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值投資策略與實戰:投資理念·財務分析·典型案例·實戰體系
- 李俊之
- 853字
- 2020-05-27 11:57:56
推薦序二 價值投資思維與行為模式探索
起初,投資尋求的本就是投資對象的價值,但由于上百年來資產的不斷證券化,投資對象的價值漸漸變得模糊起來。例如,人們曾經將股票稱為投機工具,而將債券視為投資工具,至于實際(去除通脹影響)回報究竟如何,人們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
什么是價值?
簡單來說,一塊農田在剩余時間里能為你產出的農作物的數量,就是這塊農田的“價值”;一間工廠在剩余時間里能為你產出的工業品的數量,就是這間工廠的“價值”。以此類推,幾乎所有的有價證券都可以做這樣的推演。
因此,投資的標的自然是價值。如果有人問:價值投資是否為唯一正確之道?問題的答案介于是與不是之間。當投資品變成了證券,且它的價值與價格交織在一起時,上述問題的答案就變得復雜起來。
這本書嘗試用5組關鍵詞做如下簡單區分。
1. 價格與價值:有的投資者更看重投資品的價格,渴望以“非常吸引人”的價格買入;有的投資者則更看重投資品的價值,只要價值令人滿意,其愿意在價格上做一些讓步。
2. 歷史與未來:在判斷價值時,有的投資者更看重投資品的歷史表現,而對其未來究竟會如何,則堅持認為“不可知”;有的投資者不僅看重投資品的歷史表現,更看重其未來表現,不認同企業未來不可知的觀點。
3. 短投與長投:有的投資者,其投資回報基于市場的短期糾錯行為,價格上來了,他們就把證券賣掉;有的投資者,則著眼于投資品的長期價值增長,他們持有證券的時間可能長達十年或數十年,甚至更久。
4. 分散與集中:有的投資者,相信“籃子”越多“雞蛋”越安全;有的投資者則持相反觀點,認為“籃子”太多,反而會因注意力的分散而給“雞蛋”帶來更大的風險。
5. 動態平衡與長期持股:由于市場是波動的,因此,有的投資者用“動態平衡”的操作來應對,以換取投資的安全與穩妥回報;有的投資者則認為公司股價的短期波動可以忽視,這些投資者更主張長期持股,與企業共同成長。
因此,盡管價值投資本是投資的題中之意,但具體如何做,還需要我們進一步了解其中的奧秘并做出自己的判斷與取舍。
愿這本書的讀者能盡快走上價值投資之路!
任俊杰
2019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