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國家地理百科全書:非洲
- 王越主編
- 1175字
- 2020-04-13 15:18:51
尼日爾 Niger
國名:尼日爾共和國
面積:126.7萬平方千米
首都:尼亞美
人口:1780萬(2014年)
民族:主要有豪薩族(占全國人口56%)、哲爾馬—桑海族、頗爾族等5個部族
語言:官方語言為法語,各部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大部分地區通用豪薩語
尼日爾位于撒哈拉沙漠南緣,是西非的一個內陸國家。東鄰乍得,西接馬里、布基納法索,南與貝寧、尼日利亞接壤,北與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毗連。北部屬熱帶沙漠氣候,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全年分旱、雨兩季,年平均氣溫30℃以上,是世界上最熱的國家之一。尼日爾歷史上從未形成過統一的王朝,曾為桑海帝國的一部分。1904年成為法屬西非領地,1922年淪為法國殖民地,1958年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60年8月正式宣告獨立。尼日爾是世界上經濟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經濟以農牧業為主,工業落后。20世紀90年代以來,由于政局持續動蕩,經濟部門活動處于半停頓狀態。1996年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國有企業、整頓公共財政的措施,經濟狀況略有改善,但由于經濟基礎薄弱、結構失衡,尼日爾經濟仍面臨困境。

尼亞美的國家博物館珍藏了許多有伊斯蘭風格和當地民族特色的藝術品。這幅遠古壁畫色彩鮮艷、內容生動,展現了非洲悠久的文明。
干熱的國土
尼日爾全境約有3/5的面積為沙漠所覆蓋,氣候干熱,大部分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全年分為干季和雨季,年降水量約50毫米~550毫米,自南向北逐漸減少。年平均氣溫在30℃以上,每年4月~5月,氣溫高達40℃以上。北部全年盛行干燥的哈馬丹風,多塵暴。南部除哈馬丹風外,有部分時間也吹濕潤的西南風,其延續的時間和影響由南向北逐漸減少。境內的河流西南部屬尼日爾河流域,東南部屬乍得湖流域,兩流域之間有眾多的古干谷。尼日爾河在其境內長550千米,河水流量變化很大,一年之中只有1月~2月間才有上游洪水流過,其余時間都僅由河右岸的季節性河流補給,因此尼日爾的土地仍以干旱為主。
尼日爾工業基礎薄弱,但有兩家合營大型鈾礦開采公司,鈾產量居世界第四位。
尼日爾的森林資源極其貧乏,由于人口增長、大面積開墾耕地等原因,森林正以年均遞減2.4%的速度日益萎縮。
尼日爾地理位置特殊,夾在7個國家之間,素有“西非的心臟”之稱。
尼日爾農村盛行一夫多妻制,經濟條件較好的普通村民一般都有兩三個妻子,部落酋長的妻妾最多的甚至有幾十個。

尼日爾人多信仰伊斯蘭教,“宰牲節”是首都最熱鬧的節日,到了伊斯蘭教歷12月10日這一天,人們都會穿起節日盛裝舉行慶典活動。
河畔的首都——尼亞美
尼亞美是國內最大的城市,位于國土西南部、風光秀美的尼日爾河畔,有一座長900米、氣勢恢弘的肯尼迪大橋,蔚為壯觀。1970年建成此橋后,城市的市區已自左岸擴展到了右岸。市內有大型的農產品市場,以及織布、水泥、啤酒、食品加工等工廠。尼亞美還是尼日爾河上重要的河港,多條公路在此交會,除通向國內主要城市和尼日利亞等鄰國外,還有穿越撒哈拉沙漠的沙漠公路,可以一直通到阿爾及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