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3 深入理解國家信息化體系的六要素

2.3.1 六要素的含義

1997年,國務院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確立了“國家信息化體系六要素”。這六要素包括:信息資源,信息網絡,信息技術,信息產業,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規和標準。

(1)信息資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資源,它的開發和利用是信息化體系的核心內容,是信息化建設取得實效的關鍵。

(2)信息網絡是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和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是信息傳輸、交換和資源共享的必要手段。

(3)信息技術是研究開發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存儲調用和綜合應用的工程技術,它是在計算機、通信、微電子控制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代高新技術。信息技術是信息化的技術支柱,是信息化的驅動力。

(4)信息產業是指信息設備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信息設備制造業包括:計算機系統、通信設備、集成電路等制造業。信息服務是從事信息資源開發和利用的行業,又是衡量一個國家信息化程度和綜合國力的重要尺度。

(5)信息化人才是指建立一支結構合理、高素質的研究、開發、生產、應用隊伍,以適應信息化建設的需要。

(6)信息化政策、法規和標準是指建立一個促進信息化建設的政策、法規環境和標準體系,規范和協調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以保證信息化的快速、有序、健康發展。

2.3.2 六要素的相互關系

用新興的自組織數據挖掘方法——客觀系統分析方法(OSA模型)對信息化六要素建立系統模型,從信息化測度體系的結構角度揭示出信息化發展的內在規律。信息化六要素解釋結構模型,如圖2-2所示。

圖2-2 信息化測度體系六要素解釋結構模型柯玲.信息化要素的關聯分析[J].情報雜志,2006(9):78-80.

由模型可知,信息化水平測度體系并不是六個要素處于同一層次上的線性系統,而是包括三個層次的多級系統。影響區域信息化水平的直接因素是信息技術和信息人才。在信息資源、網絡建設、信息技術、信息產業和信息人才構成的子系統中,信息技術和信息人才相互制約,而信息人才又與網絡建設、信息資源及信息產業有密切關系,而且從連接強度上可以看出,信息人才對信息技術提高的制約要比信息技術對信息人才的影響大得多。可見,信息人才是其中決定信息化水平高低的關鍵要素。信息人才與信息技術、網絡建設、信息資源及信息產業的發展相適應會促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信息化發展政策作為國家信息化快速、有序、健康發展的保障,直接影響著信息化人才發展水平的高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榆县| 台前县| 吴桥县| 嫩江县| 潞西市| 宜君县| 宁武县| 西华县| 广州市| 汤原县| 柯坪县| 泰兴市| 司法| 泽州县| 合川市| 五河县| 莫力| 康平县| 仲巴县| 双辽市| 朝阳区| 滨州市| 内丘县| 梁山县| 高台县| 台南市| 鄂温| 白山市| 阳西县| 萝北县| 临武县| 高州市| 肃宁县| 江山市| 阜城县| 永昌县| 鲁山县| 万源市| 五河县| 修武县| 安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