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教育與人的發展

1人的發展有哪些規律和特點?教育怎樣適應人的發展規律和特點?

答:(1)人的發展規律和特點

人的發展的特點:未完成性、能動性。

人的發展的規律:從形式上看,人的發展的規律性主要表現為人的發展的順序性、不平衡性、階段性、個別差異性和整體性。

(2)教育適應人的發展規律和特點

人是教育的對象,又是教育的主體,因此,教育要適應人的發展規律和特點,應做到以下幾點:

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人是未完成的動物,蘊涵著發展的不確定性、可選擇性和可塑性,潛藏著巨大的發展可能,因此,切不可因學生一時表現不佳,而做出否定性的評價。

培養學生的能動性。人的發展是一個自覺能動的過程,在發展過程中表現出自主、自覺、自決和自我塑造等方面的能動性,因而,要注意啟發、引導、規范學生的能動性。

循序漸進。由于人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順序,既不能逾越,亦不能逆向發展,因此,教育要遵從人的發展的順序性,循序漸進,適時施教。

因材施教。人的發展是存在個別差異的,每個人在發展方向、發展速度、高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這就要求教育要深入了解學生,針對學生不同的發展水平和個性特點因材施教。

體智德美諸方面全面教育。人是一個整體,而且整體的變化必然會影響各個方面的變化,因此,教育要把學生看作一個復雜的整體,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和諧地發展。

可見,教育只有遵從和適應了人的發展規律和特點,才能更好地發揮教育的作用,培養出完整的完善的人。

2我們如何理解人的發展潛能?教育應當如何對待與開發人的發展潛能?

答:(1)人的發展潛能的含義

人的潛能是存在于每個人身上的尚未實現的心理能力,即人所具有的主動發展的動力和機制,是相對于人的實現能力而言的。事實上每個人都有無窮的發展潛能,這是人與動物的區別之一。人的發展潛能決定了人是需要教育的,同時,人的發展潛能決定了人是可以教育的。

(2)教育開發人的潛能的方式

知識的傳授。通過系統地傳授知識,促使學生內化知識,并激發其學習的興趣,從而促使其思維、記憶、想象等方面的發展,達到開發潛能的目的。

教育中的其他活動。教育中的其他活動亦包含開發潛能的因素。諸如,體育活動或鍛煉可以開發人的運動潛能,美術課之類的藝術課有助于開發人的審美潛能,等等。

綜上所述,人是具有發展潛能的,人的發展潛能決定了人的需教育性和可教育性,而教育又對潛能的開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有人認為“近墨者黑”,有人認為“近墨者未必黑”。請聯系自己的成長過程談談你的看法。

答:“近墨者黑”是環境決定論的觀點,是片面的,夸大了環境對人的發展的影響。“近墨者未必黑”是正確的,看到了人的能動性和選擇性對人的發展所起的作用。具體論述如下:

(1)環境是人的發展的外部條件

嬰兒從出生時起,就一直受著環境的各種影響。在環境的影響下,兒童發展著身心,獲得一定的生活經驗、知識和語言能力,形成各種思想意識和行為習慣。

(2)環境對人的發展的作用離不開人對環境的能動活動

人不僅能夠適應環境而生活,而且能夠選擇、改造環境以求自身的發展,進而還能夠有意識地選擇、利用環境的條件與資源來為年輕一代獲得更好的發展服務。

可見,盡管環境對人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但它并不能簡單地決定人的發展。環境決定論者把人看成是環境消極、被動的產物,片面夸大環境對個體發展的作用,沒有看到環境的影響要通過人的選擇和認同才能起作用,即所謂的“近墨者未必黑”。

4為什么說教育對人的發展具有引領作用?如何充分發揮教育的引領作用?有人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又有人說,再好的教師也不可能教得頑石點頭。我們應當怎么看待這一爭議?

答:(1)教育對人的發展具有引領作用的原因

在現實生活中,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除了遺傳、環境和個體活動,還有教育這一因素。教育尤其是學校教育,使得影響人的發展過程中加入了教育者這一主體,使環境成為通過選擇和設計的環境,使受教育者的學習和身心發展活動成為有指導、講成效的活動,從而引領青年由生物人發展成為社會人,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以確保人類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教育在年輕一代的成長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引領作用,主要體現在有意識地為年輕一代的成長選擇、建構、調控良好的環境,對他們的生活、交往、學習與實踐等活動進行正確的教導、示范和輔助,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和主觀能動性,使其能夠進行自為、自覺、自強的發展。

(2)充分發揮教育主導作用的方法

由于教育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因此,其對人的發展具有主導作用。要充分發揮教育的主導作用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強調知識的重要作用。鑒于知識具有認識、能力、陶冶和實踐等多方面價值,教育需引導學生尊重知識、熱愛知識、主動學習、創造性地理解和運用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使兒童的智能、品德和個性都獲得發展。

按照人身心發展的規律施教。由于人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順序,而且人的發展是存在個別差異的。因此,教育要遵從人的發展的順序性和差異性,循序漸進,適時施教,因材施教。

培養學生的能動性。人的發展是一個自覺能動的過程,在發展過程中表現出自主、自覺、自決和自我塑造等方面的能動性,因而,要注意啟發、引導、規范學生的能動性。

開展體智德美全方面教育。人是一個整體,而且整體的變化必然會影響各個方面的變化,因此教育要把學生看作一個復雜的整體,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和諧地發展。

可見,從以上四個方面著手,可以強化教育功能的實現,從而更充分的發揮教育的主導作用,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合格的人才。

(3)第一句話既不符合事實,也不符合邏輯,只是給老師增加了巨大的無形壓力,但是這句話可以作為教師努力的方向,不少優秀教師用實踐證實了這句話的真理性。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一說出自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老先生。這應該是他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反映的是學生觀——學生都是可以“教好”的。任何學生作為教育對象,首先要承認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過教育促使他成長進步的,不是“朽木不可雕”的。這無疑是正確的。

“教好”是一個過程。一方面,昨天沒有“教好”,不等于今天不能“教好”;今天沒能“教好”,不等于明天不能“教好”。另一方面,昨天有進步,還沒達到“好”的標準;今天有進步,還是沒達到“好”的標準;但堅持下去,不斷進步,就能達到“好”的標準。這個過程,是“教學相長”的過程,既是學生不斷進步的過程,也是老師不斷提高的過程。

第二句話也是片面的。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在教育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的過程要求學生必須自覺主動地參與,才能將人類社會的精神財富轉化為自己的財富。在同樣的環境和教育條件下,每個學生發展的特點和成就,主要取決于他自身的態度,取決于他的能動性的發揮狀況。但是,優秀的教育者可以引導和激起學生的能動性,用情感去感化他。

對于這兩句話我們要正確的看待,教育活動離不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的共同努力,只有雙方都積極的參與到教育中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5請閱讀下面的資料,并對此進行評議。

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工作的王女士有個正上小學的兒子,她信奉快樂教育、民主教育,認為培養一個獨立、智慧、有個性的人比成績好更重要。他的兒子雖然成績出類拔萃,但由于比較“特立獨行”而經常挨批,王女士也三天兩頭被學校請去。她告訴記者,自己非常反感老師對兒子的評價。

可多年擔任班主任的李老師卻認為,王女士這樣的家長過于相信自己的孩子,總覺得老師對孩子的批評不公正、不全面,在教育過程中有意淡化教師的評價。

“很多家長民主教育的實質就是一種溺愛。”李老師說,這讓本來應該成為“合力”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變成了“分力”,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現在,很多學校和家長在互相抱怨,都認為是對方在弱化自己的教育效果,學校說是“5+2=0”——學校教育5天的效果還抵不上家庭教育2天的影響,而家長則認為是“2+5=0”——每周2天的家庭教育根本無法和5天的學校教育抗衡。

結果就是互相不信任,站在各自立場上“搶”孩子。

答:通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由于學校和家長存在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使得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無法形成合力,影響了各自的教育效果。而事實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方面,其中學校教育是主導,家庭教育是重要的補充,二者應該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

(1)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教育的重要形式

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過程中居于主導地位。學校教育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目的,選擇適當的內容,利用集中的時間,有計劃、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并進行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其他方面的教育,往往是自發的、偶然的,無法與學校教育相比。而且,學校教育中有專門的教育者即教師來培養學生,教師受過專門訓練,明確教育目的,掌握教育內容,懂得教育方法,能有效地培養學生。

家庭教育對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是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兒童出生后的第一所學校就是家庭,第一任教師是自己的父母。從時間上看,家庭教育是開始最早、持續最長的;從空間上看,家庭教育對子女影響的范圍和深度往往也是其他教育所達不到的。血緣關系和經濟聯系,使家庭成為兒童和青少年最直接、最親切、最可信賴的教育力量。孩子身體的發育、智慧的萌芽、能力的強弱、行為的好壞等往往要視家庭教育狀況而定。學校教育是否能充分發揮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家庭教育的配合。

(2)學校教育必須與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要通力合作,形成合力,營造功能互補的良好教育環境,才能夠有效地促進孩子的發展。具體要求做到:

樹立平等的家校合作觀念。在家校合作中必須摒棄學校是領導的觀念,真正樹立起平等的家校合作觀,必須真正認識到家長與學校具有完全平等的關系。

形成共同的目標。家校合作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更好地社會化,創造一個盡可能有利的環境和條件。此共同目標是開展家校合作的基礎。

構建暢通的家校信息交流渠道。除傳統的家長會之外,要增加家庭和學校溝通方式的多樣性和溝通時間的靈活性,如通過電話和網絡等途徑,從而保證家校及時溝通。

建立多元主體的家校合作機構。目前,常見的家校合作組織是由學校負責組建的家長委員會,而多元主體的家校合作組織不是由學校負責組建的,是由社區或教育主管部門組建的與學校平行并列的組織。

總體而言,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對于學生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對學生的教育中,應該以學校教育為主導,家庭教育為補充,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6請根據個人成長的經歷,談談知識學習、社會實踐、人際交往、自身的能動性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并對教育改革提出建議。

答:略。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莎车县| 福鼎市| 冷水江市| 咸丰县| 禄丰县| 顺平县| 朔州市| 台前县| 巴塘县| 新民市| 邹城市| 收藏| 鸡泽县| 汝州市| 武穴市| 鹤庆县| 建水县| 博乐市| 横山县| 威宁| 武安市| 哈巴河县| 鄢陵县| 长海县| 米林县| 孝感市| 衢州市| 图木舒克市| 阿坝| 汉源县| 新巴尔虎右旗| 临安市| 霍州市| 枣庄市| 靖宇县| 安岳县| 房产| 洪泽县| 西乡县| 江陵县| 苗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