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體制革命:中國能源政策發展概論
- 胡光宇
- 2033字
- 2021-03-12 11:40:53
第二節 規劃與市場對中國能源發展的相互影響
從上述分析可見,中國的五年計劃對能源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五年計劃是理解中國能源發展的一把鑰匙,它不但是促進能源發展,也是促進中國能源發展模式轉型的重要手段。沒有市場經濟,中國能源發展不可能創造繁榮;沒有發展規劃,中國能源不可能實現科學發展。五年計劃成為中國能源科學發展的重要手段,發揮著提供公共服務,調控發展模式,促進增長,減少發展成本的重要職能。
中國計劃體制經歷了發展、停滯、衰弱的過程,但后來又經歷了重新改革和復興的過程,五年計劃本身經歷了從越位到缺位,再到歸位的轉型過程。中國的體制轉型不同于蘇聯和東歐國家,從計劃的有形之手,到市場的無形之手,兩手并用,引入市場的同時,重塑了計劃之手。中國的發展實踐又一次證明:“兩只手”比“一只手”要好;“兩手硬”比“兩手軟”要好。這并不是十分深奧的秘訣,而是十分務實性的適應性的用好這兩個手段。
在如何處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方面,中國領導人特別是鄧小平提出了“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1992年他講道:“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這一“手段論”,既不同于“計劃至上論”,又不同于“市場至上論”,而是引入、催化和推動市場經濟的同時,也促進計劃不斷轉型,持續發揮作用,使計劃和市場都成為中國能源發展的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兩個手段。
市場經濟也要有計劃。計劃干預的范圍是單靠市場機制無法有效解決的部分,根據世界銀行報告(1991)這包括:“教育、健康、營養、家庭計劃、減貧和為改善生活質量提供基礎設施和社會的、行政的、法律、法規的保障體系,以及為公共開支動員財政資源。”中國學者也持類似的看法,王紹光、胡鞍鋼認為政府與市場既可以發揮不同的作用,也可以起到互補的作用,中國政府職能應當具有三個方面:市場經濟國家的5項基本職能;在向市場經濟轉型中糾正市場失靈的6項職能;在中國國情條件下所特有的消除貧困等9項特殊職能。
劉國光認為不能完全交給市場和價值規律的有以下五方面:“一是經濟總量的平衡;二是大的經濟結構的及時調整;三是競爭導致的壟斷問題;四是生態環境問題;五是社會公平問題。”楊偉民也認為,國家發展規劃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增長,它不同于宏觀調控,是一種中長期的、宏觀層面的總量管理,規劃可以發揮類似于法律,但更為靈活的“第二準則”作用,它通過明確規定市場準入的各種約束條件,如資源狀況、環境容量、空間布局、技術水平等,引導市場主體活動,也成為政府管理增長的依據。
那么如何從理論上認識市場與計劃的關系呢?為什么它們之間有著很強的互補性呢?我們可以從產品屬性和知識屬性兩個維度來界定計劃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不同功能(見表7-4)。在私人產品領域,企業的決策主要是依賴大量的情境知識,計劃無法在微觀經濟活動中替代價格“自下而上”的發現機制和協調機制。但是市場機制卻無法提供宏觀經濟發展前景等“專家知識”,而國家的預測性計劃可以為投資者、生產者提供信號導向作用。在混合產品領域,指導性計劃可以成為日常政策和市場活動主體的依據。在公共產品領域,指令性計劃是政府必須履行的責任,是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進行的目標管理約束,為政府的日常政策提供了依據。由上可知,處理市場與計劃的關系不是簡單誰為主,也不是誰多誰少的問題,而是要區分不同的產品領域和不同的知識屬性領域,不是兩類,至少是六類。在實際中,可能比表7-4所提出的分類還要復雜。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是“粗枝大葉”的“一概而論”。正因為此,一個經濟體十分像一個人體,有“兩只手”比僅有“一只手”好得多。這“兩只手”相互配合,就形成了互補性優勢。這就超越了“非白即黑”的兩分法思維模式。
表7-4 不同類型資源的配置手段

資料來源:胡鞍鋼、鄢一龍、呂捷:《中國發展奇跡的重要手段:以五年計劃轉型為例(“六五”——“十一五”)》,載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國情報告》,2010(19)。
改革以來,隨著經濟體制轉型,雖然經過幾次爭論,但是計劃作為一種手段并沒有被拋棄,而是成功實現了轉型,此計劃已非彼計劃。它逐漸從單一的經濟計劃轉向全面的發展規劃,從微觀領域轉向宏觀領域,從經濟指標為主轉向公共服務指標為主,從少數人決策到集體決策。
重塑計劃之手后,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有規劃指導的市場經濟國家。世界未來學家約翰·奈斯比特對此十分形象地概括為:(總體)規劃“森林”,讓“樹木”自由成長,并作為中國新體制(指不同于西方國家)崛起的八大支柱之一。
對處于轉型中的中國能源發展來說,從中長期的角度,實現對能源發展模式的有效調控是最重要的影響。目前,發展模式的調控已經成為發展規劃的焦點,對發展模式進行有效管理,促進從速度型發展模式向科學型發展模式轉變,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能源資源節約利用、應對氣候變化,成為五年計劃的突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