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中級注冊安全工程師《安全生產管理》過關必做習題集
- 圣才電子書
- 14726字
- 2021-06-24 18:05:20
第六節 重大危險源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的備選項中,只有1個最符合題意)
1根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辯識》(GB 18218—2009),判斷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是依據物質的( )。[2010年真題]
A.反應活性及其臨界量
B.爆炸性及其臨界量
C.毒性及其數量
D.危險特性及其數量
【答案】D
【解析】我國國家標準《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 18218)規定,重大危險源為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儲存、使用和經營危險化學品,且危險化學品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
2某危險化學品罐區位于人口相對稀少的空曠地帶,罐區500m范圍內有一村莊,現常住人口70~90人。該罐區存有550t丙酮、12t環氧丙烷、600t甲醇。危險化學品名稱及其臨界量表2-6-1。重大危險源分級指標
其中q為某種危險化學品實際存在量(t),Q為各危險化學品相對應的臨界量(t)。據此,該罐區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分級指標R值是( )。[2018年真題]
表2-6-1 危險化學品名稱及其臨界量
A.14.20
B.10.50
C.7.10
D.5.25
【答案】D
【解析】單元內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的數量根據處理危險化學品種類的多少區分為以下兩種情況:①單元內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為單一品種,則該危險化學品的數量即為單元內危險化學品的總量,若等于或超過相應的臨界量,則定為重大危險源。②單元內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為多品種時,則按下式計算,若滿足該式,則定為重大危險源:q1/Q1+q2/Q2+q3/Q3+……qn/Qn≥1,式中q1、q2……qn表示每種化學品的實際存在量,單位是噸(t);Q1、Q2……Qn表示與各危險化學品相對應的臨界量,單位是噸(t)。根據題干可知,罐區500m范圍內村莊現常住人口70~90人,那么校正系數α應選取1.5;三類危險化學品都為易燃液體,校正系數β選取1。則計算得到重大危險源分級指標R=(550/500+12/10+600/500)×1.5=5.25。
3某危險化學品企業有A、B、C、D四個庫房,分別存放不同類別的危險化學品,各庫房之間的間距都在600~800m范圍內,其中A庫房內存有8t乙醇、5t甲醇,B庫房內存有12t乙醚,C庫房內存有0.3t硝化甘油,D庫房內存有0.5t苯。根據表2-6-2給出的臨界量,四個庫房中,構成重大危險源的是( )。[2012年真題]
表2-6-2
A.A庫房
B.B庫房
C.C庫房
D.D庫房
【答案】B
【解析】重大危險源為長期地或臨時地生產、加工、使用或儲存危險化學品,且危險化學品的數量等于或超過臨界量的單元。單元是指一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或同屬一個生產經營單位的且邊緣距離小于500m的幾個(套)生產裝置、設施或場所。生產單元、儲存單元內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為多品種時,則按下式計算,若滿足該式,則定為重大危險源:
式中,q1,q2,…,qn為每種危險化學品實際存在量,t;Q1,Q2,…,Qn為與每種危險化學品相對應的臨界量,t。
本題中,A庫房q1/Q1+q2/Q2+…+qn/Qn=8/500+5/500=0.01<1;B庫房q1/Q1+q2/Q2+…+qn/Qn=12/10=1.2>1;C庫房q1/Q1+q2/Q2+…+qn/Qn=0.3/1=0.3<1;D庫房q1/Q1+q2/Q2+…+qn/Qn=0.5/50=0.01<1。故B庫房構成重大危險源。
4根據安全系統工程的原理,下列關于危險性與事故頻率及事故后果嚴重程度關系的說法,最準確的是( )。[2008年真題]
A.事故頻率越大,危險性越大
B.事故后果越小,危險性越小
C.當事故頻率不變時,危險性與事故后果嚴重程度成正比
D.當事故后果嚴重程度不變時,危險性與事故頻率成反比
【答案】C
【解析】根據安全工程學的一般原理,危險性定義為事故頻率與事故后果嚴重程度的乘積,即危險性評價一方面取決于事故的易發性;另一方面取決于一旦發生事故,其后果的嚴重性。所以,當事故頻率不變時,危險性與事故后果嚴重程度成正比。
5由多種危險物質構成的重大危險源,應根據( )對其發生事故后果的嚴重程度進行綜合判定。[2009年真題]
A.最大危險原則和概率求和原則
B.最小危險原則和概率乘積原則
C.平均危險原則和概率求和原則
D.風險分級原則和頻率分析原則
【答案】A
【解析】在對各種不同類別的危險物質可能出現的事故嚴重度進行評價時,應根據最大危險原則和概率求和原則進行綜合判定。其中,最大危險原則是指如果一種危險物具有多種事故形態,且它們的事故后果相差大,則按后果最嚴重的事故形態考慮;概率求和原則是指如果一種危險物具有多種事故形態,且它們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則按統計平均原理估計事故后果。
6對重大危險源進行事故嚴重度評價時,如果一種危險物具有多種事故形態,且它們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則按( )原則估計事故后果。[2009年真題]
A.最大危險
B.概率求和
C.平均分配
D.最小后果
【答案】B
【解析】在對各種不同類別的危險物質可能出現的事故嚴重度進行評價時,應根據最大危險原則和概率求和原則進行綜合判定。其中,最大危險原則是指如果一種危險物具有多種事故形態,且它們的事故后果相差大,則按后果最嚴重的事故形態考慮;概率求和原則是指如果一種危險物具有多種事故形態,且它們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則按統計平均原理估計事故后果。
7如果一種危險物具有多種事故形態,且它們的事故后果相近,則按統計平均原理估計事故后果。這種評價事故后果的原則是( )。[2008年真題]
A.最大危險原則
B.概率求和原則
C.平均概率原則
D.最小傷害原則
【答案】B
【解析】在對各種不同類別的危險物質可能出現的事故嚴重度進行評價時,應根據最大危險原則和概率求和原則進行綜合判定。其中,最大危險原則是指如果一種危險物具有多種事故形態,且它們的事故后果相差大,則按后果最嚴重的事故形態考慮;概率求和原則是指如果一種危險物具有多種事故形態,且它們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則按統計平均原理估計事故后果。
8下列關于重大危險源監控監管的描述中,錯誤的是( )。[2012年真題]
A.企業負責,政府監管,中介組織提供技術指導
B.企業應向公安部門提交重大危險源安全評價報告
C.政府有關部門對存在重大危險源的企業實行分級管理
D.儲存劇毒物質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場所,應設置監控系統
【答案】B
【解析】A項,同時與技術中介組織配合,根據企業的行業、規模等具體情況,提供監控的管理及技術指導。建立企業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監督的重大危險源監控體系。B項,企業應在規定的期限內對已辨識和評價的重大危險源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提交安全評價報告。C項,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依據有關法規,對存在重大危險源的企業實施分級管理,針對不同級別的企業確定規范的現場監督方法,督促企業執行有關法規,建立監控機制,并督促隱患整改。建立健全新建、改建企業重大危險源申報和分級制度,使重大危險源管理規范化、制度化。D項,重大危險源中儲存劇毒物質的場所或者設施,設置視頻監控系統。
9建立重大危險源監控預警系統的目的主要是監視重大危險源在( )情況下的運行情況及狀態,并對其實時和歷史趨勢作一個整體評判,對系統的下一時刻做出超前的預警行為。[2008年真題]
A.正常
B.非正常
C.臨界
D.失效
【答案】A
【解析】重大危險源對象大多數時間運行在安全狀況下。監控預警系統的目的主要是監視其正常情況下危險源對象的運行情況及狀態,并對其實時和歷史趨勢作一個整體評判,對系統的下一時刻做出一種超前(或提前)的預警行為。
10生產經營單位應對重大危險源建立實時的監控預警系統。當被實時監測的危險源的各種參數超出正常值的界限時,如不采取應急控制措施,可能會引發火災、爆炸及重大毒物泄漏事故,這種狀態稱為( )。[2008年真題]
A.事故臨界狀態
B.正常運行狀態
C.事故初始狀態
D.事故發生狀態
【答案】A
【解析】事故臨界狀態是指當被實時監測的危險源對象的各種參數超出正常值的界限時,如不采取應急控制措施,就會引發火災、爆炸及重大毒物泄漏事故。在這種狀態下,監控系統一方面給出聲、光或語言報警信息,由應急決策系統顯示排除故障系統的操作步驟,指導操作人員正確、迅速恢復正常工況,另一方面發出應急控制指令,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事故的發生。
11《預防重大工業事故公約》的發布機構是( )。
A.國際勞工大會
B.聯合國
C.國際標準化組織
D.世界衛生組織
【答案】A
【解析】1993年6月第80屆國際勞工大會通過了《預防重大工業事故公約》。
12根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暫行規定》,危險化學品單位( )的,應當對重大危險源重新進行辨識,安全評估及分級。
A.重大危險源安全評估已滿兩年
B.法定代表人發生變更
C.外界生產安全環境因素發生變化,影響重大危險源級別和風險程度
D.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造成5人以上受傷
【答案】C
【解析】根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暫行規定》第十一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危險化學品單位應當對重大危險源重新進行辨識、安全評估及分級:①重大危險源安全評估已滿三年的;②構成重大危險源的裝置、設施或者場所進行新建、改建、擴建的;③危險化學品種類、數量、生產、使用工藝或者儲存方式及重要設備、設施等發生變化,影響重大危險源級別或者風險程度的;④外界生產安全環境因素發生變化,影響重大危險源級別和風險程度的;⑤發生危險化學品事故造成人員死亡,或者10人以上受傷,或者影響到公共安全的;⑥有關重大危險源辨識和安全評估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發生變化的。
13《預防重大工業事故公約》中對重大危害設施的定義為:不論長期地或臨時地加工、生產、處理、搬運、使用或儲存數量( )的一種或多種危險物質,或多類危險物質的設施。
A.超過臨界量
B.低于臨界量
C.大于需要量
D.難以控制
【答案】A
【解析】重大危害設施在國內稱為重大危險源,是不論長期地或臨時地加工、生產、處理、搬運、使用或儲存數量超過臨界量的一種或多種危險物質,或多類危險物質的設施。為了預防重大工業事故的發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損失,必須建立有效的重大危險源控制系統。
14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本單位重大危險源及有關安全措施、應急措施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 )和有關部門備案。
A.公安部門
B.危險源管理部門
C.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
D.勞動部門
【答案】C
【解析】《安全生產法》第三十三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對重大危險源應當登記建檔,進行定期檢測、評估、監控,并制定應急預案,告知從業人員和相關人員在緊急情況下應當采取的應急措施。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本單位重大危險源及有關安全措施、應急措施報有關地方人民政府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和有關部門備案。
15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我國重大危險源的監控分為( )。
A.市(地)、省(區、市)和國家三級
B.縣(市)、市(地)、省(區、市)和國家四級
C.鄉鎮、縣(市)、市(地)和省(區、市)四級
D.縣(市)、市(地)和省(區、市)三級
【答案】B
【解析】《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定》要求,搞好重大危險源的普查登記,加強國家、省(區、市)、市(地)、縣(市)四級重大危險源監控工作,建立應急救援預案和生產安全預警機制。
16重大危險源控制的目的,不僅是要預防重大事故發生,而且要做到一旦發生事故,能將事故危害限制到( )程度。
A.最低
B.最好
C.合理
D.標準
【答案】A
【解析】重大危險源控制的目的,不僅是要預防重大事故發生,而且要做到一旦發生事故,能將事故危害限制到最低程度。由于工業活動的復雜性,需要采用系統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控制重大危險源。
17國際勞工組織認為,各國應根據具體的( )情況制定合適的重大危險源辨識標準。
A.國民經濟
B.工業生產
C.勞動人員
D.國際關系
【答案】B
【解析】防止重特大事故的第一步是以重大危險源辨識標準為依據,確認或辨識重大危險源。國際勞工組織認為,各國應根據具體的工業生產情況制定合適的重大危險源辨識標準,該標準應能代表本國優先控制的危險物質和設施,并根據新的知識和經驗進行修改和補充。
18企業應在規定的期限內,對已辨識和評價的重大危險源向政府主管部門提交( )。
A.評價結果
B.安全評價報告
C.辨識結論
D.安全措施報告
【答案】B
【解析】企業應在規定的期限內,對已辨識和評價的重大危險源向政府主管部門提交安全評價報告。如屬新建的有重大危害設施,則應在其初步設計審查之前提交安全預評價報告。
19根據有關規定,企業在對重大危險源進行辯識和評價后,應在規定的期限內,向政府主管部門提交安全評價報告。如屬新建的重大危險設施,應在項目( )提交安全預評價報告。
A.安全驗收時
B.初步設計審查之前
C.驗收后3個月
D.投入運行前6個月
【答案】B
【解析】企業應在規定的期限內,對已辨識和評價的重大危險源向政府主管部門提交安全評價報告。如屬新建的有重大危害設施,則應在其初步設計審查之前提交安全預評價報告。
20企業在重大危險源( )基礎上,應對每一個重大危險源制定嚴格的安全監控管理制度和措施。
A.辨識和評價
B.辨識和預防
C.評價和報告
D.預防和報告
【答案】A
【解析】企業對安全生產負主體責任。企業在重大危險源辨識和評價基礎上,應對每一個重大危險源制定嚴格的安全監控管理制度和措施,包括檢測、監控、人員培訓、安全責任制的落實等。
21事故應急救援系統明確了在突發事故發生之前、發生過程中及結束后,誰負責做什么,何時做。現場應急救援系統由企業負責建立,而場外應急救援系統應由( )建立。
A.科研機構
B.評價機構
C.公安機關
D.政府安全監管部門
【答案】D
【解析】應急救援系統是重特大事故預防控制技術支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應負責建立現場應急救援系統,定期檢驗和評估現場應急救援系統、預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并在必要時進行修訂。場外應急救援系統由政府安全監管部門根據企業上報的安全評價報告和預案等有關材料建立。
22應急救援系統是重特大事故預防控制技術支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場外應急救援系統由政府安全監管部門根據企業上報的( )等有關資料制定。
A.生產報告
B.安全評價報告和預案
C.科研報告
D.財務報告
【答案】B
【解析】應急救援系統是重特大事故預防控制技術支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應負責建立現場應急救援系統,定期檢驗和評估現場應急救援系統、預案和程序的有效程度,并在必要時進行修訂。場外應急救援系統由政府安全監管部門根據企業上報的安全評價報告和預案等有關材料建立。
23重大危險源和重大事故隱患申報和普查、評價結果,按危險嚴重程度,可建立( )級重大危險源和重大事故隱患安全監管信息系統。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D
【解析】根據重大危險源和重大事故隱患申報和普查、評價結果,按危險嚴重程度級別,建立基于GIS、GPS的國家、省、市、縣四級重大危險源和重大事故隱患安全監管信息系統。突出重點,分級分類對重大危險源和重大事故隱患進行安全監督監察。
24防止重大工業事故發生的第一步,是( )高危險性的工業設施(危險源)。
A.評價
B.控制
C.辨識或確認
D.規劃
【答案】C
【解析】防止重特大事故的第一步是以重大危險源辨識標準為依據,確認或辨識重大危險源。國際勞工組織認為,各國應根據具體的工業生產情況制定合適的重大危險源辨識標準,該標準應能代表本國優先控制的危險物質和設施,并根據新的知識和經驗進行修改和補充。
25根據《關于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下列場所或裝置屬于重大危險源申報登記范圍的是( )。
A.某化工廠生產場所臨時存放2個450t煤油儲罐(臨界量為5000t)
B.某工廠儲罐區存有3個0.2t乙炔儲罐(臨界量為1t)
C.某廠生產場所臨時存放3個2t氨儲罐(臨界量為10t)
D.某廠儲罐區存放2個5t乙醚儲罐(臨界量為10t)
【答案】D
【解析】單元內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為單一品種,則該危險化學品的數量即為單元內危險化學品的總量,若等于或超過相應的臨界量,則定為重大危險源。A項,2×450=900<5000,不構成重大危險源;B項,3×0.2=0.6<1,不構成重大危險源;C項,3×2=6<10,不構成重大危險源;D項,2×5=10,等于臨界量,構成重大危險源。
26《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 18218—2014)規定,儲罐區汽油和苯的臨界量分別為200t和50t。下列儲罐區,構成重大危險源的是( )。
A.一個10t的汽油儲罐和一個20t的苯儲罐
B.一個10t的汽油儲罐和一個40t的苯儲罐
C.一個15t的汽油儲罐和一個20t的苯儲罐
D.一個15t的汽油儲罐和一個60t的苯儲罐
【答案】D
【解析】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儲罐區即構成重大危險源:①儲罐區(儲罐)內有一種危險物品的儲存量達到或超過其對應的臨界量;②儲罐區內儲存多種危險物品且每一種物品的儲存量均未達到或超過其對應臨界量,但滿足下面的公式:
D項,60t的苯儲存量超過臨界量50t,故構成重大危險源。
27重大危險源評價以( )作為評價對象。
A.危險單元
B.危險因素
C.機械設備
D.危險指數
【答案】A
【解析】一般把裝置的一個獨立部分稱為單元,并以此來劃分單元,每個單元都有一定的功能特點。重大危險源評價以危險單元作為評價對象。
28“工藝過程事故易發性”的影響因素確定為( )項。
A.18
B.19
C.20
D.21
【答案】D
【解析】工藝過程事故易發性的影響因素確定為21項,分別是:放熱反應、吸熱反應、物料處理、物料儲存、操作方式、粉塵生成、低溫條件、高溫條件、高壓條件、特殊的操作條件、腐蝕、泄漏、設備因素、密閉單元、工藝布置、明火、摩擦與沖擊、高溫體、電器火花、靜電、毒物出料及輸送。
29同一種工藝條件對于不同類別的危險物質所體現的危險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必須確定相關系數,B級表示為( )。
A.關系密切,Wij=0.9
B.關系大,Wij=0.7
C.關系一般,Wij=0.5
D.關系小,Wij=0.2
【答案】B
【解析】危險物質根據相關系數Wij表現的危險程度可以分為五級:①A級,關系密切,Wij=0.9;②B級,關系大,Wij=0.7;③C級,關系一般,Wij=0.5;④D級,關系小,Wij=0.2;⑤E級,沒有關系,Wij=0。
30事故嚴重度用事故后果的( )表示。
A.經濟損失
B.事故等級
C.人員傷亡
D.事故性質
【答案】A
【解析】事故嚴重度用事故后果的經濟損失(萬元)表示。事故后果是指事故中人員傷亡以及房屋、設備、物資等財產損失,不考慮停工損失。
31對于( )事故僅考慮人員傷亡,暫不考慮動植物死亡和生態破壞所受到的損失。
A.食物中毒
B.單純毒物泄漏
C.惡劣天氣
D.地震
【答案】B
【解析】在危險性評估中,為了簡化方法,用一個統一的財產損失區來描述,死亡、重傷、輕傷、財產損失各自都用一當量圓半徑描述。對于單純毒物泄漏事故僅考慮人員傷亡,暫不考慮動植物死亡和生態破壞所受到的損失。
32如果一種危險物具有多種事故形態,且它們的事故后果相差大,則按( )形態考慮。
A.后果最嚴重的事故
B.后果最小的事故
C.后果平均值的事故
D.后果嚴重程度中等的事故
【答案】A
【解析】最大危險原則是指如果一種危險物具有多種事故形態,且它們的事故后果相差大,則按后果最嚴重的事故形態考慮。
33概率求和原則是指:如果一種危險物具有多種事故形態,且它們的事故后果( ),則按統計平均原理估計事故后果。
A.相差大
B.相差不大
C.性質相似
D.嚴重程度相近
【答案】B
【解析】為了對各種不同類別的危險物質可能出現的事故嚴重度進行評價,根據下面兩個原則建立了物質子類別同事故形態之間的對應關系,每種事故形態用一種傷害模型來描述。這兩個原則是:①最大危險原則;②概率求和原則,如果一種危險物具有多種事故形態,且它們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則按統計平均原理估計事故后果。
34下列模型不屬于毒物擴散傷害模型的是( )。
A.液體泄放速度模型
B.煙團模型
C.電子裝備模型
D.重氣擴散模型
【答案】C
【解析】毒物擴散傷害模型分別為源抬升模型、氣體泄放速度模型、液體泄放速度模型、高斯煙羽模型、煙團模型、煙團積分模型、閃蒸模型、絕熱擴散模型和重氣擴散模型。
35用A*=lg(B1*)作為危險源分級標準,( )用來表示三級重大危險源。
A.A*≥3.5
B.2.5≤A*<3.5
C.1.5≤A*<2.5
D.A*<1.5
【答案】C
【解析】用A*=lg(B1*)作為危險源分級標準,式中B1*是以10萬元為縮尺單位的單元固有危險性的評分值。定級標準為:①一級重大危險源,A*≥3.5;②二級重大危險源,2.5≤A*<3.5;③三級重大危險源,1.5≤A*<2.5;④四級重大危險源,A*<1.5。
36單元綜合抵消因子的值愈小,說明單元現實危險性與單元固有危險性比值愈小,即單元內危險性的受控程度( )。
A.愈低
B.愈高
C.先高后低
D.先低后高
【答案】B
【解析】單元綜合抵消因子的值愈小,說明單元現實危險性與單元固有危險性比值愈小,即單元內危險性的受控程度愈高。因此,可以用單元綜合抵消因子值的大小說明該單元安全管理與控制的績效。一般說來,單元的危險性級別愈高,要求的受控級別也應愈高。
37可以用單元綜合抵消因子值的大小說明該單元安全管理與控制的( )。
A.績效
B.程度
C.措施
D.系統
【答案】A
【解析】單元綜合抵消因子的值愈小,說明單元現實危險性與單元固有危險性比值愈小,即單元內危險性的受控程度愈高,因此,可以用單元綜合抵消因子值的大小說明該單元安全管理與控制的績效。一般說來,單元的危險性級別愈高,要求的受控級別也應愈高
38二級危險源應達到的受控標準是( )。
A.A級以上
B.B級以上
C.C級以上
D.D級以上
【答案】B
【解析】各級重大危險源應達到的受控標準是:①一級危險源在A級以上;②二級危險源在B級以上;③三級和四級危險源在C級以上。
39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建立重大危險源( )管理體系。
A.監督
B.統一監督
C.分級監督
D.專項監督
【答案】C
【解析】安全監督管理部門應建立重大危險源分級監督管理體系,建立重大危險源宏觀監控信息網絡,實施重大危險源的宏觀監控與管理,最終建立和健全重大危險源的管理制度和監控手段。
40生產經營單位應對重大危險源建立實時監控( ),對危險源對象的安全狀況進行實時監控。
A.信息網絡系統
B.管理系統
C.網絡系統
D.預警系統
【答案】D
【解析】生產經營單位應對重大危險源建立實時的監控預警系統,嚴密監視那些可能使危險源對象的安全狀態向事故臨界狀態轉化的各種參數變化趨勢,及時給出預警信息或應急控制指令,把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41生產經營單位應對重大危險源建立實時的監控預警系統,通過各參數的變化趨勢對危險源安全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在企業中特別要嚴密監視重大危險源的( )。
A.化學參數變化趨勢
B.安全狀態向事故臨界狀態轉化的各種參數變化趨勢
C.溫度變化趨勢
D.壓力變化趨勢
【答案】B
【解析】生產經營單位應對重大危險源建立實時的監控預警系統。應用系統論、控制論、信息論的原理和方法,結合自動檢測與傳感器技術、計算機仿真、計算機通信等現代高新技術,對危險源對象的安全狀況進行實時監控,嚴密監視那些可能使危險源對象的安全狀態向事故臨界狀態轉化的各種參數變化趨勢,及時給出預警信息或應急控制指令,把事故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42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主要由(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進行。
A.區縣一級
B.市級
C.地區級
D.國務院級
【答案】A
【解析】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主要由區縣一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進行,信息網絡建成之后,市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網絡了解一、二級危險源的情況和監察信息,有重點地進行現場監察;國家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網絡對各城市的一級危險源的監察情況進行監督。
43信息網絡建成之后,( )安全生產監督部門可以通過網絡針對一、二級危險源的情況和監察信息進行了解,有重點地進行現場監察。
A.省級
B.縣級
C.市級
D.國家級
【答案】C
【解析】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主要由區縣一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進行,信息網絡建成之后,市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網絡了解一、二級危險源的情況和監察信息,有重點地進行現場監察;國家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網絡對各城市的一級危險源的監察情況進行監督。
44國家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網絡對各城市的( )危險源的監察情況進行監督。
A.一級
B.二級
C.一、二級
D.三級
【答案】A
【解析】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主要由區縣一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進行,信息網絡建成之后,市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網絡了解一、二級危險源的情況和監察信息,有重點地進行現場監察;國家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網絡對各城市的一級危險源的監察情況進行監督。
45( )為城市重大危險源的管理工作在綜合采用現代技術和科技新成果,提高工作的現代化水平方面探索了一條新路。
A.城市重大危險源信息管理系統
B.重大危險源認識管理系統
C.安全監督檢查機制
D.安全檢查技術
【答案】A
【解析】城市重大危險源信息管理系統集計算機數據管理、多媒體、地理信息系統于一身,能夠為領導和有關部門及時、直觀、形象地提供重大危險源信息,以及發生事故后搶險、救援信息,有利于有關領導及時、準確地決策,最大限度地減少發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造成的各項損失。為城市重大危險源的管理工作在綜合采用現代技術和科技新成果,提高工作的現代化水平方面探索了一條新路。
46正常工況下,危險源運行模擬流程,進行主要參數的數據顯示、報表、超限報警,并根據臨界狀態數據自動判斷是否( )。
A.轉入應急控制程序
B.處于事故臨界狀況
C.處于事故初始階段
D.事故已被控制
【答案】A
【解析】計算機監控預警系統在正常運行階段時,正常工況下,危險源運行模擬流程,進行主要參數(溫度、壓力、濃度、油/水界面、泄漏檢測傳感器輸出等)的數據顯示、報表、超限報警,并根據臨界狀態數據自動判斷是否轉入應急控制程序。
47自動啟動應急控制系統是在( )實施的。
A.正常運行階段
B.事故臨界狀態
C.事故調查階段
D.事故初始階段
【答案】D
【解析】在事故初始階段實施的補救措施包括:①應用早期火災智能探測與空間定位系統及時報告火災發生的準確位置,以便迅速補救;②自動啟動應急控制系統,將事故抑制在萌芽狀態。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的備選項中,有2個或2個以上符合題意,至少有1個錯項)
1某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單位有甲、乙、丙、丁、戊5個庫房,分別存放有不同類別的危險化學品,各庫房之間距離均大于500m,表2-6-3給出了各危險化學品的臨界量。依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 18218—2014),下列關于危險化學品分類及重大危險源判別的說法中,正確的有( )。[2013年真題]
表2-6-3
A.甲庫房:300噸乙醇,100噸汽油,屬于易燃液體類重大危險源
B.乙庫房:5噸硝化纖維素,0.2噸硝化甘油,屬于爆炸品類重大危險源
C.丙庫房:30噸苯,200噸丙酮,屬于易燃液體類重大危險源
D.丁庫房:10噸乙醚,屬于易燃氣體類重大危險源
E.戊庫房:5噸三硝基甲苯,屬于毒性類重大危險源
【答案】AC
【解析】單元內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為單一品種,則該危險化學品的數量即為單元內危險化學品的總量,若等于或超過相應的臨界量,則定為重大危險源;單元內存在的危險化學品為多品種時,則按下式計算,若滿足該式,則定為重大危險源:
式中,q1,q2,……,qn為每種危險化學品實際存在量,單位為噸(t);Q1,Q2,……,Qn為與各危險化學品相對應的臨界量,單位為噸(t)。
A項,300/500+100/200=1.1>1,乙醇和汽油均為易燃液體,甲庫房為易燃液體類重大危險源;B項,5/10+0.2/1=0.7<1,乙庫房不屬于重大危險源;C項,30/50+200/500=1,又苯和丙酮均為易燃液體,丙庫房屬于易燃液體類重大危險源;D項,10噸乙醚等于臨界量,又乙醚為易燃液體,丁庫房為易燃液體類重大危險源;E項,5噸三硝基甲苯等于臨界量,戊庫房屬于爆炸品類重大危險源。
2《預防重大工業事故公約》中關于重大事故的定義包括( )。
A.工業活動中發生的重大火災、爆炸或毒物泄漏事故
B.給現場人員或公眾帶來嚴重危害的火災
C.對財產造成重大損失的爆炸
D.危險物質運輸過程中的泄露事故
E.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事故
【答案】ABCE
【解析】1993年6月第80屆國際勞工大會通過的《預防重大工業事故公約》將“重大事故”定義為:在重大危害設施內的一項活動過程中出現意外的、突發性的事故,如嚴重泄漏、火災或爆炸,其中涉及一種或多種危險物質,并導致對工人、公眾或環境造成即刻的或延期的嚴重危險。
3下列關于國內外重大危險源控制技術研究與發展概況的敘述正確的有( )。
A.1996年,歐共體頒布了《塞韋索法令Ⅱ》,并要求其成員國從1999年起開始執行
B.1986年10月,ILO組織召開了重大工業危險源控制技術的三方討論會
C.1988年ILO出版了《重大危險源控制手冊》
D.1993年,通過了《預防重大工業事故公約》和建議書,該公約和建議書為建立國家重大危險源控制系統奠定了基礎
E.1996年,NOHSC頒布了重大危險源控制國家標準和實施控制規定,并在2000年7月25日批準公布了重大危險源的第一個年度公告
【答案】ACD
【解析】B項,1985年10月國際勞工組織(ILO)組織召開了重大工業危險源控制技術的三方討論會;E項,1996年澳大利亞國家職業安全衛生委員會(NOHSC)頒布了重大危險源控制國家標準和實施控制規定,并在2001年7月25日批準公布了重大危險源的第一個年度公告。
4某單位儲存有0.5噸氯化氫化學品以及150t的電石危險物質(氯化氫和電石的重大危險面臨界分別為1t和100t),根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該企業應當將儲存的危險化學品的數量、地點以及管理人員的情況報當地( )。
A.公安機關備案
B.負責化學品登記的機構登記
C.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登記
D.消防部門和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E.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答案】AE
【解析】《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對劇毒化學品以及儲存數量構成重大危險源的其他危險化學品,儲存單位應當將其儲存數量、儲存地點以及管理人員的情況,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在港區內儲存的,報港口行政管理部門)和公安機關備案。
5重特大事故預防控制技術支撐體系框架主要由( )組成。
A.重大危險源的辨識登記、申報或普查
B.土地使用與廠礦選址安全規劃
C.企業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和管理
D.應急救援系統
E.重大危險源的核準
【答案】ABCD
【解析】組成重特大事故預防控制技術支撐體系框架主要有:①重大危險源的辨識登記、申報或普查;②重大危險源安全(風險)評價;③企業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和管理;④應急救援系統;⑤土地使用與廠礦選址安全規劃;⑥重大危險源和重大事故隱患的監督監察。
6重大危險源評價的內容主要有( )。
A.評價單元的劃分
B.危險性分級
C.危險源監控措施
D.危險性抵消因子
E.危險物質事故易發性評價
【答案】ABDE
【解析】重大危險源評價的內容包括:①評價單元的劃分;②評價模型的層次結構;③數學模型;④危險物質事故易發性評價;⑤工藝過程事故易發性的評價及工藝物質危險性相關系數的確定;⑥事故嚴重度評價;⑦危險性抵消因子;⑧危險性分級與危險控制程度分級。
7重大危險源評價以危險單元作為評價對象,一般把裝置的一個獨立部分稱為單元,并以此來劃分單元。下列( )可劃分為一個單元。
A.原料供應區
B.配管橋區
C.吸收或洗滌區
D.廢液處理區
E.散設地上的管道
【答案】ABCD
【解析】每個單元都有一定的功能特點,如原料供應區、反應區、產品蒸餾區、吸收或洗滌區、成品或半成品儲存區、運輸裝卸區、催化劑處理區、副產品處理區、廢液處理區、配管橋區等。在一個共同廠房內的裝置可以劃分為一個單元;在一個共同堤壩內的全部儲罐也可劃分為一個單元;散設地上的管道不作為獨立的單元處理,但配管橋區例外。
8現實的危險性不僅取決于由生產物質的特定物質危險性和生產工藝的特定工藝過程危險性所決定的生產單元的固有危險性,而且還同各種( )的綜合效果有密切關系。
A.國家政策
B.國民經濟
C.社會安定
D.人為管理因素
E.防災措施
【答案】DE
【解析】根據安全工程學的一般原理,危險性定義為事故頻率與事故后果嚴重程度的乘積,即危險性評價一方面取決于事故的易發性,另一方面取決于一旦發生事故,其后果的嚴重性。現實的危險性不僅取決于由生產物質的特定物質危險性和生產工藝的特定工藝過程危險性所決定的生產單元的固有危險性,而且還同各種人為管理因素及防災措施綜合效果有密切關系。
9具有燃燒爆炸性質的危險物質可分為( )等。
A.非氧化性物質
B.遇水易燃物質
C.爆炸性物質
D.自燃物質
E.氧化性物質
【答案】BCDE
【解析】具有燃燒爆炸性質的危險物質可分為:①爆炸性物質;②氣體燃燒性物質;③液體燃燒性物質;④固體燃燒性物質;⑤自燃物質;⑥遇水易燃物質;⑦氧化性物質。
10毒性物質的危險物質事故易發性主要取決于( )參數。
A.毒性等級
B.物質的狀態
C.氣味
D.重量
E.重度
【答案】ABCE
【解析】對于毒性物質,其危險物質事故易發性主要取決于下列4個參數:①毒性等級;②物質的狀態;③氣味;④重度。毒性大小不僅影響事故后果,而且影響事故易發性。毒性大的物質,即使微量擴散也能釀成事故,而毒性小的物質不具有這種特點。
11下列各項屬于“工藝過程事故易發性”的影響因素的有( )。
A.放熱反應
B.粉塵消除
C.高溫條件
D.泄漏
E.靜電
【答案】ACDE
【解析】工藝過程事故易發性的影響因素確定為21項,分別是:放熱反應;吸熱反應;物料處理;物料儲存;操作方式;粉塵生成;低溫條件;高溫條件;高壓條件;特殊的操作條件;腐蝕;泄漏;設備因素;密閉單元;工藝布置;明火;摩擦與沖擊;高溫體;電器火花;靜電;毒物出料及輸送。
12為了對各種不同類別危險物質可能出現的事故嚴重度進行評價,根據( )建立了物質子類別同事故形態之間的對應關系,每種事故形態用一種傷害模型來描述。
A.最大危險原則
B.概率求和原則
C.相關性原則
D.綜合原則
E.數學模型
【答案】AB
【解析】為了對各種不同類別的危險物質可能出現的事故嚴重度進行評價,根據下面兩個原則建立了物質子類別同事故形態之間的對應關系,每種事故形態用一種傷害模型來描述。這兩個原則是:①最大危險原則是指如果一種危險物具有多種事故形態,且它們的事故后果相差大,則按后果最嚴重的事故形態考慮。②概率求和原則即如果一種危險物具有多種事故形態,且它們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則按統計平均原理估計事故后果。
13按統計平均原理估計事故后果的折算公式為:S=C+20(N1+0.5×N2+105/6000N3)。下列關于折算公式的說明正確的有( )。
A.S表示事故嚴重度
B.C表示事故中財產損失的評估值
C.N1代表事故中人員死亡的評估值
D.S、C的單位均為萬元
E.N3代表事故中人員重傷的評估值
【答案】ABCD
【解析】按統計平均原理估計事故后果的折算公式為:S=C+20(N1+0.5×N2+105/6000N3)。折算公式中,S表示事故嚴重度,單位為萬元;C表示事故中財產損失的評估值,單位為萬元;N1、N2、N3分別代表事故中人員死亡、重傷、輕傷人數的評估值。
14大量事故統計表明,( )是引發事故發生的三大原因。
A.工藝設備簡單
B.工藝設備故障
C.人的誤操作
D.風險防范意識差
E.生產安全管理上的缺陷
【答案】BCE
【解析】大量事故統計表明,工藝設備故障、人的誤操作和生產安全管理上的缺陷是引發事故發生的三大原因,因而對工藝設備危險進行有效監控,提高操作人員基本素質,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性,能大大抑制事故的發生。
15重大危險源應達到的受控標準是( )。
A.一級危險源在A級以上
B.二級危險源在B級以上
C.三級和四級危險源在C級以上
D.三級和四級危險源在B級以上
E.二級危險源在C級以上
【答案】ABC
【解析】一般說來,單元的危險性級別愈高,要求的受控級別也應愈高。單元危險性控制程度的分級依據為:①A級,B2≤0.001;②B級,0.001<B2≤0.01;③C級,0.01<B2≤0.1;④D級,B2>0.1。各級重大危險源應達到的受控標準是:①一級危險源在A級以上;②二級危險源在B級以上;③三級和四級危險源在C級以上。
16各城市應建立重大危險源監管系統,該系統包括( )等信息。
A.各企業重大危險源的普查分類申報信息
B.危險源分級評價信息
C.企業對重大危險源管理情況信息
D.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E.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重大危險源的銷毀記錄
【答案】ABCD
【解析】各城市應建立重大危險源監管系統,該系統包括各企業重大危險源的普查分類申報信息、危險源分級評價信息、企業對重大危險源管理情況信息及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以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對重大危險源的監察記錄等信息,有條件的城市可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的重大危險源信息管理系統,使重大危險源的分布情況更加直觀。
17城市重大危險源監管系統的目標和任務主要包括( )。
A.重大危險源信息(包括多媒體及地理信息)的管理
B.重大危險源危險程度評估的計算機輔助分析
C.重大危險源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形象表述
D.為企業宏觀管理提供準確信息
E.提高企業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答案】ABC
【解析】城市重大危險源信息管理系統的目標和任務包括:①重大危險源信息(包括多媒體及地理信息)的管理;②重大危險源危險程度評估的計算機輔助分析;③重大危險源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形象表述;④為政府部門宏觀管理和政府決策提供準確、全面、形象的信息、依據和手段,提高政府部門安全生產管理水平,促進重大事故隱患及重大危險源管理的規范化和科學化。
- 2019年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公共基礎考試》過關必做1200題(含歷年真題)
- 2019全國二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必刷題+歷年真題+押題試卷:機電工程管理與實務
- 2019年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暖通空調、動力)《專業基礎考試》過關必做1200題(含歷年真題)【7小時視頻講解】
- 《安全生產管理知識》命題點全面解讀
- 《招標采購法律法規與政策》命題點全面解讀
- 2014全國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名師通關精要”系列輔導叢書:建設工程項目管理通關精要及真題全解
- 全國初級注冊安全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輔導教材:安全生產實務(建筑施工安全)(2020版)
- 建設工程施工管理
- 建設工程法規及相關知識
- 建設工程施工管理
- 《土地估價實務基礎》命題點全面解讀
-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與實務》命題點全面解讀
- 《建設工程法規及相關知識》命題點全面解讀
- 《土地管理基礎與法規》命題點全面解讀
- 2019年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給水排水)《專業知識考試》歷年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