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多《管理學——原理與方法》(第7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主編
- 5064字
- 2021-06-08 15:39:21
第四章 管理道德與社會責任
1在管理道德方面,存在哪些基本觀點?各種觀點的要義和區別何在?
答:在管理道德方面,存在五種基本觀點,分別為功利主義道德觀、權利至上道德觀、公平公正道德觀、社會契約道德觀和推己及人道德觀。
(1)各種觀點的要義
①功利主義道德觀
a.功利主義的所謂“最大利益”是“最大福利”,如果將利益理解為財富,它們便是能帶來幸福的財富,那么導致財富指數和幸福指數矛盾甚至相悖的利益,不是“功利”的目標和內容。
b.功利主義的核心是“有用性”?!坝杏眯浴辈恢皇侵笇ο髮χ黧w或者財富對個人或社會的有用性,還指個人對組織和社會的有用性。
②權利至上道德觀
a.“權利”的基本意義是“正確”和“正當”;
b.權利是相互的,“肯定自己是人,并尊敬他人為人”,是“法”的絕對命令,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才構成“權利”的基本內涵,否則權利會演化為自私自利和任性放任。
③公平公正道德觀
a.公平公正道德觀認為,管理者不能因種族、性別、個性、個人愛好、國籍、戶籍等因素對部分員工歧視,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則和公平公正的標準向員工支付薪酬的行為是善的。
b.公平公正主要是指支付薪酬的依據應當只是員工的技能、經驗、績效或職責等因素,而不是其他各種似是而非的因素。
④社會契約道德觀
a.社會契約道德觀認為,只要按照企業所在地區政府和員工都能接受的社會契約所進行的管理行為就是善的。
b.契約論的道德觀有其深刻的局限性。因為契約具有很強的情境特征,在很多場合是利益博弈的結果,與合理性無關。而且,契約的對象必須嚴格限制。
⑤推己及人道德觀
推己及人道德觀所追求的結果不是經濟利益,而是“無怨”的“和為貴”,即今天所講的“合作”“和諧”“雙贏”的結果。
(2)各種觀點之間的區別
各種觀點的區別主要在于對“關于什么是善的”這一問題存在不同的看法,具體表現在:
①功利主義道德觀認為,能給行為影響所及的大多數人帶來最大利益的行為才是善的。這是一種完全根據行為結果即所獲得的功利來評價人類行為善惡的道德觀。中國民間流行的一句諺語可以非常生動地描述這種道德觀的基本精神,即:“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耗子就是好貓?!?/p>
②權利至上道德觀認為,能尊重和保護個人基本權利的行為才是善的。基本權利就是人權,只要是人,就應當平等地享有人的基本權利(如生存權、言論自由權、受教育權、醫療保障權、工作權等)。這些權利不是某個權威賜予的,而是人與生俱有的。政府法律和各級管理者應當尊重和保護人權。
③公平公正道德觀認為,管理者不能因種族、性別、個性、個人愛好、國籍、戶籍等因素對部分員工歧視,那些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則和公平公正的標準向員工支付薪酬的行為是善的。
④社會契約道德觀認為,只要按照企業所在地區政府和員工都能接受的社會契約所進行的管理行為就是善的。這種道德觀實質上是功利主義道德觀的變種。既不符合權利至上的道德觀,更不符合公平公正道德觀的基本原則,卻能大幅度降低企業人力資源的成本,增加企業的利潤。
⑤推己及人道德觀認為,追求“無怨”的“和為貴”才是善的,即強調“合作”“和諧”“雙贏”的結果。
2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以下七個特征:
(1)合乎道德的管理不僅把遵守道德規范視作組織獲取利益的一種手段,而且更把其視作組織的一項責任。在遵守道德規范會帶來利益或不遵守道德規范會帶來損失的情況下,組織當然會選擇遵守道德規范;但在遵守規范會帶來損失或不遵守規范會帶來利益的情況下,組織仍然選擇遵守道德規范,這就是責任。在企業管理中,承擔責任有時意味著要額外付出成本。
(2)合乎道德的管理不僅從組織自身角度更應從社會整體角度看問題。有時,為了社會整體的利益,甚至不惜在短期內犧牲組織自身的利益。
(3)合乎道德的管理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善于處理組織與利益相關者的關系,也善于處理管理者與一般員工及一般員工內部的關系。組織與利益相關者是相互依存的。
(4)合乎道德的管理不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組織行為的目的是為了人。
(5)合乎道德的管理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讓組織取得卓越的成就。法律是所有社會成員必須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行為規范。一個組織如果奉行“只要守法就行了”的原則,就不大可能去積極從事那些“應該的”“鼓勵的”行為,實際上也就等于放棄了對卓越的追求。僅僅遵守法律不大可能激發員工的責任感、使命感,不大可能贏得顧客、供應者、公眾的信賴、支持。因而,也就不大可能取得非凡的成就。
(6)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自律的特征。社會輿論和內心信念能喚醒人們的良知和羞恥感、內疚感,從而對其行為進行自我調節。
(7)合乎道德的管理以組織的價值觀為行為導向。組織的價值觀不是個人價值觀的簡單匯總,而是組織所推崇的并為全體(或大多數)成員所認同的價值觀。組織的價值觀有時可以替代法律來對組織內的某種行為作“對錯”“應該不應該”的判斷。追求道德的管理者通常為組織確立起較為崇高的價值觀,以此來引導組織及其成員的一切行為。這種價值觀一般能夠激發成員去作出不平凡的貢獻,從而給組織帶來生機和活力。
3影響管理道德的因素有哪些?
答:管理道德是管理者的行為準則與規范的總和,是在社會一般道德原則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特殊的職業道德規范體系,它通過規范管理者的行為去實現調整管理關系的目的,并在管理關系和諧、穩定的前提下進一步實現管理系統的優化,提高管理效益。影響管理道德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道德發展階段
道德發展要經歷三個層次,每個層次又分為兩個階段。隨著階段的上升,個人的道德判斷越來越不受外部因素的影響。道德發展所經歷的三個層次和六個階段如表4-1所示。
表4-1 道德發展的層次和階段
道德發展階段的研究表明:①人們一步一步地依次通過這六個階段,而不能跨越。②道德發展可能中斷,可能停留在任何一個階段上,也可能倒退和墮落。③多數成年人的道德發展處在第四階段上。
(2)個人特點
①個人價值觀。人們的價值觀是由家庭、朋友、社區環境、教育環境、生活和工作經歷等因素影響而逐漸形成的。由于每個人所遇到的這些因素千差萬別,因而每個人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就不可能完全相同。每個人對待權力、財富、愛情、家庭、子女、社會、人生以及個人責任等的態度也各式各樣。所以,在同樣的管理道德問題面前,每個管理者作出的決策不可能完全相同,甚至可能完全相反。
②自信心與自控力。自信心和自控力強的人,一般都會深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因而通常都能堅持去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他們也會聽取不同的意見,但自己確定的方向和底線不會輕易改變。由于涉及道德的管理問題一般都有較大爭議,都會受到利益與道德風險兩方面的巨大壓力,自信心和自控力弱的人就會搖擺不定和困惑不解,很容易屈服于外力擺布,而難于堅持自己的主張。
(3)組織結構
①組織內部機構和職責分工有沒有必要的權力制衡、監察、檢查、審計機制,有沒有外部群眾和輿論監督。如果有比較完善的內外制衡、監督機制,就可大大預防和制止不道德的管理行為產生。
②組織內部有無明確的規章制度。清晰說明各級管理職務的實施細則和應遵守的道德準則,可以有效預防不道德管理行為的產生。
③上級管理行為的示范作用。下級必然會十分關注上級的管理行為,從中弄清哪些管理行為是上級可以接受和真正期待的,上行下效,而完全不管規章制度有什么規定。
④績效評估考核體系會起到指揮棒的作用。如果評估考核獎懲偏重于成果,并且所訂的指標又偏高,各級管理者就可能迫于強大的壓力而不擇手段地追求成果指標,從而引發許多不道德的管理行為。
(4)組織文化
有無誠信、包容的組織文化。如果管理者和員工在積極創新進取時,一旦遭受挫折或失敗,不會受到組織的歧視和懲罰;相反,如果采用某些不道德的行為取得成果,將會被人們揭露和鄙視。這樣,誠信做事,包容失敗的組織文化將必然減少不道德的管理行為。沒有誠信、包容的組織文化必助長不道德管理行為的滋生與擴散。
(5)問題強度
道德問題強度會直接影響管理者的決策。所謂問題強度,是指該問題如果采取不道德的處理行為可能產生后果的嚴重程度。例如,是否有很多人會受到傷害?是否有很多輿論會譴責這種行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管理者就很可能采取道德的行為。但是當問題本身對組織具有特別重大影響時,管理者為了保護本組織的利益也可能甘冒被揭露的風險而采取不道德的管理行為。
4管理者可以采取哪些辦法來改善組織成員的道德行為?
答:管理者改善組織成員的道德行為的辦法主要有:
(1)挑選高道德素質的員工
人在道德發展階段、個人價值取向和個性上差異的存在,使管理者有可能通過嚴格的挑選過程(挑選過程通常包括審查申請材料、組織筆試和面試以及試用等階段)而將低道德素質的求職者淘汰掉。其中重要的一環是加強對試用者的觀察和了解。
(2)建立道德守則和決策規則
道德守則是表明組織的基本價值觀和組織期望員工遵守的職業道德規范的正式文件。道德守則既要相當具體,以便讓員工明白以什么樣的精神來從事工作、以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工作,規定內容又要比較寬松,以便讓員工有判斷的自由。
(3)在道德方面領導員工
①高層管理人員在言行方面是員工的表率,他們作為組織的領導者要在道德方面起模范帶頭作用。
②高層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獎懲機制來影響員工的道德行為。管理人員在發現錯誤行為時,不僅要嚴懲當事人,而且要把事實公布于眾,讓組織中所有人都認清后果。
(4)設定工作目標
員工應該有明確和現實的目標。如果目標對員工的要求不切實際,即使目標是明確的,也會產生道德問題。而明確和現實的目標可以減少員工的迷惑,并能激勵員工而不是懲罰他們。
(5)對員工進行道德教育
越來越多的組織意識到對員工進行適當的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它們積極采取各種方式(如開設研修班、組織專題討論會等)來提高員工的道德素質。
(6)對績效進行全面評價
在對管理者的評價中,不僅要考察其決策帶來的經濟成果,還要考察其決策帶來的道德后果。
(7)進行獨立的社會審計
根據組織的道德守則來對決策和管理行為進行評價的獨立審計,是發現不道德行為的有效手段。審計可以是例行的,如同財務審計;也可以是隨機的,并不事先通知。有效的道德計劃應該同時包括這兩種形式的審計。
(8)提供正式的保護機制
正式的保護機制可以使那些面臨道德困境的員工在不用擔心受到斥責或報復的情況下自主行事。例如,員工可以向上一級政府部門紀律檢查委員會進行信訪或上訪。
5企業的社會責任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社會責任是企業追求有利于社會長遠目標的一種義務,它超越法律與經濟對企業所要求的義務。社會責任是企業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企業出于義務的自愿行為。企業社會責任的內涵十分豐富和廣泛,除法律規定的企業行為規范以外,所有可能影響社會福利的企業行為都應納入企業社會責任之內。企業的社會責任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辦好企業,把企業做強、做大、做久。努力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不斷創新,向社會提供更好、更新、更多的產品和服務,使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更美好。
(2)企業的一切經營管理行為應符合道德規范。包括企業內部管理、產品設計、制造、質量保證、廣告用語、營銷手段、售后服務及公關工作等。
(3)社區福利投資。對企業所在社區或其他特定社區的建設進行福利投資,包括醫院、學校、幼兒園、老人院、住宅、公共娛樂設施、商業中心、圖書館等有關社區居民福利的一切設施的投資,均不應以賺取商業利益為目的,因為社區為本企業的發展已經作出了太多的犧牲和貢獻。
(4)社會慈善事業。對社會教育,醫療公共衛生、疾病防治、福利設施及對由于特殊的天災人禍所引起的一切需要幫助的人,企業應根據自身優勢適當定位,及時伸出援助之手,盡到應盡的社會責任。尤其對那些突發性社會災難事件,例如地震、海嘯、颶風與恐怖襲擊等造成的巨大災難,企業應給予特別的關注,并爭取在第一時間作出快速而適當的反應。
(5)自覺保護自然環境,主動節約能源和其他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盡可能減少企業活動對生態的破壞。積極參與節能產品的研究開發,參與地球荒漠化和地球變暖所引發的各種災害的研究和治理。
社會對上述活動一般都不用法律的形式來規范企業的行為,因而是由企業的管理者根據企業的價值觀、道德觀以及企業內部治理的規章制度自愿做出抉擇。企業主管應十分敏感地關注消費者和社會輿論對本企業產品或行為的反應和法律可能變更的趨勢,并迅速作出必要的、合理的響應。如果處理得當,企業所盡的社會責任不僅贏得社會公眾的尊敬,更重要的是,由此所激發起員工自覺的道德力量將成為企業最寶貴的財富。
- 薩爾瓦多《國際經濟學》(第11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杭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830教育管理學(一)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714藝術學基礎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20年考研俄語核心詞匯全突破
- 吳式穎《外國教育史教程》課后習題詳解
- 十二校聯合《教育學基礎》(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吳式穎《外國教育史教程》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經濟學考研考核點題解
- 張三慧《大學物理學:熱學、光學、量子物理》(第3版)(B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15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邏輯習題歸類精編
- 袁衛《統計學》(第4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朱眉華《社會工作實務手冊》配套題庫【名??佳姓骖}+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陳光中《刑事訴訟法》(第6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陳光中《刑事訴訟法》(第5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804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