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部分 章節習題及詳解

第一章 工程地質

第一節 巖體的特征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的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

1正常情況下,巖漿巖中的侵入巖與噴出巖相比,其顯著特征為(  )。[2018年真題]

A.強度低

B.強度高

C.抗風化能力差

D.巖性不均勻

【答案】B

【解析】巖漿巖是巖漿通過地殼運動,沿地殼薄弱地帶上升冷卻凝結后形成的巖石。巖漿巖根據形成條件可分為噴出巖和侵入巖。侵入巖是侵入到周圍巖層中形成的巖漿巖。噴出巖是噴出地表形成的巖漿巖,一般呈原生孔隙和節理發育,產狀不規則,厚度變化大,巖性很不均勻,比侵入巖強度低,透水性強,抗風能力差,如流紋巖、粗面巖、安山巖、玄武巖、火山碎屑巖。

2構造裂隙可分為張性裂隙和扭性裂隙,張性裂隙主要發育在背斜和向斜的(  )。[2017年真題]

A.橫向

B.縱向

C.軸部

D.底部

【答案】C

【解析】構造裂隙按裂隙的力學性質,可分為張性裂隙和扭性裂隙。其中,張性裂隙主要發育在背斜和向斜的軸部,裂隙張開較寬,斷裂面粗糙,一般很少有擦痕,裂隙間距較大且分布不勻,沿走向和傾向都延伸不遠;扭(剪)性裂隙,一般多是平直閉合的裂隙,分布較密、走向穩定,延伸較深、較遠,裂隙面光滑,常有擦痕,一般出現在褶曲的翼部和斷層附近。

3黏性土的塑性指數(  )。[2016年真題]

A.>2

B.<2

C.>10

D.<10

【答案】C

【解析】土根據顆粒級配和塑性指數分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黏性土。其中黏性土塑性指數大于10的土,分為粉質黏土和黏土。粉土是粒徑大于0.075的顆粒不超過全重50%,且塑性指數小于或等于10的土。

4對巖石鉆孔作業難度和定額影響較大的礦物成分是(  )。[2015年真題]

A.云母

B.長石

C.石英

D.方解石

【答案】C

【解析】組成地殼的巖石,是在一定的地質條件下,由一種或幾種礦物自然組合而成的礦物集合體。礦物的成分、性質及其在各種因素影響下的變化,都會對巖石造成影響。例如,巖石中的石英含量越多,鉆孔的難度就越大,鉆頭、鉆機等消耗量也就越多

5大理巖屬于(  )。[2010年真題]

A.巖漿巖

B.變質巖

C.火成巖

D.沉積巖

【答案】B

【解析】組成地殼的巖石按成因可分為巖漿巖(火成巖)、沉積巖(水成巖)和變質巖三大類。其中,變質巖的構造主要有板狀構造(平行、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分裂巖石成板狀體)、千枚狀構造(巖石呈薄板狀)、片狀構造(含大量呈平行定向排列的片狀礦物)、片麻狀構造(粒狀變晶礦物間夾鱗片狀、柱狀變晶礦物并呈大致平行的斷續帶狀分布)、塊狀構造(礦物均勻分布、結構均一、無定向排列,如大理巖、石英巖等)。

6褶皺構造是(  )。[2013年真題]

A.巖層受構造力作用形成一系列波狀彎曲且未喪失連續性的構造

B.巖層受構造力作用形成一系列波狀彎曲而喪失連續性的構造

C.巖層受水平擠壓力作用形成一系列波狀彎曲而喪失連續性的構造

D.巖層受垂直力作用形成一系列波狀彎曲而喪失連續性的構造

【答案】A

【解析】褶皺構造是組成地殼的巖層,受構造力的強烈作用,使巖層形成一系列波狀彎曲未喪失其連續性的構造,它是巖層產生的塑性變形。

7在有褶皺構造的地區進行隧道工程設計,選線的基本原則是(  )。[2011年真題]

A.盡可能沿褶曲構造的軸部

B.盡可能沿褶曲構造的翼部

C.盡可能沿褶曲構造的向斜軸部

D.盡可能沿褶曲構造的背斜核部

【答案】B

【解析】對于隧道工程來說,褶曲構造的軸部是巖層傾向發生顯著變化的地方,是巖層受應力作用最集中的地方,容易遇到工程地質問題,主要是由于巖層破碎而產生的巖體穩定問題和向斜軸部地下水的問題。因而,隧道一般從褶曲的翼部通過是比較有利的。

8某基巖被3組較規則的X型裂隙切割成大塊狀,多數為構造裂隙,間距0.5m~1.0m,裂隙多密閉少有充填物,此基巖的裂隙對基礎工程(  )。[2014年真題]

A.無影響

B.影響不大

C.影響很大

D.影響很嚴重

【答案】B

【解析】裂隙,又稱為節理,是存在于巖體中的裂縫,是巖體受力斷裂后兩側巖塊沒有顯著位移的小型斷裂構造。公路工程對裂隙發育程度劃分的等級及對工程的影響詳見表1-1-1。

表1-1-1 裂隙發育程度分級及對工程的影響表

9結構面結合力較差的工程地基巖體的工程特性是(  )。[2011年真題]

A.沿層面方向的抗剪強度高于垂直層面方向

B.沿層面方向有錯動比有軟弱夾層的工程地質性質差

C.結構面傾向坡外比傾向坡里的工程地質性質好

D.沿層面方向的抗剪強度低于垂直層面方向

【答案】D

【解析】層狀結構作為工程建筑地基時,巖體變形模量和承載能力一般均能滿足要求。但當結構面結合力不強,有時又有層間錯動面或軟弱夾層存在,則其強度和變形特性均具各向異性特點,一般沿層面方向的抗剪強度明顯比垂直層面方向的更低,特別是當有軟弱結構面存在時,更為明顯。這類巖體作為邊坡巖體時,一般來說,當結構面傾向坡外時要比傾向坡里時的工程地質性質差得多。

10工程巖體沿某一結構面產生整體滑動時,其巖體強度完全受控于(  )。[2011年真題]

A.結構面強度

B.節理的密集性

C.母巖的巖性

D.層間錯動幅度

【答案】A

【解析】由于巖體是由結構面和各種形狀巖石塊體組成的,所以,其強度同時受二者性質的控制。一般情況下,巖體的強度既不等于巖塊巖石的強度,也不等于結構面的強度,而是二者共同影響表現出來的強度。但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用巖石或結構面的強度來代替。如當巖體中結構面不發育,呈完整結構時,巖石的強度可視為巖體強度。如果巖體沿某一結構面產生整體滑動時,則巖體強度完全受結構面強度控制。

11建筑物結構設計對巖石地基主要關心的是(  )。[2010年真題]

A.巖體的彈性模量

B.巖體的結構

C.巖石的抗拉強度

D.巖石的抗剪強度

【答案】A

【解析】巖體的變形通常包括結構面變形和結構體變形兩個部分。就大多數巖體而言,一般建筑物的荷載遠達不到巖體的極限強度值。因此,設計人員所關心的主要是巖體的變形特性。巖體變形參數是由變形模量彈性模量來反映的。

12某巖石的抗壓強度約為200MPa,則其抗剪強度和抗拉強度可能約為(  )。[2009年真題]

A.100MPa和40MPa

B.60MPa和20MPa

C.10MPa和2MPa

D.5MPa和1MPa

【答案】B

【解析】三項強度中,巖石的抗壓強度最高,抗剪強度居中,抗拉強度最小。抗剪強度約為抗壓強度的10%~40%,抗拉強度僅是抗壓強度的2%~16%。

本題中,該巖石的抗壓強度約為200MPa,則其抗剪強度的范圍為20MPa80MPa,抗拉強度的范圍為4MPa32MPa

13某竣工驗收合格的引水渠工程,初期通水后兩岸坡體出現了很長的縱向裂縫,并局部地面下沉,該地區土質可能為(  )。[2009年真題]

A.紅黏土

B.軟巖

C.砂土

D.濕陷性黃土

【答案】D

【解析】黃土和黃土狀土(統稱黃土)在天然含水量時一般呈堅硬或硬塑狀態,具有較高的強度和低的或中等偏低的壓縮性,但遇水浸濕后,有的即使在其自重作用下也會發生劇烈而大量的沉陷(稱為濕陷性),強度也隨之迅速降低。然而,并非所有的黃土都發生濕陷。凡天然黃土在上覆土的自重壓力作用下,或在上覆土的自重壓力與附加壓力共同作用下,受水浸濕后土的結構迅速破壞而發生顯著下沉的,稱為濕陷性黃土,否則,稱為非濕陷性黃土。

14不宜作為建筑物地基填土的是(  )。[2012年真題]

A.堆填時間較長的砂土

B.經處理后的建筑垃圾

C.經壓實后的生活垃圾

D.經處理后的一般工業廢料

【答案】C

【解析】填土是在一定的地質、地貌和社會歷史條件下,由于人類活動而堆填的土。根據填土的組成物質和堆填方式形成的工程性質的差異,分為素填土、雜填土、沖填土。素填土是由碎石、砂土、粉土或黏性土等一種或幾種材料組成的填土。雜填土是含有大量雜物的填土。試驗證明,以生活垃圾和腐蝕性及易變性工業廢料為主要成分的雜填土,一般不宜作為建筑物地基;對主要以建筑垃圾或一般工業廢料組成的雜填土,采用適當(簡單、易行、收效好)的措施進行處理后可作為一般建筑物地基。

15關于地震烈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2012年真題]

A.地震烈度是按一次地震所釋放的能量大小來劃分的

B.建筑場地烈度是指建筑場地內的最大地震烈度

C.設計烈度需根據建筑物的要求適當調低

D.基本烈度代表一個地區的最大地震烈度

【答案】D

【解析】A項,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區的地面和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破壞程度,其不僅與震級有關,還和震源深度,距震中距離以及地震波通過介質條件(巖石性質、地質構造、地下水埋深)等多種因素有關。B項,建筑場地烈度又稱小區域烈度,是建筑場地內因地質條件、地貌地形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的不同而引起的相對基本烈度有所降低或提高的烈度。C項,設計烈度是抗震設計所采用的烈度,是根據建筑物的重要性、永久性、抗震性以及工程的經濟性等條件對基本烈度的調整。D項,地震烈度可分為基本烈度、建筑場地烈度和設計烈度。基本烈度代表一個地區的最大地震烈度

16關于地震震級和強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2011年真題]

A.建筑抗震設計的依據是國際通用震級劃分標準

B.震級高、震源淺的地震其烈度不一定高

C.一次地震一般會形成多個烈度區

D.建筑抗震措施應根據震級大小確定

【答案】C

【解析】A項,設計烈度是抗震設計所采用的烈度。設計烈度一般可采用國家批準的基本烈度,但遇不良地質條件或有特殊重要意義的建筑物,經主管部門批準,可對基本烈度加以調整作為設計烈度。B項,一般情況下,震級越高、震源越淺、距震中越近,地震烈度就越高。C項,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震中周圍地區的破壞程度,隨距震中距離的加大而逐漸減小,形成多個不同的地震烈度區,它們由大到小依次分布。但因地質條件的差異,可能出現偏大或偏小的烈度異常區。D項,一個工程從建筑場地的選擇到工程建筑的抗震措施等都與地震烈度有密切的關系。

17巖石按成因可分為(  )三類。

A.火成巖、沉積巖、變質巖

B.巖漿巖、變質巖、花崗巖

C.沉積巖、酸性巖、黏土巖

D.變質巖、碎屑巖、巖漿巖

【答案】A

【解析】巖石按成因可分為以下三類:巖漿巖(火成巖),是巖漿通過地殼運動,沿地殼薄弱地帶上升冷卻凝結后形成的巖石;沉積巖(水成巖),是在地殼表層常溫常壓條件下,由風化產物、有機物質和某些火山作用產生的物質,經風化、搬運、沉積和成巖等一系列地質作用而形成的層狀巖石;變質巖,是地殼中原有的巖漿巖或沉積巖,由于地殼運動和巖漿活動等造成物理化學環境的改變,使原來巖石的成分、結構和構造發生一系列變化,形成了新的巖石。

18下列各項中,全部為變質巖結構類型的是(  )。

A.碎裂結構、變晶結構、變余結構

B.全晶質結構、半晶質結構、玻璃質結構

C.斑狀結構、泥質結構、生物結構

D.碎屑結構、泥質結構、化學結構

【答案】A

【解析】變質巖的結構主要有變余結構(重結晶或變質結晶作用不完全使原巖結構特征保留)、變晶結構(巖石發生重結晶或變質結晶所形成的結構)、碎裂結構(巖石受定向壓力作用發生破裂,形成碎塊甚至粉末狀后又被膠結在一起的結構)。B項為巖漿巖的結構類型;C項,斑狀結構屬于火成巖的結構類型,泥質結構、生物結構為沉積巖的結構類型;D項中,碎屑結構、泥質結構屬于沉積巖的結構類型。

19下列關于土的結構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土的結構是指土顆粒本身的特點和顆粒間相互關聯的綜合特征

B.土的結構一般可分為單粒結構和集合體結構兩類

C.單粒結構對土的工程性質影響主要在于其松密程度

D.黏性土組成顆粒細小,表面能大,顆粒帶電,沉積過程中重力大于粒間引力

【答案】D

【解析】土的結構是指土顆粒本身的特點和顆粒間相互關聯的綜合特征,一般可分為兩大基本類型:單粒結構,又稱散粒結構,是碎石(卵石)、礫石類士和砂土等無黏性土的基本結構形式,其對土的工程性質影響主要在于其松密程度。集合體結構,又稱團聚結構或絮凝結構,這類結構為黏性土所特有。黏性土組成顆粒細小表面能大顆粒帶電沉積過程中粒間引力大于重力,并形成結合水膜連接,使之在水中不能以單個顆粒沉積下來,而是凝聚成較復雜的集合體進行沉積。

20粉土是粒徑(  )的顆粒不超過全重50%,且塑性指數小于或等于10的土。

A.大于0.075mm

B.大于2mm

C.大于0.005mm

D.大于等于2mm

【答案】A

【解析】根據顆粒大小和含量不同,土可分為巨粒土、粗粒土、細粒土等。如圖1-1-1所示。

圖1-1-1 土的分類與土粒粒徑(mm)

21(  )決定了巖石的塊體大小及巖體的結構類型。

A.側壁強度

B.塊體大小

C.充填物

D.節理組數

【答案】D

【解析】結構面的特征是影響結構面強度及其他性能的重要因素,一般從方位、間距、延續性、粗糙度、結構面側壁強度、張開度、充填物、滲流、節理組數、塊體大小等方面來描述結構面的特征。其中,節理組數的多少決定了巖石的塊體大小及巖體的結構類型,可以根據節理組數劃分結構面發育程度。

22規則節理多于3組,并有很多不規則裂隙,雜亂無章,裂隙多張開、夾泥所描述的結構面發育等級是(  )。

A.不發育

B.較發育

C.發育

D.很發育

【答案】D

【解析】節理組數的多少決定了巖石的塊體大小及巖體的結構類型,可以根據節理組數劃分結構面發育程度。表1-1-2是根據節理組數劃分的結構面發育程度來予以分級的。

表1-1-2 結構面發育程度等級分類表

23褶曲構造的兩種基本形態是(  )。

(1)傾伏褶曲;(2)背斜;(3)向斜;(4)平臥褶曲。

A.(1)和(2)

B.(2)和(3)

C.(1)和(4)

D.(3)和(4)

【答案】B

【解析】褶曲是褶皺構造中的一個彎曲,兩個或兩個以上褶曲構造的組合構成褶皺構造,每一個褶曲都有核部、翼、軸面、軸及樞紐等幾個褶曲要素。褶曲的基本形態是背斜和向斜

24斷裂構造主要分為(  )。

(1)裂隙;(2)斷層;(3)向斜;(4)背斜。

A.(1)(3)

B.(2)(4)

C.(1)(2)

D.(3)(4)

【答案】C

【解析】斷裂構造是構成地殼的巖體,受力作用發生變形,當變形達到一定程度后,使巖體的連續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壞,產生各種大小不一的斷裂。根據巖體斷裂后兩側巖塊相對位移的情況,將其分為裂隙斷層兩類。

25下列各項不屬于斷層要素的是(  )。

A.斷層面(帶)

B.斷層泥

C.斷盤

D.斷距

【答案】B

【解析】斷層是巖體受力作用斷裂后,兩側巖塊沿斷裂面發生顯著相對位移的斷裂構造。斷層一般由四個部分組成:斷層面和破碎帶斷層線;斷盤斷距

26斷層線是指(  )。

A.斷層面與地面的交線

B.斷層面與水平面的交線

C.斷層面與鉛直面的交線

D.斷層面與該斷層面在水平方向的投影的交線

【答案】A

【解析】斷層線斷層面與地面的交線,表示斷層的延伸方向,其形狀決定于斷層面的形狀和地面的起伏情況。

27下列關于斷層的說法正確的是(  )。

A.正斷層受水平方向強烈擠壓應力作用形成

B.逆斷層是上盤沿斷層面相對上升,上盤相對下降的斷層

C.正斷層的斷層線的方向常和巖層走向或褶皺軸的方向近于一致

D.平推斷層的破碎帶一般較窄,沿斷層面常有近水平的擦痕

【答案】D

【解析】根據斷層兩盤相對位移的情況,可分為:正斷層,是上盤沿斷層面相對下降,下盤相對上升的斷層。它一般是受水平張應力或垂直作用力使上盤相對向下滑動而形成的。逆斷層,是上盤沿斷層面相對上升,下盤相對下降的斷層。它一般是由于巖體受到水平方向強烈擠壓力的作用,使上盤沿斷面向上錯動而成。斷層線的方向常和巖層走向或褶皺軸的方向近于一致,和壓應力作用的方向垂直。平推斷層,是由于巖體受水平扭應力作用,使兩盤沿斷層面發生相對水平位移的斷層。這種斷層的破碎帶一般較窄沿斷層面常有近水平的擦痕

28下列關于土的工程性質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土的孔隙比是土中孔隙體積與土粒體積之比

B.土的力學性質主要是壓縮性和抗剪強度

C.緊密狀態是判定碎石土和砂土工程性質的重要指標

D.根據土的顆粒級配和塑性指數,土可以分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無機土

【答案】D

【解析】D項,根據土中有機質含量,分為無機土、有機質土、泥炭質土和泥炭;根據顆粒級配和塑性指數,分為碎石土、砂土、粉土和黏性土;根據地質成因分類,土可分為殘積土、坡積土、洪積土、沖積土、淤積土、冰積土和風積土等;根據顆粒大小及含量分類,土可分為巨粒土、粗粒土、細粒土等。

29下列關于巖石強度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巖石的強度以“帕斯卡”為單位,用符號Pa表示

B.巖石的抗剪強度最高,抗壓強度居中,抗拉強度最小

C.巖石受力作用破壞,表現為壓碎、拉斷和剪切等

D.抗拉強度在數值上等于巖石單向拉伸破壞時的最大張應力

【答案】B

【解析】B項,巖石的抗壓強度最高抗剪強度居中抗拉強度最小。抗剪強度約為抗壓強度的10%~40%,抗拉強度僅是抗壓強度的2%~16%。巖石越堅硬,其值相差越大,軟弱巖石的差別較小。巖石的抗壓強度和抗剪強度,是評價巖石(巖體)穩定性的指標,是對巖石(巖體)的穩定性進行定量分析的依據。

30(  )結構面又稱微結構面,常包含在巖塊內,主要影響巖塊的物理力學性質,控制巖塊的力學性質。

A.

B.

C.

D.

【答案】D

【解析】結構面的規模是結構面影響工程建設的重要性質。結構面的規模分為級:級,指大斷層或區域性斷層,控制工程建設地區的穩定性,直接影響工程巖體穩定性;級,指延伸長而寬度不大的區域性地質界面;級,指長度數十米至數百米的斷層、區域性節理、延伸較好的層面及層間錯動等;級,指延伸較差的節理、層面、次生裂隙、小斷層及較發育的片理、劈理面等;級結構面又稱微結構面常包含在巖塊內,主要影響巖塊的物理力學性質控制巖塊的力學性質

31地震的主要成因是(  )。

A.火山噴發

B.人類工程活動

C.陷落

D.巖層斷裂

【答案】D

【解析】地震是一種地質現象,主要是由于地球的內力作用而產生的一種地殼震動,其中絕大多數伴隨巖層斷裂錯動。火山爆發、洞穴陷落、山崩等也可引起地震,但其所占比例很小,且強度低、影響范圍小。此外,還有由人類活動直接造成的地震,如爆破引起的地震。

32下列關于地震震級與烈度的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

A.震級越大,烈度越大

B.震級越大,烈度越小

C.烈度與震級無關

D.烈度與震中距、震源深度、場地條件等也有關

【答案】D

【解析】震級是表征某次地震釋放能量多少的指標,釋放出來的能量越多,震級就越大。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區的地面和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破壞的程度。其不僅與震級有關,還和震源深度、距震中距離以及地震波通過介質條件(巖石性質、地質構造、地下水埋深)等多種因素有關。

二、多項選擇題(每題的備選項中,有2個或2個以上符合題意,至少有一個錯項)

1以下礦物可用玻璃刻劃的有(  )。[2018年真題]

A.方解石

B.滑石

C.剛玉

D.石英

E.石膏

【答案】ABE

【解析】由于成分和結構的不同,每種礦物都有自己特有的物理性質。因此可依據物理性質鑒定礦物類別。采用硬度鑒定礦物類別時,如表1-1-3所示。在實際工作中常用可刻劃物品來大致測定礦物的相對硬度,如指甲約為2~2.5度,小刀約為5~5.5度,玻璃約為5.5~6,鋼刀約為6~7度。CD兩項,剛玉和石英的硬度均大于6,即大于玻璃的硬度,因此不可用玻璃刻劃。比玻璃軟的有滑石石膏方解石、螢石、磷灰石。

表1-1-3 礦物硬度表

2整個土體構成上的不均勻性包括(  )。[2017年真題]

A.層理

B.松散

C.團聚

D.絮凝

E.結核

【答案】AE

【解析】整個土體構成上的不均勻性包括:層理、夾層、透鏡體、結核、組成顆粒大小懸殊及裂隙特征與發育程度等。這種構成上的不均勻性是由于土的礦物成分及結構變化所造成的。一般土體的構造在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變化往往較大,受成因控制。

3工程巖體分類有(  )。[2016年真題]

A.穩定巖體

B.不穩定巖體

C.地基巖體

D.邊坡巖體

E.地下工程圍巖

【答案】CDE

【解析】建設工程通常將工程影響范圍內的巖石綜合體稱為工程巖體。工程巖體有地基巖體邊坡巖體地下工程圍巖三類。

4常見的沉積巖有(  )。[2013年真題]

A.輝綠巖

B.泥巖

C.石灰巖

D.白云巖

E.大理巖

【答案】BCD

【解析】沉積巖是在地殼表層常溫常壓條件下,由風化產物、有機物質和某些火山作用產生的物質,經風化、搬運、沉積和成巖等一系列地質作用而形成的層狀巖石。根據沉積巖的組成成分、結構、構造和形成條件,可分為碎屑巖(如礫巖、砂巖、粉砂巖)、黏土巖(如泥巖、頁巖)、化學巖及生物化學巖類(如石灰巖白云巖泥灰巖等)。A項,輝綠巖屬于巖漿巖;E項,大理巖屬于變質巖。

5巖體中的張性裂隙主要發生在(  )。[2015年真題]

A.向斜褶皺的軸部

B.向斜褶皺的翼部

C.背斜褶皺的軸部

D.背斜褶皺的翼部

E.軟弱夾層中

【答案】AC

【解析】構造裂隙是巖體受地應力作用隨巖體變形而產生的裂隙。由于構造裂隙在成因上與相關構造(如褶曲、斷層等)和應力作用的方向和性質有密切聯系,所以它在空間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按裂隙的力學性質,可將構造裂隙分為張性裂隙和扭性裂隙。張性裂隙主要發育在背斜和向斜的軸部,裂隙張開較寬,斷裂面粗糙,一般很少有擦痕,裂隙間距較大且分布不勻,沿走向和傾向都延伸不遠。

6下盤沿斷層面相對下降,這類斷層大多是(  )。[2010年真題]

A.受到水平方向強烈張應力形成的

B.受到水平方向強烈擠壓力形成的

C.線與褶皺方向基本一致

D.線與拉應力作用方向基本垂直

E.線與壓應力作用方向基本平行

【答案】BC

【解析】逆斷層是上盤沿斷層面相對上升,下盤相對下降的斷層。它一般是由于巖體受到水平方向強烈擠壓力的作用,使上盤沿斷面向上錯動而成。斷層線的方向常和巖層走向或褶皺軸的方向近于一致,和壓應力作用的方向垂直。

7結構面對巖體工程性質影響較大的物理力學性質主要是結構面的(  )。[2014年真題]

A.產狀

B.巖性

C.延續性

D.顏色

E.抗剪強度

【答案】ACE

【解析】巖體的完整性、滲透性、穩定性和強度等物理力學性質取決于巖石和結構面的物理力學性質,很多情況是結構面的比巖石的影響大。對巖體影響較大的結構面的物理力學性質主要是結構面的產狀延續性抗剪強度

8對于地震,工程建設不可因地質條件和建筑物性質進行調整的是(  )。[2009年真題]

A.震級

B.建筑場地烈度

C.設計烈度

D.基本烈度

E.震源深度

【答案】ADE

【解析】震源是深部巖石破裂產生地殼震動的發源地。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稱為震中。地震是依據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多少來劃分震級的。釋放出來的能量越多,震級就越大。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區的地面和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破壞的程度,可分為:基本烈度,代表一個地區的最大地震烈度;建筑場地烈度,又稱小區域烈度,是建筑場地內因地質條件、地貌地形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的不同而引起的相對基本烈度有所降低或提高的烈度,一般降低或提高半度至一度;設計烈度,是抗震設計所采用的烈度,是根據建筑物的重要性、永久性、抗震性以及工程的經濟性等條件對基本烈度的調整。設計烈度一般可采用國家批準的基本烈度,但遇不良地質條件或有特殊重要意義的建筑物,經主管部門批準,可對基本烈度加以調整作為設計烈度

9根據形成條件,巖漿巖分為(  )。

A.深成巖

B.淺成巖

C.噴出巖

D.侵入巖

E.碎屑巖

【答案】CD

【解析】根據形成條件,巖漿巖分為噴出巖侵入巖。AB兩項,深成巖和淺成巖是根據形成深度對巖漿巖進行劃分的類型。E項,碎屑巖是根據沉積巖的組成成分、結構、構造和形成條件對沉積巖進行劃分的類型。

10沉積巖的結構類型主要包括(  )。

A.變余結構

B.生物結構

C.斑狀結構

D.碎屑結構

E.晶粒結構

【答案】BDE

【解析】沉積巖的結構類型主要包括:碎屑結構,即碎屑物質被膠結物粘結起來而形成的結構;泥質結構,指由粒徑小于0.005mm的黏土顆粒組成的結構;晶粒結構,即由巖石顆粒在水溶液中結晶或呈膠體形態凝結沉淀而成的結構;生物結構,指由生物遺體組成的結構。AC兩項屬于變質巖的結構類型。

11傾斜巖層的產狀,是用巖層層面的(  )來表示的。

A.褶皺

B.斷裂

C.走向

D.傾向

E.傾角

【答案】CDE

【解析】結構面的產狀由走向傾向傾角三個要素表示:結構面的走向,即結構面在空間延伸的方向,用結構面與水平面交線即走向線的方位角或方向角表示。走向線兩端延伸方向均是走向,雖相差180°,但是表示的是同一走向。結構面的傾向,即結構面在空間的傾斜方向,用垂直走向順傾斜面向下引出的一條射線對水平面投影的指向。結構面的傾角,即結構面在空間傾斜角度的大小,用結構面與水平面所夾的銳角表示。

12裂隙很發育的基本特征有(  )。

A.裂隙3組以上,規則陳列

B.裂隙以風化型和構造型為主

C.裂隙多數間距小于0.4m

D.以張開裂隙為主,一般均有填充物

E.巖體被切割成碎石狀

【答案】BDE

【解析】裂隙很發育的基本特征包括:裂隙3以上,雜亂,以風化型構造型為主,多數間距小于0.2m,以張開裂隙為主,一般均有填充物巖體被切割成碎石狀

13按裂隙的力學性質,可將構造裂隙分為(  )。

A.風化裂隙

B.張性裂隙

C.扭性裂隙

D.剪性裂隙

E.原生裂隙

【答案】BCD

【解析】按裂隙的力學性質,可將構造裂隙分為:張性裂隙,主要發育在背斜和向斜的軸部,裂隙張開較寬,斷裂面粗糙,一般很少有擦痕,裂隙間距較大且分布不勻,沿走向和傾向都延伸不遠;扭(剪)性裂隙,一般多是平直閉合的裂隙,分布較密、走向穩定,延伸較深、較遠,裂隙面光滑,常有擦痕,一般出現在褶曲的翼部和斷層附近。AE兩項屬于非構造裂隙。

14根據斷層兩盤相對位移的情況,斷層可分為(  )。

A.正斷層

B.傾向斷層

C.逆斷層

D.走向斷層

E.平推斷層

【答案】ACE

【解析】斷層是巖體受力作用斷裂后,兩側巖塊沿斷裂面發生顯著相對位移的斷裂構造。根據斷層兩盤相對位移的情況,斷層可分為正斷層逆斷層平推斷層

15巖石的主要物理性質包括(  )。

A.重量

B.孔隙性

C.顏色

D.軟化性

E.硬度

【答案】ABD

【解析】巖石的主要物理性質包括重量孔隙性、吸水性、軟化性和抗凍性。具體為:重量,巖石的重量是巖石最基本的物理性質之一,一般用比重和重度兩個指標表示。孔隙性,巖石的孔隙性用孔隙度表示,反映巖石中各種孔隙的發育程度。吸水性,巖石的吸水性一般用吸水率表示,反映巖石在一定條件下(在通常大氣壓下)的吸水能力。軟化性,巖石的軟化性是指巖石受水作用后,強度和穩定性發生變化的性質,主要取決于巖石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特征。抗凍性,巖石孔隙中的水結冰時體積膨脹,會產生巨大的壓力。巖石抵抗這種壓力作用的能力,稱為巖石的抗凍性。

16下列關于巖石主要物理性質的說法正確的有(  )。

A.常見的巖石的比重一般介于2.4~3.3之間

B.巖石的比重在數值上等于巖石固體顆粒的重量與同體積的水在8℃時重量的比

C.巖石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巖石的結構和構造,同時也受外力因素的影響

D.軟化系數越大,表示巖石的強度和穩定性受水作用的影響越大

E.黏土礦物含量高、孔隙度大、吸水率高的巖石,與水作用容易軟化而喪失其強度和穩定性

【答案】ACE

【解析】A項,常見的巖石的比重一般介于2.4~3.3之間。巖石的比重決定于組成巖石的礦物的比重及其在巖石中的相對含量。

B項,巖石的比重是巖石固體(不包括孔隙)部分單位體積的重量,在數值上等于巖石固體顆粒的重量與同體積的水在4℃時重量的比。

C項,孔隙性對巖石的強度和穩定性產生重要的影響。巖石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決于巖石的結構和構造,同時也受外力因素的影響。

D項,用軟化系數作為巖石軟化性的指標,在數值上等于巖石飽和狀態下的極限抗壓強度與風干狀態下極限抗壓強度的比。其值越小,表示巖石的強度和穩定性受水作用的影響越大

E項,巖石的軟化性是指巖石受水作用后,強度和穩定性發生變化的性質,主要取決于巖石的礦物成分、結構和構造特征。黏土礦物含量高、孔隙度大吸水率高的巖石,與水作用容易軟化而喪失其強度和穩定性。

17關于土的工程性質,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土是由顆粒(固相)、水溶液(液相)和氣(氣相)所組成的三相體系

B.土的飽和度Sr越大,表明土孔隙中充水愈多,Sr在30%~80%之間是很濕狀態

C.紅黏土天然含水量高、密度小、塑性高,具有濕陷性

D.含有大量的強親水性黏土礦物成分,具有顯著的吸水膨脹和失水收縮,且脹縮變形往復可逆

E.堆填時間超過10年的黏性土、超過5年的粉土、超過2年的砂土,均具有一定的密實度和強度,可以作為一般建筑物的天然地基

【答案】ADE

【解析】A項,土是由顆粒(固相)、水溶液(液相)和氣(氣相)所組成的三相體系,各種土的顆粒大小和礦物成分差別很大,土的三相間的數量比例也不盡相同。

B項,Sr<50%是稍濕狀態;Sr=50%80%是很濕狀態;Sr>80%是飽水狀態。

C項,紅黏土的一般特點是天然含水量高,一般為40%~60%,最高達90%;密度小,天然孔隙比一般為1.4~1.7,最高為2.0,具有大孔性;高塑性,塑限一般為40%~60%,最高達90%,塑性指數一般為20~50;一般呈現較高的強度和較低的壓縮性;不具有濕陷性

D項,膨脹土是指含有大量的強親水性黏土礦物成分,具有顯著的吸水膨脹和失水收縮,且脹縮變形往復可逆的高塑性黏土。

E項,堆積時間較長,由于土的自重壓密作用,也能達到一定密實度。如堆填時間超過10年的黏性土、超過5年的粉土、超過2年的砂土,均具有一定的密實度和強度,可以作為一般建筑物的天然地基。

18下列結構面中,(  )往往是對工程巖體力學和對巖體破壞方式有控制意義的邊界條件。

A.

B.

C.

D.

E.

【答案】BC

【解析】結構面分為級,其中,結構面往往是對工程巖體力學和對巖體破壞方式有控制意義的邊界條件,它們的組合往往構成可能滑移巖體的邊界面,直接威脅工程安全穩定性。

19軟弱結構面在產狀上多屬緩傾角結構面,主要包括(  )。

A.泥質定向結構

B.泥質散狀結構

C.原生軟弱夾層

D.構造及擠壓破碎帶

E.泥化夾層及其他夾泥層

【答案】CDE

【解析】工程建設要注意軟弱結構面。軟弱結構面是巖體中具有一定厚度的軟弱帶(層),與兩盤巖體相比具有高壓縮和低強度等特征,在產狀上多屬緩傾角結構面,主要包括原生軟弱夾層構造及擠壓破碎帶泥化夾層及其他夾泥層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淅川县| 定远县| 海南省| 兴宁市| 花莲县| 金溪县| 汝城县| 临洮县| 莎车县| 兴化市| 东源县| 桃园市| 衡东县| 随州市| 乃东县| 永寿县| 达日县| 延川县| 吉首市| 永宁县| 兴业县| 陆丰市| 太湖县| 交口县| 天津市| 澎湖县| 崇阳县| 达尔| 广宁县| 库尔勒市| 武隆县| 泰来县| 武隆县| 黄陵县| 奇台县| 定南县| 任丘市| 和平县| 林芝县| 兖州市| 太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