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保險資管機構現狀與競爭格局

2017年保險業規模持續壯大,保費收入達到3.66萬億元,總資產規模達到16.7萬億元。然而近年的“資本為城”“寶萬之爭”“舉牌潮”等熱點事件層出不窮,個別激進保險企業成為了資本市場的關注焦點,也暴露了行業積累的風險隱患。因此,監管部門對此亮劍,強調要始終把防控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補短板、嚴監管的高壓態勢下,監管政策調整對負債及資產端帶來的影響進一步顯現,保險資管在機遇與挑戰中謹慎抉擇、砥礪前行,逐步發展長期保障型業務,推動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穩健投資。

保險資管產品主要是指具有投資功能的投資型保險產品。投資型保險產品具有三大特點,包括保障和投資雙重功能、盈虧自負、費用揭露及分離賬戶,保證投資者在享有基本保障權利的同時可以利用保單現金價值參加公司投資賬戶內的資金投資活動并自擔投資風險。目前,市場上常見的投資型保險產品主要有分紅型壽險(保險公司將其實際經營成果超出定價假設的盈余部分按一定比例向保險持有人進行分配的人壽保險產品,類似于股票分紅)、投資連結保險(結合保障和投資雙重特征的保險產品,即在收取的保費中扣除保障成本和管理費用后,余額按投保人的意愿投資,保障部分所產生的身故風險和費用風險由保險公司承擔,投資賬戶的盈虧由客戶自行承擔)、萬能險(與投連險相似,但有最低保證的結算利率,投資風險相對穩健)等。投資型保險的投資回報主要與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或者經營收益掛鉤,體現了保險公司與投保人利益均享、風險共擔的特點。與銀行理財產品和基金等相比,保險理財產品最大的特點就是“保險”所帶來的保障功能以及稅收優惠政策,國外的投連險起到了規避遺產稅的作用。目前,中國還沒有遺產稅,但保險卻可以免所得稅。當然,保險是一種長期投資行為,投保后可以視為強制性儲蓄,產品特點回歸保險本質,以保障性功能為主,在保險基礎上附帶理財功能,產品的資金運作會比較穩健,風險低的同時收益的空間也不大。

一、保險行業資產規模穩步增長

2003—2017年保險行業總資產規模及增長情況如圖2-17所示。截至2017年年底,保險行業總資產達到167 489.4億元,同比增長10.8%;凈資產為18 845.05億元,同比增長9.3%。其中,產險公司總資產為24 996.77億元,同比增長5.3%;壽險公司總資產為132 143.53億元,同比增長6.3%;再保險公司總資產為3 149.87億元,同比增長14.1%;資產管理公司總資產為491.45億元,同比增長15.3%。從2003年至今的總資產增長情況來看,在2009年后保險行業總資產開始進入平穩增長的狀態,增長率基本保持在20%~25%,2017年保險行業總資產的增長有所放緩。

圖2-17 2003—2017保險行業總資產規模及增長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如表2-7所示,按不同類型的公司來看,體量較大的產險公司和壽險公司的資產都在過去幾年保持相對穩定的高速增長,而在2017年的增速有所下降。再保險公司在2016年遭遇了資產的大幅萎縮,下跌幅度達到46.8%,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分保費收入的減少以及分保賠付支出的大幅增加。據慧保天下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再保險公司的分保賠付支出達到了1 100億元以上,同比增長超過65%,而與此同時,分保費收入卻不增反降,全年不足1 000億元,同比下降近10%。進入2017年,再保險公司的資產實現修復性增長,增速達到14.1%。資產管理公司在近年一直維持高速增長,但由于體量較小,發展的前景依舊巨大。

表2-7 不同類型的保險公司資產規模及其增速

資料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二、保費收入高速增長,收入結構保持穩定

2003—2017年保險行業原保費收入規模和增長情況如圖2-18所示。從2003年至今的保費收入來看,保費收入經歷過兩段高速增長期:第一段是2003—2008年,保費收入增速持續增長,尤其2008年的增長率達到39.1%,保費收入由2003年的3 880.4億元增長至2008年的9 784.1億元;第二段是2012年至2017年,保費收入增速也呈現持續增長的態勢,此時保費收入的規模基數已經達到萬億水平,增長率仍維持在10%~20%,尤其在2016年由于萬能險的規模助推使當年增速達到了27.5%,2017年保費收入增速回歸正常水平。

圖2-18 2003—2017保險行業原保費收入規模和增長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如表2-8所示,從業務結構來看,產險業務保費收入為9 834.7億元,同比增長12.7%,占比26.9%;壽險業務保費收入為21 455.6億元,同比增長23.0%,占比58.7%;健康險業務保費收入為4 389.5億元,同比增長8.6%,占比12.0%;意外險業務保費收入為901.3億元,同比增長20.2%,占比2.5%。壽險業務始終是保費收入的最大來源。此外,萬能險新增保費為5 892.4億元,同比減少50.3%;投連險新增保費為470.4億元,同比減少49.9%。2017年針對萬能險業務整治工作力度加大,各家保險公司調整萬能險業務占比,萬能險和投連險新增保費收入較2016年出現“腰斬”。

表2-8 2013—2017年保費收入分布以及萬能險、投連險新增交費情況(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在2017年的保費收入中,人身險業務(壽險、健康險、意外險)的占比達到73.2%。從2013年開始,報價會在公布原保險保費之外,開始公布保護投資款新增交費(主要體現為萬能險保費收入)以及投連險獨立賬戶新增交費情況,三項數據之和即為“規模保費”。依照這一口徑,2017年人身保險公司共實現規模保費32 402.3億元,其中中資公司的規模保費為30 144.4億元,占比93.0%;外資公司的規模保費為2 257.9億元,占比7.0%。中資公司在人身險業務保費收入中仍占據主導地位。

如表2-9所示,在2017年規模保費排名前10的公司規模保費合計為22 911.1億元,占全部人身險公司規模保費的76.0%;排名前20的公司規模保費合計為27 157.5億元,占全部規模保費的83.8%。其中,規模保費最高的三家公司分別為國壽股份(5 893.0億元)、平安人壽(4 677.1億元)和安邦人壽(2 430.3億元),而排名前10的公司規模保費均超過了1 000億元,人身險行業進入了規模分化、結構調整的時期。2017年,各人身險公司開展的萬能險結構調整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2016年規模保費排名前20公司的保護投資款新增交費占比平均值為44.77%,而2017年相應的平均值水平為16.16%,占比實現大幅削減。在監管政策的正確引導下,各人身險公司開始改變以往較為激進的作風,走上了健康良性發展的道路。

表2-9 2017年規模保費排名前20的人身險公司的保費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三、另類投資成為保險資金配置占比最大的資產類別

近幾年,保險收入實現穩步增長,也帶動保險資金運用余額一直保持20%左右的增速。如圖2-19所示,截至2017年年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為149 206.21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有所下滑。但保險資金擁有巨大體量,以及對收益率的特殊要求,依靠投資品種選擇獲得超額收益的空間較為有限,大類資產配置的選擇比投資標的的選擇對收益具有更重要的影響,這也使得保險資金的流向成為資本市場的關注焦點。

圖2-19 2003—2017年保險資金運用余額規模及增長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如圖2-20所示,從2017年保險資金的資產配置比例來看,銀行存款占比12.9%,債券占比34.6%,股票和基金占比12.3%,其他另類投資占比40.2%。保險資金的資產配置結構自2003年經歷了重大的改變。2003年保險資金運用中銀行存款占比70.9%,隨后債券市場的發展也帶動保險資金運用從銀行存款為主轉向以債券為主,債券尤其是國債等安全性較高的資產成為了保險資金配置的重要方向。2013年,銀行存款在保險資金運用的占比下降至29.5%,債券的占比上升至43.4%。從2016年開始,其他另類投資開始超越債券,成為保險資金投向占比最大的資產,2017年繼續延續這一態勢,其他另類投資的占比從2013年的16.9%上升至2017年的40.2%。其他投資中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債權計劃、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股權投資計劃等多種項目形式,這類資產絕對收益較高,期限較長,規模較大,與保險資金的負債特征相匹配,深受險資青睞,近年來規模迅速擴張。

圖2-20 2013—2017年保險資金投向占比情況

資料來源:中國銀保監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树市| 琼海市| 营口市| 舞阳县| 本溪市| 双流县| 北宁市| 连云港市| 滨州市| 嵩明县| 沭阳县| 长岭县| 张家界市| 庆城县| 伊通| 二连浩特市| 云南省| 鹰潭市| 武穴市| 彰化市| 阿荣旗| 嘉善县| 建昌县| 临江市| 东宁县| 岫岩| 怀来县| 务川| 惠东县| 陇川县| 正阳县| 丰镇市| 错那县| 崇义县| 泰安市| 霍州市| 阿合奇县| 喜德县| 濉溪县| 临漳县| 刚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