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國家地理百科全書:廣東、廣西、海南、重慶
- 張妙弟
- 2922字
- 2020-04-13 15:40:26
行政區劃
廣東省簡稱粵,因宋朝時其轄境屬于廣南東路而得名廣東。位于中國大陸南部,毗鄰港澳,與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接壤,南臨南海,西南端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地處北緯20°19′~25°31′、東經109°45′~117°20′。北回歸線橫貫境內。大陸海岸線長3368.1千米。全省海島共有1431個,其中最大的海島是湛江市的東海島。全省陸地部分東西長,南北窄,面積17.97萬平方千米。沿海200米以內的大陸架,東起臺灣淺灘南部,西至北部灣東部。轄21個地級市、61個市轄區、21個縣級市、34個縣、3個自治縣。省會廣州市。
廣東省行政區劃簡表


夜色中的廣州塔
廣州塔又稱廣州新電視塔,昵稱小蠻腰,位于中國廣州市海珠區(藝洲島)赤崗塔附近,距離珠江南岸125米,與海心沙島和廣州市21世紀CBD區珠江新城隔江相望。廣州塔塔身主體454米(塔頂觀光平臺最高處488米),天線桅桿150米,總高度600米
廣州市

廣州五羊石像
五羊石像由嶺南著名雕塑藝術家尹積昌、陳本宗、孔繁緯創作,始建于1960年04月,位于越秀山木殼崗,如今,已成為海內外賓客到廣州必前往懷古憑吊的著名景點。五羊石像,高11米,用130塊花崗石雕刻而成,體積53立方米。以四頭形態各異的小羊簇著一頭口銜稻穗的高大母羊為造型,再現了羊化為石,把稻穗贈給廣州人民的傳說。石像中大山羊居中,昂首遠眺、羊髯微拂,口銜“一莖六出”谷穗,雄渾有力的羊角伸向半空,顯得深沉、威武。余下四頭山羊環列四周,或小羊跪乳,或母羊回首,或吃草飲水,或嬉戲打鬧,形態可愛,栩栩如生。
廣州市是廣東省省會,古稱“楚庭”。傳說古代曾經有5位仙人,騎五色仙羊,帶著稻穗,降臨“楚庭”,所以廣州又名羊城,簡稱為“穗”。位于省境中部,東連惠州市,西鄰佛山市,北靠韶關市、清遠市,南臨東莞市、中山市。面積7434平方千米,人口832萬,流動人口400多萬。轄越荔灣區、越秀區、海珠區、天河區、白云區、黃埔區、番禺區、花都區、南沙區、增城區、從化區11市轄區。清朝“五口通商”前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口岸,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發源地之一。現在是中國南方交通樞紐和對外開放的門戶,以中國“南大門”著稱。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瀕臨珠江口,北回歸線從北郊太平場通過。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北部是山區,中部是丘陵、臺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珠江穿城而過。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資源豐富,是全國果樹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有荔枝、香蕉、菠蘿、柑橘等500多個品種。以木棉花為市花,有“花城”的美譽。工業有汽車制造、醫藥、日用化工、家用電器、服裝等行業,汽車、摩托車、各類家用電器、時裝、藥品是主要的產品。農業以種植水稻、蔬菜為主,養殖淡水魚和家禽。廣州有華南地區最大的國際貿易港,還有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網、鐵路網連接全國各地。每年春、秋兩季都要舉行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著名的中山大學、中山醫科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等都設在市內。
深圳市
深圳市位于省境東南部,北與東莞市、惠州市接壤,南接香港新界,東臨大亞灣,西臨珠江口、伶仃洋。海岸線曲折蜿蜒,總長230千米。面積1996.8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77.89萬(2014),為新興的移民城市。深圳經濟特區已擴大至全市區,轄羅湖、福田、南山、龍崗、寶安、鹽田6區。市境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單向傾斜入海。多為低山丘陵臺地,僅珠江口和濱海地區有小塊平原。河流短小淺窄,以深圳河為最大。海岸由泥質和沙質組成,利于墾殖。農產原以水稻、花生、甘蔗為主?,F在農業開始向商品生產和現代化農業轉化,建立了蔬菜、水果、牛奶、家禽等農副產品生產基地,所產牡蠣、荔枝、金龜橘子、油鴨、龍崗雞等暢銷港澳。捕魚以淺海作業為主。深圳原是一個邊陲小鎮屬寶安縣,是改革開放以后首先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F已形成了蛇口、福田、沙河、八卦嶺、文錦渡等工業區,并有了相當規模的市政設施。風景秀麗的深圳水庫、大小梅沙、西麗湖、筆架山、銀湖等地是旅游和療養的好地方。目前,深圳已建設成為一個高樓林立,工商、農牧、住宅、旅游等綜合發展的新興現代化城市。廣九鐵路縱貫市境,直抵九龍。海運和公路運輸也較方便。市東南沙頭角鎮以商業為主,是直通香港新界的口岸。此外,還辟有羅湖口岸、深圳灣口岸、福田口岸、皇崗口岸、文錦渡口岸、沙頭角口岸、蛇口碼頭口岸等通香港的口岸。
佛山市
佛山市又名禪城,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在明代就是四大名鎮之一。位于省境中部,珠江三角洲腹地,鄰近省會廣州,毗鄰港澳。面積3875平方千米,人口385.61萬人(2014)。轄禪城???、順德、南海、三水、高明5個市轄區。市境以沖積平原為主,中間有小山丘,地勢低洼,大致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佛山涌流經市區,河道北淺南深。北部容易受水淹,主要靠堤圍保護。市西為紅巖臺地,地勢高亢,盛產陶土,為陶瓷業發展提供了原料。除了歷史上久負盛名的鑄鐵、煉銅、陶瓷、紡織等工業外,還有電子、機械、五金、電器、化工和塑料等新興工業。佛山的傳統手工業和民間工藝業非常發達,產品蜚聲各地。對外貿易發展迅速,有很多來料加工和裝配生產企業。佛山古建筑眾多,其中祖廟最為有名。此外還有中山公園、博物館、民間藝術社等。市區是綜合性陶瓷業基地,有“南國陶都”之稱。

珠海漁女雕像
珠海漁女雕像,身高8.7米,重量達10噸,用花崗巖石分70件組合而成。漁女雕像領戴珍珠,身掮漁網,褲腳輕挽,雙手高擎著一顆珍珠,向世界昭示光明,帶著喜悅而又含羞的神情。由于珠海漁女雕像高8.7米,成為中國第一座大型海邊雕像。從此,珠海漁女就成為珠海市的標志.
珠海市
珠海市是珠海經濟特區所在地,也是中國著名的現代海濱旅游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南角,珠江口西側,東臨伶仃洋,南端毗鄰澳門。距廣州市140千米,距香港36海里(最近的海島相距3海里)。人口110.22萬(2014),另有外來流動人口50萬。民族中漢族最多,面積1724平方千米,大小島嶼146個。轄香洲區、斗門區和金灣區。市府駐香洲區人民路。1980年在市境內設立珠海經濟特區。市境三面臨海,港灣眾多,大小島嶼散布在珠江口外廣大海域中,有三灶島、橫琴島、高欄島及萬山群島、擔桿列島等。境內地形分散復雜,兼有低丘、孤山、平原、灘涂和紅樹林海岸。西江虎跳門和泥灣門水道流經境內,其他河流短小。平原上河網渠道密布,灌溉方便。海島多為海拔400米~500米的山丘,為珠江口外屏障和國防前哨。珠海市多臺風、雷雨。工業主要有電子、機械、紡織、輕工、化學、塑料、玻陶、醫藥及醫療器械、建筑材料等門類以及電力行業。農產品有稻谷、甘蔗、蔬菜、鮮花和荔枝、菠蘿、香蕉、大蕉、柑橘等水果。水產資源豐富,品種繁多,有著名的“萬山漁場”。境內有珠海機場,珠海深水港,并有廣珠公路、廣珠鐵路和連接香港的伶仃洋大橋等。

潮州廣濟橋
廣濟橋,在潮州城東門外,橫臥在滾滾的韓江之上,東臨筆架山,西接東門鬧市,南眺鳳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壯麗迷人。廣濟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盧溝橋并稱中國四大古橋,曾被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啟閉式橋梁。

汕頭風光
汕頭港于1860年開埠,素有“嶺東門戶、華南要沖”、“海濱鄒魯、美食之鄉”美稱,享有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中國品牌經濟城市、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范城市、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中國文具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