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五、人格權產生和發展的第二階段:人格權理論在德國的提出、遭遇批判和獲得承認的階段

(一)首次在德國和世界上主張人格權理論的德國民法學者Puchta

在歷史上,人格權的理論是由德國19世紀中期的歷史法學派和潘德克吞學派的代表人物Georg Friedrich Puchta最早、最先提出來的,在1832年的《德國民法制度》當中,Puchta首次在德國和世界上提出了人格權的理論。V.G.F. Puchta,System des gemeinen Civilrechts zum Gebrauch ben Pandektenvorlesungen,München:Anton Weber'schen Buchhandlung,1832;V. Friedrich Carl von Savigny,Traité de droit romain,tome Ⅰ,Paris,Firmin Didot Frères,1840,Traduction par M.Ch .Guenou,p.331; Fran?ois Rigaux et,La Vie Privée Une Liberté Parmi Les Autres,Maison Larcier,éditeurs,1992,p.120; Fran?ois Rigaux,La liberté de la vie privée,Revue internationale de droit comparé. Vol. 43 N°3,Juillet-septembre 1991,p.544; Fran?ois Rigaux,La protection de la vie privée e.t. des autres biens de la personnalité,Bruxelles,Bruylant,Paris,L.G.D.J.,1990,pp.611-612.在《德國民法制度》當中,Puchta除了認定權利主體能夠對其外在物體、別人的行為享有權利之外,也認定權利主體能夠對其自身享有權利,當權利主體對其外在物體享有權利時,他們享有的權利就是物權,當權利主體對別人的行為享有權利時,他們享有的權利就是債權,當權利主體對其自身享有權利時,他們享有的權利就是人格權。Puchta認為,就像物權和債權屬于主觀權利的組成部分一樣,人格權也屬于主觀權利的組成部分。

(二)首次對Puchta提出的人格權理論做出批判的德國民法學者Savigny

在Puchta首次提出人格權理論之后的第8年即1840年,Puchta的老師、德國19世紀最偉大的民法學家、德國19世紀歷史法學派的核心人物Friedrich Carl von Savigny首次對Puchta主張的人格權理論做出嚴厲批判。在1840年的《羅馬法專論》V.Friedrich Carl von Savigny,Traité de droit romain,tome I,Paris,Firmin Didot Frères,1840,Traduction par M.Ch. Guenou,pp.329-330.當中,Savigny花費了大量的筆墨對Puchat主張的人格權理論做出批判,他認為,雖然包括Puchta在內的不少民法學者認為,權利主體能夠對其自身享有權利,權利主體對其自身享有的權利就像物權和債權一樣屬于真正權利、主觀權利,但是,權利主體在法律上不可能對其自身享有權利,即便人們經常說,權利主體對其自身享有的人格權屬于真正權利、主觀權利,但是,人格權不可能像物權或者債權那樣成為真正權利、主觀權利,因為物權和債權具有自由轉讓性,權利主體能夠將他們享有的物權和債權轉讓給受讓人,而所謂的人格權并沒有自由轉讓性,權利主體無法將其享有的所謂人格權轉讓給受讓人;當人們主張權利主體對其自身享有權利時,他們提出的此種理論不僅是不成立的,而且是應當受到譴責的,因為,一方面,它將權利主體對其生命、身體或者自由享有的權利等同于財產權;另一方面,如果他們提出的此種理論是能夠成立的話,則意味著自然人能夠自殺,意味著自然人能夠隨心所欲地結束自己得生命。

(三)德國19世紀中后期的民法學者對人格權理論的承認

從1840年開始一直到1866年時止,在Savigny對Puchta的人格權理論做出批判之后,Savigny的追隨者們開始追隨Savigny的步伐,對Puchat主張的人格權理論展開批判,他們也像Savigny一樣認為,權利主體在法律上不可能對其自身享有權利,因此,法律上不可能存在人格權;雖然物權和債權能夠成為真正權利、主觀權利,但是,所謂的人格權不可能成為真正權利、主觀權利。不過,隨著歷史法學派的衰敗,從1866年開始,德國某些民法學者開始支持Puchat的人格權理論,這些學者包括Georg Carl Neuner,Rudolph von Jhering,Karl Gareis,Josef Kohler和Otto von Gierke。

在1866年的《私人法律關系的性質和類型》Georg Carl Neuner,Wesen und Arten der Privatrechtsverh?ltnisse,Kiel,Schwers'sche Buchhandlung,1866; Fran?ois Rigaux et,La Vie Privée Une Liberté Parmi Les Autres,Maison Larcier,éditeurs,1992,p.121.當中,Neuner就承認人格權的存在,因為在該著作當中,他不僅將人格權看作像財產權和家庭權一樣的真正權利、主觀權利,而且還對人格權做出了界定和對人格權做出了分類。在1871年的《權利的消極影響》Rudolph von Jhering,Passive Wirkungen der Rechte.Ein Beitrag zur Theorie der Rechte,10 Jherig'Jhb,1871,pp.387-586; Fran?ois Rigaux et,La Vie Privée Une Liberté Parmi Les Autres,Maison Larcier,éditeurs,1992,pp.121-122.當中,Jhering也承認人格權的存在,因為在該著作當中,他除了將物權、債權、家庭權和繼承權看作真正權利、主觀權利之外,也將他人對其自身享有的人格權看作真正權利、主觀權利。在1877年的《著作權的法律性質》Karl Gareis,Das juristische Wesen der Autorrechte,sowie des Firmen-und Markenschutzes:BuschaA35(1877),pp.185-210; Agnès Lucas-Schloetter,Droit moral e.t. droits de la personnalité:étude de droit comparé fran?ais e.t. allemande,tome I,Presses Universitaires D'Aix-Marseille,Paris,2002,pp.63-64.當中,Gareis也承認人格權的存在,因為在該著作當中,他除了對人格權做出了明確的界定之外,也對人格權做出了明確的分類。在1880年的《著作權法》Josef Kohler,Das Autorrecht,18 Jhering's Jhb.(1880),pp.129-478,257;Fran?ois Rigaux et,La Vie Privée Une Liberté Parmi Les Autres,Maison Larcier,éditeurs,1992,pp.122-123.當中,Kohler也明確肯定人格權的存在,因為在該著作當中,他除了認定他人能夠對別人享有權利之外,也認定他人能夠對其自身享有權利。在1895年的《德國私法》Agnès Lucas-Schloetter,Droit moral e.t. droits de la personnalité:étude de droit comparé fran?ais e.t. allemande,tome I,Presses Universitaires D'Aix-Marseille,Paris,2002,p.97.當中,Gierke不僅承認人格權的存在,而且還用了大約200頁的篇幅對人格權的理論做出了詳細的、系統的闡述,包括對具體人格權理論和一般人格權理論做出的闡述。

(四)德國20世紀以來尤其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人格權

雖然德國1896年民法典第823(1)條僅僅對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和自由權做出了明確規定,但是,由于受到Neuner、Jhering、Gareis、Kohler和Gierk等民法學者的影響,從20世紀初葉一直到20世紀40年代末期,雖然德國民法學者普遍承認具體人格權的存在,但是他們普遍反對一般人格權的存在。不過,到了20世紀50年代,德國民法學者除了普遍承認具體人格權的存在之外也普遍承認一般人格權的存在。在今天,德國民法學者仍然采取這樣的理論,他們既承認具體人格權的存在,也承認一般人格權的存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集县| 怀安县| 和田市| 定陶县| 遂溪县| 渝中区| 皮山县| 陆良县| 兴宁市| 承德市| 仁寿县| 平原县| 任丘市| 石林| 南溪县| 上高县| 鄂托克前旗| 青铜峡市| 中山市| 东宁县| 怀远县| 梁平县| 积石山| 汝城县| 饶平县| 兴城市| 合江县| 仙桃市| 日照市| 普定县| 宕昌县| 塘沽区| 建平县| 龙岩市| 新郑市| 会宁县| 民丰县| 凤翔县| 陇川县| 威远县| 望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