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五章 隋唐法律制度

一、不定項選擇題(下列四個備選項中有一個以上選項是正確的)

1下列屬于唐律12篇的是(  )。[2014年真題]

A.職制律

B.雜律

C.賊盜律

D.十惡律

【答案】ABC

【解析】唐代法律集中體現在《唐律疏議》的規定中。《唐律疏議》的篇章體例與《開皇律》相同,共分12篇30卷502條,反映了當時最高立法水平。唐律12篇包括:《名例律》;《衛禁律》;職制律》;《戶婚律》;《廄庫律》;《擅興律》;賊盜律》;《斗訟律》;《詐偽律》;雜律》;?《捕亡律》;?《斷獄律》。D項,《十惡律》不屬于唐代法律的內容。

2對唐代的法律形式表述完整的有(  )。[2007年真題]

A.律、令

B.律、格、式

C.律、令、格、式、典

D.律、格、式、典

【答案】C

【解析】唐代統治者,為維護封建法制的權威,嚴格貫徹守法與執法的原則。唐代的法律形式有:。即唐代基本法典《唐律疏議》。。令是國家政權組織方面的制度與規定,涉及范圍較為廣泛。。格在唐代的含義有別于前代,它是禁違止邪的官吏守則,帶有行政法律的性質。唐代把皇帝臨時單行制敕加以匯編,稱之為“永格”,具有普遍的效力。。式是封建國家各級行政組織活動規則及上下級間的公文程式的法律規定。經過匯編的式,稱為“永式”,具有普遍的效力。。唐代有《唐六典》,是行政法律的重要形式。

3唐代的主要法律形式除了律、令、格之外,還包括(  )。[2004年真題]

A.式

B.程

C.例

D.比

【答案】A

【解析】唐代的法律形式有:。即唐代基本法典《唐律疏議》。。令是國家政權組織方面的制度與規定,涉及范圍較為廣泛。。格在唐代的含義有別于前代,它是禁違止邪的官吏守則,帶有行政法律的性質。。式是封建國家各級行政組織活動規則及上下級間的公文程式的法律規定。。唐代有《唐六典》,是行政法律的重要形式。律、令、格、式、典,互為配合,互相補充,構成了唐王朝完備的法律體系。

4下列關于唐律中刑事法律原則,說法正確的是(  )。[2012、2017年真題]

A.區分公罪與私罪

B.自首原則

C.累犯加重

D.類推原則

【答案】ABCD

【解析】唐代《名例律》中規定了八項刑罰適用原則:區分公、私罪的原則。唐律對因公致罪如“擅賦斂”而無私自獲利者,處罰從輕。凡因謀私利犯罪者,處罰從重。共同犯罪處罰原則。唐律對共同犯罪區分首犯與從犯關系,首犯從重處罰,從犯減輕處罰。合并論罪原則。唐律對一個人構成兩個以上犯罪,主張采取“以重者論”的原則,只科重罪不計輕罪。自首原則。犯罪未發而自首者,不追究其刑事責任,但不包括謀反等重罪或造成嚴重危害后果的犯罪。老幼廢疾減刑原則。唐律主張對老幼廢疾者分三種情況實行減免刑罰。累犯加重原則。對累犯罪者加重處罰。類推原則。其應出罪者,則舉重以明輕;其應入罪者,則舉輕以明重。化外人處罰原則。同國籍外國僑民在中國犯罪的,按其本國法律處理,實行屬人主義原則。不同國籍僑民在中國犯罪者,按唐律處罰,實行屬地主義原則。

5唐代大理寺審理中央百官與京師(  )以上案件。[2002年真題]

A.死刑

B.流刑

C.徒刑

D.杖刑

【答案】C

【解析】唐代大理寺以正卿和少卿為正副長官,行使中央司法審判權,審理中央百官京師徒刑以上案件。凡屬流徒案件的判決,須送刑部復核;死刑案件必須奏請皇帝批準。同時大理寺對刑部移送的死刑與疑難案件具有重審權。

二、名詞解釋

1唐律類推原則[2004年真題]

答:唐律類推原則,是指在唐代對律文無明文規定的同類案件,凡應減輕處罰的,則列舉重罪處罰規定,比照以解決輕案;凡應加重處罰的罪案,則列舉輕罪處罰規定,比照以解決重案。唐朝《名例律》規定:“諸斷罪而無正條,其應出罪者,則舉重以明輕;其應入罪者,則舉輕以明重。”

2《永徽律疏》

答:《永徽律疏》,是中國封建社會代表性法典,即現在所稱之《唐律疏議》。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令臣下對《貞觀律》作慎重修改,頒布《永徽律》。永徽三年(公元652年),長孫無忌等大臣歷時一年,完成“律文”的疏議工作,作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釋,并附律后。在永徽四年(公元653年)頒行天下,稱為《永徽律疏》。

3“八議”

答:“八議”是對八種特權人物犯罪后,適用刑罰實行優待的法律規定。凡屬議親、議故、議賢、議能、議功、議貴、議勤、議賓之內的特權人物,犯死罪者可以奏請皇帝減死為流,犯流罪以下,依法減刑一等。犯“十惡”等重罪者,不適用“八議”。“八議”是唐律12篇中《名例律》的主要內容之一,屬于一種特權法制度。

4“三司推事”

答:“三司推事”是指唐代中央或地方發生重大案件時,由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大理寺卿組成臨時最高法庭審理的制度。有時地方發生重案,不便解往中央,則派大理寺評事、刑部員外郎、監察御史為“三司使”,前往審理。此外,唐代還設立都堂集議制,每逢發生重大死刑案件,皇帝下令“中書、門下四品以上及尚書九卿議之”,以示慎刑。

5唐律合并論罪原則

答:唐律合并論罪原則,是指對一個人構成兩個以上犯罪,主張采取以重者論的原則,只科重罪不計輕罪。若二罪相等,從一罪判刑,即“等者從一”。若一罪先發并且判決,后又發現他罪,若二罪相等,維持原判;若后罪重于前罪,則通計前罪以充后數。合并論罪原則是《名例律》八大刑罰適用原則中的一種。

6化外人處罰原則

答:《名例律》規定:“化外人同類相犯者,各依本俗法;異類相犯者,以法律論。”即同國籍外國僑民在中國犯罪的,按其本國法律處理,實行屬人主義原則。不同國籍僑民在中國犯罪者,按唐律處罰,實行屬地主義原則。化外人處罰原則是《名例律》八大刑罰適用原則中的一種。

三、簡答題

1簡述《唐律》五刑的結構和主要內容。[2016年真題]

答:《唐律》中的五刑分別為笞刑杖刑徒刑流刑死刑,具體內容如下:

(1)死刑,是指剝奪犯人生命的刑罰,是五刑中最重的一種。唐律只規定絞、斬兩種死刑,較前代輕緩了許多,絞也因得以保全遺體而稍輕于斬。

(2)流刑,是指將犯人遣送到指定的邊遠地區,強制其戴鉗或枷服勞役一年,且不準擅自遷回原籍的一種刑罰。唐律規定流刑有三等,即流二千里、二千五百里、三千里。另規定加役流刑,除流三千里外,還要居作三年,用以替代某些死刑。

(3)徒刑,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剝奪犯人的人身自由并強迫其戴著鉗或枷服勞役的一種刑罰。唐律把徒刑分為五等,即徒刑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

(4)杖刑,是指用法定規格的“常行杖”(又稱法杖)擊打犯人的臀、腿或背的一種刑罰。唐律杖刑分為杖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共五等。

(5)笞刑,是指用法定規格的荊條責打犯人的臀或腿的一種刑罰。唐律笞刑分為笞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共五等。

2簡述《唐律疏議》的十二篇結構與主要內容。

答:(1)唐律十二篇的結構

從唐律開始刑律篇章體例走向定型化,唐律采用的是十二篇的體例,規定了名例衛禁職制戶婚廄庫擅興賊盜斗訟詐偽雜律捕亡斷獄共12篇。

(2)唐律十二篇的主要內容

《名例律》為整篇唐律的總則,規定了“五刑”制度、“十惡”制度、八議、請、減、贖、當、免等特權法制度以及刑罰適用原則。

《衛禁律》規定關于警衛皇帝,保衛宮殿,維護國家邊塞等方面的內容,它以維護皇權與國家主權為宗旨。

《職制律》是有關官吏設置、選任、失職、瀆職等職官管理與懲戒方面的法律。它以區分官吏職責,懲辦官吏不法為重點。

《戶婚律》是有關戶籍、土地、賦稅、徭役及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它以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維護家庭婚姻關系為重點。

《廄庫律》是有關牲畜與倉庫管理方面的法律。宗旨在于維護官有資財不受侵損。

《擅興律》是關于發兵與興造國家工程的法律,它以確保皇帝控制軍隊為重點。

《賊盜律》。《賊盜律》共54條,是關于懲治賊盜犯罪方面的法律,它以維護地主階級政治統治和財產不受侵犯為主旨。

《斗訟律》是因斗毆引起訴訟方面的法律規定,它注重區分斗殺罪與故殺等罪的界限,并依人的身份不同實行同罪異罰的方針。

《詐偽律》是關于詐騙與偽造方面的法律,它以維護皇帝玉璽、兵符、官符為重點,嚴懲帶有政治危害的詐騙偽造犯罪。

《雜律》是關于彌補各篇不足,規定社會治安與市場管理等方面的法律。

?《捕亡律》是關于逮捕、監禁與稽送人犯方面的法律。它帶有強制措施性質,構成唐代訴訟法律的重要內容。

?《斷獄律》是關于審判方面的法律,它重點規定了審判程序與法官責任,構成唐代訴訟法的重要內容。

3簡述以唐律為代表的中華法系的特點與歷史地位。

答:(1)唐律的基本特點

唐律是中國帝制時代最具有代表性與典型性的封建法律,其主要特點有:

禮法合一

唐代承襲和發展以往禮法并用的統治方法,使得法律統治“一準乎禮”,真正實現了禮與法的統一。把傳統倫理道德的精神力量與政權法律統治力量緊密糅合在一起,法的強制力加強了禮的束縛作用,禮的約束力增加了法的威懾力量,從而構筑了嚴密的統治法網,有力維護了唐代統治。

科條簡要

唐代立法以科條簡要、寬簡適中為特點。以往秦漢法律向以繁雜著稱,西漢武帝以后,因一事立一法,導致律令雜亂。西晉修律曾將773萬余字的漢律令縮簡為12萬多字,立法作了重要變革。北齊律定為12篇949條,較前又有所進步。唐代沿襲隋制,實行精簡、寬平的原則,定律12篇502條,并為后世所繼承。僅以唐太宗時修《貞觀律》為例,“凡削煩去蠹,變重為輕者,不可勝紀”,足見唐律的上述特點。

語言精確、立法技術高超

唐律用語精煉明確,在立法技術上表現出高超的水平,如自首、化外人有犯、類推原則的確定都有充分表現。為防止官吏濫用比附,用精確的語言規定了在法無明文規定條件下,官吏故意與過失出入人罪的處理辦法。在承襲前代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公、私罪和故意、過失的概念,并規定了恰當的量刑標準,如《斗訟律》解釋“過失殺”為:“謂耳目所不及,思慮所不至……及因擊禽獸以致殺傷之類,皆是。”唐律結構嚴謹,立法技術完善,為舉世公認。

(2)唐律的歷史地位

唐律是我國傳統法典的楷模,在中國法制史上具有繼往開來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唐代承襲秦漢立法成果,吸收漢晉律學成就,使唐律表現出高度的成熟性。唐律因具有傳統法律的典型性,故對宋元明清法律產生了深刻影響。

作為中華法系的代表作,唐律影響超越國界,對亞洲諸國產生了重大影響。朝鮮《高麗律》篇章內容都取法于唐律,日本文武天皇制定《大寶律令》也以唐律為藍本,越南李太尊時期頒布的《刑書》大都參用唐律。可見,唐律不僅對本國,而且在世界法制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4簡述隋唐時期的司法制度。

答:(1)隋唐時期的司法機構

中央司法機構

唐代沿襲隋制,皇帝以下設置大理寺、刑部、御史臺三大司法機構,執行各自司法職能。唐代中央或地方發生重大案件時,由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大理寺卿組成臨時最高法庭審理,稱為“三司推事”。

地方司法機構

唐代地方司法機關仍由行政長官兼理。州縣長官在進行司法審判時,均設佐、史協助處理。州一級設法曹參軍或司法參軍,縣一級設司法佐、史等。縣以下鄉官、里正對犯罪案件具有糾舉責任,對輕微犯罪與民事案件具有調解處理的權力,結果須呈報上級。

(2)訴訟審判制度

訴訟制度

唐代訴訟制度較前更加完備,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在起訴上,唐律規定,訴訟自下而上進行,即先向縣控告,再由縣而州,由州至中央大理寺,不能越級告訴或受理。唐律還規定了向皇帝直訴的制度,但由此而沖撞皇帝儀仗隊,或控告不實者,要受處罰。唐代還規定限制告訴的某些條款。

審判制度

審判制度的具體內容包括:注重口供與法定刑訊制度;具引律令正條定罪與出入人罪;宣讀判決與死刑復奏制度;嚴格規定刑罰執行程序。

(3)御史監察制度

中央設相對獨立的監察機構御史臺。其下設臺院、殿院、察院,分掌中央與地方監察職能。三院之中,臺院地位顯赫,設侍御史若干人,負責中央百官監察,參與重大案件審理。殿院設殿中侍御史若干人,負責糾察朝儀、巡視京都及朝會、郊祀等,以此維護皇帝尊嚴。察院設監察御史若干人,執掌地方州縣的監察工作。從唐太宗起,唐代設立十道監察區,每道設監察御史一人,定期巡視,發揮皇帝“耳目之司”的作用,糾舉地方官吏的不法和犯罪。

推薦閱讀
  1. 高銘暄《刑法學》(第7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視頻講解]
  2. 陳憲《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3. 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244二外英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4. 2020年英語專業考研基礎英語翻譯高分特訓100篇
  5. 北京大學數學系《高等代數》(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下冊)
  6.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法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大綱及指南》(第5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視頻講解】
  7. 郭士征《社會保障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8. 李彬《全球新聞傳播史(公元1500—2000年)》(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9. 趙振宇《現代新聞評論》筆記和考研真題(含典型題)詳解
  10. 平新喬《微觀經濟學十八講》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名校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11. 天津外國語大學448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12. 廈門大學244法語(二外)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13. 丁淦林《中國新聞事業史》(修訂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4. 王利明《民法》(第5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5. 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禾县| 汨罗市| 鄢陵县| 汉源县| 晴隆县| 远安县| 砀山县| 德惠市| 嘉义市| 六枝特区| 班戈县| 登封市| 永和县| 砚山县| 新干县| 东乌| 康平县| 桓仁| 德州市| 舟山市| 砚山县| 裕民县| 徐州市| 高台县| 建昌县| 贺州市| 门头沟区| 黄冈市| 青海省| 衡水市| 扬州市| 灵武市| 留坝县| 永仁县| 聂荣县| 益阳市| 宜阳县| 喜德县| 出国| 南皮县| 东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