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道俊《教育學》(第7版)配套題庫【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3772字
- 2021-06-03 18:38:47
第1章 教育的概念
1什么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它和教育過程基本要素有何關系和意義?
答:(1)教育的質的規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這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這一規定性是教育這一社會現象與其他社會現象的根本區別。這一質的規定性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①教育是一種社會現象,它產生于社會生活的需要,而歸根到底產生于生產勞動。
②教育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一種現象,在其他動物界是沒有的。
③教育作為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有目的的。是否有目的地培養人是教育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的根本區別。
④教育是人類社會的永恒范疇,與人類社會共始終。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對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作用也就越來越顯著。
(2)和教育過程基本要素的關系和意義
教育的質的規定性對教育的基本要素有著重要的意義,教育的質的規定性——有目的地培養人——指出了教育活動的性質(社會活動)、主體(培養者和被培養者)、客體(活動內容和方式)、目的(培養人),這蘊含著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教育活動方式,它們是教育活動最原初、最簡單、最核心、最基礎的存在形態。教育的基本要素與教育的質的規定性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①教育者是參與教育活動、與受教育者在教學或教導上互動,對受教育者德智體美行等方面的發展產生影響的人,一般主要是指教師。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處于領導者、設計者、引導者的地位。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主體,缺失了教育者,教育活動不可能展開,學習者也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指導,無法實現教育的質的規定性——有目的地培養人。
②受教育者是指參與教育活動、與教育者在教學和教導上互動,以期自身在語言、知識、智慧、學業、品德、審美和體魄等方面獲得發展的人,一般主要是指學生。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對象、學習的主體。教育者的教育活動只能引導和促進受教育者的發展,不能替代受教育者的發展。缺失了受教育者,教育活動就失去了對象,無的放矢,無法實現教育的質的規定性——有目的地培養人。
③教育內容是指教育者引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學習的前人積累的經驗,它主要是根據教育目的和青少年學生發展的特點選編的、最有教育價值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一般體現為課程、教科書、教學參考資料;但教育活動過程中,教育者自身所擁有的知識、經驗、言談舉止、思想品質和工作作風,以及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探討和交流所涉及的各種經驗、見聞與事物也是影響受教育者學習的重要內容,所以,教育內容實際上包含書本知識和實際經驗兩個相互聯系的方面。缺失了教育內容,教育活動就成了無米之炊、無源之水,再好的教育意圖、發展目標,都無法實現,遑論有目的地培養人。
④教育活動方式是教育者引導受教育者學習教育內容所選用的交互活動方式。作為有目的地培養人的活動,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動的主體,教育內容是師生傳承的精神客體,要使三者形成一個有目的地培養人的活動,必須選用并通過一個中介,即教育活動方式才能實現。教育活動方式對于教育的質的規定性的意義在于,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的教育內容需要經過教育活動的中介作用才能轉化為個體素質,實現培養人的目的。
2古代教育與現代教育有哪些異同?
答:古代教育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教育,現代教育包括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的教育,其異同具體分析如下:
(1)古代教育與現代教育的相同之處
①二者都是為了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促進新一代的成長。在教育內容方面,古代教育和現代教育都是為了將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下一代,維系和延續人類社會,同時使新生一代成長為社會化的人。
②二者都是根據當時社會階級或是國家的教育目的來培養人的。在人類歷史的各個階段,不同的社會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而無論什么時候的教育都要根據當時階級或政府的教育目的來培養人。
③二者都包含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統在古代和現代的教育中都是存在的。雖然其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各不相同,但基本的功能和作用都是一樣的。
(2)古代教育與現代教育的不同之處
①教育目的不同。在古代社會,教育主要是培養生產者和各種官吏,關注人某一方面的發展。而現代教育不僅培養管理者,還要培養技術人員和具有文化技能的熟練工人,同時更加注重人的全面發展。
②教育內容不同。教育內容是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古代的教育內容往往比較淺顯、狹窄,這與當時的社會發展水平是相一致的。而到了現代,伴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內容亦豐盈而科學。
③教育方式方法不同。原始社會是口耳相授,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大多采用灌輸式教學,而到了現代,人們逐漸認識到科學教育方法的積極作用,諸如啟發引導、因材施教等一系列方式方法得到應用。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古代教育與現代教育的異同,從而在了解過去教育狀況的基礎上,進一步展望未來。
3在現代教育的發展過程中,人的地位和價值將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答:(1)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
現代教育一方面是指教育發展歷史進程中的一個階段,是從古代教育發展而來;另一方面是指它體現了教育現代化過程中教育呈現出的一些趨勢,是現代教育一些特征的集中反映。其發展趨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現代教育更傾向于為現代經濟發展、社會發展服務。現代教育是現代化生產的產物,為現代生產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為其服務的、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②現代教育傾向于發展終身教育。體系完整的、先進的終身教育思想逐步代替了一次性的傳統學校教育觀念,并以此作為主導教育思想,從而促使現代教育向終身教育發展。
③現代教育正朝著未來理想教育的方向發展。理想教育強調教育要以人為本、為人的發展服務,要促進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現代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趨勢。
總之,現代教育正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使現代教育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為社會培養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設者。
(2)現代教育發展過程中人的地位和價值的變化
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使人的地位和價值發生相應的變化,主要是人的主體地位更被關注,強調以人為本、為人的發展服務,從而促進人全面而自由地發展。
4為什么人們對教育會有不同的界定?其中是否蘊含著不同的教育觀念?
答:(1)人們之所以對教育會有不同的界定,其主要原因包括:
①不同的人立場和視角不同。人們站在不同的立場上,出于某些需要,從不同的角度看待教育活動或教育系統,就會對教育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如教育目的的社會本位論者涂爾干認為:“教育就是系統地將年輕一代社會化”;而教育目的個人本位論的代表者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經驗之不斷改造”。
②個人的經驗和所處的環境不同。人們對教育的正確認識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教育首先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紛繁復雜的教育現象,只有透過現象,分析、研究其本質,才可能全面而正確的對教育進行界定。但是由于歷史和環境的局限性,使得人們在不同的時期會對教育存在一些片面的認識,使得人們對教育的界定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2)對教育的不同界定是蘊含著不同的教育觀念的。陶行知認為教育是依據生活、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康德認為教育是由個體自我設計、自我選擇、自我構建、自我評價的過程。由此可見,不同教育觀念對教育的界定有重要的影響。
5你對教育有何認識?同意本書對教育概念的界定嗎?曾經有一種說法:教育是一定社會(階級)對人的身心發展所施予的影響,使其成為一定社會(階級)所需的人。你認同嗎?在你看來應當如何理解和表述教育的概念?
答:(1)我認為教育是人類生活延續和更新的需要,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我同意書中對教育概念的界定,教育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是教育者引導受教育者傳承經驗的互動活動,是教育者激勵教導受教育者自覺學習和自我教育以促進其身心發展的活動。
(2)我認同“教育是一定社會(階級)對人的身心發展所施與的影響,使其成為一定社會(階級)所需要的人”這一說法,理由是:
①教育本質上是一種社會活動,是隨著生產力和社會的逐步發展,是從人所有的社會活動中逐漸分化的一個具體領域活動,是以教育人、培養人為目的的活動,它必然由一定主體所主導,有一定目的,上述說法指出了教育的社會屬性,即教育是一定社會(階級)對人的身心發展所施與的影響。
②無論我們承認與否,人在家庭中、學校里、親友間、社會上所受到的各種影響以及人自身對受到的影響自覺地做出認識、選擇、應對、自我教育、自我建構等都是為了發展自身,適應社會,都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著自身的社會化。從這一角度,教育最原始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使人成為一定社會(階級)所需要的人。
(3)在我看來,教育的概念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方面來理解。廣義上,凡是有目的地增進人們的知識和技能,影響人們的思想品德,增強人的體質的活動,不論是有組織的或是無組織的,系統的或是零碎的,有教育者教導的或是自我教育的都是教育。狹義的教育是指專門組織的教育,主要是指學校教育,它是根據一定社會的現實和未來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受教育者主動地學習,積極進行經驗的改組和改造,促使他們提高素質、健全人格的一種活動,以便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適應一定社會的需要,促進社會的發展,追求和創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811民法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20年考研政治紅寶書專家解析及復習思路
- 2020年教育碩士《教育綜合》復習全書【核心講義+考研真題詳解】
- 程佩青《數字信號處理教程》(第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金融碩士(MF)《431金融學綜合》[專業碩士]名校考研真題與典型題詳解
- 2015年法律碩士(法學)聯考歷年真題精解及考前5套題
- 馮達文《新編中國哲學史(下冊)》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周健臨《管理學教程》(第3版)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 考研數學(二)歷年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
- 朱玉賢《現代分子生物學》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第4版)
- 2019年GRE高分范文100篇【命題分析+答題攻略+強化訓練】
- 2020年馬克思主義哲學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經典教材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燕山大學文法學院708公共行政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王炳照《簡明中國教育史》(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張洪濤《保險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