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活在大漢
  • 祁莫昕
  • 3216字
  • 2020-04-13 16:59:10

軍事明星李廣為什么難升職——軍功爵制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碑斏稀肮珓諉T”、迎娶美嬌娘,對于大多數的漢朝經濟適用男來說,恐怕就是奮斗一輩子的最高理想了。夢想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對于有著更高目標的青年來說,高官厚祿已經不能滿足他們,有朝一日得以憑借功勛晉爵封侯,從此步入貴族行列,才是他們的奮斗目標。

錯失封侯

前后兩漢,侯爵不僅是人臣的最高待遇、最高榮耀,也是普通人所能取得的最高地位。凡是進入仕途的人,夢寐以求的無不如此。已是兩鬢斑白的“飛將軍”李廣,人到暮年,越發對自己的命運感到迷茫,功勛卓著卻未能封侯的遺憾,就像一道陰影籠罩在他的心頭揮之不去。

李廣,出身軍人世家,其先祖為秦朝名將李信,其家族世代學習弓馬騎射。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匈奴大舉進犯,李廣參軍抗擊匈奴,因為精通騎射,在戰斗中表現異常突出,被提升為郎官,年紀輕輕便成為騎常侍。因為李廣作戰勇敢,漢文帝曾經感慨說:“可惜你沒生在高祖時代,不然的話封個萬戶侯不在話下!”

我們大概可以推測,年輕的李廣聽了皇帝這句話,盡管表面上笑而不語,但心里卻有可能很不服氣。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自己正值壯年,武功卓拔,建功立業的日子長著呢,未必就不能封侯晉爵。但是,不信邪的李廣沒有想到,漢文帝那句無心之話就像個詛咒一般,直到他變成了老李,還是沒能封侯。

前157年,漢文帝駕崩,享年47歲。太子劉啟繼位,是為漢景帝。不久之后,李廣出任隴西都尉,后來又改任騎郎將。兩年后,七國之亂爆發,一場逐鹿中原的史詩大戲再次上演,對于職業軍人李廣來說,建功立業的機會終于來了。

陶彩繪騎兵俑·西漢

⊙耶魯大學藝術陳列館藏。馬作立姿,腿長胸闊,頭部瘦削,是典型的漢代駿馬形象。馬通體紅色,另以黑、白兩色繪出韉、轡韁等,細致入微。俑人以紅黑二色裝飾,端坐馬背,神態靜穆,雙手前屈持韁,頭系巾,身著盔甲,腿扎行縢,表現了漢代輕裝騎兵的裝備情況。

七國之亂期間,李廣以驍騎都尉的身份,跟隨太尉周亞夫反擊吳楚叛軍。在昌邑城下,正值壯年的李廣奪取叛軍軍旗,立下赫赫戰功,名震天下。然而一時間被勝利沖昏頭腦的李廣,卻浪費掉了這么一個大好的加官晉爵的機會,因為他接受了漢景帝胞弟梁王授予的將軍印信,惹得皇帝大為不悅,待其還師長安后并沒有得到皇帝的任何封賞。

作為后來人,我們知道,這是李廣與封侯的機會離得最近的一次,但就這樣被李廣錯過了。不知道晚年的李廣會不會感嘆:曾經有一次封侯的機會,我沒有珍惜,直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

李廣難封豈非命也

七國之亂平定后,李廣被調任為上谷太守,加入到了對匈奴作戰中。也許是看到其他戰友紛紛加官晉爵,自己卻只是平級調動,心中憤懣不平,同時又將錯失封侯良機的悲憤化成一股力量,希望能夠再立奇功。在對匈奴的作戰中,身為高級將領的李廣,總是戰斗在最前線。在隨后的幾年,李廣又轉任隴西、雁門、代郡、云中等各邊郡太守,贏得了“飛將軍”之名。

《李廣騎射圖》畫像磚·西晉

⊙1992年甘肅省敦煌市佛爺廟灣村晉墓出土。敦煌市博物館藏。圖中疾馳的駿馬四蹄騰空,馬上人物側身拉弓。右上方黑書榜題“李廣”二字。畫面色彩鮮明、描繪簡潔,具有強烈的運動感。

前141年,繼承了漢朝皇帝短命傳統的漢景帝駕崩,享年48歲,漢武帝即位。李廣由上郡太守調任衛尉,位列九卿,統率未央宮禁衛軍。這一年,李廣已經年過50,對于一個征戰沙場多年的軍人來說,李廣渴望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建功立業,為自己的戎馬生涯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前129年,漢武帝派遣李廣、公孫敖、公孫賀和衛青四將,各率1萬騎兵分別從雁門、云中、代郡、上谷四個方面同時出擊入侵的匈奴大軍。這次出征,除了李廣之外,其他三名均是血氣方剛的年輕將領,這似乎標志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烈士暮年的李廣雖是壯心不已,但能否續寫飛將軍的傳奇,一切都是未知數。

結果,漢武帝時期的第一次對匈反擊戰中,李廣遭遇匈奴主力,1萬騎兵全軍覆沒,李廣本人被生俘后逃回。這一戰的失敗,對李廣來說,似乎是一個不祥的預兆。前123年,李廣以偏將軍的身份隨衛青出征,為衛青麾下六將之一,結果李廣無功而返;前120年,李廣領兵4000,與匈奴左賢王部的4萬騎兵遭遇,由于張騫的援軍未能及時趕來,又一次全軍覆沒。

前119年,漢武帝集結10萬鐵騎,派遣衛青、霍去病兩員不世名將,對匈奴發動漠北總攻,意欲一舉平定匈奴之患。這一年,李廣已年過60,這是漢朝對匈奴的最后一戰,更是李廣軍事生涯中的最后一戰。

未央宮里,李廣在漢武帝面前老淚縱橫,他請求皇帝給予他最后一次建功立業的機會。望著白發蒼蒼的李廣,漢武帝起初以他年老沒有答應,后來經不起李廣請求,最終任命他為前將軍跟隨大將軍衛青出征漠北。

《漠北之戰圖》·現代·王緒陽

⊙中國軍事博物館藏。此圖是現代畫家王緒陽的代表作,以極其宏大的場景再現了漢代漠北之戰的歷史場面,藝術風格古樸典雅。

最后一次出征,戎馬一生的李廣大概也想過,自己有可能會永遠地留在漠北荒原,但是那又能怎么樣呢?大丈夫生當建功立業,縱使戰死沙場、馬革裹尸,亦是死而無憾。但是李廣不會想到,等待他的將是一場悲劇。

漠北之戰中,衛青得知匈奴單于本部就在自己的正前方,于是自率精兵,追擊匈奴單于,令前將軍李廣自東路迂回策應。此役衛青穿越大漠,奔襲千余里,大敗匈奴伊稚斜單于。然而擔任迂回策應任務的李廣,卻因迷路,未能與衛青主力部隊會師,導致合擊計劃破產,未能完成活捉匈奴單于的作戰目標,伊稚斜逃往漠北。

李廣因迷路延誤軍機,按律當追究其罪責,老將軍對自己的部下說:“我從少年起與匈奴作戰70多次,如今有幸隨大將軍出征同單于軍隊交戰,可是大將軍又調我的部隊走迂回繞遠的路,而我又偏偏迷路,難道不是天意嗎?況且我已60多歲,不能再受那些刀筆小吏的污辱了?!庇谑前蔚蹲载?。

就這樣,一代名將李廣含恨而逝,留下了“李廣難封”的典故,令后人扼腕嘆息。

用戰績說話,漢代軍功制度

李廣難封,有人說是李將軍命不好,也有人認為是漢武帝重用自己的小舅子衛青和大外甥霍去病而不待見李廣,而李將軍則認為可能是自己早些年殺過降兵,遭了報應。而想要探討李廣難封的根本原因,還得從漢朝的軍功制度說起。

漢初軍功爵位共有四等,分別是侯級爵、卿級爵、大夫級爵、小爵,其中含金量最高的非侯級爵莫屬。侯爵又分為關內侯和列侯兩種,前者級別較低,有封邑無封國;列侯級別較高,不僅有封國,而且是其封國內的最高統治者。一旦得到了列侯的爵位,就意味著脫離了平民階層,成了和皇室宗親一樣的貴族。

《史記》與《漢書》中的統計結果顯示,漢武帝時期,封侯者共計79人。其中敵方高級投降人員封侯者高達44人,其他35人中,抓捕造反者立功封侯的9人,因父親立功戰死而封侯的2人,真正因軍功封侯的只有24人。

其中因俘虜、斬殺匈奴王以上首領而封侯的12人中,斬殺匈奴將軍而封侯的1人,俘虜匈奴闥氏封侯的3人,率部斬敵首級過千而封侯的5人,為擊敗敵軍做出突出貢獻而封侯的3人。

西漢軍隊簡表

霍去病雕像

⊙與李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霍去病,他首次出征,就斬俘2000余人,其中就包括單于的叔父羅姑比,從而進封冠軍侯??梢姖h代封侯和戰績是緊密相連的。

由此可見,漢朝封侯的四條標準為:一、斬殺俘虜地方高級將領;二、率部斬敵首級過千;三、為勝利做出重大貢獻;四、父親立功而死,兒子亦可獲封。

從李廣一生的戰斗經歷我們可以看出,七國之亂時期,奪取叛軍軍旗,是為奇功一件,極有可能因此封侯,但是李廣卻因接受梁王印信,錯失良機。其后幾十年間,李廣一直戰斗在對匈作戰的最前線,但是由于漢景帝時期,漢朝一直秉承防御政策,盡管李廣御敵有術,卻無法對匈奴取得更大勝利,因此一直與封侯無緣。

武帝時期,李廣參加漢軍四次大規模對匈作戰行動,第一次全軍覆沒;第二次無功而返;第三次遭遇匈奴主力,盡管斬敵3000有余,自己卻也全軍覆沒,功過相抵,仍舊沒有封侯的資格;第四次出擊匈奴,李廣不僅因迷路,未能與匈奴接戰,更因貽誤軍機,最終自殺身亡。

由此可見,李廣之所以難封,歸根結底是因為漢朝嚴格的軍功制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宁市| 志丹县| 丘北县| 白河县| 怀柔区| 泉州市| 马龙县| 金秀| 阿城市| 宁陕县| 和田市| 蛟河市| 海安县| 呼图壁县| 河北省| 汽车| 武安市| 拜城县| 马龙县| 肥东县| 桐乡市| 丰城市| 大连市| 泽州县| 阿拉善盟| 射阳县| 襄垣县| 江川县| 疏附县| 临沂市| 阜城县| 宜州市| 房产| 巫山县| 杭锦后旗| 梁平县| 乌兰察布市| 特克斯县| 祁东县| 西吉县| 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