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通史故事
- 童超主編
- 2字
- 2020-04-13 15:26:10
商朝
成湯建商
商部族時期
商族是黃河下游一個古老的部族。經過十幾代人的勵精圖治,到了成湯統治時期,商部族逐漸強大起來,并一舉滅夏,入主中原,建立了殷商王朝。
成湯是契的第十四代孫。相傳他的母親扶都懷孕時,曾夢到一道白氣貫穿明月,幾天之后就生下了湯。由于湯的功績很大,人們常在他名字前加上不同的形容詞或天干號,如商湯、成湯、天乙湯、大乙湯等。史書上因此說“湯有七名”,以形容他名字之多。
不管名字如何,湯的確是一個英明的領導人才。商在他的治理下,比先前更加繁榮強盛。然而,雄心勃勃的湯并不滿足于此,他真正的理想是滅亡夏朝、消滅夏桀這個暴君,取其位而代之,并且開始了積極的準備。
從始祖契開始,商族已經經歷了8次遷徙。到了湯的時候,他又將部落的居住地遷回了祖先契曾經居住過的亳。從亳到夏朝的都城,是一片平原曠地,幾乎沒有什么山河阻擋,特別有利于軍隊進攻。遷亳之后,湯對內注意寬以待民,與民謀利,從而獲得國內民眾的擁護和支持,在商族內部形成了百姓親附、安居樂業的局面。對外關系上,他盡力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圖取得各方國和部落的擁護。
據說有一次,成湯和幾個大臣到郊外游獵。在一個小樹林中,他們看到一個老人正在布設捕鳥的網。老人在四面都支好網,然后拜了幾拜,禱告四面八方的鳥都能入網。成湯看到這種情景,就走上前去勸阻,讓老人把布下的網收起一面。這就是“網開一面”這個成語的由來。于是國人都爭相傳頌,說成湯對天上的鳥都如此仁慈,何況對百姓呢。
人心所向,湯在民眾的心中更具有號召力了,不僅本族人擁護他,連夏人甚至其他方國的人也都爭相歸附,出現了《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的“湯修德,諸侯皆歸商”的局面。

◆ 簡狄像
簡狄,是古代傳說中帝嚳的妃子,因吞玄鳥卵而生契(商的始祖)。
湯的一系列活動自然引起了夏桀的注意。夏桀深恐湯的勢力壯大會威脅他的統治,于是將湯騙到夏國,軟禁在夏臺(位于今河南禹縣)。商國的右相伊尹設計將湯救出,并為湯正確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形勢,建議湯表面仍向夏桀表示臣服,暗中積蓄力量,才是上策。湯信服地采納了他的建議。
由于夏桀的苛暴,夏的同盟者九夷中的一些部落已經忍受不了夏的壓榨勒索,逐漸叛離夏朝,力量對比逐漸向有利于湯的方面轉化。這時,伊尹又給湯獻計:不給夏朝進貢,來觀察夏朝的反應。夏桀見湯不來進貢,便召集九夷之師伐商。湯趕緊謝罪求饒,夏桀便讓九夷退兵了。九夷人因此覺得受了夏桀的戲弄,心中憤憤不平。次年,湯又不進貢,夏桀再召集九夷之師伐商,九夷之師卻不響應桀的號令了。這樣,夏桀已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滅夏的時機成熟了。
湯知道機不可失,果斷地決定大舉進攻。他召集將士,借上天的旨意來動員將士,有功者將給予獎賞,不從者會受到懲罰。湯從亳起兵,矛頭直指夏都。夏桀對商湯的進攻并未作認真準備,只得調集兵力倉促應戰。成湯的將士們恨不得夏桀早早滅亡,作戰非常勇敢,甫一接戰,夏軍就大敗而逃。
成湯回師亳都,即位為王,三千諸侯前來朝賀。他把夏禹所鑄的九鼎移到亳都,從此商王朝取代了夏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奴隸制國家——商。

◆ 商·青銅孔雀
1986年于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二號祭祀坑出土。出土時鳥的腹部、翅膀和尾巴已經殘缺。鳥頭上有一桃形的圓環冠,翅羽和尾羽的頂端皆有桃形的圓環。
奴隸宰相伊尹
伊尹名挈,生于伊水邊,原是商湯的岳父有莘氏家中的一個奴隸,后來作為陪嫁奴隸,來到了商湯身邊。伊尹擅烹飪,他利用侍奉商湯用膳的時機,為商湯分析天下形式,歷數夏桀暴政,進獻滅夏建國的大計。后來,他受到商湯重用,被任命為尹,即右相。商朝建立初期,伊尹幫助商湯制定各種典章制度,使商朝初年吏治清明,政治安定,經濟也比較繁榮。商湯死后,伊尹輔佐商湯的孫子太甲即位,并協助太甲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太甲死后,沃丁即位。沃丁八年,伊尹病死,據傳已有百歲之壽。沃丁用天子之禮隆重地安葬伊尹,并親自服喪三年,以報答他對商王朝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