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文/白巖松
一
是在什么情形下與方旭東第一次見面,已經想不起來了,但第一次踏上長跑的路程卻很難忘記。
那是好幾年前的除夕下午,家人都在做年夜飯,自己幫不上什么忙,看天氣又好,換上了一雙運動鞋,在小區里跑了一圈。一共1.4公里,剛開始沒多久就“撞了墻”,中間也懷疑過人生,跑完后嗓子發干,但卻非常有成就感,那個除夕夜好像因此過得比往常更開心一些。
很多年后,回頭一看,除夕是一年的結束,對于我卻是長跑生涯的開始,那是一條全新的起跑線。
我跑步首先還真不是為了減肥,甚至第一目標都不是為了健康,而是一直喜歡運動,喜歡出汗;后來越跑越開心,反過來促成我越跑越遠。自己以前一直玩的是短跑,年輕時也拿過不少第一第二,也破過一些身邊的紀錄,但短跑是要贏別人,而長跑卻是要贏自己,贏自己與贏別人相比,有趣多了。人生漫長,總會有你贏過輸過的對手,一轉眼就消失不見,但你自己卻永遠在這里。面對自己,你偷不了懶,一停頓一松懈就邁不過你自己這個坎兒,這可能是長跑給人最大的啟示和動力,你可以和千萬人一起在跑,但歸根結底,你只是和自己在跑,你需要超越的只有自己。
也正因為如此,自從那個除夕下午之后,我就再沒停下長跑的腳步,從1.4公里到兩公里到五公里,直到十公里,每周跑個四五天,每次六七公里,跑步走進了我的生活,也擴寬了我的生活,也就有了后來與方旭東的相識。
二
自然是因為長跑才與方旭東相識的。沒多久我就看出來,旭東是個天生的跑者,這絕不僅僅因為他那出生于山東青島的體格,還在于他樂在其中樂此不疲的快樂感。跑短距離或跑長距離,我沒見他疲憊過,尤其是精神上似乎永遠是快樂的,在北京跑或在其他地方跑,在不同的賽道上跑,我幾乎沒見他不開心過。如果僅僅如此,他還只是一個優秀的跑者,但最該夸贊他的地方是:他是我見過的最棒的能帶動其他人跑步的人。
工作的崗位與性質決定了他要帶動更多的人走進長跑的隊伍,或者走進運動的行列。但我猜想,不管做其他的什么工作,他也會開心地帶動別人跑。記得在頭幾次一起跑的時候,他總是主動帶大家做跑前的拉伸,既專業又熱情,更有感染力,幾分鐘過后,沉悶的跑群似乎就歡愉起來,這也讓我對旭東有了新的認識。
和他在國內的一些地方跑過不少次,他自己參與的更多。但以我切身的體會能感受到,不管他和誰在一起跑,一定是別人慢的時候他也會慢,別人快的時候他也會自然地快起來,不會讓你有壓力,卻常常讓你有動力,這是一個好的陪伴者和引領者才會有的表現。一個好的個體跑者,是為長跑的事業做加法,但是一個好的陪伴者和引領者,卻是為長跑事業做乘法,因為他會幫助更多的人走進長跑的隊列之中。旭東過去的行為和現在擺放在您面前的這本書,都是在做著這樣的乘法。
三
打開這本書你就知道,方旭東其實是個文藝青年。字里行間,他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遇到的人、聊過的話題、想過的方向,伴隨著跑步的腳步,一一被鋪陳在跑道上。因此讓人一邊看一邊會想,方旭東在談論跑步的時候究竟在談論什么?
其實跑步何嘗不是一種很文藝的行為。寫跑步可能在寫健康,但更可能是在寫時間、寫自由,寫與繁瑣生活的抗爭,寫從沉悶日子里解脫的方法,寫一種更開闊的人生。對了,跑步就是人生!其中的磨煉也慢慢塑造著你的性格。跑步也是一種激活人生的方式,它如同讀書一樣,其實是對自己的一種閱讀,慢慢就讀出了更好的自己。所以,無論是方旭東或者誰在寫跑步,何嘗不是在寫一種更理想的人生和世界呢?
四
我知道方旭東越跑越多,越跑越遠,甚至超過了百公里的越野。比這更進一步的是,他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用一年的時間堅持每天最少跑兩公里。一年365天,他居然克服了很多的困難,完成了。我一方面要為他點贊,另一方面又勸他解脫,要破一種執著。跑步真正的魅力在于自由,在于想跑就跑。任何距離,任何對越來越短時間的要求,其實都是一堵墻,會攔著更多的人走進跑步的世界。在我看來,百分之百的人都能跑,其中99%的人只需要一次跑5到10公里,一周跑個三五天,那就是最好的人生。我相信旭東也明白這個道理。激勵過自己,設立的目標也完成了,那就該走向更自由的大方向。跑步不難,難在出發,只要跑過了三四百米,腳步就開始變輕,風就開始變柔,目標就變得沒那么重要了。要想跑得久,就要跑得慢;要想一直跑下去,就要興奮于每一次出發。終點以及到達終點所需要的時間,從來不是衡量跑步的最重要指標。我期待方旭東的這本書是為您鳴響的發令槍,只為讓您從今天開始就站在跑步的起點上。跑步與終點無關,就如同人生終點只是一種冷冰冰的結束一樣,一路上包含的酸甜苦辣,才是人生的全部意義。
放下這本書之后,站到您的起點上吧。請相信,從此人生將變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