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2 課后習題詳解

一、案例

1如何進行管理

在一個企業管理經驗交流會上,有兩個廠的廠長分別論述了他們各自對如何進行有效管理的看法。

A廠長認為,企業首要的資產是員工,只有員工們都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家,都把個人的命運與企業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智慧和力量為企業服務。因此,管理者有什么問題,都應該與員工們商量解決;平時要十分注重對員工需求的分析,有針對性地給員工們提供學習、娛樂的機會和條件;每月的黑板報上應公布出當月過生日的員工的姓名,并祝愿他們生日快樂;如果哪位員工生兒育女了,廠里派車接送,廠長應親自送上賀禮。在A廠長廠里,員工們都普遍地把企業當作自己的家,全心全意地為企業服務,工廠日益興旺發達。

B廠長則認為,只有實行嚴格的管理才能保證實現企業目標所必須開展的各項活動的順利進行。因此,企業要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和崗位責任制,建立嚴密的控制體系;注重上崗培訓;實行計件工資制等。在B廠長廠里,員工們都非常注意遵守規章制度,努力工作以完成任務,工廠發展迅速。

思考及討論題

這兩個廠長誰的觀點更有道理,為什么?

答:(1)A廠長的管理更加注重人際關系,屬于關系導向型領導方式,B廠長的管理則更加注重規章制度,屬于任務導向型的領導方式。

(2)兩位領導的管理觀念不同,原因可能是他們基于不同的人性假設,A廠長可能是基于“社會人”的假設,認為生產效率是否能提高是由職工的“士氣”決定的,員工的“士氣”高低是員工滿意度的函數,滿足度越高的車間,生產效率就越高。所以A廠長注重關系的良好發展,培養“士氣”;B廠長可能基于“經濟人”的假設,認為經濟報酬、工作條件、作業標準會影響工作效率,只有嚴格的管理才能保證實現企業目標。根據各個工廠的實際情況不同,兩種領導方式都能使企業迅速發展,但隨著工廠的不斷擴大生產以及員工成熟度的不斷提高,A廠長的領導方式將會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2UPS的管理

聯合郵包服務公司(United Parcel Service,UPS)雇用了15萬員工,平均每天將900萬個包裹發送到美國各地和180個國家和地區。為了實現他們的宗旨,“在郵運業中辦理最快捷的運送”,UPS的管理當局系統地培訓他們的員工,使他們以盡可能高的效率從事工作。讓我們以送貨司機的工作為例,介紹一下他們的管理風格。

UPS的工程師們對每一位司機的行駛路線都進行了時間研究,并對每種送貨、暫停和取貨活動都設立了標準。這些工程師們記錄了紅燈、通行、按門鈴、穿過院子、上樓梯、中間休息喝咖啡的時間,甚至上廁所的時間,將這些數據輸入計算機中,從而給出每位司機每天工作的詳細時間標準。

為了完成每天取送130件包裹的目標,司機們必須嚴格遵循工程師設定的程序。當他們接近發送站時,他們松開安全帶,按喇叭,關發動機,拉起緊急制動桿,為送貨完畢的啟動離開做好準備,這一系列動作嚴絲合縫。然后,司機從駕駛室來到地面上,右臂夾著文件夾,左手拿著包裹,右手拿著車鑰匙。他們看一眼包裹上的地址把它記在腦子里,然后以每秒鐘3英尺的速度快步走到顧客的門前,先敲一下門以免浪費時間找門鈴。送貨完畢后,他們在回到卡車上的路途中完成登錄工作。

這種刻板的時間表是不是看起來有點煩瑣?也許是,它真能帶來高效率嗎?毫無疑問!生產效率專家公認,UPS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舉例來說吧,聯邦快運公司(Federal Express)平均每人每天不過取送80件包裹,而UPS卻是130件。在提高效率方面的不懈努力,看來對UPS的凈利潤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人們普遍認為它是一家獲利豐厚的公司。

思考及討論題

這種管理方式在這家企業是很有效的,為什么?

答:這種管理方式體現的是泰勒的科學管理思想。科學管理有三個基本出發點:一是謀求最高的工作效率,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二是謀求取得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三是要求管理人員和工人在工作中要互相協作,共同努力。基于這三個基本出發點,本案例中體現出以下內容:

(1)操作方法標準化,即動作研究。司機們從接近發送站到送貨完畢的一系列動作,都是嚴格遵循工程師設定的程序,選用最合適的勞動工具,雖然有些刻板,但省去多余的不合理的操作動作,從而提高了效率。

(2)勞動工時的合理運用,即時間研究。通過對工人工時消耗的研究,規定完成合理操作的標準時間,制定出勞動的時間定額。UPS的工業工程師對每位司機的行駛路線及工作中的各個動作都進行了研究,并制定出工作中的詳細時間標準。這就謀求了最高的工作效率。

(3)按標準操作方法對工人進行培訓。UPS的管理當局系統地培訓了他們的員工,使得他們以盡可能高的效率從事工作。

因此,UPS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這與其科學的管理方法是不可分割的。實踐證明,這種管理方法在他們公司是極為有效的。

二、習題

1試評述中國古代傳統管理思想。

答:在中國古代產生了許多優秀的管理思想并流傳,他們偉大的思想至今還在影響著人們,被人們學習與實踐。

(1)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它不僅對中國有深遠的影響,而且在許多亞洲國家廣為流傳。以儒家思想為代表的中國傳統管理思想和管理文化的內核是:民本思想;中庸;人和;義利觀;教育觀。

(2)道家的管理思想

老子的《道德經》一書有豐富的管理思想,既有“治國”,又有“用兵”;既有宏觀調控,又有微觀權術,被稱為“君王南面之術”的重要著作。其主要內容有:無為而治的管理原則;以弱勝強的管理策略;善于用人的思想。“知人者智”,這就是說,認識人才,發現人才,才稱得上有智慧。

(3)墨家的管理思想

墨家的管理思想是針對當時社會的現實問題,站在勸說當權者治國的立場,闡述有關管理問題的,有豐富的內容和值得借鑒之處。其主要內容有:管理目標——民富治國;人際關系——兼相愛,交相利;用人之道——尚賢;行政管理——尚同;消費原則——節用。

(4)法家的管理思想

代表人物有李悝、吳起、商鞅、韓非等,主張“以法治國”的行政管理思想,“富國以農”的經濟管理思想,“用人唯賢”的人事管理思想。

(5)商家的管理思想

商家的學派宗師和代表人物主要有子貢、陶朱公、白圭等。主張:重視市場預測、重視商業經營策略、重視商業經營素質。

(6)《孫子兵法》

孫武指出決定事物成敗和戰爭勝負的“五事”(五個因素),即“道”“天”“地”“將”“法”;在人才素質方面,提出了領導者應具備“五德”,即“智、信、仁、勇、嚴也”;在經營謀略方面,提出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兵不厭詐”“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避實就虛”“令之以文,齊之以武”“兵貴勝,不貴久”“有備無患”“不可取于鬼神,必取于人”等許多著名論斷。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博大精深,不僅滋養著中華民族的蓬勃發展,而且也被世界各國有識之士學習與利用,影響著現代企業的管理與管理理論的發展。

2泰勒創建的科學管理的主要內容有哪些?科學管理的貢獻與局限是什么?

答:泰勒在試驗的基礎上,發表了著名的《科學管理原理》,科學管理的產生是管理從經驗走向理論的標志,也是管理走向現代化、科學化的標志。

(1)科學管理的內容

操作方法標準化,即動作研究。通過分析研究工人的操作,選用最合適的勞動工具,集中先進合理的操作動作,省去多余的不合理的操作動作,最終制定出各種工作的標準操作方法。

勞動工時的合理運用,即時間研究。通過對工人工時消耗的研究,規定完成合理操作的標準時間,制定出勞動的時間定額。

實行有差別的計件工資制,即按照工人在工作中的實際表現,而不是根據工作類別來支付工資。對于按照標準做法在規定時間定額內完成工作任務的工人,以較高的工資率計發工資,而未完成者,則以較低的工資率(正常工資的80%)計發工資。

按標準操作方法對工人進行培訓。泰勒主張,運用科學的手段挑選和系統培訓工人,使他們掌握和合理運用操作方法和工具,在體力和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成為“第一流的工人”。

計劃職能和執行職能的明確分工。泰勒認為計劃職能人員負責研究計劃、調查、控制以及指導,逐步形成管理人員專業化,即實行“職能工長制”。將管理工作進一步細化,所有的管理者只承擔一種職能,而工人只負責具體作業,管理者和勞動者分工合作,各負其責。

(2)科學管理的貢獻

泰勒的理論和實踐,是管理工作的一場革命,對當時企業管理從單憑經驗到走向科學化的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所推行的一套制度和方法被稱為“泰勒制”,泰勒本人也被奉為“科學管理之父”。

(3)科學管理的局限性

泰勒的研究受到歷史條件和倡導者個人經歷的限制。他主張解決工人的操作問題,生產現場的監督和控制問題,從而使得管理的范圍比較小,管理的內容也比較窄。對于企業的供應、財務、銷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動,基本沒有涉及。

3簡述梅約的人際關系理論的基本觀點,并說明其對管理理論發展有何貢獻?

答:人際關系理論是由美國哈佛大學心理教授喬治·埃爾頓·梅約在總結霍桑試驗成果的基礎上提出的。1933年梅約在《工業文明中的人性問題》一書中,發表了著名的“人際關系理論”。

(1)人際關系理論的基本觀點

人是“社會人”,影響人的生產積極性的因素,除物質條件以外,還有社會與心理因素。

生產率的提高和降低,主要取決于人的士氣,而士氣是來自家庭的、社會的和企業的人與人的關系。

注意到企業中非正式群體的存在,這種無形的組織有其特殊的規范,影響著群體的行為。

一個新型的領導者應該具備解決技術經濟和處理人際關系兩種能力。

(2)人際關系理論對管理理論發展的貢獻

對人性做出了不同的假設,提出人是“社會人”的觀點。

首次提出了非正式群體(組織)的概念。強調群體,尤其是非正式群體對職工的影響,這一理論對企業管理思想和組織工作有重大指導意義。

為行為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人際關系理論是行為科學最重要的奠基理論之一。

4簡述管理理論叢林的主要內容。

答:孔茨在1980年出版的《再論管理理論的叢林》中將現代管理理論分為11個學派。具體內容包括:

(1)管理過程學派

該學派是在法約爾管理思想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代表人物有美國的哈羅德·孔茨等人。該學派把它的管理理論建立在以下七條基本信念的基礎上:

管理是一個過程,可以通過分析管理人員的職能從理性上很好地加以剖析;

可以從管理經驗中總結出一些基本道理或規律;

可以圍繞這些基本原理開展有益的研究,以確定其實際效用,增大其在實際中的作用和適用范圍;

這些原理只要還沒有被證明為不正確或被修正,就可以為形成一種有用的管理理論提供若干要素;

管理是一種可以依靠原理的啟發而加以改進的技能;

即使在實際應用中由于背離了管理原理而造成損失,但管理學中的原理仍然是可靠的;

盡管管理人員的環境和任務受到文化、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影響,但管理理論并不需要把所有的知識都包括進來才能起一種科學基礎或理論基礎的作用。

(2)人際關系學派

該學派認為,既然管理是通過別人或同別人一起去完成工作,那么,對管理學的研究就必須圍繞人際關系這個核心來進行。這個學派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認為在人們為實現其目標而結成團體一起工作時,他們應該互相了解。

(3)群體行為學派

該學派關心的主要是群體中人的行為,而不是人際關系。它著重研究各種群體行為方式。它也常被叫做“組織行為學”。

(4)經驗(或案例)學派

經驗或“案例”學派,亦稱經驗主義學派或經驗主義。這一派的基本管理思想是:有關企業管理的科學應該從企業管理的實際出發,特別是以企業的管理經驗為主要研究對象,將其加以理論和概括化,然后傳授給管理人員或向企業經理提出實際的建議。

主要代表人物有彼得·德魯克、歐內斯特·戴爾、艾爾弗雷德·斯隆、威廉·紐曼等。德魯克于1954年提出目標管理(簡稱MBO)。目標管理綜合了以工作為中心和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技能及管理制度,能使管理人員和廣大員工在工作中實行自我控制,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因而也同時能實現企業的目標。

(5)社會協作系統學派

該學派的創始人是切斯特·巴納德。把有組織的企業看成是一個受文化環境的壓力和沖突支配的社會有機體,這對管理的理論和實際工作人員都是有幫助的。

(6)社會技術系統學派

這一學派的創始人是特里司特及其在英國塔維斯托克研究所中的同事。他們通過對英國煤礦中長壁采煤法生產問題的研究,發現單分析企業中的社會方面是不夠的,還必須注意其技術方面。個人態度和群體行為都受到人們在其中工作的技術系統的重大影響。因此,他們認為,必須把企業中的社會系統同技術系統結合起來考慮,而管理者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要確保這兩個系統相互協調。

(7)系統學派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卡斯特。該派理論是以系統為基礎來研究管理,強調任何組織都是由若干子系統所構成。企業的經營系統可以劃分為戰略子系統、協調子系統和作業子系統。在管理工作中,強調通過各個子系統之間的協調,以實現組織大系統的整體優化。

(8)決策理論學派

這一學派的基本觀點是:企業管理問題的主要研究對象不是作業而是決策;決策貫穿管理的全過程,管理就是決策;應該按“令人滿意”的準則來決策,而不是按“最優化”準則來決策。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與詹姆士·馬奇。

(9)數學學派或“管理科學”學派

數學學派把管理看成是一個數學模型和程序的系統。這個學派的主要方法就是模型。

(10)權變理論學派

這一學派基本的管理思想是:在企業管理中,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普遍適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方法,企業管理必須隨著企業所處的內外條件變化而隨機應變。管理者應做什么以及怎么做,要取決于當時的既定情況。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的管理學者約翰·莫爾斯、杰伊·洛希和弗萊德·E. 菲德勒等。該學派的理論基礎是“超Y理論”。其要點如下:

人們是懷著許多不同的需要加入工作組織的,而人們的需要有不同的類型;有的人需要正規化的組織機構和條例規章,但不愿參與決策和承擔責任;有的人卻需要更多的自治、更多的責任、更多的發揮創造性的機會去實現勝任感。

組織形式和管理方法要與工作性質和人們的需要相適應。

組織機構和管理層次的劃分、職工的培訓和工作的分配、工資報酬和控制程度的安排,都要從工作性質、工作目標、職工素質等方面來考慮,不能千篇一律。

當一個目標達到以后,要繼續激起職工的勝任感,使之為達到新的、更高的目標而努力。

(11)經理角色學派

該學派的推廣得力于亨利·明茨伯格。這個學派主要通過觀察經理的實際活動來明確經理角色的內容。明茨伯格認為經理扮演著10種角色:

人際關系方面的角色有3種:

a.掛名首腦角色(作為一個組織的代表執行禮儀和社會方面的職責);

b.領導者角色;

c.聯系人角色(特別是同外界聯系)。

信息方面的角色有3種:

a.信息接受者角色(接受有關企業經營管理的信息);

b.信息傳播者角色(向下級傳達信息);

c.發言人角色(向組織外部傳遞信息)。

決策方面的角色有4種:

a.領導者角色;

b.故障排除者角色;

c.資源分配者角色;

d.談判者角色(與各種人和組織打交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汉市| 大兴区| 鹤壁市| 荃湾区| 鄂州市| 博乐市| 新宁县| 阿合奇县| 资兴市| 故城县| 舒城县| 邹平县| 志丹县| 苏尼特右旗| 温宿县| 房产| 朝阳区| 满城县| 包头市| 乌鲁木齐市| 正定县| 新巴尔虎右旗| 翁源县| 安康市| 财经| 高平市| 武川县| 化隆| 温宿县| 东海县| 阿鲁科尔沁旗| 阳曲县| 安乡县| 道真| 团风县| 海门市| 四子王旗| 洮南市| 普格县| 新郑市| 中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