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學生觀

一、“人的全面發展”思想

1“人的全面發展”的含義

“人的全面發展”是指人的勞動能力,即人的體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還包括人的道德的發展,同時,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質的多方面發展。

(1)“人的全面發展”是現代教育的共同追求

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

馬克思主義從分析現實的人和現實的生產關系入手,指出了人的全面發展的條件、手段和途徑。“人的全面發展”應是人的體力和智力的充分、自由、和諧的發展。

西方思想家關于全面發展教育的觀點

a.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主張“和諧教育”。

b.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其名著《大教學論》一書中,提出了泛智教育的理想,希望所有的人都受到完善的教育,得到多方面的發展,成為和諧發展的人。

c.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是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和本質,就是促進人的自然天性,即自由、理性和善良的全面發展。

d.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倡導教育應以善良意志、理性、自由及人的一切潛在能力的和諧發展為宗旨。

(2)全面發展教育是培育和諧發展的教育

“人的全面發展”是指人的“完整發展”,即人的各種最基本或最基礎的素質必須得到完整的發展,全面發展教育是培養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等方面獲得完整發展。

2“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的內涵

(1)各種能力的發展

恩格斯說過,人的全面發展就是要使全體社會成員的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這里所說的能力包含豐富的內容,它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公開展示。因為舊制度和舊分工造成體力和智力的分離,因此馬克思特別強調發展人的體力和智力。

(2)人的自由個性的發展

人的自由個性的發展是指人與人在特性方面的差異。只有到共產主義社會,個性才能充分發展,每個人都能成為充分自由而又各具特性的人。

(3)社會關系的豐富和發展

馬克思指出一個人的發展取決于和他直接或間接進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發展。人的社會關系發展表現在諸多方面,如人同自然的關系,人同世界的關系,人同自身的關系。人的社會關系的豐富不等于主體作用的發揮。

(4)人的主體性的全面發展

主體性是指憑借自己的綜合素質與實踐活動,處于支配地位,成為主人的人所具有的特殊性質。人的主體性全面發展不但指其特殊性的充分發揮,而且指人成為自然界的主體、社會的主體和自我發展的主體。這是人全面發展的重要條件。

(5)個人價值的實現

人的全面發展最終要體現在價值的實現上,它標志著個人能夠滿足社會的某種需要,在某一方面有所成就,得到社會的認同。

(6)“類”特性在個體身上得到充分發展

自由自覺的創造性活動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本質特征。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充分體現人的“類”特性,即社會性、實踐性和自覺能動性,這樣人才能真正稱其為人。

二、“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1“以人為本”

(1)主張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它主張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為教育教學的出發點,順應人的稟賦,提升人的潛能,完整而全面地關照人的發展。

(2)重要性

“以人為本”學說作為一個新的基本理念和價值取向,不僅是指導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原則,而且也是人們日常基本行為的規范準則。

(3)現實意義

當前,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不僅面臨著要適應國家經濟社會轉型、發展并為其服務的問題,而且面臨著教育自身的改革與創新的問題。無論從經濟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要求還是從教育自身的發展來看,當前教育的改革與創新必須堅持“以人為本”。

2“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1)個性化——學生是各具特點的人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共性與個性是對立的統一,共性寓于個性之中,個性比共性更具體、更豐富。舊的學生觀驅使下的教育與之背離,是大一統的教育,只講共性,不講個性,按照“模型化”的工業生產方式制作“標準體”,實質是把學生當物不當人,違背了教育的本質。

(2)人性化——學生是有生命活力的人

舊的學生觀驅使下,學校教育存在兩種舊模式:片面強調灌輸書本知識的“說教式”和片面強調訓練行為規則的“管教式”,兩者類似于電腦的信息工程模式,把人腦當電腦操作。

樹立人性化的學生觀,教師備課時,既要眼中有書,更要心中有人;既要抓住教材的基本點,更要抓住學生的興奮點;確保自己教得有趣,學生學得有味。

(3)主體性——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主體

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教師應高度重視學生主體性,既要充分認識,更要在實踐教學中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包括自主性、自為性、選擇性、創造性。

教育教學活動既要“活”又要“動”。“活”指內容鮮活,貼近生活,形式靈活,使學生能夠生動活潑地學習;“動”指學生的多種感官互聯互動,動眼觀察,動耳傾聽,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嘴動筆表達,實現人際交往互動,釋放學習群體的心理壓力。

(4)發展性——學生是發展的人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學生在身心成長和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心理沖突、困惑、挫折、煩惱等心理失衡、失調和失誤問題以及心理狀態不良、不適應學習、生活和社會的現象,主要是發展性心理問題,教師不能以偏概全,顧及一點而不顧其他,將出現問題行為的學生視為“問題學生”,對其歧視甚至排斥。教師應當認識到這是人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用發展性的學生觀看待問題行為,引導學生自覺自律,自動矯正問題行為。

【真題鏈接】

【例1.5 單項選擇題】剛開學,班主任言辭懇切地對學生講:“迎接中考是一年的重中之重,關系到你們的人生發展,大家不要把時間浪費在課外活動上”。周老師的說法(  )。[2018年上半年真題]

A.合理,有利于學生復習應考

B.合理,體現了強烈的責任心

C.不合理,不利于學生全面發展

D.不合理,不利于學會主動發展

【答案】C

【解析】全面發展是指人在德智體美各方面和諧的發展,與片面發展、畸形發展相對。全面發展的出現主要與素質教育息息相關,當前學生的課業十分緊張,很多學生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學習壓力。題目中的班主任要求學生不要把時間浪費在課外活動上,說明教師只關注學生成績,忽視了學生在體育方面的發展,違背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为县| 吴忠市| 崇左市| 政和县| 岳池县| 遂平县| 祁门县| 肇东市| 广宁县| 资溪县| 武强县| 远安县| 浮山县| 璧山县| 兰西县| 荣成市| 宁陵县| 曲麻莱县| 丰台区| 于田县| 金阳县| 望江县| 响水县| 西乌珠穆沁旗| 南投县| 历史| 大理市| 祁东县| 宁城县| 永嘉县| 环江| 防城港市| 冀州市| 巴彦淖尔市| 英超| 安新县| 贵溪市| 富宁县| 元谋县| 同德县| 垣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