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
夸人聰明,人會高興。這聰明可不是拿諾貝爾獎,也不是一定要智商120,中國話已經說得很明白:耳聰目明,就是聰明。要給總指揮大腦提供正確的信息,大腦才能進行整理、加工、判斷、創新,這是烹飪工具和食材的關系。
所以看得對,聽得清,這就是“聰明”的基本來源。
于是我們知道了,大腦受制于感官,要聰明,先得要敏感!感官對于大腦的作用可不小,就好比人們在電腦前上網時,情緒會比閱讀書紙文字時更加激越,因為被刺激的感官更多,強度更大。
感官有啥?眼耳鼻舌身,中國人還特意加上“意”,稱為“六欲”,說六欲,又必說“七情”。
按照《四書》第三書《禮記》“禮運”篇的解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第五個兒子朱等主編的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方劑書籍《普濟方》第43卷《因論》中,則對“七情”作了這樣的闡述:七情者,喜怒憂思悲恐驚,若將護得宜,怡然安泰;服役冒非理,百病生焉。
該書將“七情”歸在“臟腑”大類部分,和中醫的“五志”是有相通之處的,將人的生理和心理結合起來了,不少的病,源自心病。
如今許多人開口的時候總是把“七情六欲”連在一塊兒說,雖然一時說不出來哪13項情欲,但意識已理解得差不多了。其實1979年版的《辭源》里,還并沒有“七情六欲”這個詞語,只分別有“七情”和“六欲”兩個詞。
第一欲是色欲,此“色欲”當然不是情欲性欲,而是人們在視覺上獲得快感和滿足感的欲求。
既然視覺第一,那當然就成為外界進攻你的大腦的第一侵入口。
所以瘦肉精使得豬肉格外健美,看起來那么好;
所以膨大劑使得西瓜格外飽滿,看起來那么好;
所以化妝品廣告說:“我們能證明,你看起來更年輕”;
還有看上去的白饅頭、大米,看上去的紅草莓,看上去的親切……
傳統觀念上,女兒是“外銷”的,所以爸媽總是格外打扮包裝女兒,看上去要漂亮。
喜怒憂思悲恐驚,色聲香味觸法,把第一情和第一欲連在一塊兒,當然該算作第一人情了:喜色。既然是第一人情,那當然人人都要,一旦滿足,當然也就大見奇效。
這人啊,一高興就會犯錯,面露喜色嘛。《三國演義》里出現過好幾次“誰誰誰大喜”,那結果都是犯錯誤的開始。
所以,營銷,就是先讓客戶高興起來,然后掏錢;
所以,戀愛,就是先讓女生高興起來,然后掏心。
啥叫引導,引導就是讓人先高興起來然后腦筋跟著你走;啥叫求愛,求愛就是讓人先高興起來然后愛你。
這都是人的眼睛、耳朵先開始的“禍”唄。
視覺優先,看今天世界上創造商業奇跡的“大師”們,往往都格外善于征服受眾們的視覺感官,像詹姆斯·卡梅隆,從《泰坦尼克》到《阿凡達》,像史蒂夫喬布斯,從麥金塔電腦到蘋果手機。
王菲和陳奕迅的經典歌曲《因為愛情》真的很好聽,歌詞中有這樣兩句:
因為愛情,不會輕易悲傷,所以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樣。因為愛情,怎么會有滄桑,所以我們還是年輕的模樣。
這兩個“模樣”表達了文藝作品中特定的愛情外觀,要美妙精彩好看,才有收視率有發行量有粉絲追捧,而所謂的“白頭偕老”就不是時尚文藝、時尚娛樂所關注的了,老胳膊老腿有啥好看的?
人生過客,忙忙碌碌行色匆匆,人對于看到的人們,怎來得及用心去品味?于是只好,也只能看一眼“樣子”,于是用心在自己給別人的“樣子”上,成為一種人際溝通的捷徑。外國話里也有這樣的人之常情,譬如“Look like”(看上去),譬如“Seem”(好像),人被眼睛所欺騙,差不多都是這視覺功能的失職了。
視覺影響大腦,控制思維和情感,聽覺的作用也絕對不小。聲音,也會不同程度地影響人的心情、思緒。
記得小時候無數次聽到過一段坊間廣為流傳的笑話,說的是一位電臺播音員嗓音太美而受到無數追求,但追求者一睹其容立刻止步,大叫:“聽了你的音,動了我的心。見了你的人,嚇了我的魂!”這,大概就是聽覺的力量了。
古今中外,吃“開口飯”的人要成名,第一還是靠聲音的色彩。“歌神”張學友的聲音,王菲、蔡琴的聲音,周華健、張宇的聲音,“裘派”開山人裘盛戎在《赤桑鎮》里的西皮唱腔,“憂郁王子”姜育恒在《再回首》歌里的悵然訴語,趙忠祥《動物世界》的渾厚聲音,李揚的“唐老鴨”聲,個性化特色都十分鮮明,所帶給聽者的是完全不同的感受,點醒的是聽者不同向度的情緒萌芽。
我聽阿炳的傳世名曲《二泉映月》,總覺得是在聽自己的心情,有人覺得這曲很悲傷,可我心情好的時候聽起來,就會覺得那曲調是很明朗、很愉悅的。而當我一大早在某酒店大堂聽到那首薩克斯名曲《回家》的時候,焉能不覺得荒唐?在滿眼的清晨陽光中,只覺得渾身別扭。
就像聽了小野麗莎的Rasa Sayang(馬來西亞),人都會產生一種輕快愉悅的心情,所以就給這首歌起了個中文名字《好喜歡的心情》。而聽了卡朋特的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現),也都會產生一種輕愁縈繞、惆悵淡淡涌起的心情。作為人情五蘊之一的耳朵,收獲的聽覺往往能對我們的情緒起到顯著的調節作用,讓我們更具有那些描述情緒的形容詞般的狀態。
空靈禪音,或是《平沙落雁》《漁舟唱晚》《大悲咒》,或是亨德爾的《水上音樂》,或是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或是柴可夫斯基的《花之圓舞曲》,聽起來心情寧靜舒暢,大益情性。
而《十面埋伏》《黃河》,或者The Mass(彌撒),或者《征服天堂》《我相信》《飛得更高》,張雨生的《我的未來不是夢》,劉歡的《在路上》,人聽起來自信激越,精神振作,一樣大益情性。
而若想消沉,想毀了自己的心情,那自古以來就有靡靡之音,對人的影響更頹廢邪乎。負面的極致,如匈牙利作曲家魯蘭斯·查理斯(Rezso Seress)的“黑色死亡歌曲”——《憂郁的星期天》(Gloomy Sunday),據說能讓百余人聽后自殺,幸虧及時被歐洲多國封禁。聲音之強悍力量,由此可見一斑。
《尚書》里說: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曹操名詩《觀滄海》結尾也說:幸甚至哉,歌以詠志!可見,中國人所認知的詩歌,都是用來詠志、言志的,此處的“志”,當然不能作為“志氣”“志愿”講,而是有感而發的情性表達,或喜,或思,或憂,或怒,或愛。
就像從1983年開始到現在的央視春晚30來年,有四首歌帶給了無數的中國人格外豐厚的人情感,聽后讓人產生難抑心情的暢悅共鳴:《難忘今宵》《我的中國心》《冬天里的一把火》《常回家看看》。
呵呵,要聰明,就要用好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角度要站對,細節要盯準,變化要抓住。
細細地、敏銳地體味這個世界的感覺,這才是作為一個完整的人,鮮活地、豐滿地聰明地生活著……
耳聰目明,是聰明的器質性,人群中的聰明,還有更常見的存在形式:比較性。
有很多虛構的形容中國人聰明的傳說、故事和段子,我印象深的有兩個:二十年前的“沙漠的故事”,近年來的“招標的故事”。
“沙漠的故事”說中國、美國、法國的三個男人在沙漠里結伴而行,艱難跋涉,走了幾天幾夜筋疲力盡。突然看見沙丘里有一個小瓶子,搶過去費勁打開后,飄出一縷青煙,原來里面關了一個神仙。
神仙現身后感謝三人說:“我被關了五千年,為了感謝你們,我可以滿足你們每個人各三個任何要求!”美國人搶先要求:“我要很多錢,我要發大財!”神仙念咒,立刻大堆美元出現在這個美國人身邊,他欣喜若狂,立刻提出第二個要求:“我還要更多更多的錢!”立刻又實現了。他第三個要求是:“請立刻把我送回美國,我要盡情地花!”
法國人早已躍躍欲試,激動地喊:“我還沒有女朋友,請趕緊給我一個金發美女!”神仙立刻滿足了他,貪婪的他喊道:“我還要一個更漂亮的美女!”第二個美女又出現在他的身邊,可看著周圍光禿禿的沙漠,他按捺不住地大叫:“請趕緊把我送到巴黎,讓我盡情浪漫!”
輪到淡定的中國人了,他笑著對神仙說:“您給我來瓶五十年茅臺吧!”三大口喝完之后,意猶未盡地問神仙:“您再給我來一瓶吧!”又慢慢抿了一口,咂咂嘴對神仙說:“唉,他倆走了我覺著挺孤單的,您還是把他倆弄回來吧。”于是那兩位還沒來得及享受財富美人,就又被召回來了。
繼續跋涉沙漠,兩個滿懷怨恨的外國人眼尖,又看到前面沙丘里有個小瓶子,于是大家一起過去扒出來,果然又是一位神仙。神仙說:“我是你們前面救的那位神仙的弟弟,法力小一點,但為了感謝你們,我還是可以滿足你們每個人兩個任何的愿望。”
這回兩個外國人學聰明了,私下嘀咕:“這次我們讓那個中國人先說吧,免得他又把我們召回來!”中國人依舊笑瞇瞇地對神仙說:“我的茅臺酒喝完了,請您給我來一瓶吧。”一瞬間他就喝上了茅臺,兩個外國人急著催他提第二個要求,他哈哈一笑:“神仙啊,我也沒啥要的了,那就請你走吧。”于是神仙飄然而去。恨得那倆外國人牙都裂了。
二十年后的今天,有一個比較短的段子——招標:
天堂的門壞了,上帝要招標重修。
印度人首先投標說:3000元就弄好,構成是——材料費1000,人工費1000,自己賺1000。
又來了個德國人說:6000元才優質,構成是——材料費2000,人工費2000,自己賺2000。
最后中國人出場,淡定地說:要9000元,3000給你,3000我的,剩下3000給那個印度人干。
上帝拍案:就你了!
第一個故事中的中國人不貪婪,隨遇而安,“不患貧而患不均”,但是也表現出了損人不利己的心態習慣取向,難能合作。
第二個故事中的中國人善于把握對象的弱點,善于整合資源,符合共贏原理,表現了統戰思維,特色在于——重人,輕事,重眼前利益而缺乏長久競爭力。
兩個故事,初聽時挺覺過癮,哈哈大笑的人多矣,細想則有些悲傷,因為那未必是真正的聰明,都是無法長久的,更說不上高明。
小聰明常見,是我們的悲哀!
小聰明的人隨處可見,是我們年復一年的悲哀!
真聰明是什么?是耳聰目明之后的心腦和諧,是處世的心態與技巧的完美統一而成的生活習慣。
聰明是把復雜化為簡單,閑情散漫中發現幾句中國話,意會之后,足夠顯示真聰明:
覺人之詐,不憤于言;受人之侮,不動于色。
察人之過,不揚于他;施人之惠,不記于心。
成熟的人不問過去,聰明的人不問現在,豁達的人不問未來。
關于聰明,我崇尚的是:
聰明只是天賦,善良才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