責(zé),以振祖宗基業(yè)。憑陛下之圣德,殿下之聰慧,我大梁又怎能談何不可中興,又談何不可收復(fù)舊圖!”
蕭元良聽完,雖然依舊沒啥表情,但心中已然大驚,暗忖道,這廝看似年輕,但是卻對形勢分析如此清晰,雖然聽起來有些荒謬,但說的倒也有些道理。但蕭元良天生傲慢聰慧,除了他父皇和兄長,其他人又怎么能比他強?特別是謝貞大庭廣眾之下如此苦諫,駁了他的承平夢,豈不是拂了他面子。
想到這。
“住口!小兒!”蕭元良斥道。
“此等道理乃是胡言亂語,治國自有宰輔們解決,豈是你一白衣書生能擅加猜測的,今日本該趕你出府,但念你是高門之后,孤之署吏,今日暫且饒了你,但以后無孤批準(zhǔn),不可妄議此般政事。”
謝貞聞言,心中已然失望之極,一切似乎已經(jīng)有了結(jié)論,這個王朝沒救了,等著狗帶吧。只是淡淡說了句:“喏。”
蕭元良擺了擺手,謝貞退回末席。但經(jīng)過謝貞這一番折騰,蕭元良也沒有了興致,招呼眾人下去。
眾人皆是散去,謝貞則最后一個走出中庭,他面色平靜,似乎一切已成定局,此刻,他內(nèi)心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趕緊逃出江陵城避禍,這官不做也罷。
謝貞慢悠悠的往外走著,他正準(zhǔn)備回署衙辦公,這時,他遠(yuǎn)遠(yuǎn)便看見陳頊陳昌在樹下站著,看見謝貞走出來,陳頊趕緊走過來。謝貞看見陳家兄弟,趕緊施禮。陳頊趕緊扶道:“謝先生,今日在中庭所言,紹世聞之,頗為受用。想不到謝先生年紀(jì)輕輕便有如此見識,上一個紹世所見到有如此見識,唯有紹世叔父而已。”
謝貞接了這個彩虹屁,卻是無動于衷,只是冷冷的擺擺手說道:“元正又豈能比得了司空,元正也只不過耍耍嘴皮子而已,倒是侍郎你才是元正敬佩的人,被太子如此戲弄,猶不喜怒形于色。元正甚覺敬佩。”
“就是,也是二兄能如此淡定,若是四郎我,早已發(fā)怒。”陳昌插嘴道。
“四郎休得無禮!”陳頊輕輕斥道,“別忘了你我身份,你我兄弟二人委身于此為人質(zhì),就該安分守己,也是叔父怕你生出事端,命我好生看管,你我兄弟方才無虞。若是隨了你的性子,我陳氏一門豈能長遠(yuǎn)!”
被陳頊一頓呵斥,陳昌只能喏喏稱是。謝貞看見如今場景,也是會心一笑。
陳頊回過頭來,難為情道:“讓先生見笑了。”
“無妨無妨。”
“紹世斗膽問一句,謝先生有何志向?”陳頊突然問道。
謝貞抬了抬頭,又看了看陳頊,淡淡說道:“元正并無其他志向,但求與那宋朝宗元干一般,愿乘長風(fēng)破萬里浪,振興家名,別無他求。”
陳頊笑道:“先生好大志向。”
“紹世再問一句,不知先生對大梁未來有何見解。”
謝貞搖了搖頭,“病入膏肓,大梁國祚恐不久矣。”
陳頊聽完,并沒有任何驚訝之色,仿佛這件事他也早已料到一般。
二人又繼續(xù)攀談,陳頊?zhǔn)譄崆椋路鹋c謝貞相逢恨晚,交談了近一個時辰,方才互相作揖完便分別而去。
謝貞看著陳頊滿意離開的樣子,搖頭道:“這人真是一個話癆!”
回去的路上,陳昌滿臉的不解問道:“阿哥,今日你竟然和那仆丞聊了這么久。”
陳頊笑道:“阿哥自然是遇見賢才方如此話多,以吾奪之,那個謝元正有不輸于叔父屬下大將杜騰云(杜棱)之才。只是可惜啊。”
“可惜什么?”陳昌追問道。陳頊只是笑笑,并不言語。而陳昌站住了腳步,看著陳頊遠(yuǎn)去的背影,心中突然有些許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