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法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過關必做習題集(含歷年真題)
- 圣才電子書
- 7823字
- 2021-06-08 15:26:36
第八章 法律解釋和法律推理
一、不定項選擇題(下列四個備選項中有一個以上選項是正確的)
1法律解釋的合法性原則要求有權機關在作出法律解釋時( )。[2013年真題]
A.不得超越法定權限
B.應當遵循法定程序
C.對下位法的解釋不得與上位法相沖突
D.不得突破法律的基本原則和立法宗旨
【答案】ABCD
【解析】法律解釋應當符合法律的規定和基本精神。合法性原則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①應當按照法定權限進行解釋,不得越權解釋;②應當遵循法定程序;③遵循法律位階的要求,對下位法的解釋不得與上位法相沖突,所有法律解釋都不得違背憲法和憲法精神;④法律解釋作為對于法律規范的補充性說明,應與法律基本原則和法律的立法宗旨相一致,不得突破法律基本原則以及立法宗旨的限制。
2法律解釋的必要性表現在( )。[2004年真題]
A.法律規范的抽象性
B.法律術語、概念的多義
C.法律條文的公開性
D.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
【答案】ABD
【解析】法律解釋是對法律的應有含義所做的理解和說明。任何一項法律規范在作用于具體的人或事物的時候都經過必要的解釋,因為:①法律規范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經過解釋,才可以把抽象的規則轉化為具體規則,從而保證法律規范的具體適用。②法律規范體系往往是不完整的,存在缺陷和漏洞,需要進行法律解釋。法律體系不完整的原因主要包括:人類對社會客觀規律的認識能力的局限;立法過程中各種現實利益的博弈與協調;立法技術等原因造成的立法質量問題;語言自身所具有的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執法過程中對規范有意或無意的誤讀;社會的發展和急劇變化帶來的新問題和新挑戰。C項,法律條文的公開性未體現出法律解釋的必要性。
3法律解釋的意義通常在于( )。[2016年真題]
A.使抽象概念具體化
B.法律存在缺陷、漏洞,需要進行法律解釋
C.理解法律的意思統一
D.彌補法律滯后性的缺陷
【答案】ABCD
【解析】法律解釋是對法律的應有含義所做的理解和說明。法律解釋的意義有:①法律規范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它在具體適用過程中必然需要進行一定的加工,把一般性行為模式轉化為具體的行為模式,把抽象的規則轉化為針對具體人和事物的具體規則。②法律規范體系往往是不完整的,存在缺陷和漏洞,需要進行法律解釋。實踐中,法律條文相互重疊、沖突、矛盾,文字模糊,表述不清,該規定而未規定的情況在所難免。這種情況不可能完全通過修改法律的方式來解決,因此,法律解釋不僅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是長期需要的。故,當法律條文出現沖突、矛盾,文字模糊,表述不清等情況時,需要通過法律解釋來統一和解釋法律條文的意思,以及彌補因法律的滯后性而出現的缺陷。
4200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刑法第四百一十條規定的“非法批準征用、占用土地”的范圍作出了解釋,該解釋( )。[2019年真題]
A.屬于立法解釋
B.解釋的效力與刑法條文效力相同
C.與司法解釋的效力相同
D.效力具有普遍性
【答案】ABD
【解析】立法解釋專指國家立法機構對法律和地方性法規做出的解釋。在我國,它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對法律的解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其他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對其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的解釋。全國人大常委會該條文所作的解釋與其他刑法條文的效力相同,且具有普遍的約束力。C項,司法解釋是指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在適用法律、法規的過程中,對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規的問題所做的解釋,其效力低于立法解釋。
5在進行法律解釋時,將被解釋的法條與其他法條聯系起來,或與其在所屬的法律制度、法律部門和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聯系起來,理解和說明法律規范的內容屬于( )。[2001年真題]
A.文法解釋
B.歷史解釋
C.系統解釋
D.邏輯解釋
【答案】C
【解析】法律解釋有多種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文法解釋;②系統解釋;③歷史解釋;④目的解釋。
A項,文法解釋又稱語法解釋、文義解釋、文理解釋,即依照文法規則分析法律的語法結構、文字排列和標點符號等,以便準確理解法律條文的基本含義。
B項,歷史解釋是對某一法律規范產生、修改或廢止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歷史條件的研究作出說明,同時將新的法律規范同以往同類法律進行對照、比較,以闡明法律的意義。
C項,系統解釋是從某一法律規范與其他法律規范的聯系,以及它在整個法律體系或某一法律部門中的地位與作用,同時聯系其他規范來說明規范的內容和含義。本題中的解釋方法屬于系統解釋。
D項,邏輯解釋是指按照形式邏輯的規則和方法對法律所作的解釋。
6不拘泥于法條的字面含義,而是對各種價值、利益、行政進行綜合平衡和選擇的推理方式是( )。[2019年真題]
A.歸納推理
B.類別推理
C.類比推理
D.辯證推理
【答案】D
【解析】法律推理一般包括兩種類型,即形式推理和實質推理。形式推理又稱分析推理,是指運用演繹推理或歸納推理決定案件的方法。實質推理又稱辯證推理,是指側重對法律規范或案件事實的實質內容進行價值評價或者在相互沖突的命題之間進行選擇的推理。辯證推理不是從固定的概念或規則出發進行的推理。它是對各種價值、利益、政策進行的綜合平衡和選擇,屬于實踐推理。
7當與案件相關的法律條文內容之間發生沖突時,法官運用的法律推理方法是( )。[2014年真題]
A.演繹推理
B.歸納推理
C.類比推理
D.實質推理
【答案】D
【解析】實質推理又稱辯證推理,是指側重對法律規范或案件事實的實質內容進行價值評價或者在相互沖突的命題之間進行選擇的推理。實質推理主要適用于以下四種情況:①法律規定本身意義模糊;②存在法律漏洞;③同一位階的法律之間出現抵觸;④某些法律規定明顯落后于社會發展,出現“合理與合法”的沖突。
8在法律推理中,不針對思維的實質內容,只強調思維形式符合形式邏輯要求的推理有( )。[2012年真題]
A.辯證推理
B.演繹推理
C.歸納推理
D.類比推理
【答案】BCD
【解析】法律推理一般包括兩種類型,即形式推理和實質推理。BC兩項,形式推理又稱分析推理,是運用形式邏輯進行的推理一般是指演繹推理,也包括歸納推理。A項,實質推理又稱辯證推理,是指側重對法律規范或案件事實的實質內容進行價值評價或者在相互沖突的命題之間進行選擇的推理。D項,類比推理也是一種形式推理。在法學上也被稱為類推適用和比照適用,是指在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的情況下,比照相近的法律規定加以處理的推理形式。
9下列哪些情況下,法官需要采用實質推理的方法審理案件?( )[2009年真題]
A.法律規定本身的含義模糊
B.存在法律的空隙或法律漏洞
C.同一位階的法律規定之間存在沖突
D.案件事實難以查清
【答案】ABC
【解析】實質推理又稱辯證推理,是指側重對法律規范或案件事實的實質內容進行價值評價或者在相互沖突的命題之間進行選擇的推理。實質推理主要適用于以下四種情況:①法律規定本身意義模糊;②存在法律漏洞;③同一位階的法律之間出現抵觸;④某些法律規定明顯落后于社會發展,出現“合理與合法”的沖突。
10( )是形式邏輯推理方法的條件。[2007年真題]
A.法律規則規定明確,沒有含糊不清之處
B.體系一致,法律命題之間關系清楚
C.存在可以進行推理的大前提
D.法律體系完備,毫無空隙
【答案】ABD
【解析】形式推理是常見的法律推理,但形式推理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①作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和小前提是明確的;②無論是大前提之間還是小前提之間,抑或大前提和小前提之間,均沒有矛盾的命題;③法律體系完備,沒有空缺。
11在法律推理中,形式推理以下列條件為前提:第一,法律規則明白無誤,無含糊不清之處;第二,體系一致,毫無命題間的相互矛盾;第三,( )。[2002年真題]
A.體系完備,但有所空隙
B.雖體系不完備,但沒有空隙
C.體系完備,毫無空隙
D.體系不完備,留有空隙
【答案】C
【解析】形式推理是常見的法律推理,形式推理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①作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和小前提是明確的;②無論是大前提之間還是小前提之間,抑或大前提和小前提之間,均沒有矛盾的命題;③法律體系完備,沒有空缺。
二、名詞解釋
1無權解釋
答:無權解釋,也稱自行解釋或非正式解釋,是指一般個人、組織和學者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法律規定所做出的解釋。該解釋不具有法律上的約束力,不能作為法律適用的依據。這是根據法律解釋的效力的不同來劃分的,依據該標準劃分的法律解釋中與無權解釋相對應的為有權解釋。
2擴大解釋
答:擴大解釋,又稱擴充解釋,是指對法律規范所作的廣于法律條文的字面含義,以充分實現立法原意。包括對象擴張、行為方式擴張、主體擴張等。例如,我國《刑法》第341條(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品罪)中的“出售”解釋為包括“出賣和以營利為目的的加工利用行為”,這種解釋就是擴大解釋。
3司法解釋[2002年真題]
答:司法解釋,是指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在適用法律、法規的過程中,對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規的問題所做的解釋。這是狹義的司法解釋,它包括三種:①審判解釋,即最高人民法院對屬于審判工作中如何具體適用法律的問題所做的解釋;②檢察解釋,即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屬于檢察工作中如何具體適用法律的問題做出的解釋;③審判、檢察做出的聯合解釋,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具體適用法律的共同性問題所做的聯合解釋。廣義的司法解釋還包括其他各級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在處理具體案件中做出的解釋。
4行政解釋
答:行政解釋,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依法行使行政職權時對有關法律、法規如何具體應用問題所作的解釋。它包括兩種情況:①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對不屬于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法令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所做的解釋。②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門對地方性法規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所作的解釋。
5立法解釋
答:立法解釋泛指所有依法有權制定法律、法規的國家機關或其授權機關,對自己制定的法律、法規作出的解釋。在我國,它包括: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對法律的解釋;②國務院及其主管部門對自己制定的法規和規章的解釋;③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其他有權制定地方性法規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對其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的解釋。
6文理解釋
答:文理解釋又稱語法解釋或文義解釋,即依照文法規則分析法律的語法結構、文字排列和標點符號等,以便準確理解法律條文的基本含義。這種解釋以規則為中心,有利于防止出現恣意解釋等現象,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脫離法律的精神實質而陷于形式主義。
7歷史解釋
答:歷史解釋是對某一法律規范產生、修改或廢止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的歷史條件的研究作出說明,同時將新的法律規范同以往同類法律進行對照、比較,以闡明法律的意義。這種解釋方法強調依據立法史料,探求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時所依據的事實、情勢、目的等來探知立法意圖。
8目的解釋
答:目的解釋是指聯系法律的目的對法律所作的解釋。任何法律的制定都具有一定的立法目的。根據立法意圖解答法律疑問,是法律解釋的應有之義。這里的目的既包括當初立法時要達到的目的,又包括某一法律在現時條件下所要實現的目的。目的解釋是法律解釋方法的一種。
9法律推理
答:法律推理是人們從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前提推理得出某種法律結論的思維過程。無論是立法、執法、司法還是守法,都離不開法律推理。特別是在法律適用階段,法律推理幾乎成為法官審判活動的核心內容。
10類推
答:類推,又稱“類推適用”“比照適用”,是指法律適用機關在處理具體案件或問題時,援引最相類似或基本類同的法律規定,以解決疑難問題的推理。一般認為,類推屬于實質推理的一種形式。近代以來,有些國家實行罪刑法定主義,從法律上否定了刑事審判中的類推,但類推適用在實際上不可能取消。
三、簡答題
1簡述法律解釋的必要性。
答:法律解釋,是指對法律的應有含義所做的理解和說明。法律解釋的必要性在于:
(1)法律規范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它在具體適用過程中必然需要進行一定的加工,把一般性行為模式轉化為具體的行為模式,把抽象的規則轉化為針對具體人和事物的具體規則。
(2)法律規范體系往往是不完整的,存在缺陷和漏洞,需要進行法律解釋。造成法律體系不完整的原因是多重的,概括而言主要包括:①人類對社會客觀規律的認識能力的局限;②立法過程中各種現實利益的博弈與協調;③立法技術等原因造成的立法質量問題;④語言自身所具有的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⑤執法過程中對規范有意或無意的誤讀;⑥社會的發展和急劇變化帶來的新問題和新挑戰。正是由于這些原因,造成了法律體系的“不完整性”。這使得法律解釋在法律實施過程中的作用更為突出。
2法律解釋的合法性。[2017年真題]
答:法律解釋是指對法律的應有含義所做的理解和說明。在法律解釋制度的發展過程中,為了避免解釋的隨意性和混亂性,各國都逐步發展出一些有權解釋機構進行法律解釋的基本原則。其中,合法性原則是指法律解釋應當符合法律的規定和基本精神。它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1)應當按照法定權限進行解釋,不得越權解釋。例如,不能在沒有法律規定的情況下,運用法律解釋創制新的法律規范;如果法律之間或法律與法規之間出現沖突,不得運用司法解釋權來解決此類矛盾,而應當按照立法法的規定上報給有關機構進行解釋。
(2)應當遵循法定程序。
(3)遵循法律位階的要求,對下位法的解釋不得與上位法相沖突,所有法律解釋都不得違背憲法和憲法精神。
(4)法律解釋作為對于法律規范的補充性說明,應與法律基本原則和法律的立法宗旨相一致,不得突破法律基本原則以及立法宗旨的限制。
四、論述題
1論述法律解釋的基本原則。
答:法律解釋,是指對法律的應有含義所做的理解和說明。法律解釋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合法性原則
法律解釋應當符合法律的規定和基本精神。它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
①應當按照法定權限進行解釋,不得越權解釋。
②應當遵循法定程序。
③遵循法律位階的要求,對下位法的解釋不得與上位法相沖突,所有法律解釋都不得違背憲法和憲法精神。
④法律解釋作為對于法律規范的補充性說明,應與法律基本原則和法律的立法宗旨相一致,不得突破法律基本原則以及立法宗旨的限制。
(2)統一性原則
法制統一是法律體系的基本要求,這就要求我們:
①在整體把握法律體系的基礎上對具體條文進行解釋。
②所做的法律解釋要與法律體系的其他部分和整體相匹配。
③法律解釋的程序和技術要統一。
(3)合理性原則
合理是指合乎情理、公理和道理。合理性原則要求法律解釋應當:
①符合社會現實和公平正義的理念。
②符合公眾的道德觀念和良好風俗。
③符合客觀規律和社會發展趨勢。
④符合黨和國家的政策。
(4)連續性原則
法律解釋的連續性原則要求它具有歷史、現實和未來發展的多向度綜合考量。法律解釋應當結合立法時的歷史背景,深入了解立法意圖,把握立法原意和立法精神;同時要對當前社會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結構的變化和需求有清醒的認識,找出并分析需要解釋的條文與社會現實的關系;還要對未來社會發展的趨勢做出正確的判斷,通過法律解釋推動社會良性發展。
2試論法律推理的形式及作用。[2000年真題]
答:法律推理是指人們從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前提(法律事實、法律規范、法律原則、法律概念、判例等法律資料)推理得出某種法律結論的思維過程。
(1)法律推理的形式
法律推理一般包括兩種類型,即形式推理和實質推理。
①形式推理又稱分析推理,是指運用演繹推理或歸納推理決定案件的方法。形式推理包括以下兩種:
a.演繹推理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推理,主要表現為三段論推理,即法院有可以適用的法律規則或原則(大前提),通過審理確定的、可以歸入該規則或原則的案件事實(小前提),由此法院可以得出判決(結論)。演繹推理的關鍵在于“明確大小前提,并在二者之間建立恰當的關系”。
b.歸納推理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推理,即法院從一系列先前的法院判決或法律規范中歸納出可以適用于當前案件的規則或原則,在此基礎上運用演繹法作出判決。
形式推理是常見的法律推理,但形式推理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作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和小前提是明確的;無論是大前提之間還是小前提之間,抑或大前提和小前提之間,均沒有矛盾的命題;法律體系完備,沒有空缺。但實際情況卻表明,法律不可能是完備無缺的。
②實質推理又稱辯證推理,是指側重對法律規范或案件事實的實質內容進行價值評價或者在相互沖突的命題之間進行選擇的推理。
實質推理主要適用于以下四種情況:a.法律規定本身意義模糊;b.存在法律漏洞;c.同一位階的法律之間出現抵觸;d.某些法律規定明顯落后于社會發展,出現“合理與合法”的沖突。
(2)法律推理的作用
①法律推理是法學家和法律工作者在各自的工作中經常運用的一種思維方式,是實行法律,特別是司法機關適用法律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活動,從立法、執法、司法、對法律實施的監督以至一般公民的法律意識中,都有法律推理的活動。
②為了正確地適用法律,必須先確定案件事實,即對有關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證據要查證屬實,同時又必須確定適用于該案件事實的有關法律規定。然后,從已查證屬實的事實和已確定的法律規定出發推論出判決或裁決。
總之,法律推理在法律適用過程中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沒有法律推理,就沒有法律適用。
3簡述法律推理的基本原則和方法。[2005年真題]
答:法律推理是指人們從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前提(法律事實、法律規范、法律原則、法律概念、判例等法律資料)推理得出某種法律結論的思維過程。
(1)法律推理的基本原則
①法律推理要發現和擴充權利。法律明示的權利是不完全的,除了既有權利之外,還有其他將有、應有的權利。法律推理要以保護公民權利為目的,善于發現法律精神和法律原則中肯定會包容的權利。
②在私法領域,法律推理要實行自由推定——法不禁止即自由。在公民權利的領域,凡是法律沒有禁止的,就是允許的;只要沒有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就有權按照自己的意志進行活動。
③法律推理要體現保護社會弱者的原則。依據權利推理的原則和方法,在立法中,國家或者是制定專門的法律、法規,或者在憲法、行政法、民法、刑法、訴訟法等基本法律中列出一些條文,對社會弱者實行特殊的權利保護;在法律適用中,如在行政訴訟案件中,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等,以有效保護弱者(行政相對人)的合法利益。
④法律推理應當采取無罪推定。無罪推定是指被控犯罪的人在未被依法確定有罪之前,應當視為無罪的人。無罪推定是現代刑事訴訟關心人權的表現。
(2)法律推理的方法
法律推理一般包括兩種類型,即形式推理和實質推理。
①形式推理又稱分析推理,是指運用演繹推理或歸納推理決定案件的方法。
演繹推理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推理,主要表現為三段論推理,即法院有可以適用的法律規則或原則(大前提),通過審理確定的、可以歸入該規則或原則的案件事實(小前提),由此法院可以得出判決(結論)。演繹推理的關鍵在于“明確大小前提,并在二者之間建立恰當的關系”。歸納推理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推理,即法院從一系列先前的法院判決或法律規范中歸納出可以適用于當前案件的規則或原則,在此基礎上運用演繹法作出判決。
形式推理是常見的法律推理,但形式推理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a.作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和小前提是明確的;b.無論是大前提之間還是小前提之間,抑或大前提和小前提之間,均沒有矛盾的命題;c.法律體系完備,沒有空缺。
②實質推理又稱辯證推理,是指側重對法律規范或案件事實的實質內容進行價值評價或者在相互沖突的命題之間進行選擇的推理。
實質推理主要適用于以下四種情況:a.法律規定本身意義模糊;b.存在法律漏洞;c.同一位階的法律之間出現抵觸;d.某些法律規定明顯落后于社會發展,出現“合理與合法”的沖突。
- 首都師范大學資源環境與旅游學院840管理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20年社會工作碩士《331社會工作原理》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最新英語專業考研MTI(翻譯碩士)高分一本全
- 西安外國語大學448漢語寫作與百科知識[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吳式穎《外國教育史教程》課后習題詳解
- 考研高等數學精選習題集
- 李健《金融學》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616基礎法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山東大學432統計學[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20年英語專業考研基礎英語改錯高分特訓500句+100篇
- 華民《國際經濟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孟道驥《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第3版)(上冊)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王高雄《常微分方程》(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浙江工商大學811西方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