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得見的世界史:中國簡史(全集)
- 童超主編
- 2246字
- 2020-04-14 10:20:46
前言
以史為鑒,可以思接千載、視通千里,可以把握中國社會治亂興替的內在規律,可以洞悉修齊治平的永恒智慧。然而,讓人們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國歷史,掌握中國歷史中所蘊含的智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下五千年中,人物事件眾多、神話與傳說并存、正史與野史交錯,頭緒繁多,內容龐雜。政治、經濟、軍事、中外交往、文化、思想、藝術等內容如果未經梳理就堆積在一起,往往會使讀者一頭霧水。除了典籍、史料所承載的歷史之外,文物、古跡、遺址、藝術作品等同樣反映著真實的歷史。
《中國簡史》共分為上、中、下三卷,以歷史編年為經,以各個時期中影響社會歷史進程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為緯,經緯交織,全面反映每一朝代治亂興衰的全過程。每一個故事都蘊含著或高亢激昂或哀婉悲痛的場景,讓人們重溫那一段歷史,不斷喚起人們內心塵封已久的記憶。與中國歷史再一次進行親密接觸,深入地尋找歷史中所蘊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隨機穿插的知識花絮、專題等,與正文緊密結合,知識信息更為密集,營造一種全息的歷史鏡像。圖片與文字相互映襯,立體地反應中國歷史,展示中國歷史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通過這種結合,文字信息更為生動多彩,使讀者深刻感受中國文化底蘊,從而產生閱讀上的震撼體驗。
盡管我們希望用白描的方式來展現中國歷史的真實,但誰也無法奢望用一套書道盡中國歷史的興衰成敗、人文風流和典章制度,畢竟煌煌五千年的歷史積淀是書籍所無法承載的。我們只是希望在書中讓你可以“看到”北朝的石窟藝韻、南朝的舞榭風流、盛唐的國力恢宏。除了使你在圖文間夢回前朝外,我們還希望將厚重的歷史變得簡明,讓歷史中的智慧輔助今天的生活。正如英國人把《資治通鑒》的書名翻譯為“用以資助于行政的一面完全的鏡子”,歷史是先賢們遺落的鑰匙,可以帶領我們開啟一道通過歷史展望未來之門。

1 青銅器·西周
西周青銅器較商代而言,減少了酒器鑄造,增加了炊飲器具,并出現了新品種,如食具、水器、樂器、兵器等。此外,西周青銅器禮器上的銘文日漸增多,有的多達數百字,而且內容極為豐富,包括祭祀祖先、征伐、紀功、冊命和賞賜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2 漆木蓋豆·戰國
漆器是一種用生漆涂在器物胎體表面作為保護膜制成的工藝品或生活用品。豆既是食器,也可以充當祭祀時的禮器;既可以用來盛放干食,如煮好的肉類,也可盛放調好的湯汁肉羹。在祭祀場合,豆是向神靈供奉食品的最后一道器具。

3 四牛騎士貯貝器·西漢
貯貝器是古代為貯存作為流通貨幣的貝殼而設計的一種器皿,流行于秦漢時期的云南滇族地區。這件四牛騎士貯貝器的蓋上中間立著一柱,柱上有一個騎士跨馬佇立;柱的周圍有四牛,牛的動態各異,繞中心的立柱逆時針而行,秩序井然。騎士立馬遠眺,坐姿端莊,腰佩長劍,顯得華貴威武。

4 銀槨·唐
這件銀槨出土于陜西西安臨潼慶山寺地宮。銀槨內放置金棺,金棺內放有兩個玻璃瓶,玻璃瓶內放置舍利。銀槨蓋上鑲嵌鎏金寶幢蓮花,花蕊托著瑪瑙珠,上以銀絲盤成塔狀,象征火焰,棺槨下部是鎏金的須彌座,四周鑲嵌珍珠,顯示了盛唐金銀工藝的時代風貌。

5 千里千山圖·北宋·王希孟
在中國古代十大傳世名畫中,《千里江山圖》的知名度相對較低,然而作為北宋山水畫的代表之作,《千里江山圖》在近12米的長卷中勾勒出了氣勢雄奇的連綿山峰和浩渺通靈的江湖之水。作者王希孟更是北宋畫史上的傳奇人物,18歲即完成此畫,但畫作完成后不久他就與世長辭,《千里江山圖》是其唯一傳世作品。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6 天下三大行書
行書是一種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的書法字體,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在眾多的書法作品中,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上圖)被奉為“天下行書第一”,唐代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中圖)被奉為“天下行書第二”,北宋蘇軾創作的《寒食帖》(下圖)被奉為“天下行書第三”。

7 影青釉白衣觀音像·南宋
觀音面目慈祥,頭戴寶冠,披衣端坐,雙手合握于袖中。整器釉色光潔,造像端莊,堪稱南宋瓷器精品。現藏于首都博物館。

8 白玉組佩·遼
這件玉佩出土于遼國太后蕭燕燕的孫女陳國公主的墓中。清白色鏤雕玉佩配以五塊用細金鏈連綴的玉佩,五塊玉佩分別雕成魚龍、雙魚、雙鳳、雙龍和魚形。遼代玉器受唐代影響,具有造型不拘一格、寫實性強的特點。現藏于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9 青花龍紋象耳瓶·元
這件青花瓶頸部蕉葉紋之間書有紀年銘文:“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里荊塘社奉圣弟子張文進喜舍香爐花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1351)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凈一元帥打供。”證明此瓶原為寺廟供器。此瓶是現存最為重要的、有確切紀年的典型元代青花瓷器。現藏于英國大維德基金會。

10 斗彩雞缸杯·明
斗彩雞缸杯為明代成化皇帝的御用酒杯。燒造時因帝王之家的高要求,成品率不高,上品供奉宮廷,次品則被銷毀,因而流傳到民間的數量極少。杯敞口微撇,口下漸斂,平底,臥足。杯外壁飾子母雞兩群,間以湖石、月季與幽蘭,一派初春景象。足底邊一周無釉。底心青花雙方欄內楷書“大明成化年制”雙行六字款。現藏于英國不列顛博物館。

11 《百駿圖》·清·郎世寧
《百駿圖》是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的畫作,也是中國古代十大傳世名畫中唯一一幅外國畫家的作品。郎世寧(1688—1766),康熙五十四年(1715)來中國傳教,后進入宮廷供職,成為宮廷畫家。他非常善于繪畫人物肖像、犬馬、花鳥及山水畫,畫法兼容中西技巧,造型準確,筆法工細。《百駿圖》描繪了姿態各異的百匹駿馬,游走于草原的場面,馬匹或臥或立,或嬉戲,或覓食,自由舒閑,聚散不一。全幅色彩濃麗,構圖繁復,形象逼真。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