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近十年北京市文藝演出行業政策績效評估報告

一、近十年北京市演藝業發展狀況和相關政策概述

(一)北京市文藝演出業基本情況

文藝演出業是由演藝產品的創作、生產、表演、銷售、消費和經紀代理、藝術表演場所等配套服務機構共同構成的產業體系。近年來,北京文藝演出產業呈現全面增長趨勢,2014年,全市130家主要演出場所演出24595場,比上年增長6.2%,觀眾人數1012萬人,演出收入14.96億元,比上年增長3.7%。從演出市場主體來看,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市共有文藝表演團體607家,演出經紀機構1571家,如表1-1所示。

表1-1 2006—2012年北京演出行業發展概況

雖然近年來北京文藝演出產業發展迅速,但是目前北京文藝演出業總體上看,仍然處于產業發展初級階段,產業化程度不高,整個行業的總體產值在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九大行業里面所占比例較低(具體情況如表1-2所示)。

表1-2 2004—2011年文化藝術產業在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產值比重數據來源于《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12)》第11頁。

(二)目前北京市文藝演出業主要政策梳理

按照行政職能管理權限的劃分,北京市的文藝演出業基本上由北京市文化局負責管理,因此,政策梳理以北京市文化局出臺的相關政策為主。由于文藝演出行業自身的特殊屬性,如果要達到較為全面公正地衡量文藝演出業政策的影響,部分具有促進公益演出性質和演出市場管理的政策也需要被納入考察范圍。現將北京市文藝演出行業目前相關的一些政策文件匯總如表1-3所示。

表1-3 北京市文化局近年來出臺的有關文藝演出方面的政策文件

全國也有一系列政策對北京市文藝演出行業的發展有正面影響。2003年,國有文藝院團開始轉企改制,加速了演出業市場化的步伐。國務院于2005年發布的《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為演出經營主體營造了寬松和規范的演出環境。《國務院關于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干決定》(國發〔2005〕10號)提出鼓勵和支持非公有資本進入以下領域中,包括文藝表演團體、演出場所,鼓勵和支持非公有資本參與文藝表演團體、演出場所等國有文化單位的公司制改建,非公有資本可以控股。2007年,商務部、外交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國務院新聞辦共同發布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指導目錄》將商業演出納入其中,提出商業演出類重點企業標準為有相對固定的出口渠道,意向演出費在每場3000美元以上;擁有一個或一個以上演出產品的海外經營代理權,產品有獨創性,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和國際市場開發前景。2009年,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發布的《關于支持文化企業發展若干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31號)提出文化企業在境外演出中從境外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2009年,《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明確將演出娛樂業作為重點發展產業,加大扶持力度,制定了加大政府投入、落實稅收政策、加大金融支持等相關優惠政策。2009年,《關于構建合理演出市場供應體系、促進演出市場繁榮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放寬民營表演團體市場準入條件,簡化審批手續;對服務農民、服務基層的民營表演團體在人員培訓、演出場地和演出器材方面給予必要幫助和資金支持。2010年,文化部《關于建立預防和查處假唱假演奏長效機制維護演出市場健康發展的通知》,從建立假唱、假演奏預防機制,加強演出市場現場監管和加大假唱、假演奏行為查處力度,加強行業自律等角度作出了相關規定。2011年,文化部出臺了《關于加強演出市場有關問題管理的通知》,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使演出市場政策體系更加完善。

其余作用于文化創意產業整體的政策,如《關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銀發〔2010〕94號)、《關于保險業支持文化產業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保監發〔2010〕109號)等也對文藝演出業的發展大有裨益。

北京市發布的支持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總體性扶持政策,文藝演出行業也從中受益,如:《北京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京辦發〔2006〕30號)提出鼓勵經營性文化設施打破分割,發展劇院院線,發展演出劇目的現代市場營銷系統。《北京海關支持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京關辦〔2006〕467號)提出加強通關咨詢服務,對各類文化演出涉及的器材、道具、人員等進出境通關問題,在通關政策、通關方式、通關手續等方面提前給予指導,幫助管理相對人選擇合適、便捷的通關方式,節省企業通關成本。對文化演出涉及物資的進出境給予通關便利,運用擔保金、擔保函等方式,解決進出境演出器材、物品、道具的通關手續問題,加速驗放。《關于大力推動首都功能核心區文化發展的意見》(京辦發〔2010〕23號)提出建設演藝博覽文化區;依托現有劇場和博物館資源,融合多元文化要素,規劃建設匯集高雅文化、民族文化、大眾文化三個層次的演藝集聚區和博物館群;鞏固文藝演出、文化旅游等傳統優勢行業;發揮文藝團體、演出場所匯集的優勢,大力推進文藝精品創作生產等意見。

北京市的文藝演出企業也通過《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貸款貼息管理辦法(試行)》(京文創辦發〔2008〕5號)、《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擔保資金管理辦法(試行)》(京文創辦發〔2009〕3號)、《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暫行辦法》(京文創辦發〔2009〕7號)、《北京市文化創新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京財文〔2012〕1440號)等一系列文件獲得項目融資支持。

隨著文藝演出行業的不斷發展,北京市也在隨著實踐發展逐漸總結規律,查找現有政策在執行中的問題,積極彌補政策缺位。2013年,主管北京市文藝演出行業發展的北京市文化局對現有文化政策進行全面的梳理分析,推動政策體系的“立、改、廢”,具體擬推出或修訂的有關文藝演出行業的發展政策情況如表1-4所示,各政策的最新進展也已在該表中予以標注。

表1-4 北京市文化局擬改善的政策和擬出臺彌補空白的政策

過去,文藝演出業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導,從性質上看偏向于文化事業而非文化產業。然而,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推行和文藝演出市場的發展,近年來,雖然政府仍扮演著管理者的角色,負責演出項目和演出市場主體資格的審批以及演出市場的監管,但演出團體的體制和類型都有了轉變。文化部于2002年修訂了《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大幅度調整了演出市場準入政策,取消了演出單位主體資格的所有制限制,只要符合規定的單位或個人,均可依法投資興辦演出單位,舉辦演出活動。因此,目前從整體上看,北京的文藝演出市場是多種所有制主體并存,行業發展形態也由過去傳統以計劃形式的政府演出為主的文化事業發展形態漸漸轉變成為以營業性演出為主的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并重的發展形態。據統計,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所擁有的530家藝術表演團體中,中央及其他部委所屬團體17家,部隊院校所屬團體17家,市屬院團11家,區縣院團7家,其余478家全部是民營藝術院團,約占全部院團數量的90%,2013年1—6月,北京地區經許可新增表演團體13個。2013年1—6月,全市經許可新增演出經紀機構122個。截至2013年6月30日,北京的演出經紀機構數量達1465家,占全國演出經紀機構總數的一半,其中近90%是民營機構。

由于文藝演出行業自身的特殊性和主體的復雜性,其所涉及政策范圍非常廣泛,大體上可以分為創作扶持類、公益補貼類、市場管理類、改革扶持類,不同類型的主體對不同政策的敏感程度不一。根據近年來北京文藝演出市場的總體收入統計經驗,演出收入的來源不僅包括完全走市場化道路的營業性演出,還可能包括涉及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的公益性演出,如國有文藝院團常常要承擔政府的公益演出任務,特別是一些以傳統劇目為主的文藝表演團體,公益演出收入是其總體收入的重要構成部分,這部分收入一般都會被納入統計范圍,因此,這些文藝表演團體對公益性演出的政策規定反應比較敏感。而產業化程度較高的民營文藝團體和演出公司基本上不涉及公益演出政策,完全走市場化道路,對市場監管的政策規定反應更為敏感。因此,在評估政策時要嚴格區分調研對象,針對不同調研對象進行不同內容的數據采集和調查問卷設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华县| 伊春市| 栾川县| 东丰县| 寻乌县| 修武县| 乐昌市| 安乡县| 吉林省| 贵定县| 渑池县| 辉南县| 塔河县| 家居| 浦东新区| 广州市| 瓦房店市| 临沂市| 邢台市| 集安市| 天津市| 阜新| 扎囊县| 尚志市| 西吉县| 丰顺县| 古浪县| 微博| 新昌县| 古蔺县| 沧州市| 恩施市| 垫江县| 铜山县| 大同市| 交口县| 航空| 梓潼县| 离岛区| 朔州市| 申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