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價值投資策略與實戰:投資理念·財務分析·典型案例·實戰體系
- 李俊之
- 3473字
- 2020-05-27 11:57:57
第1章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長期來看,把錢投在哪里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你后半生的生活質量。如何才能取得最佳的投資回報?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黃金,還是變化萬千的股票?有的時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本章將以歷史數據為起點,還原各種投資理財手段的本來面目。
1.1 銀行儲蓄:投資理財的起點
對很多人來說,把錢存入銀行是最省心和最安全的選擇,問題是,銀行儲蓄能否長期幫我們手里的錢保值增值,繼而保證我們在投資路上不掉隊呢?
1.1.1 小心通脹
投資的目的主要是在未來可預見的時間內獲得收益或使資金增值,以防止通貨膨脹這只無形的“手”將我們保險柜里的錢慢慢“偷”走。
如果不做投資,那么1801年的1美元在210年后會值多少錢?圖1-1給出的答案是5美分!也就是說,通貨膨脹在過去210年的時間侵蝕掉了95%的現金購買力。
杰里米·J·西格爾在《投資者的未來》一書中向讀者介紹了過去兩百多年間股票(Stocks)、名義GDP(Nominal GDP)、實際GDP(Real GDP)、債券(Bonds)、票據(Bills)、黃金(Gold)和美元(Dollar)等金融大類資產的收益率走勢,如圖1-1所示,其中實際GDP相當于扣除通脹因素后的名義GDP。

圖1-1 1801年~2014年金融大類資產的價值表現
從圖1-1中,我們能看到,美國的平均年化通貨膨脹率在1.4%左右。在此期間,每年的現金購買力都會跌落1.4%左右,兩百多年后的現金購買力大致只有之前購買力的二十分之一,現金價值幾乎被時間“洗劫一空”。
1.1.2 投資的三層次目標
M2是衡量整個國家存量貨幣的水平,通俗地說,就是社會流通貨幣總量(M0)與銀行的所有活期存款(M1)以及銀行其他存款的總和。三者之間的關系如下:
M0=流通中的現金
M1=M0+商業銀行的活期存款
M2=M1+商業銀行的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其他存款
如圖1-2所示,自1996年以來,我國M2指標值扶搖直上,其增速遙遙領先GDP絕對額的增速。

圖1-2 1990年~2016年中國M2和GDP數據分析
圖片來源:《從歷史數據看不同類別資產的長期收益比較》 作者:星塵jeff
我國的長期CPI同比增速(1980年~2016年)如圖1-3所示。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我國實際GDP同比增長6.6%,在可預見的未來,GDP增長率預計將會逐年緩慢下行。

圖1-3 1980年~2016年中國的長期CPI走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綜上所述,為了資產的保值增值,你要確立投資目標。這個目標根據難易程度分為三個層次:跑贏M2(8%~16%)是終極目標,當然要想實現并不容易;跑贏GDP(6.5%左右)則相當于跑贏了一半以上的人,這能保證你不至于掉隊;而跑贏通脹率(2.8%左右)則能基本保證你的生活品質不會逐年降低,這也是投資理財最基本的目標。
1.2 黃金:與通脹賽跑的硬通貨
在很多人眼中,黃金投資已然成為財富保值的重要方式。
我們來看看在200年前用1美元購買的黃金,今天能有多少購買力?答案是3.12美元。在200年里其年化收益率只有可憐的0.54%!
1975年1月,國際黃金價格為175美元/盎司;2017年1月,黃金平均價格為1200美元/盎司。42年間其年化收益率為4.7%,如圖1-4所示。長期來看,如遇到惡性通脹時期,其年化收益率也未必跑得贏通脹。

圖1-4 1975年~2017年國際黃金價格走勢(美元/盎司)
圖片來源:金拓網
黃金是典型的長周期品種,其價格波動劇烈。第一輪牛市從1968年到1980年,歷時12年,價格從35美元漲到850美元,漲幅接近25倍,在此期間年化收益率高達30.45%。然而,從1980年到1999年這19年間,黃金價格卻從850美元跌到251.9美元,跌幅高達70%。
黃金的第二輪牛市從1999年到2012年,歷時13年,價格從251.9美元一路上漲到1 922.6美元,漲幅8倍,年化收益率達16.92%。緊接著從2012年至2018年,黃金價格從1 922.6美元一路下跌到1 200美元,跌幅近40%。
即使從1968年的35美元算起,50年間黃金的年化收益率也才7.5%。這還得是運氣好買在了低谷期。而一旦踏錯周期,就會耽誤10年甚至20年,而人的一生又有幾個10年、20年?
黃金被稱為“沒有國界的貨幣”,如果遇到特殊時期,如戰爭、金融危機等,提前囤黃金或許是個不錯的主意。然而,這不但需要投資者擁有卓越的商業眼光和預見性,還需要一定的運氣。
1.3 債券:資產配置的“安全墊”
債券是一種有價證券,其利息是事先確定的,是固定利息證券(定息證券)的一種。人們投資債券除可獲得穩定的、高于銀行存款的利息收入外,還可以通過買賣債券賺取差價。
1.3.1 家庭資產如何選擇配置債券
在我國,債券主要分為國債和公司(企業)債券(簡稱企債)。國債基本算是剛性兌付,收益率較低;企債的風險相對較高,收益率也要高一些。
如果家庭資產要配置債券,剛性兌付的國債或債券基金(簡稱債基)是比較好的選擇,對于債基,投資者要看其成立以來的歷史表現,尤其是要仔細對比混合債基在牛熊市中的表現。圖1-5所示為成立時間最長的前30只債基的年化收益分布圖。從圖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債基的年化收益率在4%~6%,最高的年化收益率為8.15%,最低的年化收益率為2.8%,均值為5.36%。

圖1-5 成立時間最長的前30只債基的年化收益率分布圖
數據來源:天天基金網
圖1-6所示是2016年債券型基金的收益分布情況(剔除成立時間不到一年的基金)。在571只債券型基金中,最好的回報率為12.79%,最差的竟然虧損17.45%,均值在1.68%。

圖1-6 2016年債券型基金的收益分布情況
數據來源:天天基金網
1.3.2 如何降低債券投資風險
債券市場價格經常變動,一旦發生通貨膨脹,貨幣的實際購買能力下降,投資者賺到的利息可能還不夠抵償通貨膨脹率,就會導致虧損。
除此之外,債券的突出風險還表現在違約風險上:當發債公司不能按時履行還本付息的義務時,債券價值就會下降。具體來說,債券投資主要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風險。
1. 市場利率波動
利率是影響債券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利率提高時,債券收益率的吸引力便隨之減弱,其價格就降低;當利率下降時,債券的價格反而上漲。期限越長的債券,對市場利率越敏感。所以,債券的價格也會受資金供求關系的影響。
2. 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又稱違約風險,是指發債主體不能完全按期履行付息還本的義務,它與發債主體的經營狀況和信譽有關。按照標準普爾公司的信用等級劃分法,債券安全性從高到低可劃分為:AAA級、AA級、A級、BBB級、BB級、B級、CCC級、CC級、C級和D級。在我國,很多投資者將AA級以下的債券稱作“垃圾債”。
3. 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是指發行債券的機構在其經營管理過程中發生失誤,造成企業的聲譽和資信程度下降,也會影響二級市場債券的價格,從而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風險。為防范經營風險,在投資之前,投資者應充分了解債券發行機構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及信譽等。選擇多品種分散投資,是降低風險的最簡單辦法。
4. 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投資者在短期內無法以合理的價格賣掉債券的風險。投資者在投資債券時要認真考察債券的市場接受度和成交量。
5. 再投資風險
購買短期債券會有再投資風險。例如,長期債券利率為5%,短期債券利率為4%,人們會為了減少利率風險而購買短期債券。但在短期債券到期收回現金時,如果利率降低到3%,就很難找到高于3%的投資機會了,還不如當時投資長期債券,仍可獲得5%的收益。歸根結底,再投資風險還是一個利率風險的問題。
據統計,過去兩百年,短期債券累計漲了275倍,年化收益率僅為2.85%;長期債券累計漲幅達1 600多倍,年化收益率為3.76%;同期美國的平均年化通貨膨脹率約在1.4%。可見,從長期來看,債券的利率還是能跑贏通貨膨脹率,但這也只是相對而言。
1.4 股票:大眾的投資利器
股票是可以買賣的證券,投資股票實際上是投資一家公司,隨著公司價值的增長,作為投資者也將取得相應的收益。
道瓊斯指數百年間從70多點漲到現在的20 000多點,年均漲幅在6%左右;如果從1932年大蕭條的最低點投資算起,年均漲幅是7.65%;從1973年~1974年石油危機的最低點投資算起,年均漲幅是8.8%。每一次經濟危機所造成的市場恐慌,都為股票市場帶來了買入的良機。
日經指數從1970年至今,年均漲幅只有4.6%,這主要是受1990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后長達20年的經濟衰退所拖累。如果計算1970年~1990年(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20年)的日經指數,則其年均漲幅高達15%。
下面來看看我們A股的情況,如圖1-7所示。

圖1-7 1995年~2018年上證綜指的市盈率和指數點位分析
數據來源:Wind資訊
1991年1月到2018年1月,上證綜指取得了年均漲幅13.53%的成績,和“股神”巴菲特所經營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近三十年的業績相比也毫不遜色,如圖1-8所示。

圖1-8 1991年~2018年上證綜指VS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
圖片來源:《為何4次50%的腰斬也阻礙不了巴菲特成為股神?》 作者:老鷹
指數尚且如此,那么具體到上市公司,情況又會如何呢?
下面來看看幾家在A股市場具有代表性的公司表現。像萬科、格力、茅臺這類經典白馬股,在過去二十多年間最高的漲了1 000多倍,最少的也漲了30倍。如表1所示。
表1 A股市場具有代表性的10家公司的收益率對比

以上這些上市企業都是我國的明星企業,一般上市公司的長期漲幅可能不會如此樂觀,如何去發現、識別和把握公司的投資價值,是本書要重點討論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