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簡史(套裝共3冊)
- 郭方
- 3150字
- 2020-04-14 10:22:19
專題 金字塔傳說
⊙胡夫金字塔 ⊙獅身人面像
波光粼粼的尼羅河穿過浩瀚的沙漠,靜靜地流淌著。一座座金字塔聳立在荒原上,仿佛遺忘了時間的流逝。昔日不可一世的法老,如今只剩下干癟的木乃伊和來世復活的美夢。然而他依然在不斷向今人訴說著昔日的輝煌和榮耀。
金字塔的前世今生

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右)、卡夫拉金字塔與孟卡拉金字塔一字形地排在吉薩高原的沙漠上。
古埃及的國王被稱為法老。古埃及人對神的虔誠信仰,使其很早就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來世觀念”。他們認為“人間不過是一個短暫的居留,而死后才是永久的享受”。因而,古埃及人把冥世看作塵世生活的延續。古埃及人在活著的時候,就誠心備至地為來世做準備。每一個有錢的古埃及人都忙著給自己準備墳墓,并用各種物品去裝飾,以求獲得死后的永生,法老和貴族更是如此。他們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建造墳墓,命令工匠繪制壁畫、制作明器,來描繪在冥世的活動,如駕船、狩獵、宴會以及仆人們的服侍等,使死后的生活如同生前一樣舒適如意。

被人們稱為“馬斯塔巴”,用泥磚建造而成的古埃及人早期的墳墓。
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古埃及人的墓葬形式是一種長方形的墳墓,用泥磚建造而成,人們稱之為“馬斯塔巴”。傳說有一位名叫伊姆霍特普的工匠,一改過去的建筑模式,用山中開采來的巨石塊,搭建了梯形的建筑。由此,金字塔才日漸成型。通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考古學家也證明了早期的金字塔的確是梯形分層的,到了后期才漸漸變成了角錐體。因為其外形與漢字“金”相似,所以被稱為“金字塔”。
傳說畢竟是傳說,通過對古埃及宗教的研究,人類學家發現:在古埃及第二至第三王朝時期,古埃及人產生了一種觀念——國王死后會成為神,靈魂可以升天。在后來發現的《金字塔銘文》中寫道:“為法老建起通天的梯子,以便靈魂自由上天……天空把光芒之手伸向你,擁抱你飛向遠方……猶如太陽神的眼睛一般……”金字塔就是這樣一種人間與天上溝通的媒介。
同時,金字塔也表達了古埃及人對太陽神的崇拜之情。因為古埃及太陽神“拉”的象形符號就是發散的太陽光芒,而金字塔象征的就是發散狀的太陽光芒。如果你站在金字塔附近,沿金字塔棱線的角度向西方遙望,就可以看到金字塔如同灑向人間的光芒。
第四王朝時期,是金字塔的黃金時代。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就是在這一時期修建而成的。第四王朝以后,其他法老雖然繼續建造金字塔,但規模和質量都不能與以前的金字塔同日而語。
第六王朝以后,隨著古王國的分裂和法老權力的下降以及古埃及人民的反抗,法老們就不再建造金字塔——在親眼目睹了以前法老的“木乃伊”被人從金字塔里拖出來肆意凌辱后,法老們便開始在深山里開鑿秘密的陵墓。
金字塔從何而來
左塞王時期之后,古埃及就掀起了建造金字塔的熱潮。由于金字塔起源于古王國時期,所以古王國時期又被稱為金字塔時代。可是如此宏偉的建筑是如何建造而成的呢?
希羅多德曾經記載過金字塔的建造過程。他這樣寫道:“石頭是從‘阿拉伯山’開鑿而來的,法老強迫所有的埃及人為他做工,他們被分成10萬人的大群,每群人要勞動3個月。這些勞動者中有奴隸,也有許多普通的農民和手工業者。古埃及奴隸們是借助畜力和滾木,把巨石運到建筑地點。他們又將場地四周的天然沙土堆成斜面,把巨石沿著斜面拉上金字塔。就這樣,堆一層坡,砌一層石,逐漸加高金字塔。據說,建造胡夫金字塔整整花費了20年的時間。”
對于希羅多德的說法,后人提出了許多質疑,其中當時的古埃及人是否已經具有這種科技水平成為最大的焦點。因為在1889年巴黎的埃菲爾鐵塔建成之前,大金字塔一直是地球上最高的建筑物。西方人無法相信,4500年前的古埃及人在沒有現代機械化工具的幫助下,能夠獨立完成如此艱巨的工程。更為神奇的是,金字塔的石塊砌合十分緊密,連剃須刀的刀片都難以插入,以至于有人提出了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結論。前不久,美國科學家根據系統科學原理、力學、工程學和考古學等多個學科的綜合分析,通過計算機還原了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場面。

建造金字塔的巨石重達數噸或數十噸,石塊間沒有任何黏合物,但卻契合得十分嚴密。
采石場一般在建筑地點附近的山里,它需要大量的采石工人。由于銅是古埃及人掌握的最硬的金屬,因此每名采石匠都配有數把銅制的鑿刀。他們用銅鑿刀將巨石鑿一個小孔,打入木楔,并在上面澆水,利用木楔浸水后的膨脹力,使石塊脹裂。利用幾把銅鑿刀同時工作,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保證每天所需的開量。
每塊開采下來的石頭,重量往往超過一噸,有的甚至重達兩噸,那么如何運輸便是一個相當棘手的問題。以吉薩金字塔為例,吉薩當地的土質結構為黏土,在黏土鋪就的路面上灑水,沉重的石塊就可以在上面滑行,但水量的控制很重要,如果水量過多會使巨石下陷,水量不足則使運輸變得異常費力。在石質或較硬路面上,工匠們就在路面上鋪圓木,利用滾動摩擦力較小的原理讓巨石滾動前進。
當巨石被運輸到施工現場后,由專門的石匠負責切割加工,并根據每塊石頭上標注的記號嵌入應該放置的地方。他們利用簡單的三角板和鉛錘,把每塊石頭打磨得光滑平整,使石塊之間銜接緊密,如同用水泥黏合的一般。
為了向高處運送石料,還需要建造長長的坡道。勞工們利用天然的沙土,用碎石和灰泥混合加水,堆成斜面,將巨石拉上金字塔。考古學家估計斜坡的長高比例約為10∶1,這是保證運輸和最少建坡材料的最佳比例。但當金字塔的高度逐漸增加后,長長的斜坡就不再合適了。因為通過計算,通往塔頂的斜坡長度將達1463米,所需的建筑土方也將是金字塔的3倍之多。因此在最后的加高工程中,建筑師們會選擇較省材料的螺旋形坡道。
隨著金字塔不斷增高,建筑師必須考慮金字塔內部的墓室結構,并預留出通往墓室的走廊。金字塔的墓室通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在修建地基時就開始動工,深度往往可達到地下61米。第二部分建在金字塔內部高約31米的地方,也就是所謂的“王后墓室”。第三部分是最高、最重要的地方,是法老最后的安息之所。通向墓室的走廊曲折悠長,內壁用磨光的石灰巖板緊密契合。最后還要粉刷涂料,繪制上精美的壁畫。壁畫的內容通常是反映法老生前的奢華生活,以及死后冥界的場景。
“世界奇跡”之首
公元前3世紀,腓尼基旅行家昂蒂帕克記下了他眼中的“奇跡”,其中吉薩的金字塔名列首位。
埃及吉薩共有10座金字塔,它們聳立在尼羅河西岸的沙漠中,離古埃及的首都孟菲斯不遠。3座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金字塔是由第三王朝時期的3位法老胡夫、卡夫拉和孟卡拉建造的,大致的建造時間在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500年。其中胡夫金字塔高146.6米,底邊長230.35米;卡夫拉金字塔高143.5米,底邊長215.25米;孟卡拉金字塔高66.4米,底邊長108.04米。
三座金字塔是按照獵戶星座排列的,以尼羅河作為銀河。獵戶座對古埃及人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他們相信神是住在獵戶座的,那里就是神話中的天堂。金字塔都是正方位分布,正北、正南、正東、正西,誤差小于1度,因此金字塔的排列給人以錯落有致的感覺。
3座金字塔中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它是一座幾乎實心的巨石體,用200多萬塊巨石砌成。但是最初鋪蓋金字塔外層的灰白色石灰石已經全部脫落,如今只能見到內層黃色的石塊。金字塔中心有墓室,可以從甬道進去,墓室頂上分層架著幾塊幾十噸重的巨石。金字塔的旁邊還有一些法老和貴族的小金字塔以及長方形臺式陵墓。
在卡夫拉金字塔的旁邊,便是著名的獅身人面像——高約20米,長約57米,其栩栩如生的外形如同西方神話中的斯芬克斯,為金字塔增添了無窮的魅力。1789年拿破侖入侵埃及時,就對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驚嘆不已,甚至在戰爭期間專門找來學者研究。據說,埃及學的產生便與此有關。

獅身人面像
獅身人面像位于卡夫拉金字塔旁,是用一塊建造完陵墓后剩下的巨石雕刻而成,高約20米,長約57米,臉長5米,頭戴皇冠,兩耳側有扇狀的“奈姆斯”頭巾,額上刻著圣蛇浮雕,下頜有帝王的標志——下垂的長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