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國家地理百科全書:非洲
- 王越主編
- 1180字
- 2020-04-13 15:18:50
阿爾及利亞 Algeria
國名: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
面積:238.17平方千米
首都:阿爾及爾
人口:3790萬(2013)
民族:大多數為阿拉伯人,其次為柏柏爾人,少數民族有姆扎布族和圖阿雷格族
語言: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和柏柏爾語,通用法語
阿爾及利亞位于非洲西北部,東鄰突尼斯、利比亞,南與尼日爾、馬里和毛里塔尼亞接壤,西與摩洛哥、西撒哈拉交界,北臨地中海,海岸線長1200千米。北部沿海地區屬地中海型氣候,中部為熱帶草原氣候,南部為熱帶沙漠氣候。公元前3世紀,在阿爾及利亞的北部建立過兩個柏柏爾王國。而后羅馬、拜占庭、阿拉伯、西班牙、土耳其和法國先后入侵,1905年全部淪為法國殖民地,1962年7月正式宣布獨立。阿爾及利亞的經濟規模在非洲居第四位,碳化氫產業(石油與天然氣的統稱)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天然氣和石油出口收入占國家外匯收入的90%以上,糧食與日用品主要依賴進口。近年來,阿爾及利亞實行了一系列的農業振興計劃,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對投資捕魚業可享受政府30%的補貼,農業已成為第二大物質資料生產源。

阿爾及利亞南部地區為廣闊的沙漠地帶,住在沙漠中的柏柏爾人后裔喜歡將他們的房子建成光滑沒有棱角的樣子,以避免風沙的侵襲。
古城君士坦丁
君士坦丁是阿爾及利亞境內一座羅馬時期遺留下來的城市。地處阿爾及利亞東北部三面被峽谷所環繞的臺地中,位于一個海拔約650米~700米的平頂孤丘上,西距首都阿爾及爾322千米,臨盧邁勒河,通過兩座大橋與其他地區相連。君士坦丁是北非的一座歷史名城,公元前曾為努米底亞王國的都城。迦太基人稱之為“卡爾塔”,后被羅馬人改稱“錫爾塔”,313年改名為君士坦丁。其后又先后經歷了阿拉伯人和土耳其人的統治,一直是北非各個國家歷代王朝統治者們爭奪的目標。市內有許多羅馬時代和中世紀古跡,城區四周的石砌圍墻至今保存完好。君士坦丁的教育事業也較發達,有君士坦丁大學、錫爾塔博物館、君士坦丁市立圖書館等主要文教設施。地毯編織等手工業也很盛行,附近還有非洲最大的瓷器廠。

阿爾及爾是阿爾及利亞的首都,位于地中海南岸的阿爾及爾灣西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最重要的港口城市。
撒哈拉沙漠中的文明
位于阿爾及利亞東南、撒哈拉沙漠中部的阿杰爾高原,氣候干燥、植物稀少,是一片人跡罕至的不毛之地。然而就在這樣一片荒涼的沙漠上,卻令人驚奇地蘊藏著5000多幅新石器時代的巖石壁畫——塔西利巖畫。巖畫大致可以分為4個時期。即公元前8000年~公元前6000年左右的狩獵時期,畫面上有長頸鹿、犀牛和鴕鳥等熱帶動物;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200年的飼養牲畜時期,巖畫中不再出現犀牛、長頸鹿等動物,取而代之的是馬、牛等牲畜;約公元前50年開始的駱駝時期,以駱駝題材為主,記載著當時通過沙漠的商隊的駱駝頭數和商隊旅途中發生的事情。這些巖畫不同時期的特點,充分向人們揭示了撒哈拉沙漠氣候的演變、動物的遷徙和人類生活的變化,同時也向世人展示了撒哈拉沙漠中曾經擁有過的獨特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