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法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11字
- 2021-06-08 15:11:26
第一部分 歷年真題及詳解
2000年同等學力申碩《法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真題及詳解
說明:從2012年開始,本考試已不再考查填空題、判斷題。
一、填空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法的自由,是指一定社會中人們受到法保障或得到法認可的按照自己的意志進行活動的人的( )。
【答案】權利
【解析】在法學上,自由表現了人與法律的關系,自由是法律上的權利,自由意味著做法律允許的行為,并使自由不超出法律的界限。即只有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才有自由,正如盧梭所言:我們生而自由,但無時無刻不在枷鎖之中。
2公元前513年,晉國趙鞅把前任執政范宣子所編刑書正式鑄于鼎上,公之于眾,史稱( )。
【答案】鑄刑鼎
【解析】公元前513年,晉國趙鞅把范宣子所著刑書刻在鼎上,公布了晉國的成文法律,又稱“鑄刑鼎”。鑄刑鼎是中國歷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動,對舊貴族操縱和使用法律的特權是嚴重的沖擊,是新興地主階級的一次重大勝利。成文法的公布,否定了“刑不可知,則威不可測”的舊傳統,明確了“法律公開”這一新興地主階級的立法原則,對于后世封建法制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3清代仿《明會典》編定《清會典》,計有康熙、雍正、乾隆、( )、光緒五部會典。
【答案】嘉慶
【解析】為了規范國家機關的組織、活動,加強行政管理,提高官吏的統治效能,自康熙朝開始,清廷仿效《明會典》編定《清會典》,記述各朝主要國家機關的職掌、事例、活動規則與有關制度。計有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光緒五部會典,合稱“五朝會典”,統稱《大清會典》。
4憲法修正案須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 )以上的多數通過。
【答案】三分之二
【解析】我國《憲法》第64條第1款規定,憲法的修改,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提議,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全體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通過。
5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組織結構上采取( )。
【答案】一院制
【解析】在代議機構的設置上,有的國家實行兩院制,有的實行一院制。我國實行的人民代表大會屬于一院制,是社會主義性質的代議制,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的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和授權。
6社會主義國家的政體都是( )政體。
【答案】共和制
【解析】政體是指擁有國家主權的統治階級實現其國家主權的宏觀體制。社會主義國家的政體都是共和政體,其政權組織形式都是人民代表制,這種單一化的政權組織形式是由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憲法原則所決定的。
7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在( )的前提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政策。
【答案】國家統一領導
【解析】民族區域自治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范圍內,以少數民族聚居區為基礎,建立相應的民族自治地方,并設立民族自治機關,行使憲法和法律規定的自治權的制度。
8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刑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依然可以依照刑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 )。
【答案】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解析】關于我國刑法的域外屬人效力,《刑法》第10條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犯罪,依照本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雖然經過外國審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國已經受過刑罰處罰的,可以免除或者減輕處罰。”
9因被勒索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 ),不是行賄。
【答案】沒有獲得不正當利益的
【解析】索賄是受賄人以公開或暗示的方法,主動向行賄人索取賄賂。因被勒索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沒有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不是行賄。索取他人財物的不論是否為他人謀取利益,均可構成受賄罪。
10民事權利根據其成立要件是否全部實現,可以分為( )和期待權。
【答案】既得權
【解析】既得權和期待權是按權利是否現實取得來劃分的,既得權是指已經取得并能享受其利益的權利,期待權是指因法律要件未充分具備而尚未取得的權利。如被繼承人沒有死亡,繼承人的繼承權就屬于期待權。
二、判斷題(每小題1分,共5分。判斷下列各命題是否正確,正確的用“A”表示,錯誤的用“B”表示)
1朱元璋修訂《明大誥》共五編。( )
【答案】B
【解析】朱元璋在修訂《大明律》的同時,為防止“法外遺奸”,又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間,親手訂立《御制大誥》《御制大誥續編》《御制大誥三編》《御制大誥武臣》等四編,統稱《大誥》共236條,具有同《大明律》相同的法律效力。《明大誥》集中體現了朱元璋“重典治世”的思想。
2國務院是中央人民政府即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
【答案】B
【解析】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
3國家主席、副主席每屆任期是五年,連續任職不得超過3屆。( )
【答案】B
【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是我國國家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機關,對內對外代表國家。國家主席、副主席由全國人大選舉產生。根據2018年《憲法修正案》的規定,《憲法》第79條第3款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副主席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據此,國家主席、副主席沒有任屆限制。
4牽連犯的表現形式之一為方法行為和結果行為的牽連關系。( )
【答案】A
【解析】牽連犯,是指犯罪的手段行為或者結果行為,與目的行為或者原因行為分別觸犯不同罪名的情況。牽連犯所包含的數個危害社會行為之間必須具有牽連關系。牽連的形式表現為三種:①目的行為與方法行為的牽連;②原因行為與結果行為的牽連;③復雜牽連犯在三個以上的犯罪行為中分別具有手段行為與目的行為、原因行為與結果行為的牽連關系。
5自然人的身體受到他人傷害,在一年內未提出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對其該項權利即不再予以保護。( )
【答案】A
【解析】《民法通則》第136條規定,以下四種情況適用1年訴訟時效:①身體受傷害要求賠償的;②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③延付或拒付租金的;④寄存財物被丟失或毀損的。
【說明】最新《民法總則》已刪除了短期訴訟時效的相關規定。
三、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法律責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實所引起的對損害予以賠償、補償或接受懲罰的( )。
A.不利后果
B.否定性評價
C.特殊義務
D.強制措施
【答案】A
【考點】法律責任的概念
【解析】法律責任是由于責任主體違反法定或約定的義務而必須承擔的具有直接強制性的特定義務。我國法理學者們通常把法律責任分成廣義法律責任和狹義法律責任兩類。按照這種區分,廣義的法律責任就是一般意義上的法律義務的同義詞;狹義的法律責任則是由違法行為所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
2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初具系統的封建成文法典為( )。
A.禹刑
B.呂刑
C.《法經》
D.《九章律》
【答案】C
【考點】戰國時期的主要變法活動及其成果
【解析】A項,“禹刑”,是夏代法律的總稱、泛稱。B項,周穆王為革新政治,推行了一系列改革的措施。在法律方面,命令呂侯作“呂刑”。C項,《法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傳統成文法典,是戰國時期魏國李悝在總結春秋以來各國公布成文法經驗的基礎上制定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系統的封建成文法典。D項,《九章律》在原秦律六篇《盜律》《賊律》《囚律》(又稱《網律》)《捕律》《雜律》《具律》的基礎上,增加《戶律》《興律》《廄律》三篇,形成九篇體例。漢《九章律》成為兩漢基本法律。
3北宋時期為加強地方司法監督,在州縣之上,設立( )。
A.提點刑獄司
B.三司推事
C.三司使
D.察院
【答案】A
【考點】宋代的司法制度
【解析】A項,宋太宗時期開始,州縣之上設立“提點刑獄司”,作為中央在地方各路的司法派出機構。提點刑獄司定期巡視州縣,監督審判,詳錄囚徒。凡地方官吏審判違法,輕者,提點刑獄司可以立即處斷;重者,上報皇帝裁決。
BC兩項,三司推事和三司使均是唐代的司法制度,唐代中央或地方發生重大案件時,由刑部侍郎、御史中丞、大理寺卿組成臨時最高法庭審理,稱為“三司推事”。有時地方發生重案,不便解往中央,則派大理寺評事、刑部員外郎、監察御史前往審理,為“三司使”。
D項,察院屬于唐、宋御史臺下屬機構之一。
4明代將傳統的御史臺改為( )。
A.大理寺
B.刑部
C.法部
D.都察院
【答案】D
【考點】明代的司法制度
【解析】明代把御史臺改稱都察院,擴大監察組織和職權,設立左右都御史及監察御史等官,負責糾舉彈劾全國上下官吏的違法犯罪,并且參與重大疑難案件的審判工作,監督法律的執行。都察院附設監獄,關押皇帝直接交辦的重要案犯。
5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的職權屬于( )。
A.全國人大
B.全國人大常委會
C.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
D.最高人民法院
【答案】A
【考點】全國人大的職權
【解析】根據我國現行《憲法》的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全國人大的主要職權是:①修改憲法,監督憲法的實施;②制定、修改基本法律;③選舉、決定和罷免最高國家領導人員;④決定國家重大問題;⑤監督由其產生的國家機關;⑥其他應當由它行使的職權。
6屬于國家機構重要組成部分的是( )。
A.人民
B.公民
C.國家元首
D.政黨
【答案】C
【考點】國家機構
【解析】國家機構是指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而建立起來的一整套有機聯系的國家機關的總和。根據《憲法》的規定,我國國家機構可分為國家權力機關、國家主席、國家行政機關、國家軍事機關、國家監察機關、國家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ABD三項均不屬于國家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7我國刑法規定的應當減輕或者免除刑罰的情節之一是( )。
A.防衛過當
B.未遂犯
C.自首犯
D.預備犯
【答案】A
【考點】正當防衛
【解析】根據《刑法》第20條的規定,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對不法侵害人所實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行為。對防衛過當,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B項,第23條第2款規定,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C項,第67條規定,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D項,第22條第2款規定,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8犯罪的特殊主體是指( )。
A.法律有特別規定的人構成的犯罪主體
B.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構成的犯罪主體
C.除具備一般主體條件外,還須具備特定的職務或者身份的人才能構成的犯罪主體
D.單位構成的犯罪主體
【答案】C
【考點】犯罪主體的特殊身份
【解析】特殊主體,是指刑法規定以特殊身份作為構成要件的犯罪主體。犯罪主體的特殊身份,是指刑法規定的影響行為人刑事責任的行為人人身方面特定的資格、地位或狀態。如國家工作人員、軍人、司法工作人員、男、女、親屬等。特殊主體是相對于一般主體而言的,是在具備刑事責任年齡、刑事責任能力這兩個主體一般要件的基礎上,還需要具有某種身份作為其構成要件的主體。
9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活動罪的主體是( )。
A.外國政府、集團
B.境外機構、組織、個人
C.境內機構、個人
D.境內外機構、組織、個人
【答案】D
【考點】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活動罪
【解析】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活動罪,是指境內外的機構、組織、個人資助境內的組織或者個人實施背叛國家罪、分裂國家罪、煽動分裂國家罪、武裝叛亂、暴亂罪、顛覆國家政權罪、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的行為。資助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是危害國家安全罪中的一種。
10( )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訴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
A.在訴訟時效進行中的任何時間
B.在訴訟時效期間的頭6個月
C.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
D.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90天
【答案】C
【考點】訴訟時效中止
【解析】訴訟時效中止是指在訴訟時效完成以前,因發生一定事由,使權利人不能行使權利,因而暫停計算訴訟時效期間,待中止事由消除后,繼續計算訴訟時效期間。《民法總則》第194條規定,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6個月內,因下列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①不可抗力;②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喪失代理權;③繼承開始后未確定繼承人或者遺產管理人;④權利人被義務人或者其他人控制;⑤其他導致權利人不能行使請求權的障礙。自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滿6個月,訴訟時效期間屆滿。
四、多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多選或少選均不得分)
1宋朝中央司法機關分別為( )。
A.審刑院
B.大理寺
C.刑部
D.御史臺
【答案】ABCD
【考點】宋代的司法制度
【解析】宋沿唐制,在中央設置大理寺、刑部、御史臺,分掌中央司法審判職權。宋太祖建隆年間為加強對中央司法機關的控制,另立審刑院,使“獄訟之事,隨(審刑院)官吏決劾”。從而使大理寺降為慎刑機關,“不復聽訊,但掌斷天下奏獄,送審刑院詳訖,同署以上于朝”。另外,地方上報案件必先送審刑院備案,后移送大理寺、刑部復審,再經審刑院詳議,交由皇帝裁決。這一制度雖有助于司法權集中于中央,但也加劇了審判的復雜化。
2大清民律草案包括( )。
A.總則
B.分則
C.物權
D.債
【答案】ACD
【考點】清末修律活動
【解析】《大清民律草案》是清廷于1911年8月完成的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專門的民法典草案,但并未正式頒布施行。《大清民律草案》共分總則、債、物權、親屬、繼承5編共1569條。它是仿照德、日民法典的體例和內容草擬而成。
3[已過時]六法全書體系包括以下( )層次。
A.關系法規
B.基本法典
C.判例
D.解釋例
【答案】ABCD
【解析】從規范上來說,六法體系包括以下幾個層次:基本法典(是憲法、民法、刑法和程序法等基本法典(行政法例外))、關系法規(是指圍繞基本法典而制定的低位階法規,如條例、細則、辦法等等)、判例、解釋例。
【說明】根據最新版考試大綱指南,該考點已刪除。
4我國選舉制度的基本原則有( )。
A.普遍性原則
B.間接選舉原則
C.平等性原則
D.無記名投票原則
【答案】ACD
【考點】我國選舉制度的基本原則
【解析】選舉制度是一國統治階級通過憲法和法律規定的關于通過投票選擇代議機關代表和國家公職人員的各項制度的總稱,是統治階級挑選本階級代表人物和優秀人物進入國家機關實現國家職能的重要手段和步驟。根據我國《憲法》和《選舉法》的規定,我國選舉制度的基本原則主要有以下幾項:①選舉權的普遍性原則;②選舉權的平等性原則;③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并用的原則;④秘密投票原則,又稱無記名投票原則。
5我國人民檢察院的職責包括( )。
A.法紀監督
B.偵查監督
C.審判監督
D.憲法監督
【答案】ABC
【考點】人民檢察院的職權
【解析】根據我國《憲法》和《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規定,人民檢察院主要有以下幾項職權:①法紀監督。主要內容有:a.對背叛國家、分裂國家以及嚴重破壞國家法律、政策、法令、政令統一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檢察權。這也稱特種法紀監督。b.對貪污、賄賂犯罪、國家工作人員的瀆職犯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報復陷害、非法搜查等案件進行立案偵查。c.對直接受理的案件決定是否逮捕、起訴。②偵查監督。包括對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進行審查,決定是否逮捕、起訴或不起訴;對公安機關的偵查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③公訴和審判監督。指人民檢察院對刑事案件提起公訴;支持公訴;對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是否合法進行監督;如認為人民法院的判決和裁定確有錯誤,可以依法提出抗訴。④對刑事案件判決、裁定的執行和監獄、看守所的活動是否合法進行監督。
D項,憲法監督權屬于全國人大的職責,人民檢察院不具有憲法監督權。
6[已過時]特別刑法的含義是( )。
A.作為現行刑法的對稱
B.作為單行刑法的對稱
C.作為普通刑法的對稱
D.作為附屬刑法的對稱
【答案】AC
【解析】刑法可以分為普通刑法和特別刑法,普通刑法即刑法典,又稱主刑法;特別刑法是指僅適用于特定的人、時、地、事的刑法,又稱輔刑法。在我國,也就是指單行刑法和附屬刑法。
【說明】根據最新版考試大綱指南,該考點已刪除。
7結合犯的特征是( )。
A.數個獨立的具體犯罪的結合
B.數個獨立的具體同種犯罪的結合
C.數罪的結合形成一個新罪
D.數罪的結合基于刑法分則的規定
【答案】ACD
【考點】處斷的一罪
【解析】結合犯是指基于刑法明文規定的具有獨立構成要件且性質各異的數個犯罪(即原罪或被結合之罪)之間的客觀聯系,并依據刑事法律的明文規定,將其結合成為另一包含與原罪相對應的且彼此相對獨立的數個構成要件的犯罪(即新罪或結合之罪),而行為人以數個性質不同且能單獨成罪的危害行為觸犯這一新罪名的犯罪形態。我國刑法中,有牽連型的結合犯和包容型的結合犯。
8[已過時]偷稅的行為,情節嚴重的構成犯罪。情節嚴重指( )。
A.行為人偷稅款數額占應納稅額的10%以上并且偷稅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
B.行為人偷稅款數額占應納稅額的30%以上并且偷稅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
C.行為人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多次行政處罰后又偷稅的
D.行為人因偷稅被稅務機關給予兩次行政處罰后又偷稅的
【答案】無(原答案為AD)
【解析】《刑法》第201條規定,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10%以上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30%以上的,處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有第1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5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2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說明】現行《刑法》未規定情節嚴重的具體情形。
9專利權的客體是受專利法保護的發明創造,包括( )。
A.藥品
B.集成電路布局設計
C.產品外觀設計
D.植物新品種
【答案】AC
【考點】不受專利法保護的智力成果
【解析】B項,2001年,中國頒布實施《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和《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實施細則》,賦予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保護。集成電路布圖設計是獨立的知識產權客體,不受專利法的保護。D項,《專利法》第25條規定,對下列各項,不授予專利權:①科學發現;②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③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④動物和植物品種;⑤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⑥對平面印刷品的圖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結合作出的主要起標識作用的設計。對前款第④項所列產品的生產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規定授予專利權。
10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 )。
A.債權
B.國有土地使用權
C.林木
D.儲蓄存款
【答案】ABCD
【考點】遺產
【解析】根據我國《繼承法》第3條的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①公民的收入;②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③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④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⑤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⑥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⑦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條規定,公民可繼承的其他合法財產包括有價證券和履行標的為財物的債權等。國有土地使用權是個人的一項財產權利,屬于公民的合法財產,可以作為遺產繼承。
五、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5分)
1法系
答:法系是根據歷史淵源、歷史傳統、存在樣式和運行方式的不同而對當今法律制度做出的分類。按照法學界的通說,資本主義國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為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大陸法系又稱羅馬法系、民法法系、法典法系或羅馬—日耳曼法系,是承襲古羅馬法的傳統,仿照《法國民法典》和《德國民法典》的樣式而建立起來的各國法律制度的總稱。英美法系又稱普通法系、盎格魯—撒克遜法系或判例法系,是承襲英國中世紀的法律傳統而發展起來的各國法律制度的總稱。一個法系的確立需要兩個基本條件:①具有自己鮮明特點的某一國家的法律制度對其他國家具有較大影響;②一些國家仿效或者直接移植這一國家的法律制度,成為該類法律制度中的一員。
2九卿“圓審”
答:九卿“圓審”,又稱九卿會審或圓審,是明代重要的復審制度,凡是地方上報的重大疑難案件,經過二審后罪犯仍不服判決者,則由六部尚書、大理寺卿、左都御史、通政使九卿聯合審判,最后報奏皇帝裁決。《明史·刑法志》:“二次翻異不服,則具奏,會九鞠之,謂之圓審。”九卿會審較之三法司會審,涉及官司范圍更廣,但會審判決的執行仍須由皇帝最后核準。
3選舉制度
答:選舉制度是一國統治階級通過憲法和法律規定的關于選舉代議機關代表和國家公職人員的各項制度的總稱,是統治階級挑選本階級代表人物和優秀人物進入國家機關實現國家職能的重要手段和步驟。近代選舉制度有三個特點:①被選舉者往往是代議機關的代表或議員;②形式上采用普選制;③有一套比較完整的法律規范作指導。
4意外事件
答:意外事件又稱“意外事故”,指行為在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果,但不是出于行為人的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預見或者不能抗拒的原因引起的,不認為是犯罪。意外事件是對犯罪概念和犯罪構成的必要補充。根據我國《刑法》第16條的規定,意外事件的成立,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①行為在客觀上造成了損害結果;②行為人在主觀上沒有罪過,即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③損害結果的發生是由于不能預見的原因所造成的。
5代位繼承
答:代位繼承,是指在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情況下,該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替該子女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法律制度。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子女是被代位人,其晚輩直系血親是代位繼承人。其適用條件是:①被代位人必須先于被繼承人死亡。②被代位人只限于被繼承人的子女。被繼承人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子女、有扶養關系的繼子女和人工生育的子女。③代位繼承人必須是被代位人的晚輩直系血親。④被代位人沒有喪失繼承權。⑤代位繼承人在繼承開始時生存或已受胎,即具有繼承能力。⑥代位繼承只能適用于法定繼承,而不適用于遺囑繼承和受遺贈。
六、簡答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1簡述平等是法的重要價值。
答:平等,即同等對待的意思。平等包括形式平等和實質平等。形式平等,就是不考慮主體本身各種自然的、社會的、歷史的和現實的具體情況差別而適用同一評價和處遇標準,即無差別對待。實質平等,就是考慮主體本身的各種自然的和社會的、歷史的和現實的各種具體情況與境遇的差別事實,而相應地適用差別性的評價和處遇標準,即有差別地對待,以使有差別的主體之間在事實上和實質上能夠得到真正同等的對待。
(1)平等在法律層面包括以下方面:
①當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
②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平等地享有權利履行義務。
③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
(2)平等是法律追求的重要價值之一,《憲法》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規定進去,就表明了平等在法律中的重要作用,無論是民法還是刑法,均將平等原則作為其基本原則加以規定,更是將平等具體化到日常生活中去。
(3)現代社會是民主社會,是理性社會,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凌駕于他人之上,平等是法的其他價值的基礎,失去了平等,我們將會倒退到以前的身份社會,沒有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公平正義、自由等其他價值的實現,個人利益也就不會得到保護。
2[已過時]簡述馬錫五審判方式。
答:(1)馬錫五審判方式
馬錫五自兼任陜甘寧邊區隴東分庭庭長后,采取巡回審判方式,依靠群眾,深入進行調查研究,運用審判與調解相結合的方法,糾正了一審判決中的若干錯案,及時審結了一些纏訟多年的疑難案件,減輕了人民的訴訟負擔,因而被群眾稱作“馬青天”,邊區政府稱之為“馬錫五審判方式”。馬錫五審判方式是把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創造性地運用到審判工作中去的司法民主的嶄新形式,也是從一系列司法案件中總結歸納出的經驗成果。
(2)馬錫五審判方式的基本特點
①實事求是、客觀、全面、深入地進行調查研究,反對主觀主義的審判作風。
②認真貫徹群眾路線,緊緊依靠群眾,實行審判與調解相結合。
③堅持原則,忠于職守,嚴格依法執法。
④實行簡便利民的訴訟手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說明】根據最新版考試大綱指南,該考點已刪除。
3[已過時]簡述我國憲法實施的監督制度的主要特點。
答:憲法監督,是指特定的機關依據一定的程序,審查和裁決法律、法規和行政命令等規范性文件和特定主體行為是否違憲,以維護憲法權威,保障公民權利與自由的制度。我國實行最高權力機關監督憲法實施的制度。我國憲法監督體制的特點主要有:
(1)從憲法監督的機關看,我國憲法監督屬于代表機關監督體制。
(2)從合憲審查的方式看,我國憲法監督采取事前審和事后審相結合的方法。
(3)從對違憲的制裁措施看,我國憲法監督采取撤銷違憲法律、不批準違憲法案和罷免違憲責任者的職務等措施監督憲法實施。
【說明】根據最新版考試大綱指南,該考點已刪除。
4簡述合同詐騙罪與合同糾紛的區別界限。
答: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合同詐騙罪與合同糾紛的區別如下:
(1)動機目的不同
合同詐騙罪的行為人只想單方面享受合同所規定的權利而不履行合同義務,根本沒有履行合同的意思;合同糾紛當事人不具備故意騙取和非法所有、占有的目的和動機。
(2)履約能力和履約行為不同
由于合同糾紛的雙方當事人是為了謀求合法經濟利益而簽約的,因此,他們在簽約時,一般都具有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或擔保;而利用合同詐騙的行為人有的根本沒有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或擔保,有的雖然具有實際履約能力,但根本無履行合同的誠意,不會實施任何有實際意義的履約行為。
(3)后果不同
合同糾紛的當事人為了按時履約,往往將貨款用于購買原材料,支付工人工資、運輸費用等合理開支上,一般都是為了履約而創造條件;而合同詐騙犯罪行為人由于具有非法所有、占有他人財物的故意,一旦非法取得了他人財物的控制權,便任意揮霍,或用來償還其他債務,或非法用于其他經營,甚至有的攜款潛逃,根本不打算歸還。
七、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試論法律推理的形式及作用。
答:法律推理是指人們從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前提(法律事實、法律規范、法律原則、法律概念、判例等法律資料)推理得出某種法律結論的思維過程。
(1)法律推理的形式
法律推理一般包括兩種類型,即形式推理和實質推理。
①形式推理又稱分析推理,是指運用演繹推理或歸納推理決定案件的方法。形式推理包括以下兩種:
a.演繹推理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推理,主要表現為三段論推理,即法院有可以適用的法律規則或原則(大前提),通過審理確定的、可以歸入該規則或原則的案件事實(小前提),由此法院可以得出判決(結論)。演繹推理的關鍵在于“明確大小前提,并在二者之間建立恰當的關系”。
b.歸納推理是從個別到一般的推理,即法院從一系列先前的法院判決或法律規范中歸納出可以適用于當前案件的規則或原則,在此基礎上運用演繹法作出判決。
形式推理是常見的法律推理,但形式推理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作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和小前提是明確的;無論是大前提之間還是小前提之間,抑或大前提和小前提之間,均沒有矛盾的命題;法律體系完備,沒有空缺。但實際情況卻表明,法律不可能是完備無缺的。
②實質推理又稱辯證推理,是指側重對法律規范或案件事實的實質內容進行價值評價或者在相互沖突的命題之間進行選擇的推理。
實質推理主要適用于以下四種情況:a.法律規定本身意義模糊;b.存在法律漏洞;c.同一位階的法律之間出現抵觸;d.某些法律規定明顯落后于社會發展,出現“合理與合法”的沖突。
(2)法律推理的作用
①法律推理是法學家和法律工作者在各自的工作中經常運用的一種思維方式,是實行法律,特別是司法機關適用法律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活動,從立法、執法、司法、對法律實施的監督以至一般公民的法律意識中,都有法律推理的活動。
②為了正確地適用法律,必須先確定案件事實,即對有關案件真實情況的一切證據要查證屬實,同時又必須確定適用于該案件事實的有關法律規定。然后,從已查證屬實的事實和已確定的法律規定出發推論出判決或裁決。
總之,法律推理在法律適用過程中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沒有法律推理,就沒有法律適用。
2試論我國繼承法的基本原則。
答:繼承制度的基本原則是處理繼承問題必須遵循的普遍適用的準則,其既是繼承立法的指導思想,也是解釋、適用《繼承法》的依據和出發點。我國繼承制度的基本原則有:
(1)保護公民私有財產繼承權原則
保護公民私有財產繼承權原則,既是繼承法的目的和任務,也是繼承法的首要原則。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的繼承權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
①法律確認公民的私有財產繼承權,保護其不受非法侵害。
②在公民的繼承權受到侵害時,法律予以救濟,國家以其強制力予以保護。
(2)繼承權平等原則
繼承權平等原則是我國《憲法》規定的平等權在繼承法中的落實,也是民法上平等原則的具體化。繼承權平等原則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①繼承權男女平等。
②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的繼承權平等。
③養子女和親生子女繼承權平等。
④同序的繼承人繼承遺產的權利平等。
(3)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
權利和義務相一致的原則主要表現在:
①繼承人的范圍、繼承順序的劃分,除依據血緣關系和親屬關系以外,還依據權利義務關系。
②有扶養能力而不盡扶養義務的繼承人,應當不分或少分遺產。
③繼承人對被繼承人有遺棄、虐待、甚至故意殺害的行為的,其繼承權依法喪失。
(4)限定繼承原則
我國《繼承法》實行限定繼承原則,即繼承人得僅于被繼承人財產的范圍內承擔其義務。該原則的確立是為了打破傳統上的“父債子還”原則。
(5)養老育幼、保護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的利益原則
養老育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繼承法也把它作為一項重要原則。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分配遺產時應當適當予以照顧。對于未出生的胎兒,要保留其繼承份額。對于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被繼承人必須為其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
(6)互諒互讓、團結和睦原則
繼承人應當本著互諒互讓、和睦團結的精神,協商處理遺產繼承問題。分割遺產時適當考慮各繼承人的經濟狀況、與被繼承人的關系、對家庭的貢獻等各種因素,互相協商確定各自的繼承份額。
- 戴海崎《心理與教育測量》(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闞建全《食品化學》(第2版)配套題庫【考研真題精選+章節題庫】
- 中國傳媒大學817綜合考試[藝術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440新聞與傳播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考研單詞:世界記憶大師教你高效記憶
- 中國傳媒大學815新聞實務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6小時高清視頻】
-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334新聞與傳播專業綜合能力[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國際關系學院英語語言文學841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綜合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考研政治重難點答疑手冊
- 馮忠良《教育心理學》課后習題詳解
- 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聯考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408)操作系統考點歸納與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中山大學外國語學院837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全國名校出版碩士《441出版專業基礎》[專業碩士]考研真題及詳解(含武大、中傳等)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外語學院773基礎法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江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357英語翻譯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