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書章《行政管理學》(第6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8237字
- 2021-06-08 15:23:32
2019年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經濟管理學院837行政管理學綜合考研真題(回憶版,含部分答案)
科目代碼:837
科目名稱:行政管理學綜合
一、名詞解釋
1文化環境
2社會組織
3行政倫理
4行政領導制度
5行政復議
二、簡答題
1行政管理的運行職能。
2新古典組織理論。
3行政領導者素質的特點。
4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必要性。
5溝通效果。
6行政法治。
7社會契約論。
三、判斷題
1領導是社會組織系統。
2行政權力是有限度的權力。
3行政職能應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而改變。
四、論述題
1論述公共危機多元化主體。
2實證分析行政領導班子素質需要構建合力關系才能實現合力狀態。
參考答案:
一、名詞解釋
1文化環境
答:文化環境包括影響一個社會的基本價值、觀念、偏好和行為的風俗習慣和其他因素。文化環境的基本要素包括:認知、價值、意識形態、行為規范、道德傳統等。文化是公共組織行為方式的凝固化表現,文化環境對公共組織的影響相對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而言較遲緩,但作用時間更長,組織變革必須在文化延續過程中進行。
2社會組織
答:社會組織是指具有共同目標、正式分工及角色結構的一群人所組成的機能群體,即人們所謂的社會單位。它是聯結政府與社會、政府與民眾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在社會管理和社會建設中發揮“調節器”“緩沖器”的作用。它通過提供咨詢、信息溝通、發表意見、協商對話等途徑和方式反映民意,影響政府政策的制定,協調社會各利益主體的關系,以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3行政倫理
答:行政倫理是關于調整國家公務員與社會、與行政機構之間,國家公務員之間,以及行政機構之間相互關系的行政行為規范的總和。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①取決于現代民族—國家中政治—行政的緊密關聯性,國家意志的執行(行政)和國家意志的表達(政治)有其內在的一致性,所以行政倫理在本質意義上也是一種政治倫理。②就行政主體的有機構成講,公共行政倫理由行政組織倫理和行政人員倫理構成。③在行政倫理的規范表現形式上,行政倫理由主觀倫理意識、習俗化的倫理規則和制度化倫理法則等構成。
4行政領導制度
答:行政領導制度是指有關規范行政領導活動的一系列制度的總和,它是行政領導活動規范化、科學化的重要保證。行政領導制度主要有兩種類型:①根本性的行政領導制度。它在行政領導制度中起主導作用,決定和制約著其他行政領導制度的制定與執行,主要有民主集中制與集體領導和個人負責制兩種。②日常性的行政領導制度。它是根本性的行政領導制度的具體化,主要包括:行政領導密切聯系群眾的制度、上下級行政領導之間的聯系制度、領導班子成員之間的聯系制度等。
5行政復議
答:行政復議是指行政相對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而依法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復查該具體行政行為的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定程序對被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適當性進行審查并做出行政復議決定的一種行政監督法律制度。其目的是為了糾正行政主體做出的違法或者不當的具體行政行為,因此,它是一種行政自我糾錯機制。加強行政復議工作,是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是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重要途徑,是建設法治政府的重要內容,是促進政府自身建設的重要手段。各級政府及各部門應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正視存在的問題,把行政復議工作做得更好。
二、簡答題
1行政管理的運行職能。
答:從行政管理過程來看,行政職能包括一系列的運行職能。對此,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做了不同的概括和表述。法國管理學家法約爾在其名著《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中提出了“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的五職能論;美國管理學家盧瑟·古立克與英國管理學家林德爾·厄威克則在《行政管理科學論文集》中將古典管理學派有關管理職能的理論加以系統化,進一步提出了有名的“POSDCORB”,即“計劃、組織、人事、指揮、協調、報告、預算”的七職能論。還有學者提出15要素、18職能等等說法。但其主要內容是基本一致的。具體來說,行政管理的運行職能主要包括以下幾項:
(1)決策職能
決策職能是行政管理過程的首要職能。行政機關進行管理活動,首先必須根據客觀實際資料,確定行政目標和任務,并具體設計出實現目標的方案、步驟、方法等。
(2)組織職能
為有效地實現既定行政管理目標和任務,通過建立行政組織機構,確定職位、職責和職權,協調相互關系,將組織內部各個要素聯結成有機的整體,使人、財、物得到最合理的使用。
(3)協調職能
協調職能的具體表現為:協調行政組織之間、組織與個人之間、人員之間的關系;協調各項行政管理間的關系;協調行政組織與其他組織以及人民群眾之間的關系。通過協調,理順、溝通各方面的關系,減少、消除不必要的沖突和能量損耗,以建立和諧的分工合作、相互促進的聯系,實現行政管理目標。
(4)控制職能
控制職能是按行政計劃標準來衡量計劃完成情況并糾正計劃執行中的偏差,確保目標實現的管理活動。控制職能的發揮,包括幾個相互關聯的環節,即確立標準、獲取偏差信息、采取調節措施和實行有效監督等。在具體表現形式上可分為前饋控制、現場控制和反饋控制。
上述基本職能和運行過程的職能相互滲透、相互交叉、相互作用,在聯系與制約中發揮作用。只有以系統的觀點看待職能體系,正確認識和把握有機聯系,充分發揮各環節及各職能部門的作用,行政管理活動才能更加有效。
2新古典組織理論。
答:新古典組織理論又稱行為科學組織理論。從20世紀30年代起,行政組織理論研究引進行為科學方法,形成新古典組織理論。其主要有以梅奧為代表的人際關系組織理論、以巴納德為代表的組織平衡理論和以西蒙為代表的決策過程組織理論。
(1)人際關系組織理論
人際關系組織理論主張,建立“和諧有效率”的組織,注重組織成員行為、動機研究,用民主方式管理、激勵成員的積極性。
(2)組織平衡理論
組織平衡理論重視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個體與群體的平衡,認為組織是人群間互相影響關系所組成的系統,只有在對有貢獻的成員提供滿足,確保其貢獻與滿足平衡時,才能抵消成員對組織的離心力,從而提高組織效率。
(3)決策過程組織理論
決策過程組織理論認為,決策貫穿管理全過程,管理就是決策,組織由決策者所組成的系統,其功能在于提供有利于做出合理決策的組織結構。
新古典組織理論的特點是以組織中人的問題為中心,從動態角度研究人的行為對組織的影響及其相互關系;但局限于人和組織行為的研究,只注重社會科學實證的研究方法,忽視組織結構、法規及環境的作用等。
3行政領導者素質的特點。
答:領導者素質具有雙重含義:首先是指領導者內在素質,即領導者的生理、心理、文化、思想、政治、道德等因素,以及由這些因素綜合而形成的本質性能力,亦即領導能力。它們是領導者任職的內在根據和條件,統稱為領導者素質。其次,領導者的素質還指這些要素和能力的發展程度或實際水平。也就是說,領導者素質同時又是一個發展的動態概念,用以描述和揭示現實領導者的實際狀態、水平。領導者的素質與先天遺傳的生理、心理特點有關,受它們的影響與制約,但領導者的素質主要取決于后天社會實踐中的自身努力。行政領導者素質的特點包括:
(1)時代性
時代性,是說一代之治有一代之才,不同歷史時期和不同的任務對領導者素質有不同的要求。雖然領導者的素質具有穩定性,一經形成就會相對穩定地發揮作用。但領導者的素質更具有動態性,處在不斷變化之中,這是時代性的表現。就像習近平同志所說:“好干部的標準,大的方面說,就是德才兼備。同時,好干部的標準又是具體的、歷史的。不同歷史時期,對干部德才的具體要求有所不同。”“現在,我們提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等具體要求,突出了好干部標準的時代內涵?!?/p>
(2)層次性
層次性,是說對處于不同層級、肩負不同責任的領導者的素質要求是不同的。如美國學者羅伯特·卡茨認為領導者必備三種技能:技術技能(專業業務能力)、人際技能(處理人際關系能力)、概念技能(分析和決策能力)。如果把領導者分為低、中、高三個層次,那么三種技能的結構比例依次為:低階層——47:35:18,中階層——27:42:31,高階層——18:35:47。行政領導者步步向上升遷時,他對技術技能的需求將會逐漸降低,而對于概念技能的需求程度將會急劇上升。一位高層行政領導者若想發揮最高的效能,就必須具備良好的概念技能。
4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必要性。
答:非常抱歉,本題沒有提供答案。
5溝通效果。
答:(1)溝通效果概述
溝通效果既是溝通質量的體現,也是行政過程是否連續和達到預期目標的必不可少的標準。如果行政溝通效果好,表明行政信息的傳遞快捷而連續,行政部門與外界環境的交流具有持續性。行政部門內部的工作銜接有連貫性,工作協調有一致性。反之,若溝通效果不好,說明行政溝通存在障礙,行政溝通的執行、控制與監督將受到影響。
(2)行政溝通作為組織溝通的效果分析
行政溝通作為組織溝通的效果分析離不開微觀和宏觀兩方面:
①從微觀看,行政溝通是一種組織溝通,行政組織特有的層級結構,決定行政溝通是多級溝通?!拜浾擃I袖”的介入,雖然有利于增強溝通的效果,但由于溝通“節點”的增加,也使得溝通質量下降。行政溝通是勸服性溝通,傳者與受者間的多級性以及各層級間的“級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溝通效果。換句話說,從微觀角度分析,行政溝通效果有限。在行政過程中這種溝通效果的有限性可表現為:當政府的某個政策出臺后,個人與組織在表面上沒有很大反響,但在政策執行過程中,會出現很大偏差。
②從宏觀看,行政溝通的效果直接受制于思想觀念、行政體制與傳播手段,具體表現如下:
a.思想觀念。組織溝通是以人際溝通為主的溝通,人們的思想意識、觀念與態度對溝通效果有直接影響,就傳播源——行政組織和組織化的個人而言,高度集權的等級制度強化人們頭腦中以權力為中心的身份意識,難以建立以權利為中心的服務意識。就受眾而言,在儒家傳統思想的影響下,中國人習慣“忍”,普遍較含蓄,缺乏積極參與精神,形成一種“臣民—參與者”的政治文化。
b.行政體制。我國現有行政組織機構重疊、部門林立、層次過多、職能交叉,既容易因推諉扯皮造成時間延誤,又容易因層次過多引起信息損失或失真,還可能因“政出多門”而使溝通受到干擾。
c.傳播手段。改革開放后,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和信息化浪潮,行政管理單靠經驗和傳統文書已越來越不適應形勢要求。當今各國非常重視運用現代網絡技術加強行政管理,運用電子計算機信息系統、電子郵件、短信平臺、遙距會議、電子傳真設備、視頻設備等,來處理公文、傳遞和存貯信息,提高辦公速度和質量。
綜上所述,通過對溝通要素的分析,可以動態地、全方位地剖析行政過程,有助于深刻把握行政溝通對行政決策的制定、執行和監督的影響,從而自覺地完善行政溝通行為,以提高行政質量和效率。
6行政法治。
答:行政法治就是行政組織結構法治、行政職權法治和行政行為法治的總稱,具體內容包括:
(1)行政組織結構法治
依據《編制法》《政府組織法》來管理政府行政機構的設置、職能和職權配置;處理各級政府之間、各政府部門之間的關系。
(2)行政職權法治
政府職權來源于法,政府的各項職權都是由法律明文規定的;政府自身不能為自己設置任何權限。行政權力是國家公共權力的組成部分,堅持政府職權法治就是要從根本上杜絕國家公共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個人化的做法。
(3)行政行為法治
即要堅持依法行政,具體做到:①行政權的作用不得與法律相抵觸;②行政權沒有法律依據,不得使人民負擔義務,或分割其權利;③行政權沒有法律依據,不得免除特定人在法律上應負的義務,或為特定人設定權利;④法律經各個行政機關自由裁量時,其裁量權的界限,仍須受法律限制。一切行政權力的行使都必須根據法律、服從法律、遵守法律。
因此,行政法治的含義主要包括三個要點:行政權力的取得必須由法律設定;行政權力的行使必須依據法律;違法行政必須承擔法律責任。將行政權嚴格置于法律的約束之下,正是依法行政的本質所在。
7社會契約論。
答:在西方,契約一開始就被人們作為一個社會的最高制度倫理看待,它制約一切具體的行為規范。雖然這種社會契約論的政治形式常常被人們指責為一種虛構,但是由于這一理論較多地涉及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因此人們普遍認為它為責任提供了一種即使不充分也是必要的條件。在西方思想史上,霍布斯、斯賓諾沙、洛克、盧梭、康德和羅爾斯等都從不同層面探討過社會契約論。
(1)各代表人物的觀點
①霍布斯是17、18世紀流行的自然法和契約論的創始人之一。其觀點主要有:a.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在自然狀態中,人與人之間充滿敵意和戒備,不存在什么是與非、公正與不公正等道德觀念。但人類本身為了自我生命的保護,又會超越自然狀態,制定和平與正義的自然法,并通過契約形成公共權力。b.人類的和平合作關系只能通過契約形成,因為契約是訂約者彼此自由協商的結果。在制定契約的過程中,每個人在承諾自己的權利和義務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對方所承擔的權利和義務,契約在一定意義上,就是權利的相互轉讓。
②洛克的觀點主要有:a.契約一經訂立,自然狀態立即轉化為公民社會,公民社會建立之后,個人的一切自然權利,如自由、平等,都仍然最后保留,尤其是個人財產權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對個人財產權界定和保護是政府的首要任務。b.政府實際上是一種社會權利和個人權利之間的一種契約關系。公民和政府是契約的雙方當事人,公民給政府的僅僅是一部分權利,因此,政府必須對公民負責。
③盧梭認為:a.社會契約產生的是“道德和集體的共同體”,就是一個“公共的大我”。b.政府行使權力必須要符合“公意”,要對公民負責,并負有保護公民的行政道德。
④康德則認為,契約的公正和權威,人們對契約的虔誠,是由于契約內在的道德規定使然。最高意義上的契約是以自身作為約束根據的具有普遍必然性的道德自律,這種道德自律能有效地促使政府有效地履行行政。
⑤羅爾斯對契約理論進行一種理性的提升,致力于用契約理論來構造其公平的正義。
(2)各觀點的共同點
①契約簽訂的直接動力在于契約雙方當事人之間要達到某種目的。社會契約論中,政府權力的產生是公民與政府之間訂立契約的結果,其直接動力和目的都是為了維護全體公民的公共利益,政府權力行為必須服從這個目的,為公民之公共利益負責。因此,維護社會公共利益是社會契約論對行政道德的內在規定。
②契約意味著雙方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的對稱。政府掌握管理社會的公共權力,同時必須負起維護公共利益的義務、責任;公民有服從政府公共權力管理的義務,同時也有被保護公共利益的權利,有監督和制約公共權力的權利。因此,政府公共權力的執行者必須對自己的行政行為負責。
三、判斷題
1領導是社會組織系統。
答: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具體分析如下:
(1)領導是指領導者在一定的環境下,為實現既定組織目標,對被領導者進行指揮與統御的行為過程。
(2)領導是一個社會組織系統。此系統由領導者、被領導者、環境三個要素構成。領導者就是在組織體系中,發揮組織、決策、指揮、協調和控制功能的個人或集體。在領導活動中,領導者處于主導地位;被領導者是按領導者的決策和意圖,為實現領導目標,從事具體實踐活動的個人或集團,被領導者是實現預定組織目標的基本力量。從最一般意義上來說,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系,就是權威和服從的關系。環境是指獨立于領導者之外的客觀存在,是對領導活動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的總和。領導者只有在正確認識環境、適應環境、利用和改造環境的前提下才能正確實現預定的組織目標??偠灾?,這三個要素相互有機結合才能構成有效的領導活動。
2行政權力是有限度的權力。
答: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具體分析如下:
(1)行政權力是行政管理主體管理社會公共事務所享有的合法資格和相應的強制力與約束力,行政權力是國家公共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由社會共同需要產生的,目的在于維護公共利益和維持、調整和管理整個社會生活的基本秩序。
(2)行政監督是指各類監督主體依法對政府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行政權力行為是否合法、合理所實施的監察和督導活動。行政權力失去監督就容易產生腐敗,正如孟德斯鳩所言:“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秉h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因此,行政權力是有限度的權力,加強對行政管理過程的監督和控制,對保證行政管理的公正、穩定、高效有重要意義。
3行政職能應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而改變。
答: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具體分析如下:
行政職能是行政機關在管理活動中的基本職責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管什么、怎么管、發揮什么作用的問題。它是國家職能的具體執行和體現,其行使受立法機關的監督;反之,它發揮的程度又制約和影響其他國家職能的實現程度。行政職能具有執行性、多樣性和動態性等特點。其中,動態性是指行政職能隨國家社會生活及行政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社會發生變遷,行政職能范圍、內容、主次關系、作用、對象等也必然發生變化。因此,適應變化和發展的需要,及時調整和轉變行政職能,是搞好行政管理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四、論述題
1論述公共危機多元化主體。
答:非常抱歉,本題沒有提供答案。
2實證分析行政領導班子素質需要構建合力關系才能實現合力狀態。
答:(1)領導者素質
領導者素質具有雙重含義:首先是指領導者內在素質,即領導者的生理、心理、文化、思想、政治、道德等因素,以及由這些因素綜合而形成的本質性能力,亦即領導能力。其次,領導者的素質還指這些要素和能力的發展程度或實際水平。也就是說,領導者素質同時又是一個發展的動態概念,用以描述和揭示現實領導者的實際狀態、水平。領導者的素質與先天遺傳的生理、心理特點有關,受它們的影響與制約,但領導者的素質主要取決于后天社會實踐中的自身努力。
(2)需要構建的合力關系
從一般意義上來說,能夠進入高層領導集團的人,都是素質較高、形象較好的領導者。但領導集團的整體素質并不等于領導成員素質的機械相加之和,而取決于各成員在領導活動中能否形成良性互補、互動的合力關系。這種良性互補的合力關系主要表現為:
①經驗、閱歷的互補關系。在領導集團面臨新的壓力和挑戰時,在個體領導成員間,形成良好的經驗和閱歷互補關系,可增強領導集體克服困難的信心和能力。
②專業知識和能力的互補關系。當領導集體遇到重大的非程序性決策時,對決策方案的選擇能力,取決于領導成員的知識和能力素質。只有在領導成員知識和能力素質形成良好的互補關系時,才能最大限度地擴大領導者的有限理性,提高集團領導者的決策能力。
③品德互動關系。古語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領導活動中,領導的人品、道德素質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互動關系,主要包括道德互動和責任互動。如果多數領導成員能廉潔自律、勇于負責,就可以對個別組織成員形成一定的威懾力,而每個成員都能廉潔自律、勇于負責,就可以使領導集團樹立廉潔奉公、對人民負責的良好形象。
(3)合力狀態
在領導活動中,衡量一個領導集團素質的高低,主要看以下幾個方面:
①團結合作能力。團結合作是領導集團的生命線,是實現組織目標的可靠保證。不團結是集團領導素質的腐蝕劑,會給整個管理組織造成更加復雜緊張的關系和巨大的內耗,嚴重的可以毀掉組織發展的一切努力。沒有團結,就沒有合作,合作是建立在團結基礎之上的。
②科學決策和處理復雜事務的能力。科學決策是領導集團的首要任務。一個集團領導者素質的高低,主要是看它能否有效地進行科學決策,決策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組織的生死存亡。同時,還要看領導集團對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和處理復雜事務的能力,這些能力狀況,直接決定領導集團乃至整個組織的社會形象。
③社會動員與社會統御的能力。能否有效地動員社會和群眾參與管理是集團領導能力的集中體現,是樹立領導形象的最有效途徑。社會動員能力和社會統御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兩者不可偏廢。只有動員能力,沒有統御能力,領導活動就沒有控制力,導致社會混亂;而只強調“統御”,不注意動員群眾,就不可能獲得群眾的支持和有效地動員社會的力量和資源,即使正確的決策,也無法有效地執行。
④清除積弊和開拓進取的能力。任何領導活動都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負面效果,而這些弊端積累到一定程度,必須加以清除。一個素質較高的領導集團,能夠及時發現和正視這些問題,并不斷地解剖自己,銳意改革,積極進取。
- 中山大學333教育綜合[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
- 考研百科
- 皮連生《教育心理學》(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王道俊《教育學》(第6版)課后習題詳解
-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工作學院812社會學專業綜合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王炳照《簡明中國教育史》(第4版)課后習題詳解
- 丁志國《金融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簡史》配套題庫【名??佳姓骖}+章節題庫+模擬試題】(新修訂本)
- 應松年《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學》(第2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陳敏恒《化工原理》(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多恩布什《宏觀經濟學》(第1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李富有《國際金融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黃亞鈞《微觀經濟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練習+模擬試題】
-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6版)配套題庫【名??佳姓骖}+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241二外英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