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文物市場的騙局
  • 曾智泉
  • 3081字
  • 2021-03-19 18:42:52

二、文物的價值與價格

在股票面前,鈔票是數字。在文物面前,鈔票是廢紙。文物因其內含歷史、人文及自然的各種特有信息而無法用金錢衡量,但在人類社會的各個時代,除了用“廢紙”作標桿,就更沒有他物能讓俗人明白文物的應有意義。所以,真正的文物精品,價格再高,都無法體現其實際的價值。

真正意義上的文物指的是具備歷史、文化及審美三大價值的物品,從這個層面上論,不是所有的文物都有收藏價值。簡單說來,值得收藏的文物與一般文物的差別類似于人與人才的差別;世上不缺人口,但缺人才,文物亦然。

文物的特殊價值。生活中,我們仍然使用瓷瓶裝酒,常識告訴我們:酒瓶再美,貴不過美酒本身,但酒瓶一旦成為文物,則無論美酒如何有名,總無法與酒瓶相提并論。最典型的事實是走俏于當前文物拍賣中的宋代瓷器梅瓶,不管它出身于哪個窯口,只要精美,其市場價位都不低于幾十萬元,而且這種漲勢會永遠保持!在此,文物經常打破現實的常規。

文物孤品的特殊價值。文物為物,一旦某個品種中成為孤品時,世人對它的珍愛之情立馬泉涌。原因不僅是物以稀為貴式的簡單,還在于一個文物物種的絕跡,代表了文物生物鏈中某個環節出現了斷裂,而文物品種的消失則表示人類文明的鏈條中出現了或大或小的空白。為此,文物孤品便成了某個“文物家族”乃至“文物民族”的“萬代單傳”、唯一香火,只要保護好這根獨苗,其整個家族或民族的文化基因就可能全部破解。見識孤品者是幸運的,占有它的人則不一定。

文物具有特殊的美感。文物美感不同于時尚物品。文物美感在于其陳舊、滄桑、歷史感和文化性;時尚品的美感在于其光鮮、亮麗、時代感和流行性。追求文物美感的人群不一定會排斥時尚元素,但時尚一族一般會無視文物美感,即使文物能達到“真、精、新”的品質。我們很難解釋其中的原因,但生活中有一種類似的現象:一群素質高超的遠房親戚——文物是我們民族每個人精神上的遠親,長輩見了會肅然起敬,而無知的小輩卻會無動于衷。對兒童而言,糖果的價值遠遠大于教科書,只是對每個時代的大多數人而言,面對文物,它們是終生的兒童。這兩種人群的差距恰如文物與時尚品本身。相對于現代工藝品,文物多般沒有光鮮亮麗的外表,但其特殊的經歷讓人永遠無法完全猜透。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請美人伴游,但很少發現求老人談心的畫面。購買工藝品的人每天無數,研究文物的人總是極少。

在文物價值的定位中,賣方認為自己是文物的主人,理所當然是其價值的主宰;買方則強調自己的錢多,是無可爭辯的價值主人。面對一件珍貴文物,如果100萬元買不了,可以出1000萬元,讓賣方立馬“匍匐在地、雙手奉獻,高呼上帝”。而事實上,文物價值的真正主人永遠是能跟文物進行“交心”的文物行家。文物的買賣雙方能把握的只是文物市場價格而已,無法真正提升文物價值的高度,絕大多數的買賣者都是文物靈魂的陌路人;如果將文物比作美女,則這類人說透了就是文物的皮條客及采花者,文物只有進入了真正的“愛人”懷抱才可能成為“賢妻良母”。

文物的應有位置。通常,一談起文物,世人會本能地想起國家性質的博物館。的確,國家性質的博物館中有真實性最高、品級最高的文物,但時至今日,文物的主要位置不在公家博物館而在私人收藏者手中。道理很簡單:國家性質的博物館中的藏品主要來源于歷來有限的征集及有計劃的考古挖掘行動,但比起近30年來中國的盜墓行為,考古行動等于在秋收后的田野中拾遺,無法與瘋狂的盜墓所得相提并論。由于盜墓歷來被定性為非法行為,他們的“勞動成果”無法直接進入各級國有性質的歷史博物館,以至于出土文物廣泛地散落于民間。

天時、地利、人和幾乎是所有商業得以成功的三大必要條件,文物交流也不例外,但有特殊性。天時、地利對文物交流的整體興衰起到了生死攸關的作用:沒有文物市場的整體繁榮,文物交流缺乏前提;沒有區域性的文化和經濟的有力支撐,文物交流失去活力。而人和則是文物交流雙方個體的特定緣分,具有極大的偶然性:不僅要求文物本身與顧客有緣,還要看賣主與買主的緣分。

文物易主是一般文物的必然命運。文物的壽命理論上要遠遠長于人類個體,這就決定了它們在生存的過程中多數得易主,除非進入了國家級的博物館,但那只是少數幸運者,絕大多數文物會在民間百姓的手中反復易主。

清代和田白玉“陰陽和諧”把件

文物易主的主要方式是各類形式的文物交易。其中最為無奈的原因是文物專業收藏者的“后繼無人”:其后代對文物毫無感覺,收藏者便會在自己年老時,忍痛割愛地處理文物,不求價格,只求為自己的心愛之物找一個好下家。還有些無知的文物受益者,繼承了祖先留下的文物,可根本不知其價值及意義時,容易賤賣。另外還有其他方式的文物易主,如親友之間的贈送等。

很難界定文物易主的幸運與否,不管哪種情況下的易主,在交換的瞬間,文物是屈辱的:若主人十分喜愛它,則任何理由皆不可能輕易轉讓。若是遇上完全無視其價值的主人,則易主對文物是種新生幸福的開始。易主對文物命運的跌宕起伏一言難盡,但對于新的主人而言,則肯定是幸運的:即使重新流入市場,商販也一定會看在金錢份上對它們另眼相看,離開商販手中,文物對新主的意義一般會更大!

文物的市場價格如同文物的內涵,不僅豐富多彩,而且歷久彌新。同一件文物的價格,可以基本分成拍賣價、市場價和朋友價。同一種價格中,又可劃分為若干個不同等級。

不同的文物有不同的價格,這點大家都懂;同一件文物,在同一年代的不同時段、不同平臺、不同的文物市場、面對不同的客戶會有著完全“沒有道理”的價格。具體地說,一件宋代龍泉瓶假設合理性的市場價為3萬元,若出現在蘇富比拍賣行,可能出現40萬元的成交價,若同時出現在香港的拍賣市場,成交價就可能會是30萬元,若它出現在北京的嘉德或保利拍賣行,其成交價很可能是20萬元。即同一件文物,在不同的拍賣行,其價格起碼有三種不同的結果,而其實,文物拍賣行的等級遠遠不是以上說的那么簡單,也就是說,同一件文物的拍賣價遠遠超過十種以上。

清代和田玉“福壽”紋佩

文物拍賣對文物的特殊價值既是一種褻瀆,也是一種尊重:文物是歷史文明的載體,文明是無價的,本身不能用金錢標價,褻瀆由此而來;但文物拍賣對文物收藏熱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且拍賣公司是最能相對體現文物高價的平臺,由此又體現了對文物的一種尊重。

至于市場價格,僅就國內的一線、二線及三線城市的價格而論,就可由高到低分為三個層次,而這種劃分還是極其簡單化的,不能窮盡文物真實價格指標。因為,同一件文物,在同一個文物市場,不同的賣家有著完全不同檔次的客戶群,加上賣家對利潤的期望值差異,又存在著成交價格的巨大差異。

至于生活中常說的文物上的“朋友價”,其一得看賣家的厚道程度,有的朋友價會高過市場價,原因是賣家人品所致;其二是要看朋友的真實程度,摯友之間,可以是原價,中間沒有任何的附加費,甚至于車費及工費;一般的朋友及口頭上的朋友則又得因人而異地加價。可見,朋友價在理論上也可簡單分為三種價格。

一般而言,文物市場的文物價格普遍低于文物拍賣的價格,但有例外:有些有錢人想收藏珍貴文物,可又不方便出面從拍賣行購買。有的買家是因為藏富思想的作用,有的買家是因為身份不方便,如國家干部,但又根本“不差錢”時,他們往往會高價從隱秘渠道購買,由此造成文物價格的特殊性。

文物生意中確實存在“賣了10萬,凈賺20萬”的悖理:假設你花10萬元買到三件品質相等的文物,回頭一件賣了10萬元——所有經營文物行業的人都相信這不是神話,那剩下的兩件文物等于純利潤,且文物、唯有文物一般是隨時間增值的,第一件能賣10萬元,理論上第二件在價格上是可以超過第一件的,如此一算大家就知道此話的合理性所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原平市| 同德县| 华安县| 历史| 承德县| 合江县| 彭泽县| 比如县| 阿勒泰市| 淅川县| 阜新市| 富民县| 始兴县| 长乐市| 溧水县| 文山县| 石门县| 咸丰县| 依兰县| 石阡县| 乐陵市| 汝南县| 双柏县| 锦州市| 西林县| 宝山区| 二连浩特市| 木里| 高淳县| 寿阳县| 揭西县| 阿拉善盟| 江门市| 阳江市| 巴里| 汤阴县| 吐鲁番市| 祁连县| 冷水江市| 平定县| 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