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信息化的由來與內涵

1.2.1 信息化的由來

20世紀60年代,日本的梅卓忠夫首次提出了“信息化社會”的概念;20世紀70年代,美國社會學家丹尼·貝爾發表了《后工業社會的到來:社會預測初探》,提出了后工業社會是一個知識社會,信息將發揮關鍵作用;波拉特運用自己的方法體系成功地對美國的信息經濟規模進行了分析測算;1978年,西蒙·諾拉和阿蘭·孟克發表了法國政府報告《社會的信息化》。20世紀80年代以來,阿爾反·托夫勒、約翰·奈斯比特等人對信息化社會不同方面進行了研究。

西方學者敏銳地洞察到,隨著信息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以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為主的信息活動將會逐步成為人類的一項主要社會活動,這一重大的變化將會導致一場社會經濟變革,最終使人類從工業時代邁入信息時代,并將之稱為信息化。學術理論研究成果引起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信息化”一詞開始為人熟知,這種認識上的變化在實踐中推動和加快了信息化進程。

1.2.2 信息化的內涵

信息化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它表示的是社會整體及各個領域的信息獲取、處理、傳遞、利用的能力和水平。信息化是全方位地推動人類發展進步的動態系統過程。信息化建設絕不是一個或某幾個領域的事,它也不是單純的技術現代化、手段現代化過程。因而,要理解信息化的內涵,就要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探討。也正是基于這一原因,目前對信息化含義的界定,尚無權威定論。如俄羅斯信息專家格莉米扎認為,信息化就是“在全世界組建全球性信息網絡,并將它們連成統一的信息空間,簡要地說,就是建設將世界上所有儲存的信息變成每個人的財富的人類共同體”。魯潔.網絡社會·人·教育[J].江蘇高教,2000(1):14-22.我國學者鐘義信認為:“信息化,就是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普遍地使用信息技術和信息方法來開發和利用各種各樣的信息資源,并以此為手段來進一步開發和利用物質資源及能源資源,從而不斷地把社會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推向歷史的新水平,推動社會的進步?!?img alt="鐘義信.信息與信息化[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5:25." class="qqreader-footnote" src="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B6CCB0/15477646704552306/epubprivate/OEBPS/Images/note.png?sign=1753470259-A2lGCUT1zui4zwMKiInGU7MiozO4Vdsg-0-062d336a9eff0602ab25ae60c5261bda">除此之外,也有學者認為:“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是要充分開發利用信息資源;信息化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要迅速、準確地向境內外信息市場與用戶提供其所需的信息,充分發揮信息資源的優勢,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倪波.論我國加強信息化建設[J].圖書情報知識,1997(4):2-6.“信息化這一概念的內涵至少應包括以下幾個要素:信息資源、信息觀念、教育水平、信息技術、資源共享、運動目標”。謝陽群.信息化的興起與內涵[J].圖書情報工作,1996(2):36.

信息化的定義雖多,但在理解它的內涵時,有幾點是值得注意的:第一,信息化是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變的一個歷史性的、漸進的過程;第二,信息化過程強調的是信息的獲取、處理、傳遞、存儲和利用的過程;第三,信息化的實質是不斷擴大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各個領域的應用和服務,提高信息資源的共享程度;第四,信息化是以信息增值為目的的,它是一個完整的超循環系統;第五,信息化的內涵是一致的,但因地域、時間等因素的制約,使得區域信息化、行業信息化程度可以不同;第六,信息化的最終目的是促進人類社會的全面進步和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和县| 库车县| 大关县| 蓝山县| 崇仁县| 运城市| 汾西县| 大安市| 泰兴市| 上高县| 盘锦市| 玉山县| 台北市| 西充县| 灌阳县| 武功县| 合水县| 大理市| 武功县| 娄底市| 德保县| 昆山市| 门源| 海丰县| 临海市| 田东县| 宝清县| 义马市| 大足县| 澜沧| 安化县| 团风县| 高青县| 阿巴嘎旗| 高青县| 通榆县| 满洲里市| 扶绥县| 毕节市| 景德镇市| 湘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