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狄克《微觀經(jīng)濟學》(第8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16字
- 2021-06-08 15:19:59
第2篇 生產(chǎn)者、消費者與競爭性市場
第3章 消費者行為
3.1 復習筆記
1消費者偏好
(1)偏好的基本假定
①完備性。偏好是完備的,消費者可以對所有可能的籃子進行比較和排序。所以,對于任何兩個市場籃子A和B,消費者要么偏好其中的A,要么偏好其中的B,要么覺得兩者無差異。
②可傳遞性。偏好的可傳遞性意味著如果消費者在市場籃子A和B中更偏好A,在B和C中更偏好B,那么消費者在A和C中就更偏好A。
③越多越好。商品被假定為是合意的,也就是好的。這樣,消費者總是偏好任何一種商品多一點,而不是少一點。另外,消費者是永不滿足的,多總是好的,哪怕只多一點點也好。
(2)無差異曲線
無差異曲線用來表示使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不同數(shù)量組合的一簇曲線。或者說,它表示能給消費者帶來同等效用水平和滿足程度的兩種商品的不同數(shù)量的各種組合。無差異曲線向右下方傾斜,并且彼此不能相交。
(3)序數(shù)排列和基數(shù)排列
序數(shù)排列是將市場籃子按照消費者偏好程度由高及低進行排序的,但它并沒有表明一個市場籃子在多大程度上比另一個籃子更受到偏好。與序數(shù)排列不同,當經(jīng)濟學家起初研究效用以及效用函數(shù)的時候,他們希望個人的偏好能夠量化或者以基本單位加以度量,這樣就能提供一個可以在人與人之間進行比較的排序,此即基數(shù)排列的核心思想。基數(shù)排列可以描述一個市場籃子在多大程度上比另一個市場籃子更受偏好。
(4)邊際替代率
邊際替代率指在保持效用不變的條件下,消費者每得到額外一單位商品甲之后而必須放棄的商品乙的最大數(shù)量。當沿著一條無差異曲線下移時,邊際替代率遞減。當存在著一個遞減的邊際替代率的時候,無差異曲線是凸的。
(5)完全替代品和完全互補品
當一種商品對另一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是一個常數(shù)時,這兩種商品是完全替代品,即描繪這兩種商品消費的權衡抉擇的無差異曲線為斜率為負的直線。
當兩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為零或無窮大且無差異曲線為直角形狀時,它們就是完全互補品。
2預算約束
(1)預算線
預算線代表了消費者用盡其所有收入購買的商品的所有組合。當消費者收入增加時,預算線外移;但是,當一種商品的價格(假設在橫軸上)有變化,而收入和另一種商品的價格保持不變時,預算線會以某個固定的點(在縱軸上)為軸心而旋轉(zhuǎn)。
(2)收入和價格變化的效應
收入上的變化改變了預算線的縱向截距,而并不改變斜率(因為兩種商品的相對價格都不曾有過變化)。
如果一種商品的價格發(fā)生變化,而另一種商品的價格保持不變,那么預算線的縱向或橫向截距保持不變,但斜率發(fā)生變化。如果兩種商品的價格都有變化且價格之比保持不變,則由于預算線的斜率等于兩種價格之比,斜率保持不變。而預算線的截距必須移動,以使新的預算線平行于舊的預算線。
(3)消費者的購買力
消費者購買力指通過購買商品和服務以獲得效用的能力,購買力不僅取決于收入,也取決于商品的價格。例如,由于消費者收入增加了一倍,或者由于他所購買的所有商品的價格下降了一半,其購買力都可以翻一番。
3消費者選擇
(1)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兩個條件
假設消費者是按理性的方式進行選擇的,即他們選擇商品的動機是:在可使用的、有限的既定預算下,使他們能獲得的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的市場籃子必須滿足兩個條件:①它必須位于預算線上;②它必須給予消費者最偏好的商品和服務組合。這兩個條件使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問題簡化為在預算線上選一個最優(yōu)點的問題。
(2)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
消費者效用最大化的條件可以簡化為:邊際收益=邊際成本。邊際收益,即額外1單位商品的消費所對應的收益,邊際收益是以MRS來度量的。邊際成本,即額外1單位商品的消費所對應的成本,也可以指消費者增加一單位該商品的消費所必須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數(shù)量,邊際成本是以預算線斜率的數(shù)值來度量的。
(3)角點解
面對預算線AB,一個人選擇只購買一種商品,而不購買另一種商品的情況被稱作是一個角點解。當一種商品不被消費時,被選擇的市場籃子中某件商品的邊際替代率并不等于預算線的斜率。
4顯示偏好
(1)顯示偏好
如果A組合價格高于或等于B組合,而消費者卻選擇A組合而不選B組合,很明顯地,消費者偏好A組合,亦即有選擇的組合可顯示消費者的真正偏好。此種反推的方法即稱為顯示偏好。顯示性偏好理論表明,可以利用消費者在價格和收入變動時作出的選擇來確定他們的偏好。
(2)兩部收費制
兩部收費制指消費者為購買某種產(chǎn)品或服務要支付兩部分費用,一部分為“注冊費”,用于購買“消費權”;另一部分為“使用費”,用于直接按數(shù)量購買產(chǎn)品和服務。“兩部收費制”較常用于電信、零售、旅游、娛樂等行業(yè)。
5邊際效用與消費者選擇
(1)效用和效用函數(shù)
效用是消費者從一個市場籃子中得到的滿足程度的數(shù)值表示。效用完全是一種主觀的心理評價,它和人的欲望聯(lián)系在一起。
給每個市場籃子一個效用水平,這樣如果市場籃子A比市場籃子B更受到偏好,那么A的數(shù)值就會比B的大,通過這一途徑便可以獲得一個效用函數(shù)。例如效用函數(shù)U(F,C)=FC表示,從消費F單位食物和C單位衣服之中獲得的滿足程度是F和C的乘積。
(2)邊際效用和邊際效用遞減
邊際效用度量了從消費一種商品的一個額外的數(shù)量中所獲得的額外的滿足。邊際效用服從邊際效用遞減規(guī)律,即隨著一種商品的消費數(shù)量的增長,該商品額外數(shù)量的消費所帶來的效用增加值將越來越小。
(3)運用效用函數(shù)方法時,如果消費者消費兩種商品,當兩種商品的邊際效用之比(邊際替代率)等于價格之比時,效用最大化便實現(xiàn)了。
6生活成本指數(shù)
(1)消費者價格指數(shù)
消費者價格指數(shù),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chǎn)品及勞務價格變動的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2)理想生活成本指數(shù)
理想的生活成本指數(shù)是指以當前價格達到一個給定效用水平所花成本相對于以基期價格達到相同效用所花成本的比值。
(3)拉氏指數(shù)
拉氏指數(shù)表示以當期價格購買一個基期選定的商品組合的成本相對于以基期價格購買同一組合的成本的比值。拉氏指數(shù)強調(diào)購買基期固定商品組合的成本。
(4)帕氏指數(shù)
帕氏指數(shù)與拉氏指數(shù)相對,計算以當期價格購買當期選定的一個商品組合的成本相對于用基期價格購買同一組合的成本的比值。帕氏指數(shù)注重的是購買一個固定現(xiàn)期商品組合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