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大學經濟學院西方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7667字
- 2021-05-25 19:04:07
2006年深圳大學經濟學院403西方經濟學考研真題及詳解
一、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30分)
1需求的交叉彈性
答:需求的交叉彈性又稱需求交叉價格彈性,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一種商品的需求量的變動對于它的相關商品的價格的變動的反應程度。或者說,表示在一定時期內當一種商品的價格變化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另一種商品的需求量變化的百分比。如果用eXY表示需求交叉彈性系數,用?QX表示商品X的需求量的變化量,?PY表示相關商品Y的價格的變化量,需求交叉彈性公式為:eXY=(?QX/?PY)·(PY/QX)。
如果兩種商品互為替代品,相應的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系數為正值;如果兩種商品互為互補品,相應的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系數為負值。若兩種商品之間不存在相關關系,相應的需求的交叉價格彈性系數為零。
2邊際替代率
答:邊際替代率(MRS)指消費者愿意以一種物品交換另一種物品的比率。換句話說,在維持效用水平不變的前提下,消費者增加一單位某種商品的消費數量時所需放棄的另一種商品的消費數量,就是一種商品對另一種商品的邊際替代率。用?X1和?X2分別表示商品1和商品2的消費變化量,則商品1對商品2的邊際替代率的公式為:MRS12=-?X2/?X1。
當商品數量的變化趨于無窮小時,則商品的邊際替代率公式為:
顯然,無差異曲線上某一點的邊際替代率就是無差異曲線在該點的斜率的絕對值。
3生產者剩余
答:生產者剩余指廠商在提供一定數量的某種產品時實際接受的總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總支付之間的差額。它通常用市場價格線以下、SMC曲線以上的面積來表示,如圖1中的陰影部分面積所示。其原因在于:在生產中,只要價格大于邊際成本,廠商進行生產總是有利的。這時,廠商就可以得到生產者剩余。因此,在圖1中,在生產零到最大產量Q0之間的價格線以下和供給曲線(即短期邊際成本曲線)以上的陰影部分面積表示生產者剩余。其中,價格線以下的矩形面積OP0EQ0表示總收益即廠商實際接受的總支付,供給曲線(即短期邊際成本曲線)以下的面積OGFQ0表示總邊際成本即廠商愿意接受的最小總支付,這兩塊面積之間的差額構成生產者剩余。
圖1 生產者剩余
4奧肯定理
答:奧肯定理說明的是實際國內生產總值與失業率之間的關系。該定律是美國經濟學家阿瑟·奧肯在研究上述兩者之間的關系時發現的一種規律,奧肯利用美國55個季度(從1947年第二季度到1960年第四季度)中失業率變化和實際國內生產總值變化的資料,通過簡單的回歸方程,估算出反映兩者變化之間關系的一個數值。奧肯定理的內容是:失業率每高于自然失業率1個百分點,實際GDP將低于潛在GDP2個百分點。奧肯定理用公式表示為:(y-yf)/yf=-α(u-u*)。其中,y為實際產出,yf為潛在產出,u為實際失業率,u*為自然失業率,α為大于零的參數。
奧肯定理的一個重要結論是:實際GDP必須保持與潛在GDP同樣快的增長,以防止失業率的上升。也就是說,GDP必須不斷增長才能保證失業率留在原地,如果想讓失業率下降,實際GDP的增長必須快于潛在GDP的增長。
5國民收入
答:國民收入即NI,指一國居民在物品和勞務生產中賺得的總收入。國民收入的核算公式為:NI=NDP-企業間接稅-企業轉移支付+政府補助金。
6凱恩斯陷阱
答:凱恩斯陷阱又稱流動性陷阱或靈活陷阱,是凱恩斯的流動偏好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具體是指當利率水平極低時,人們對貨幣需求趨于無限大,貨幣當局即使增加貨幣供給也不能降低利率,從而不能增加投資引誘的一種經濟狀態。
當利率極低時,有價證券的價格會達到很高,人們為了避免因有價證券價格跌落而遭受損失,幾乎每個人都寧愿持有現金而不愿持有有價證券,這意味著貨幣需求會變得完全有彈性,人們對貨幣的需求量趨于無限大,表現為流動偏好曲線或貨幣需求曲線的右端會變成水平線。在此情況下,貨幣供給的增加不會使利率下降,從而也就不會增加投資引誘和有效需求,當經濟出現上述狀態時,就稱之為凱恩斯陷阱。
盡管從理論上可以推導出凱恩斯陷阱的存在,但現實經濟生活中還沒有發現該經濟現象。有的經濟學家認為,20世紀90年代的日本經濟類似于出現了凱恩斯陷阱。
二、簡答題(每題10分,共60分)
1為什么在完全競爭的行業中實現了長期均衡時,經濟利潤為零?
答:完全競爭的行業中實現長期均衡時的條件是:P=SMC=LMC=SAC=LAC=MR,企業在長期可以自由進入和退出。企業的利潤π=(P-ATC)Q。這個公式表明,只要產品的價格等于生產這種產品的平均總成本,一個正在經營的企業才有零利潤。如果價格高于平均總成本,即P>ATC,利潤是正的,這就鼓勵新企業進入,這種進入將擴大企業的數量,增加產品供給量,并使價格下降,利潤減少。如果P<ATC,利潤是負的,這就鼓勵企業退出。企業的數量減少,相應的供給量也會減少,供給減少使得價格上升,利潤增加。只有當P=ATC時,進入和退出過程才結束,所以完全競爭的行業中實現了長期均衡,這時市場中企業的經濟利潤為零。
2為什么有勾結的雙頭在均衡時都違約?
答:勾結是指一個市場上的企業之間就生產的產量或收取的價格達成的協議。雖然寡頭希望通過勾結形成卡特爾,并賺得壟斷利潤,使他們的共同利益最大化,但卡特爾往往是不穩定的。有勾結的雙頭在均衡時都違約的原因在于:
(1)反托拉斯法禁止寡頭之間的公開協議。雙頭通過勾結形成卡特爾,卡特爾壟斷通過訂立較高的價格,提供較少的供給,不僅會造成消費者剩余的減少,而且還會造成社會的凈損失。因此兩寡頭之間的顯性協議一旦成立,可能構成犯罪,因此勾結在均衡時很容易違約。
(2)有勾結的雙頭之間對如何瓜分利潤的爭斗也使他們違約。勾結并達到均衡將使雙方的狀況更好,但每一個寡頭都面臨擴大生產并攫取更大市場份額的誘惑,為了追求自己的私利,使自己的利潤最大化,雙頭都會努力擴大生產以占取更大的市場份額,因而不能達到壟斷的結果,雙方都會違約。
(3)勾結的雙頭在均衡時,存在囚徒困境。無論對方選擇違約還是不違約,違約都是其最優策略。雙頭在個別決定生產多少時為追求自己的私利而違約,違約將使其自身利潤增加。
3什么是搭便車問題?
答:搭便車者是指得到一種物品的利益但避免為此付費的人,它的產生是由于外部性的存在。搭便車問題是一種發生在公共財產上的問題,常指宏觀經濟學中的公共品的消費問題。搭便車問題是指經濟中某個體消費的資源超出他的公允份額,或承擔的生產成本少于他應承擔的公允份額。免費搭便車是指不承擔任何成本而消費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為,有這種行為的人或具有讓別人付錢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動機的人稱之為免費搭車者。免費搭便車現象源于公共物品生產和消費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
由于公共物品所具有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每個人都可以從中受益而為此支付的成本卻很小。由于公共物品給人們帶來的利益大于生產成本,其他人不愿意為之付費就可以從中受益,搭便車問題的存在就使私人市場無法提供公共物品,搭便車行為往往導致公共物品供應不足,市場機制本身通常不會生產出最優數量的公共物品。但是政府可以潛在地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政府確信一種公共物品的總利益大于其成本時,它就可以提供該公共物品,并用稅收收入對其進行支付,從而使每個人的狀況變好。
4加速原理的基本內容是什么?
答:(1)加速原理是指假設社會上沒有閑置的資本設備,則對于消費的需求發生變動時,將會引起對生產該項消費所需的資本產生數倍變動的現象。加速原理是用來說明收入或消費的變動與投資的變動之間的關系的理論。其實質是資本品的需求是一種引致需求,產出量需求的變化會導致資本存量需求的變化,從而產生引致投資。加速原理的特點是強調需求的作用,而不強調投入的相對價格或利率的作用。
(2)加速原理的基本內容有:
①投資不是預期收入的函數,而是預期收入增量的函數,即投資不是決定于預期收入的絕對量,而是決定于其變動量。
②加速數的大小表示預期收入與投資變化幅度的比較。
③要使投資增長率保持不變,收入必須按一定的比率連續增長。如果預期收入增長率放慢,投資就會減少或停止。這意味著即使收入水平不下降,只要放慢增長速度,也可能引起投資衰退和整個經濟衰退。
④加速原理的作用是雙向的,既包括加速增加,又包括加速減少。
⑤加速原理發揮作用的前提是沒有資本存量閑置。
5凱恩斯主義者與貨幣主義者對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分歧是什么?
答:由于凱恩斯主義與貨幣主義的假設和觀點不同,因而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主張上存在差異。凱恩斯主義者與貨幣主義者對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分歧主要體現在:
(1)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凱恩斯主義從有效需求不足出發,認為價格和工資存在黏性,市場自發回到出清狀態是漫長而痛苦的過程,因此有必要實施政府干預的財政政策。凱恩斯主義從兩個方面論述貨幣政策無效:一方面是流動性陷阱,另一方面是投資利率彈性。而貨幣主義認為凱恩斯主義的財政政策是無效的,尤其是在沒有相應的貨幣政策的配合下,而且由于政府支出可能對私人投資產生“擠出”效應,更降低了整個經濟的增長能力。
圖2 凱恩斯極端
如圖2所示,一方面,LM為水平線,說明當利率降到像r0這樣低水平時,貨幣需求的利率彈性已成為無限大。水平的LM曲線即“凱恩斯陷阱”,這時候政府用增加支出或減稅的財政政策來增加總需求,則效果十分顯著。
另一方面,圖2中的IS為垂直線,說明投資需求的利率系數為零,即不管利率如何變動,投資都不會變動。在經濟停滯時期,利率即使發生了變化,也不能對投資產生明顯的影響。如果LM曲線是水平的,IS曲線是垂直的,則必然是財政政策完全有效,而貨幣政策完全無效。
圖3 財政政策無效,貨幣政策有效
如圖3所示,當IS曲線水平,LM曲線垂直時,與凱恩斯極端相反,此時財政支出產生完全的“擠出效應”,財政政策無效,貨幣政策完全有效。
(2)關于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爭論
凱恩斯主義認為,貨幣政策對國民收入的影響是間接的,增加貨幣供給導致利率下降,從而刺激投資增加,影響國民收入:M→i→I→Y
貨幣主義認為,貨幣政策對國民收入的影響是直接的,貨幣供給增加直接增加國民收入:M→Y,不需要利率作為傳導中介。
(3)政策的實施是采取相機抉擇還是采取單一規則
凱恩斯主義者主張采取相機抉擇,即政府進行需求管理時根據市場情況和各項調節措施的特點,機動靈活地采取一種或幾種措施,使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互搭配。而貨幣主義者主張采取單一貨幣規則,即排除利息率、信貸流量、自由準備金等因素,而以一定的貨幣存量作為唯一支配因素的貨幣政策,公開宣布長期采用一個固定不變的貨幣供應增長率,并且只要貨幣供應量增長率同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相適應,通貨膨脹就會被抑制。
6簡述總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的原因。
答:總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意味著,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經濟的物價總水平下降會增加物品與勞務的需求量。總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的原因在于物價變動引起的以下各種效應:
(1)財富效應。物價水平下降提高了貨幣的真實價值,并使消費者更富裕,鼓勵他們更多的支出,消費支出增加意味著物品與勞務的需求更大。相反,物價水平上升降低了貨幣的真實價值,并使消費者變窮,這又減少了消費者支出以及物品與勞務的需求量。
(2)利率效應。物價水平下降降低了利率,鼓勵了更多的支出用于投資,從而增加了物品與勞務的需求量。反之,物價水平上升,提高了利率,抑制了投資支出,并降低了物品和勞務的需求量。
(3)匯率效應。物價水平下降引起利率下降,貨幣的真實價值下降,實際匯率貶值,這種貶值刺激了凈出口,從而增加了物品與勞務的需求量。反之,物價水平上升引起利率上升,貨幣的真實價值上升,這種升值減少凈出口以及物品與勞務的需求量。
總之,由于物價水平變動所引起的總需求各組成部分的變動效應,從而使得總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
三、計算題(每題15分,共30分)
1A公司和B公司為某一行業的兩個競爭對手,這兩家公司的主要產品的需求曲線分別為:A公司:Px=1000-5Qx,B公司:Py=1600-4Qy。這兩家公司現在的銷售量分別為100單位x和250單位y,現在需要求解:
(1)x和y當前的價格彈性。
(2)假定y降價后使Qy增加到300單位,同時導致x的銷量也下降到75單位,試問A公司的產品x的交叉價格彈性是多少?
(3)假定B公司目標是謀求銷售收入最大化,你認為他降價在經濟上是否合理?
解:(1)由題設可知Qx=100,Qy=250,則有:
Px=1000-5Qx=1000-5×100=500
Py=1600-4Qy=1600-4×250=600
于是x的價格彈性為:Exd=-(dQx/dPx)×(Px/Qx)=-(-1/5)×(500/100)=1。
y的價格彈性為:Eyd=-(dQy/dPy)×(Py/Qy)=-(-1/4)×(600/250)=3/5。
(2)由題設可知Qy′=300,Qx′=75,于是有:Py′=1600-4Qy′=1600-4×300=400。
?Qx=Qx′-Qx=75-100=-25,?Py=Py′-Py=400-600=-200。
于是,A公司的產品x對B公司的產品y的交叉價格彈性為:
Exy=(?Qx/?Py)×(Py/Qx)=[-25/(-200)]×(600/100)=1/8×6=3/4
即A公司的產品x的交叉價格彈性是3/4。
(3)由(1)可知,B公司的產品y在價格為600時的需求價格彈性為3/5,產品y的需求缺乏彈性,對于缺乏彈性的商品而言,廠商的價格和銷售收入呈同向變化。在這種情況下,降低價格將減少其銷售收入這一判斷可以驗證:
降價前,B公司的銷售收入為:TR=Py×Qy=600×250=150000。
降價后,B公司的銷售收入則為:TR′=Py′×Qy′=400×300=120000。
可見,TR′<TR,B公司降低其產品價格將使其銷售收入相應減少,因此,B公司降價在經濟上是不合理的。
2假定某經濟是由四部門構成,消費函數為C=100+0.9(1-t)Y,投資函數為I=200-500r,凈出口函數為NX=100-0.12Y-500r,貨幣需求為L=0.8Y-2000r,政府支出為G=200,稅率t=0.2,名義貨幣供給為MS=800,價格水平為P=1。試求:
(1)IS曲線;
(2)LM曲線;
(3)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均衡時的利率和收入;
(4)兩個市場同時均衡時的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值。
解:(1)由國民收入恒等式Y=C+I+G+NX可得:
Y=100+0.9(1-0.2)Y+200-500r+200+100-0.12Y-500r
所以Y=1500-2500r,即為IS曲線。
(2)由貨幣市場均衡條件L=M/P得:0.8Y-2000r=800,所以Y=1000+2500r,即為LM曲線。
(3)當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同時均衡時,聯立IS曲線和LM曲線解得Y*=1250,r*=0.1。
(4)將Y*=1250,r*=0.1代入消費,投資和凈出口函數依次可得:
兩個市場同時均衡時消費為:C=100+0.9(1-t)Y=1000。
投資為:I=200-500r=150。
凈出口為:NX=100-0.12Y-500r=-100。
四、論述題(每題15分,共30分)
1請解釋規模報酬的含義、變動規律及變動的原因,并說明規模報酬與生產要素報酬的區別。
答:(1)規模報酬是指在技術水平和要素價格不變的條件下,當廠商所有投入要素都按同一比例增加或減少時,生產規模變動所引起產量的變動情況。規模報酬分析涉及的是企業的生產規模變化與所引起的產量變化之間的關系。企業只有在長期內才可能變動全部生產要素,進而變動生產規模。企業的規模報酬變化可以分為規模報酬遞增、規模報酬不變和規模報酬遞減三種情況:規模報酬遞增是指產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種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規模報酬不變是指產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種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規模報酬遞減是指產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種生產要素增加的比例。
(2)一般來說,在長期生產過程中,企業的規模報酬的變化呈現出如下的規律:當企業從最初很小的生產規模開始逐步擴大的時候,企業面臨的是規模報酬遞增的階段。在企業得到了由生產規模擴大所帶來的產量遞增的全部好處以后,一般會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將生產保持在規模報酬不變的階段。這個階段有可能比較長。在這以后,企業若繼續擴大生產規模,就會進入一個規模報酬遞減的階段。
(3)引起規模報酬變化的原因主要在于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帶來管理、生產專業化和生產技術的變化。具體來說,導致廠商規模報酬遞增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生產專業化程度的提高,生產要素的不可分割性,生產規模擴大后管理更合理等。規模報酬不變的原因是由于在規模報酬遞增階段的后期,大規模生產的優越性已得到充分發揮,廠商逐漸用完了種種規模優勢,同時,廠商采取各種措施努力減少規模不經濟,以推遲規模報酬遞減階段的到來。在這一階段,廠商規模增加的幅度與產量增加的幅度相等。規模報酬遞減的原因主要是規模過大造成管理費用的增加和管理效率的降低等。
(4)規模報酬和生產要素報酬
規模報酬和生產要素報酬的相同點在于:二者都是一種因素變化引起產量的變化,在圖形上都呈倒U形,即呈先升后降的趨勢。
規模報酬與生產要素報酬不同點在于:規模報酬論及的是廠商規模變動時,即各種要素同比例增加時產量的變化,屬于長期生產理論分析;而生產要素報酬考察的是在既定的生產環境下,增加某一種可變要素時相應產量的變化,屬短期生產理論分析。規模報酬一般是指絕對產量的變動,而生產要素報酬一般是指邊際產量的變動。
2如何運用需求管理來治理通貨膨脹。
答:需求管理是指通過調節總需求來達到一定政策目標的宏觀經濟政策工具。它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通貨膨脹一般是指貨幣供給超過貨幣需求,物價水平普遍上漲的情形。運用需求管理來治理通貨膨脹是通過對總需求的調節,實現總需求等于總供給,達到抑制通貨膨脹的目標。政府用需求管理來治理通貨膨脹的政策主要有以下兩種:
(1)緊縮性財政政策。運用緊縮性財政政策來治理通貨膨脹主要是通過包括稅收、預算、購買性支出和財政轉移支付等手段,來控制總需求和總供給,抑制通貨膨脹。
①減少政府購買性支出。在出現通貨膨脹,物價普遍上漲時,政府要減少對商品和勞務的購買性支出,平衡預算,降低公共事業投資,以抑制通貨膨脹。
②降低政府轉移支付水平。在出現經濟過熱,物價普遍上漲時,政府要減少社會福利支出,抑制總需求。
③臨時提高稅率。稅收是國家政府收入的主要來源,而所得稅在稅收中又是所占比重最大的,因此改變稅收主要是改變所得稅的稅率。出現經濟過熱,物價普遍上漲時,政府采取臨時性增稅措施,控制個人消費支出,抑制總需求和總支出,因而是反通貨膨脹的重要措施。
(2)緊縮性的貨幣政策。當經濟過熱,物價普遍上漲時,中央銀行可以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減少貨幣供給,通過利率影響消費和投資,抑制總需求和總供給,以治理通脹問題。中央銀行主要采取以下三種手段來減少貨幣供給:
①公開市場操作:中央銀行賣出政府債券。這是最常用的貨幣政策。為了減少貨幣供給,中央銀行在全國債券市場上賣出債券,收回的貨幣減少了流通的貨幣量,從而使得物價降低,通貨膨脹率下降。
②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法定準備金的提高意味著銀行必須持有更多的準備金,減少了基礎貨幣量,通過貨幣乘數作用,減少了貨幣供給。
③提高再貼現率。中央銀行提高向銀行發放貸款的利率。較高的貼現率抑制了商業銀行從中央銀行借入貸款,減少了貨幣供給,從而提高利率,減少消費和投資,抑制通貨膨脹。
總之,運用需求管理來治理通貨膨脹主要是指政府利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操作,改變社會的總支出,控制全社會貨幣供應量,以實現抑制通貨膨脹的目的。若通貨膨脹比較嚴重,一般可以采用緊縮性財政政策和緊縮性貨幣政策相結合的政策組合,緊縮性貨幣政策用以提高利率,降低總需求水平,同時輔以緊縮性財政政策,防止利率過度提高,從而實現抑制通脹,經濟平穩增加的宏觀調控目標。
- 2015年國際貨運代理《國際貨運代理理論與實務》歷年真題及詳解
- 張斌賢《外國教育史》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心理學(第三版)》(人教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334新聞與傳播專業綜合能力[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闞建全《食品化學》(第2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陳力丹《新聞理論教程》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袁衛《統計學》(第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帕金《宏觀經濟學》(第8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贈兩套模擬試題及詳解】
- 楊長江《國際金融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環境科學考點歸納與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徐景霖《國際貿易實務》(第9版)課后習題詳解
-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7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何維達《經濟學教程》課后習題詳解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357英語翻譯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查錫良《生物化學》(第7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