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文物市場的騙局
  • 曾智泉
  • 3016字
  • 2021-03-19 18:42:52

三、文物的欣賞與鑒定

在文物收藏的過程中,有種相當普遍的做法是請人掌眼。請人掌眼與請人看病有相似之處,期間最怕的是幾種情況:一是獸醫冒充中醫,即不同專業的行家冒充專家,比如青銅器行家冒充瓷器行家,而事實上他是自己都不敢入手瓷器的人。二是唯利是圖的赤腳醫生,他們的嘴上功夫過硬,號稱能包治百病,實際水平極低,即那些什么都做,但無一精通的文物從事者。三是那些皮膚病醫生冒充心臟醫生,比如字畫鑒定者鑒定古代玉器。

文物鑒定與現代醫學一樣,有關非常嚴格的專業性,中醫與西醫、內科與外科及其中的具體分支都極細致。生活中的確存在同時對幾項文物鑒賞皆有造詣的文物大家,但在專項文物的研究中,他們仍然存在短板。

面對一件稀有文物,鑒賞者與文物的關系類似于醫生與患者的關系:只要你的醫術高明,則任何一件真正的文物皆能“起死回生”。將文物比作病人的確很不嚴謹,但它們之間又確有相似之處:文物本身恰似是失語已久的病人,一般不會開口說話,就算是少數那些有文字的文物也不能很全面地說清楚自己的身世過往,此時,誰能最大限度地讀懂它完整的內心,誰就是它的“再造之人”。也唯有如此,文物才能真正地“活過來”,成為真正的有靈之物。

文物鑒定無專家,但有相對的行家和大家,而且是某種文物中的子項。原因在于,任何一類文物的數量在幾千年的文明史面前,都遠遠超出了個人壽命的數量,就算是活至百年,以每天觀研10件文物的極端數量計算,最多能過目的不過36萬件而已,這顯然只是某類文物的極少一部分。加之文物的種類繁多,個人因為壽命局限,永遠無法面面俱到。這便是文物專家在理論上不可能形成的一個原因。

另外,作為一件文物,不可能是由單一元素構成,往往是由多個天然因素及綜合的人文工藝構成其物質的形態,因為個人的知識及悟性總是有限的,而各類文物的歷史、文化及工藝內涵問題無限的。雖說文物具有一定的時代特征,但當時每個藝術家的不同風格會造成同類文物許多的“例外”,再說,過渡時代的文物往往會出現“永宣不分”的事實,給文物鑒賞帶來了永久性的爭議。

文物藝術的繼承性以及歷代的高仿也是造成文物鑒定業非常危險的因素。繼承性的存在,文物在時空中所處的環境極有可能導致后世之作老于先輩作品,而歷代高仿文物中就有比“真品還真”的作品,加之歲月的風霜給了它們類似的滄桑容貌,致使它們身份大變,身價倍增,以上因素決定了文物鑒定專家的不真實性。

但文物鑒定界每個時代都會出現某類文物的“行家”和“大家”。其一般標準應該要是對某類文物的歷史背景、文化主流、民風民俗、工藝特征等有超越常人的造詣。在個人熱愛、悟性偏高、機緣湊巧和眼力過硬的前提下,的確存在在幾個不同的文物鑒定方向上,水平超出本時代同行之人。

因為,任何一個文物工作者,終其一生,能見到的只是浩瀚文物中極少一部分,且是與自己有緣的那部分。正如肉眼觀海,能看到的永遠只是滄海一角,且因為海是動態物,不同的時間,顏色和波浪是變化的,所以用文字記錄海洋的狀態是沒用的。舉例說明,宋代人觀賞唐代文物與今天人看到的唐代文物在文字的描繪上定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唐代文物在宋代只是“文物少女”,而在今日,自然成為“文物祖母”,其外貌、經歷、內涵早已變化,不變的只是其肉體的某些特征,相當于文物中的器型及凝固化的工藝。

唐代人物殘件

對待文物,世人最自不量力的說法只能是“鑒賞”,在不斷的觀賞中形成自己微弱的鑒定經驗。因為任何一件文物都是一位非語言之物,人類無法與它用語言進行交流,這便決定了對它的認識只能是“猜”或“推測”,而猜想及推測的精準程度永遠有限,斷一件文物的大概年代的可能性大,但解讀其文化內涵的全部則難!

生活中,我們對文物權威的認定是因為某人對文物總能說出一個“子丑寅卯”。可對任何一件文物而言,你必須先了解它的“甲乙丙丁”,即文物的起源,再了解它的“戊己庚辛”,即文物的歷史文化背景,再過渡到它的“子丑寅卯”,即文物的真偽鑒別,然后還要了解它的“辰巳午未”,即文物的文化價值,最后還得清楚具體它的“申酉戌亥”,即文物升值空間。如此,才有可能比較客觀地判斷一件具體文物的綜合價值和現實價格。故文物面前,最多只能出現“學者”——學習者,不可能出現“專家和權威”。作為文物學者,本身必須了解文物的歷史起源、文化背景、價值空間、真偽指標,然后才可能斷定市場價格。目前社會上流行的文物“專家”很多都只懂文物的“子丑寅卯”,既沒有理論基礎,更沒有理論高度,就敢仗劍江湖、招搖撞騙,自封文物“權威”,可恥可恨。

純理論工作者成不了文物行家,因為文物大多不能從文字或圖片上判定其真偽,恰如文字或照片詮釋不了真人。純考古隊員也很難成為文物行家,因為他們所見的文物數量很有限,而且缺少對高級贗品的“欣賞”。在當前中國的文物鑒定界,“高手在民間、專家在朝中”,“高手”善于斷定文物的真偽,“專家”善于解讀文物的內在,但兩者都難以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文物行家。

成為一個專項文物行家的條件很多。興趣是首要條件,也是所有文物行家誕生的共同條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此意味深長,興趣是文物行家誕生的條件。

長期與文物相處的環境是文物專家成長的條件,鑒賞及收藏都貴在實戰,常勝將軍從來就不是課堂上培養出來的,只有長期浸入文物市場、博物館,才有可能真正成長,若想快速成長,加入真金白銀的收藏隊伍應當是個不錯的選擇。

深厚的中古史學、文學及哲學知識儲備,是文物專家成熟的條件,因為任何文物,只有還原它的“身世”、解讀它的文化及美學內涵,才能部分或完整地展現其無法估量的價值。

天生的悟性,則是文物專家強壯的“遺傳基因”,不是人人都有,但生活中的確存在。

文物鑒定存在著永恒的盲區。任何出土文物的鑒定,經驗的貧富都是相對的。但總的說來,盜墓者的經驗是最權威的。若法律允許他們見光,則幾乎所有的學術權威都只配當盜墓專家的旁聽生。如此說來,大家便知:當前文物鑒定的公開領域有多膚淺和偏陋。事實上,在盜墓專家與學術專家之間還存在另一種高手:文物商人,也許是由盜墓者改行而來,也許是半路出家而來。但都會日久成精、法眼近神。

學院派缺少實踐,但擁有知識,能相對詳細詳讀文物的歷史成因,了解文化內涵、美學內涵以及文物器型及工藝的緣由,但無法戰勝比自然科學進步快得多的仿古高手,因而無法擁有斷定文物真偽的足夠自信。

職業盜墓者能以地形準確判斷墓穴的位置。一鏟便能“正中靶心”:文物擺放位置;能從無字的墓磚上,肯定墓主的確切年代。但文物對于他們只是鈔票的另類形式,與歷史、文化及美學無關。

當然,職業盜墓者再厲害,最多是讓學術權威們難堪,而仿古者的厲害在于可以直接讓學院專家們感到恥辱。因為仿古專家總能首先讀解各類文物的原始指標及特點,然后仿制出無限接近真品的贗品,讓許多平日在業內夸夸其談的專家們“瞪眼說瞎話”,指偽為真、名聲掃地,甚至“晚節不保”。畢竟,所有的仿古高手都不是文盲,甚至有可能是某個領域的真正高手。

總的說來,真正懂文物的人永遠是職業盜墓者、職業高仿者和職業文物商。可他們是永遠不可能上臺鑒定文物的:職業盜墓者是群晝伏夜出的低調者,從來不打算“投案自首”。職業高仿者是群只圖利不求名的人,他們的表演欲望極弱,不會邀請外人參觀自己的高超手法。職業文物商也不可能教會自己的買家文物真偽特征,以斷自己的財路。那些活躍在各類電視臺上的“專家”,確切地講,應該算是文物歷史、文化、工藝和美學內涵的學者,外加二把刀的真偽鑒定水平的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儋州市| 吕梁市| 长汀县| 镇雄县| 古交市| 余江县| 鄱阳县| 南和县| 墨江| 留坝县| 岑巩县| 忻城县| 元氏县| 太湖县| 美姑县| 桐庐县| 平泉县| 凤凰县| 卢龙县| 普陀区| 儋州市| 普定县| 泰来县| 天津市| 雷州市| 肃宁县| 肥西县| 四会市| 紫金县| 灵武市| 赫章县| 沾益县| 旬阳县| 武川县| 宁城县| 南宫市| 葫芦岛市| 普兰县| 云阳县| 五指山市| 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