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006年廈門大學806宏、微觀經濟學考研真題詳解[視頻講解]

《微觀經濟學》部分(共80分)

一、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12分)

1消費者剩余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分析:本概念可參見平狄克《微觀經濟學》(第7版)教材第4章“個人需求和市場需求”。作答時,先介紹消費者剩余的概念,另外,還需要畫圖予以說明。

答:消費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是指消費者在購買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時愿意支付的最高總價格和實際支付的總價格之間的差額。由于消費者消費不同數量的同種商品所獲得的邊際效用是不同的,所以,他們對不同數量的同種商品所愿意支付的價格也是不同的。但是,消費者在市場上所面臨的同種商品的價格往往卻是相同的,這樣,消費者為一定數量的某種商品所愿意支付的價格和他實際支付的價格之間就會有一定的差額,這一差額就構成消費者剩余。

圖1 消費者剩余

如圖1所示,反需求函數Pd=f(Q),表示消費者對每一單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消費者剩余可以用消費者需求曲線以下、市場價格線之上的面積來表示,即圖1中的陰影部分面積所示。

2納什均衡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分析:此知識點屬于博弈論相關內容。對于博弈論相關內容,如:占優策略、納什均衡、囚徒困境等,這些知識點非常重要,建議考生不要遺漏。占優策略均衡和納什均衡的關系,一定要熟練掌握。

答:納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又稱為非合作均衡,是博弈論的一個重要術語,以提出者約翰·納什的名字命名。

納什均衡是指這樣一種策略集,在這一策略集中,每一個博弈者都確信,在給定競爭對手策略決定的情況下,他選擇了最好的策略。納什均衡是由所有參與人的最優策略所組成的一個策略組合,也就是說,給定其他人的策略,任何個人都沒有積極性去選擇其他策略,從而沒有人有積極性去打破這個均衡。

3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分析:考生應該注意區分規模報酬和邊際報酬遞減規律,長期和短期是理解兩者關系的關鍵點。

答:短期生產理論中,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連續等量地把某一種可變生產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種或幾種數量不變的生產要素上去的過程中,當這種可變生產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增的;當這種可變要素的投入量連續增加并超過這個特定值時,增加該要素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是遞減的。這就是邊際報酬遞減規律。

從理論上講,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對于任何產品的短期生產來說,可變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間都存在著一個最佳的數量組合比例。一旦生產要素的投入量達到最佳的組合比例時,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達到最大值。在這一點之后,隨著可變要素投入量的繼續增加,生產要素的投入量越來越偏離最佳的組合比例,相應的可變要素的邊際產量便呈現出遞減的趨勢了。

二、簡述題(每題6分,共18分)

1簡述微觀經濟學中消費者偏好的基本假定。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分析:本題比較容易,可參見平狄克《微觀經濟學》(第7版)教材第3章“消費者行為”作答。

答:在序數效用論中,消費者偏好是消費者根據自己的意愿對可能消費的商品組合進行的排列。微觀經濟學中,關于消費者偏好的三個基本假定構成了消費者理論的基礎。這三個基本假定是:

(1)完備性(completeness)

偏好是完備的,換言之,消費者可以對所有可能的市場籃子進行比較和排序。所以,對于任何兩個市場籃子A和B,消費者要么偏好其中的A,要么偏好其中的B,要么覺得兩者無差異。偏好的完備性假定保證消費者總是可以把自己的偏好評價準確地表達出來。

(2)可傳遞性(transitivity)

偏好是可傳遞的。可傳遞性意味著如果消費者在市場籃子A和B中更偏好A,在B和C中更偏好B,那么消費者在A和C中就更偏好A。偏好的可傳遞性假定保證了消費者偏好的一致性,因此也是理性的。

(3)非飽和性(more is better than less)

該假定指如果兩種商品組合的區別僅在于其中一種商品的數量不相同,那么消費者總是會偏好于含有這種商品數量較多的那種商品組合。這也就是說消費者對每種商品的消費沒有達到飽和點,這個假定還意味著消費者認為值得擁有的東西都是“好的東西”。

2簡述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Q=ALαKβ的主要特性。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分析: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最常見的一種生產函數,宏觀經濟學中分析經濟增長時還需要用到這個生產函數。對于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主要特征,建議考生一定要熟練掌握。

答: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Q=ALαKβ是在經濟分析中較為常用的一種生產函數,其中Q為產量,L和K分別表示勞動和資本的投入量,A、α、β為三個參數,其中0<α,β<1。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的主要特征為:

(1)α和β分別揭示了勞動和資本的產出彈性,α代表勞動所得在總產量中所占的比重,β表示資本所得在總產量中的份額,即:

(2)根據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中的參數α和β的關系還可以判斷規模報酬的情況。

由A(λL)α(λK)β=λα+βALαKβ,λ>1,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如果α+β>1,則此時為規模報酬遞增的生產;

如果α+β=1,則此時為規模報酬不變的生產;

如果α+β<1,則此時為規模報酬遞減的生產。

特別地,當α+β=1時,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滿足歐拉定理:MPK·K+MPL·L=Q。

3為什么銀行通常更愿意向使用信用卡并且過去從銀行借過款的客戶提供貸款,而不大愿意向使用現金付款和從未向銀行借貸過的客戶提供貸款?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分析:本題需要利用理論知識來解釋經濟現象,有一定難度,考查考生實際分析問題的能力。

答:這主要是因為信貸市場上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為了盡可能地減少風險,銀行對其不太熟悉的客戶進行信貸限制。

信息不對稱性是指市場上的某些參與者擁有,但另一些參與者不擁有信息;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所掌握的信息少一些。有些市場賣方所掌握的信息多于買方,例如,某些商品與生產要素市場上,賣者掌握的信息多于買者;在另一些市場買方所掌握的信息多于賣方,保險與信用市場往往就是這種情況。

對于銀行來說,它無法掌握“使用現金付款和從未向銀行借過款的客戶”的相關信息(比如其風險偏好、還貸能力等),為了規避借貸風險,以免造成重大損失,銀行往往會對“使用現金付款和從未向銀行借過款的客戶”進行信貸限制,這類客戶往往無法獲得其想要數量的貸款。那些更愿意使用信用卡并且過去從銀行借過款的客戶由于其過去的行為為銀行提供了相應的信用史,這大大削弱了不對稱信息問題,因此銀行更愿意向他們提供貸款。

三、計算題(本題15分)

假設某商品的需求函數為Q=100-P,只有兩家廠商能生產這種商品。每家廠商的成本函數為Ci=50+Qi2,i=1,2,市場總產出是這兩家廠商產出之和。

(1)若兩廠商行為遵循古諾模型,則求出每家廠商的產量、價格及其總利潤。

(2)若兩企業組成卡特爾,則每家廠商的產量、價格及其總利潤是多少?這種卡特爾穩定嗎?一家廠商若首先違約,則其產量及利潤為多少?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分析:本題不難,主要考察寡頭壟斷廠商在不同條件下的價格和產量決定以及卡特爾的不穩定性。作答時可參考平狄克《微觀經濟學》(第7版)教材第12章“壟斷競爭和寡頭壟斷”,課后習題中有相似題目。另外,在作答時應注意計算的準確性。

答:(1)對于廠商1,其利潤為:

π1=PQ1-C1=(100-Q1-Q2)Q1-(50+Q12

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為:

1/?Q1=100-2Q1-Q2-2Q1=0

因此,廠商1的反應函數為:

Q1=(100-Q2)/4

同理可得廠商2的反應函數為:

Q2=(100-Q1)/4

聯立兩個廠商的反應函數,可得:Q1=20,Q2=20。

市場價格為:P=100-Q1-Q2=100-20-20=60。

廠商1的利潤為:π1=PQ1-C1=60×20-50-400=750。

廠商2的利潤為:π2=PQ2-C2=60×20-50-400=750。

因此,市場利潤總和為:π=π1+π2=1500。

(2)如果兩個企業組成卡特爾,則兩者將追求總體利潤最大化。總利潤為:

π=(100-Q1-Q2)(Q1+Q2)-(50+Q12)-(50+Q22

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為:

?π/?Q1=100-2(Q1+Q2)-2Q1=0

?π/?Q2=100-2(Q1+Q2)-2Q2=0

解得:Q1=50/3,Q2=50/3。

市場價格為:P=100-Q1-Q2=100-2×50/3=200/3。

總利潤為:

π=(100-Q1-Q2)(Q1+Q2)-(50+Q12)-(50+Q22)=4700/3

各廠商利潤為π1=π2=2350/3。

一家廠商若首先違約,不妨設廠商1違約,他將假定廠商2的產量為Q2=50/3。

則廠商1的利潤為:

π1=PQ1-C1=(100-Q1-50/3)Q1-50-Q12

利潤最大化的一階條件為:

1/dQ1=250/3-4Q1=0

解得:Q1=125/6。

市場價格為:P=100-Q1-Q2=100-125/6-50/3=125/2。

廠商1的利潤為:

π1=(100-Q1-50/3)Q1-50-Q12=14725/18>2350/3

對比結果可知,相對于兩企業組成卡特爾時,一旦廠商1首先違約,廠商1獲取的利潤更大。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各廠商可能會暗中采取行動,從而獲取更大的利潤,由于卡特爾成員往往不多,一旦有某個成員違反協議,其行動很容易被其他廠商察覺,從而引起“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卡特爾崩潰。這說明卡特爾是很不穩定的。

四、證明題(本題15分)

已知消費者對兩種商品量q1和q2的效用函數U=q1q2,及其預算約束方程y=p1q1+p2q2(其中:y為消費者的收入,p1、p2分別為兩種商品量q1和q2的市場價格)。求證:在效用最大化條件下消費者對這兩種商品的需求函數分別為q1=y/(2p1)和q2=y/(2p2)。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分析:本題不難,既可以構造拉格朗日函數,也可以直接利用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條件MUX/MUY=PX/PY來解答。本題給出的效用函數為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數,一旦熟練掌握該效用函數的特征,此題非常容易作答。

答:作為一位理性的消費者,其目標是在既定的收入下追求效用最大化。因此,消費者選擇可表示為:

構造拉格朗日輔助函數L=q1q2-λ(p1q1+p2q2-y)。

效用最大化的一階條件為:

?L/?q1=q2-λp1=0

?L/?q2=q1-λp2=0

?L/?λ=-(p1q1+p2q2-y)=0

求解以上三個方程組可得,在效用最大化下,消費者對兩種商品的需求函數分別為:q1=y/(2p1),q2=y/(2p2)。

五、論述題(共20分)

當一個市場在其他方面都符合完全競爭市場的條件時,為什么買賣雙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也會導致市場失靈?【提示:(1)指出信息不對稱的含義及對經濟行為所產生的主要影響,并闡述信息不對稱是如何導致市場失靈的(可舉例說明)。(2)談談你對如何治理這種信息不對稱問題的看法。】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分析:本題是平狄克《微觀經濟學》(第7版)教材第17章“信息不對稱市場”復習題第一題。建議考生在備考時一定要多做指定教材的課后習題,掌握答題技巧。對于這種類型的題,一定要按照題干中的提示來回答。

答:(1)信息不對稱對經濟行為所產生的主要影響

信息不對稱是指交易雙方對于交易對象的信息掌握和了解程度不同。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市場機制有時不能很好地起作用,由于缺乏足夠的信息,市場主體并不能總是做出理性的選擇,易出現市場失靈。信息不對稱易導致以下幾個問題:

逆向選擇

逆向選擇是指由于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導致的劣質品驅逐優質品,進而出現市場交易產品平均質量下降的現象。逆向選擇的存在使得市場價格不能真實地反映市場供求關系,導致市場資源配置的低效率。

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是20世紀80年代經濟學家提出的一個經濟哲學范疇的概念,即“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動。”或者說,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后果時,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道德風險的產生顯然不利于市場機制發揮作用,使市場機制的運行受到破壞,嚴重的話還會使一些服務性質的私人機構難以生存,相應的市場不復存在。

委托-代理問題

委托-代理問題是指所有者(委托人)與經營者(代理人)的預期目標不一致,從而導致兩者的行為準則、價值取向不和諧甚至相互沖突。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委托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采取什么行動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采取某種行動,也不能觀察和測度代理人從事這一行動時的努力程度,同時兩者之間存在的利益分割關系,通常會使得代理人不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圖行事。

(2)如何治理信息不對稱問題

信息不對稱會給經濟運行帶來很多問題,而市場機制又很難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在此情況下,就需要政府在市場信息方面進行調控。信息調控的目的主要是保證消費者和生產者能夠得到充分和正確的市場信息,即增加市場的“透明度”,以使他們能夠作出正確的選擇。政府解決信息不對稱的方法主要有:

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或適當的措施

針對由于信息不對稱產生的逆向選擇問題,可以通過有效的制度安排或適當的措施來消除信息不充分所造成的影響。例如,建立汽車、耐用消費品等產品的質量保證制度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產品的逆向選擇問題;針對由于信息不對稱產生的道德風險問題,同樣,可以通過有效的制度安排或適當的措施來消除信息不充分所造成的影響。例如,在保險市場上,保險公司應采取風險共擔的方式來降低道德風險,即并不對投保人實行全額財產保險,而是規定最低數量的免賠額,一旦投保人遭受財產損失,投保人自己也將負擔一部分損失。

另外,市場參與者可以通過傳遞市場信號來解決逆向選擇問題。

設計合理的企業經營者激勵機制

解決委托-代理問題最有效的辦法是實施一種最優合約,即委托人花費最低限度的成本而使得代理人采取有效率的行動實現委托人目標的合約。

《宏觀經濟學》部分(共70分)

一、名詞解釋(每題4分,共12分)

1投資的q理論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分析:部分考生對這個概念掌握得不透徹。可以這樣去理解:企業有兩種投資方式:建設新企業和購買原有企業(通過購買該企業股票的方式得以實現),哪種方式成本最低,企業就選擇哪種方式來進行投資。另外,該理論假設,企業的股票價值很好地反映了該公司的資產狀況。顯然,前提條件是有一個成熟的股票市場。

答:托賓q是指企業股票的市場價值與資本重置成本的比率。這里的資本重置成本是在現有的產品市場條件下,重新創辦該企業的成本。股票的市場價值反映的是股票持有者對企業資產的剩余索取權的價格預期。因此,q=企業的股票市場價值/新建造企業的成本。

如果企業的市場價值小于資本的重置成本時,即q<1,說明買舊的企業比建設新企業便宜,于是就不會有投資;相反,如果企業的市場價值大于資本的重置成本,即q>1時,說明新建造企業比買舊企業要便宜,因此會有新投資。就是說,當q較高時,投資需求會較大。

可以看出,投資是q值的增函數。托賓通過q值把金融市場和實際經濟活動聯系起來,推進了傳統投資理論的發展。

2通貨膨脹稅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分析:此題有點偏。作答時,先介紹概念,然后指出誰是通貨膨脹稅的主要受益者,通過什么方式受益。

答:通貨膨脹稅是指在通貨膨脹條件下的一種隱蔽性的稅收。在經濟出現通貨膨脹時,由于受通貨膨脹的影響,人們的名義貨幣收入增加,導致納稅人應納稅所得自動地劃入較高的所得級距,形成檔次爬升,從而按較高適用稅率納稅。這種由通貨膨脹引起的隱蔽性的增稅,被稱之為“通貨膨脹稅”。

通貨膨脹稅的主要受益者是國家政府,政府在通貨膨脹過程中,可以得到以下三方面的收益:擴大貨幣供應量能直接增加其收入;通過單位貨幣購買力的降低而減少未償還國家債務的實際價值;直接增加稅收收入,因為通貨膨脹會使企業和個人的收入在名義上增加,納稅等級自動上升,政府可獲得更多的收入。

3自動穩定器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分析:作答時,先給出概念(可參見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教材給出的概念),再指出自動穩定器的原理機制,最后指出自動穩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從而實施相機抉擇的宏觀經濟政策有一定的必要性。

答:自動穩定器也稱內在穩定器,是指經濟系統本身存在的一種會減少各種干擾對國民收入沖擊的機制,能夠在經濟繁榮時期自動抑制通脹,在經濟衰退時期自動減輕蕭條,無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動。

例如,一些財政支出和稅收制度就具有某種自動調整經濟的靈活性,可以自動配合需求管理,減緩總需求的搖擺性,從而有助于經濟的穩定。在社會經濟生活中,通常具有自動穩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個人和公司所得稅、失業補助和其他福利轉移支付、農產品維持價格以及公司儲蓄和家庭儲蓄等。例如,在蕭條時期,個人收入和公司利潤減少,政府所得稅收入自動減少,從而相應增加了消費和投資。同時,隨著失業人數的增加,政府失業救濟金和各種福利支出必然要增加,又將刺激個人消費和促進投資。

但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配合需求管理來穩定經濟,而本身不足以完全維持經濟的穩定;它只能緩和或減輕經濟衰退或通貨膨脹的程度,而不能改變它們的總趨勢。因此,還必須采用更有力的財政政策措施。

二、簡答題(每題6分,共18分)

12002年1月美國發表國情咨文時,布什總統提出,在增加政府支出以滿足反恐戰爭需要的同時也進一步減稅。其提議中的支出增加額不等于稅收減少總額。

(1)請解釋這一計劃對美國潛在GDP、公共儲蓄、私人儲蓄及國民儲蓄等變量的影響。

(2)假設美國是一個小型開放經濟體,且在世界利率水平下存在貿易赤字。畫圖分析這一減稅增支的舉措對其國民儲蓄以及投資的影響。

(3)在(2)的假設下,簡單分析這一舉措對美國的實際匯率和凈出口產生的影響。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分析:作答可參見曼昆《宏觀經濟學》第7版教材第5章“開放的經濟”,重點考察小型開放經濟體與世界利率、貿易余額與實際匯率的關系。這類型的題目緊扣時事,要求考生具備使用經濟理論分析問題的能力,建議考生平時多積累、多總結熱點問題。

答:(1)由于美國政府采取的是增加政府支出和減稅,也就是說它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根據三部門經濟下,國民收入恒等式Y=C(Y-T)+I(r)+G。

因為同時增加政府支出G和減少稅收T,在乘數效應的作用下潛在GDP將增加。

因為同時增加政府支出G和減少稅收T,此時國民儲蓄S=Y-C(Y-T)-G將減少,公共儲蓄SG=T-G也將減少。由于增加政府支出G和減少稅收T使得潛在GDP將增加,而私人儲蓄與潛在GDP存在穩定的比例關系,因此私人儲蓄趨于增加。

(2)對于一個小型開放經濟體,其經濟活動對世界利率的影響是微不足道的。也就是說,該國只能是世界利率的接受者,利率r必定等于世界利率r*。如此一來,如果該國政府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也不會對世界利率產生影響。如圖2所示,由于世界利率是既定不變的,因而投資也是不變的。同時,根據S=Y-C(Y-T)-G,同時增加政府支出G和減少稅收T,此時國民儲蓄將減少,那么投資與儲蓄的缺口不得不通過貿易赤字進行彌補。

圖2 小型開放經濟下的貿易赤字

(3)如圖3所示,由于國民儲蓄減少而國內投資不變,所以S-I左移,實際匯率上升,凈出口減少。

圖3 小型開放經濟下的財政政策效果

2在索洛增長模型中,什么因素決定了穩定狀態下的人均收入增長率?一國儲蓄率的變化如何影響穩定狀態下的人均收入水平及其增長率?人口增長率的變化如何影響穩定狀態的人均收入水平?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分析:經濟增長理論是重點,也是廈門大學“806宏、微觀經濟學”常考的知識點。回答這類型考題時,可以通過圖形來分析。

答:(1)穩定狀態下人均收入增長率的決定

在索洛增長模型中,儲蓄率和人口增長率都不能影響穩定狀態下的人均收入增長率。索洛模型得出的核心結論是:技術進步是影響穩定狀態下的人均收入增長率的關鍵因素,技術進步解釋了經濟為什么能夠實現長期增長。但遺憾的是,在索洛模型中,技術進步只是個外生假設。

(2)儲蓄率的影響

在索洛增長模型中,高儲蓄率對應于穩定狀態時高的資本存量和高水平的產出,低儲蓄率對應于穩態時低的資本存量和低水平的產出。但是,儲蓄率的增加只能在短期內提高經濟增長速度,并不能引起長期的經濟增長。如圖4所示,儲蓄率的增加會導致資本存量增加,直到經濟達到資本和產出的新穩定狀態。儲蓄率只具有水平效應,而沒有增長效應。

圖4 儲蓄率的提高

(3)人口增長率的影響

索洛增長模型認為,人口增長率越高,穩態時人均資本存量就越低,人均收入水平也越低。如圖5所示,當人口增長率從n1提高到n2,使代表人口增長和折舊的線向上移動。新的穩定狀態的人均資本存量水平k2*低于初始穩定狀態的k1*。因此,索洛模型預言,人口增長率較高的經濟體,人均資本水平較低,從而人均收入水平也較低。

圖5 人口增長的影響

3簡述弗蘭科·莫迪利亞尼是如何解釋凱恩斯消費理論之謎的。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分析:消費函數之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點,經常考到。因此,建議考生予以掌握。生命周期假說和持久收入假說都是用來解釋消費函數之謎的,即為什么短期消費函數有正截距,長期消費函數過原點。

答:(1)美國經濟學家庫茲涅茨研究了自1869年以來長達70年的資料,以10年為一個時期,其中每相鄰兩個時期是交叉的,并以一個時期的數據求出每個時期的平均消費傾向。計算結果表明,不論是否把最后兩個時期包括在內,從長期看,隨著收入的提高,平均消費傾向相當穩定。上述結論同凱恩斯的絕對收入假說(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平均消費傾向逐漸下降)不一致,這就是“消費函數之謎”。

(2)生命周期的消費理論由莫迪利亞尼提出,這種理論認為,人的理性消費是為了一生的效用最大化,強調人們會在更長時間范圍內計劃他們的生活消費開支,以達到他們在整個生命周期內消費的最佳配置。按照該理論,消費者一生的資源包括初始財富W和一生賺到的收入RY,預期壽命為T,消費者每年的消費水平為:C=(W+RY)/T。

如果每個消費者都這樣消費,那么經濟中總的消費函數取決于財富和收入,表示為:C=αW+βY。所以,生命周期假說得出的消費者的平均消費傾向為:C/Y=α(W/Y)+β。

在長期中,財富和收入同時增長,這就引起不變的W/Y,從而平均消費傾向保持不變,這就解釋了為什么平均消費傾向在長期中并不是像凱恩斯所猜測的那樣,是逐漸減少的,從而解釋了消費函數之謎。

三、計算題(每題10分,共20分)

1假設一個經濟體有以下的菲利普斯(Phillips)曲線:π=π-1-0.5(u-0.06),試求:

(1)自然失業率是多少?

(2)畫出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與長期關系。

(3)為了使通貨膨脹減少5個百分點,必須有多少周期性失業?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分析:本題是曼昆《宏觀經濟學》(第7版)教材第13章“總供給與通貨膨脹和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課后習題原題,重點考察長期菲利普斯曲線和短期菲利普斯曲線的區別。另外,犧牲率也可能作為計算題考點與通貨膨脹率同時出現,建議考生掌握。

答:(1)根據菲利普斯曲線π=π-1-0.5(u-0.06),可得自然失業率u*=6%。

(2)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與長期關系可以分別用短期菲利普斯曲線和長期菲利普斯曲線來描述。如圖6所示,在短期內,通貨膨脹和失業之間存在著替代關系,引起通貨膨脹率上升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可以起到減少失業作用的;但是在長期,由于工人預期的通貨膨脹與實際的通貨膨脹相同,通貨膨脹和失業之間不存在替代關系,因此長期菲利普斯曲線是一條垂直于自然失業率水平的直線。

圖6 通貨膨脹率與失業之間的短期和長期關系

(3)為了使通貨膨脹減少5個百分點,即π-π-1=-5%,則周期性失業u-u*=-(π-π-1)/0.5=0.1。所以,通貨膨脹減少5%,必須有10%的周期性失業。

2己知生產函數為:Y=100N-0.3N2,勞動供給函數為:W=Pe×(20+N)。其中,Pe表示價格的預期,預期的形態為Pe=0.8+0.2P。試求:

(1)當P=1時的就業量和產量。

(2)假如名義工資不得低于79元,即當P=1,W=79時的就業量、產量和失業人口各為多少?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分析:嚴格來說,這道考題不難。但是,很多學員由于之前缺乏對這類型考題的練習,導致作答時不知道如何下手。因此,建議學員在后期沖刺階段進行必要的題庫訓練,通過多做題,掌握相應的解題思路和答題技巧。

答:(1)當價格P=1時,預期價格Pe=0.8+0.2P=1。所以工人的預期價格等于實際價格,則工人預期的工資等于實際工資,即:W/P=W/Pe

由勞動供給函數W=Pe×(20+N)可得:W/Pe=20+N

由生產函數Y=100N-0.3N2,可得邊際產量MPN=100-0.6N。

企業根據邊際生產力原則雇傭勞動力,即有MPN=W/P,所以W/P=100-0.6N

聯立式,可得均衡就業量N=50。將N=50代入生產函數,可得均衡產量Y=4250。

(2)當P=1,W=79時,實際工資W/P=79。同樣由W/P=100-0.6N,可得企業在實際工資為79時愿意雇傭的工人數量ND=35。將ND=35代入生產函數,可得此時產量為Y=3132.5。另一方面,當P=1時,工人的預期工資為79,所以由W/Pe=20+N可得工人愿意提供的勞動力數量為NS=59。所以,失業人口U=NS-ND=24。

造成失業的原因是工資剛性,即最低工資法硬性規定名義工資不得低于79,使得名義工資高于均衡工資,企業雇傭少于均衡時的勞動力,造成等待性失業。

四、論述題(共20分)

你認為對于宏觀經濟目標而言,穩定經濟周期和促進長期經濟增長究竟哪個更重要?這兩種目標的達成主要依賴于什么?宏觀政策的協調能否使兩個目標同時實現?

視頻二維碼(掃碼觀看)

分析:本題是一道綜合題,利用到總供給-總需求、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綜合使用以及經濟增長理論的知識,需要考生對宏觀經濟學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另外,在作答時,一定要理論聯系實際。

答:(1)一般而言,宏觀經濟目標主要有四個: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充分就業在廣泛的意義上是指一切生產要素都有機會以自己意愿的報酬參加生產的狀態,通常以失業率的高低作為衡量充分就業與否的尺度。物價穩定,即把通貨膨脹率維持在低而穩定的水平上。經濟增長是指保持合意的經濟增長率,即單純的生產增長,經濟增長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經濟增長的同時必須帶來經濟發展。國際收支平衡,是指國際收支既無赤字又無盈余的狀態。國際收支平衡是一個對外經濟目標,必須注意和國內目標的配合使用,正確處理國內目標與國際目標的矛盾。在這四個目標中,經濟周期波動的主要指標是就業和物價穩定問題,穩定經濟周期就是在實現就業和維持物價穩定之間進行調節,以避免經濟出現大的波動。

(2)對于宏觀經濟目標而言,穩定經濟周期和促進經濟增長兩者都十分重要。單從定義上看,經濟周期是一個過程,經濟增長是有關產量的增減問題,表面上看并無相關之處,但實際上經濟周期的穩定和促進長期經濟增長兩者相互聯系,互為前提。沒有經濟周期的穩定,國民生產總值、工業生產指數、就業和收入和價格指數等綜合經濟活動指標就會產生較大的波動,這些波動不利于勞動力就業的增加和勞動質量的提高(即人力資本的增長),也就不利于資本存量的增加和技術的進步,從而不會有經濟的長期增長。同樣的,沒有長期經濟增長,就很難有就業的增加和勞動質量的提高,更難實現資本存量的增加和技術的進步,從而不利于經濟的平穩增長。穩定經濟周期的目標就難以實現。

(3)穩定經濟周期和促進長期經濟增長這兩個目標的達成主要依賴于政府采取相應的宏觀經濟政策(主要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來及時調整經濟的運行,熨平短期內的經濟波動,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經濟平穩的增長。

(4)宏觀政策的協調能夠同時實現這兩個目標。穩定經濟周期有利于經濟持續穩定增長,較大的周期波動常常打斷經濟的穩定增長。當經濟低迷時,政府可以采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促進短期經濟的復興。同時政府在實施擴張性財政政策時,可以有意識的引導政府支出和私人投資的流向,將其引向基礎教育、科研等領域,這可以有效提高經濟中的人力資本存量,從而在長期中促進經濟的增長和發展。

我國近年來經濟政策的調整很好地說明了“穩定經濟周期和促進經濟長期增長”兩目標間的關系。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著平穩較快的發展勢頭,高增長、低通貨膨脹,經濟進入發展的黃金階段,然而2006年下半年起,國內外的因素導致國內物價水平急劇上升,資產泡沫化日益嚴重。這時為了避免物價波動演變成經濟周期波動從而對我國長期經濟增長形成沖擊,國家采取了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以達到“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的宏觀經濟目標。

推薦閱讀
  1. 童兵《理論新聞傳播學導論》(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2.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導論》【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37.8小時高清視頻】
  3. 2020年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經典教材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4. 高而基考研心理學:普通心理學分冊(統考版)
  5.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法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大綱及指南》(第5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視頻講解】
  6. 高教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2013年修訂)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7. 2016考研政治分析題必備黃金模板23例
  8. 朱智賢《兒童心理學》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9. 天津外國語大學448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10.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經濟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財政學部分)》復習全書【核心講義+模擬試題詳解】
  11. 朱永濤《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入門》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名校考研真題)+模擬試題】(第3版)
  12. 多恩布什《宏觀經濟學》(第1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3. 樊昌信《通信原理》(第6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4. 電子科技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805新聞傳播實務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15. 馮靜《公共政策學》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平市| 平和县| 松阳县| 文水县| 云和县| 德惠市| 福建省| 望城县| 眉山市| 蕉岭县| 定陶县| 张北县| 隆德县| 拉萨市| 两当县| 鲁甸县| 衡阳市| 嘉鱼县| 长乐市| 吉木萨尔县| 汉沽区| 保德县| 玉溪市| 竹溪县| 盖州市| 乐业县| 康保县| 兴业县| 突泉县| 民县| 安国市| 金寨县| 万宁市| 宝兴县| 离岛区| 宜兴市| 尼勒克县| 呼和浩特市| 湘阴县| 武宣县| 安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