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課 程

1什么是課程?談談自己的理解。

答:(1)課程的定義

課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標、特定的知識經驗和預期的學習活動方式構成的一種蘊含著豐富、基本而又有創造性與潛質的一套計劃與設定。從育人目標的角度看,課程是一種培養人的藍圖;從課程內容的角度看,課程是一種適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連接學生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引導學生個性全面發展的知識體系及其獲取的路徑。

(2)課程概念的幾種主要觀點

課程即教學科目

最早采用“課程”一詞的斯賓塞,是從指導人類活動方面的諸學科角度,來探討知識的價值和訓練的價值的。但只關注教學科目勢必會忽視學生的心智發展、情感陶冶和創造性表現等對學生成長有重大影響的因素。

課程即學習經驗

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課程即學生的學習經驗。把課程定義為學習經驗,是試圖把握學生實際學到些什么。從理論上講,這一課程觀似乎很有吸引力,但在實踐中很難實行。此外,這一課程定義把學生的個人經驗都包含進來,顯得過于寬泛。

(3)課程論爭的幾個主要問題

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

a.學科課程,是指根據學校培養目標和科學發展,分門別類地從各門科學中選擇適合學生年齡特征與發展水平的知識所組成的教學科目。亦稱分科課程。

b.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相對立,它打破了學科邏輯系統的界限,是以學生的興趣、需要、經驗和能力為基礎,通過引導學生自己組織的有目的的活動系列而編制的課程。亦稱經驗課程,或兒童中心課程。

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是現代學校教育中的兩種基本類型,各有特點與不足,二者既相互對立,又相互補充。在課程設置與編制上,應當根據不同需要與情況,分別發揮兩種課程不同的特點與作用,并兼取二者之長,以補各自之短,使其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以發揮現代課程應有的最佳的整體功能。

課程的一元化與多樣化

a.課程的一元化,主要是指課程的編制應當反映國家的根本利益、政治方向、核心價值,反映社會的主流文化、基本道德以及發展水平,體現國家的信仰、理想與意志。

b.課程的多樣化,主要是指課程應當廣泛反映不同地區的不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反映不同民族、階級、階層、群體的不同文化、利益與需求;反映不同學生個人的個性發展的選擇與訴求。簡言之,要反映各個方面的多樣化需求。

在世界發展日益多樣化的現時代,一個國家在課程編制上:必須將一元化與多樣性科學而合理地結合起來;必須分清主次,權衡輕重緩急,做出全面、總體的優化思考與安排。

2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科書三者與課程是何關系?在課程中各起何種作用?與當前的課程改革有何關系?

答:(1)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科書三者與課程的關系

在學校教育活動中,要充分發揮課程系統應有的育人資源與藍圖的作用,就必須編制好三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文本,即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和教科書。三者與課程的關系分別如下:

課程方案與課程的關系

課程方案也稱教學計劃,是指教育機構或學校為了實現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關課程設置的文件,主要涉及課程的設置、順序、學時分配以及課程管理等方面。

課程方案是對課程的總體規劃和設計,規定學校的培養目標,規定課程開設的時間、學時和學分,規定上課周數、復習考試周數、節假日周數以及參加其他活動的時間。課程方案雖然不涉及具體的教學內容,卻為課程順利開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和依據,是學校工作正常進行所不可或缺的。

課程標準與課程的關系

課程標準,又稱教學大綱,是指在一定課程理論指導下,依據培養目標和課程方案以綱要形式編制的,關于教學科目內容、教學實施建議以及課程資源開發等方面的指導性文件。課程標準一般由說明、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標準和課程實施等部分組成。

課程標準闡釋每門課程的性質并規定其質量標準,它對課程的實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是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整個課程的靈魂。

教科書與課程的關系

教科書亦稱課本,它是依據課程標準編制的教學規范用書。教科書一般由目錄、課文、習題、實驗、圖表、注釋、附錄等部分構成,其中課文是其主要部分。

教科書具有“學習資源”的性質,是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依據,是課程作用得以發揮的藍本,是課程內容的具體呈現和匯集。

總體而言,在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科書三者與課程的關系中,課程方案是課程的總體規劃;課程標準闡釋每門課程的性質并規定其質量標準;教科書陳述每門課程的內容及其應開展的活動。因此,只有三者與課程相結合,才可以確保課程順利的實施,教學有效的開展。

(2)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科書在課程中的作用

課程方案起到了總體規劃和設計的作用。課程方案規定學校的培養目標,規定課程開設的時間、學時和學分,規定上課周數、復習考試周數、節假日周數,以及參加其他活動的時間??梢?,課程方案對課程起到了總體規劃和設計的作用。

課程標準起到了目標導向的作用。課程標準涉及教學科目內容、教學實施建議以及課程資源開發等方面,規定了課程的總目標和課程各個領域的具體目標,針對課程標準的實際運用提出了建議。因而,其對課程起到了目標導向的作用。

教科書起到了工具性作用。教科書是以準確的語言和鮮明的圖表,明晰而系統地按教學科目分別編寫的教學規范知識。教科書是學生學習的主要資源和工具,也是教師教學的主要依據,可見其在課程實施中的工具性作用。

(3)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科書與當前課程改革的關系

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科書是課程改革得以實現的依據。課程改革的實施和運作需要以一定的理論和規定為先導。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科書便是這些理論和規定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是教育界的專家們經過研究和論證最終確定下來的,作為課程改革的依據,指導課程改革的實施。

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科書是課程改革成果的集中體現。經過具體實踐的檢驗和驗證后,原本從理論上設定的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科書等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進,以便更好的為課程改革服務。同時,它們也是課程改革成果的集中體現。

3學了課程與課程理論發展以及常常論爭的幾個主要的課程問題,你有何新的認識與打算?

答:學習課程、課程理論的發展歷程以及課程發展史上爭論的主要問題,對于認識和處理現實中的課程改革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是富有借鑒意義的。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課程、課程方案、課程標準和教科書密切相關

在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科書三者與課程的關系中:課程方案是課程的總體規劃;課程標準闡釋每門課程的性質并規定其質量標準;教科書陳述每門課程的內容及其應開展的活動??梢姡挥兴鼈內吲c課程相結合,才可以確保課程順利的實施,教學有效的開展。

(2)應將活動課程與學科課程相結合

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是現代學校教育中的兩種基本類型,各有特點與不足,二者既相互對立,又相互補充。在課程設置與編制上,不可用一種課程理論去否定、取代另一種課程理論,應當分別發揮兩種課程不同的特點與作用,以發揮現代課程最佳的整體功能。

(3)應將一元化課程與多元化課程相結合

在課程編制上,必須將一元化與多樣性科學而合理地結合起來。若片面強調課程的一元化,就會造成課程與教材的單一、僵化,不利于調動積極性,阻礙社會與個人的發展。也不能盲目追求多樣化,那樣會造成課程的繁雜,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嚴重影響教學的質量。

(4)應將普通教育課程與職業技術課程相結合

高中在完成普通教育課程的教學任務的同時,也應適當結合地方需要開設一些職業技術課程或綜合技術教育課程,以便學生畢業后對勞動就業有所準備。而不能片面的強調狹隘的專業知識,只有普通課程與職業技術課程相結合才能順應社會經濟急速發展變化的趨勢。

4你在中小學的學習可能親歷了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程,能否對照這里所述的課程改革的情況,談談你對這次課程改革的感受。

答:略。

5從教師角度看,課程設計有何意義?

答:課程設計是以一定的課程觀為指導制定課程標準、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預設學習活動方式的活動,是對課程目標、教育經驗和預設學習活動方式的具體化過程。作為教師,參與課程設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具體說明如下:

(1)有助于教師確切、深入地理解教育目標

通過參與教育目標的設計,教師可以清晰的了解教育目標制定的依據,設計的方式等,有助于教師確切而深入的把握和理解教育目標,指導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

(2)有助于教師整體、全面地把握教育內容

參與課程內容的選擇與設計,教師對課程內容會把握更準確,對課程內容的編排和組織的理解更科學,有助于教師整體而全面的把握教育內容,科學合理的施教。

(3)有助于教師更加科學、有效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教師參與課程設計,使其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都有了深入而系統的把握和理解,對其中蘊含的教育規律、教育理論有了更好的認識,有助于更加科學的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總之,課程設計的過程是有助于教師深入了解課程的過程,教師的參與將有助于整個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6你認為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諸多的新要求,具體闡述如下:

(1)樹立正確的兒童觀

教師要認識到兒童是發展中的個體,具有發展的潛能,個體發展具有差異性,而且身心各方面發展尚不完善,要遵循其身心發展規律,尊重個體差異,充分發掘其潛能。

(2)由知識的傳授者成為學生學習與發展的指導者、促進者

在新課改中,學生不再被動的接受現成的知識,而是要變成學習的主人,主動去探究、去發現,因此,教師應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指導者和促進者。

(3)由教書匠成為研究者

新課改要求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而且應該要進行研究,針對自己的教學工作和學科,進行相關的教學教法的研究,以及其他相關方面的研究。

(4)由課程的執行者成為課程的建構者、開發者

新課改強調課程編制的時代性、綜合性和選擇性,尤其注重校本課程的開發,因此,教師需要從過去課程的執行者轉變為研究者和開發者。

(5)由個體勞動者成為教育協作者

教師獨自工作,不利于信息和經驗的交流。因此,新課改條件下,教師要具有團隊意識,團結合作,取長補短,從而增強教師的工作效率和效能。

(6)由道德說教者成為學生心理健康的調適者

道德說教對于學生的道德發展和心理健康并不是很有效果的,因而,要求教師轉變為學生心理健康的調試者,通過心理途徑和方法來實現促進學生道德發展和心理健康的目的。

總體而言,在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中,教師應主動對其知識、技能結構進行調整,以便達到新課改的要求,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展,全面實現教育目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渭源县| 十堰市| 鄂温| 奎屯市| 衡阳市| 安新县| 塔城市| 古丈县| 台安县| 绵竹市| 扎赉特旗| 蒙自县| 虞城县| 宁安市| 辉县市| 桂平市| 宝兴县| 环江| 家居| 中超| 赤城县| 平安县| 吉林省| 株洲县| 中西区| 曲松县| 阿坝| 井冈山市| 介休市| 大城县| 镇康县| 安陆市| 柘荣县| 普兰店市| 呈贡县| 宁津县| 武强县| 成都市| 友谊县| 萨迦县| 凉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