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第5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圣才電子書
- 8134字
- 2021-06-11 17:49:40
1.2 課后習題詳解
1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現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學習這門學科之前,你是怎樣認識心理學的?
答:(1)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與行為的科學,也需要解釋心理活動的規律。它既研究動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現象為主要的研究對象。既研究個體心理,也研究團體和社會心理。
(2)人的主要心理現象
認知、情緒和動機、能力和人格是個體心理現象的三個重要方面,這三個方面相互聯系、互相依存。分別介紹如下:
①認知。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和語言等。
②情緒和動機。心理、行為調節與控制系統,是人們的共性。情緒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輸入的信息時,產生對事物的態度,引起的主觀體驗。情緒在認知的基礎上產生,又對認知產生巨大的影響,成為調節和控制認知活動的一種內在因素。動機是指推動人的活動,并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動力。動機的基礎是人類的各種需要。
③能力與人格。心理特性系統,反映了心理的差異性。個體在信息加工的過程中,會形成一些穩固而經常出現的心理特性,稱作個性心理特性或個性。它包括能力和人格兩方面。心理特性使一個個體的心理活動與另一個個體的心理活動彼此區別開來。
(3)在學習這門學科之前,我對心理學的認識
在學習這門學科之前,我只是在電影和電視作品中接觸過心理學。那些心理學家們能夠一眼看出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能夠催眠和分析夢境。心理學在我看來,是很神秘的一門學問。
2心理與行為、意識與無意識的關系是怎樣的?
答:(1)心理與行為的關系
行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著密切的聯系。
①區別:心理是腦對客觀事實的主觀能動的反應。屬于精神現象,是內隱活動,而行為卻具有顯露在外的特點,它可以用客觀的方法進行測量。
②聯系:行為總是在一定的刺激下產生的,而且引起行為的刺激常常通過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內部心理過程,就難以理解外部行為;心理支配行為,又通過行為表現出來。心理不同,產生不同的反應,決定了行為的復雜性;心理通過行為表現出來。心理學研究的一條基本法則就是通過外部行為推測內部心理過程。在這個意義上,心理學有時也稱為研究行為的科學。
(2)意識與無意識的關系
意識是由人的認知、情緒、情感、欲望等構成的一種豐富而穩定的內在世界,是人們能動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內部資源。無意識是人們在正常情況下覺察不到,也不能自覺調節和控制的心理現象。人的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是在意識的支配下進行的。然而在人的正常生活中也存在著無意識現象,它對人的行為也有重要的作用。兩者共同作用來影響人的行為。只有精神錯亂、大腦損傷的病人,其行為才失去意識的控制,而完全被無意識的欲望所支配。
3心理學要研究哪些問題,它的基本任務是什么?研究心理學有什么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答:(1)心理學要研究的問題
①心理過程
人的心理現象是在時間上展開的,表現為一定的過程,如認識過程、情感過程等。分析心理現象的時間進程,對科學地揭示心理活動的規律是非常重要的。
②心理結構
各種心理現象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和關系,成為一個有結構的整體。研究心理結構就是要揭示各種心理現象之間的聯系和關系。
③心理的腦機制
心理是神經系統的機能,特別是腦的機能。一個健康發育的神經系統,是各種心理現象發生和發展的基礎。心理學家不僅在行為水平上研究心理現象發生的規律,而且要深入研究心理的腦機制,解釋腦與心理現象的關系。
④心理現象的發生與發展
心理現象是動物發展到一定階段,在出現了神經系統之后才真正產生的。腦的發育為心理的發生和發展提供了基礎。在人的一生的不同時期,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上,心理活動有著不同的特點。研究心理現象的發生和發展以及它和腦發育的關系,也是心理學的重要任務。
⑤心理與環境的關系
客觀世界是心理的源泉和內容。外界刺激作用于人,在人腦中產生各種心理現象,這些心理現象又會反過來通過人的行為作用于周圍環境,進而引起新的心理活動。心理現象和人的外部環境(自然的和社會的環境)之間存在著規律性的聯系,揭示這種聯系和關系是心理學的另一項重要任務。
(2)心理學的基本任務
心理學研究的基本任務都是探索心理現象的事實、本質、機制和規律。具體來講,包括描述和測量、解釋和說明、預測和控制三個方面:
①描述和測量
心理學研究最起碼的一項工作是在質和量上確定心理生活的具體事實,即要解決“是什么”的問題。每一種心理事實都具有質和量上的特點。
②解釋和說明
心理學研究不能只限于對心理現象的描述和測量,而應當從描述和測量中進而探求其規律,即要解決“為什么”的問題。因此,心理學研究的另一方面是解釋和說明心理現象和行為,找出產生所觀察到的心理現象的原因。
③預測和控制
心理學研究的第三方面就是能夠預測因而也能控制行為,即要解決“怎么做”的問題。這方面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靠測量工具和相關理論。
(3)研究心理學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①理論意義:揭示和描述人的心理現象,科學正確地解釋人的心理活動的本質和發展規律,理解人的心理活動,預測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動。對于我們破除迷信,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有重要的意義。
②實踐意義:在實踐中就可以引導人的心理健康的發展,并且可以運用心理的規律去預測和控制心理現象,指導不同領域的實踐。
4為什么說心理學是一門中間科學?一名心理學家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答:(1)說心理學是一門中間科學的理由如下:
①在學科分類學中,通常將學科分成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部類。心理學要研究心理現象的物質本體,即心理的神經生物學基礎。心理學還研究在計算機上模擬人類的行為,如知覺和問題解決。在這個意義上,心理學的研究目標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學一樣,因而具有自然科學的性質。
②同時,人又是社會的實體,心理的發生和發展不能離開社會環境的影響。離開了人與人的交往,人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感知覺就不能發展起來。此外,心理學還研究社會心理或團體心理,這些心理現象更是社會生活的產物。在這個意義上,心理學的研究又具有社會科學的性質。
因此,在整個科學大家庭中,心理學處在中間的位置,因而可以稱為中間科學或邊緣科學。
(2)一名心理學家需要具備的素質
①知識要求
學科間的交叉和融合,是當代科學發展的重要特點,這一特點在心理學中表現得尤其明顯。心理學是一門中間科學,一位心理學家常常需要具備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方面的知識和科學素養。在自然科學方面,需要了解神經科學、生理學、生物化學、生態學、物理學、數學和計算機科學;在社會科學方面,需要懂得社會學、語言學、邏輯學、人類學等。總之,知識面越寬對學好心理學、當好一名心理學家越有幫助。
②能力要求
一名合格的心理學家,還需要具備許多重要的能力和人格特質。如問題解決能力、批判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談判交往能力、基本的傾聽和移情技巧、成就動機、對風險的承受力等。因此,每一位選擇了心理學專業的學生,都應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地培養這些品質和能力。
5心理學有哪些主要的學科分支?它們在人類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答:心理學主要的學科分支:普通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和心理生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醫學心理學;工程心理學;社會心理學。
(1)普通心理學的內容概括了各分支學科的研究成果,同時又為各分支學科提供理論基礎。因此普通心理學是學習心理學的入門學科。
(2)生理心理學和心理生理學的研究對揭示心理現象和它的物質本體——神經過程的關系,科學地解釋各種心理現象,進而指導臨床實踐都有重要的意義。
(3)發展心理學包括比較心理學和畢生發展心理學。比較心理學將動物心理與人的心理進行比較,從比較中確定它們的聯系和差別,并研究動物的心理和行為的各種具體形式。畢生發展心理學探討各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征并揭示個體心理從一個年齡階段發展到另一個年齡階段的規律,有助于兒童的教育和培養工作。這對各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人才的培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4)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直接關系到教育的改革、人才的培養及選拔,因而在我國四化建設中有重要意義。我國近年來涌現的一些教改實驗,也和教育心理學的深入研究有著密切的關系。
(5)醫學心理學在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方面,強調建立醫生與病人間的和諧、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關系。醫學心理學還主張運用心理學的知識,研究維護人的心理健康的各種手段,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
(6)工程心理學研究人與機器之間的配置和機能協調,有利于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保障生產的安全,發揮人在生產過程中的積極作用,提高產品的數量和質量。
(7)社會心理學的應用范圍很廣泛,它的研究有助于解決生產管理和勞動的科學組織,生產集體的形成,新工人的適應等,對預防違法行為和對罪犯進行再教育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6心理學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這些方法的特點是什么?在學過本章之后,你對“心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有什么新的認識?
答:(1)心理學主要的研究方法
①觀察法:在自然條件下,對表現心理現象的外部活動進行有系統、有計劃的觀察,從中發現心理現象產生和發展的規律性。
②測驗法:是指用一套預先經過標準化的問題(量表)來測量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它可以用來解個體或團體的心理特征;探討心理特征與外界因素的關系;比較不同個體或團體之間的心理差異。
③實驗法:在控制的情境下,研究者系統性地操縱自變量,使之系統地改變,然后觀察自變量與因變量關系的一種研究方法。它包括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
④個案法:對某個被試或者一小組被試進行深入而詳盡的觀察與研究,以便發現影響某種行為和心理現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
(2)各種研究方法的特點
①觀察法的特點
a.優點:對被觀察者行為進行直接觀察和記錄,能收集到第一手資料,保持心理活動的自然流露和客觀性,獲得的資料比較真實。
b.缺點:不能探索因果關系;在自然條件下,對某種現象難以進行重復觀察,結果難以進行檢驗和證實;在自然條件下,影響某種心理活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用觀察法得到的結果,往往難以進行精確的分析;由于對條件未加控制,觀察者處在被動的地位,觀察時可能出現不需要研究的現象,而要研究的現象卻沒有出現;觀察的結果容易受到觀察者本人的興趣、愿望、知識經驗和觀察技能的影響。
②心理測驗法的特點
a.優點:測驗法的量表編制十分嚴謹,結果相對準確可靠;施測容易控制快捷、方便;結果處理方便;有設立好的常模,可以直接進行對比研究;研究類型較多,可適應不同研究目的的需要。
b.缺點:難以進行定性的分析、難以揭示變量之間的因果關系;有些測驗信度不高;有些操作復雜,使用靈活性差、對研究者有較高要求等。目前在測驗法的使用中還存在著有的測驗編制不科學、發行控制不嚴格、一些測驗工作人員缺乏專業性訓練等問題。
③實驗法的特點
a.優點:嚴格控制實驗條件,可以揭示因果關系;可以重復檢驗;數量化指標明確。
b.缺點:嚴格控制實驗條件,使實驗情境帶有很大的人為性質;會受到實驗者、外部環境的多種影響等;被試處在這種情境中,意識到自己在接受實驗,就有可能干擾實驗結果的客觀性,并影響到將實驗結果應用于日常生活;研究一些復雜的心理現象有一定的局限性。
④個案法的特點
a.優點:探索性強,可以為所研究的問題提供詳盡、全面的深層資料。
b.缺點:花費時間多,樣本偏差,結論難以推廣。
(3)對“心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的新認識
實驗法是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將心理學從哲學之中分離出來的手段。心理學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之上的。精確、客觀的實驗法為心理學研究提供依據,一些研究假設需要用科學的實驗法去驗證。
7心理學是怎樣產生的?現代自然科學在心理學的產生中有什么作用?
答:(1)心理學的產生
現代心理學的誕生和發展有兩個重要的歷史淵源:
①近代哲學思潮的影響
近代哲學是指17~19世紀歐洲各國的哲學,其中主要是指法國17世紀的唯理論和英國17~18世紀的經驗論。
唯理論的著名代表是17世紀法國著名哲學家、杰出的自然科學家讓內·笛卡兒。笛卡兒只相信理性的真實性,認為只有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尺度,后人稱他的哲學為唯理論哲學。笛卡兒關于身心關系的思想推動了對動物和人體做解剖學和生理學的研究,這對現代心理學的誕生有直接的影響。他對理性和天賦觀念的重視也影響到現代心理學的理論發展。
經驗主義起源于英國哲學家霍布斯和洛克。前者被認為是經驗主義的先驅,后者被認為是經驗主義的奠基人。洛克認為人的心靈最初像一張白紙,沒有任何觀念。一切知識和觀念都是后天從經驗中獲得的。英國經驗主義演變到十八九世紀,形成了聯想主義的思潮,把聯想的原則看成全部心理活動的解釋原則。人的一切復雜的觀念是由簡單觀念借助聯想進而形成的。
②實驗生理學的影響
近代哲學為西方現代心理學的誕生提供了理論基礎,而現代心理學的實驗方法則直接來源于實驗生理學。
19世紀中葉,生理學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實驗科學。生理學的發展,特別是神經系統生理學和感官生理學的發展,對心理學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如德國著名科學家赫爾姆霍茨用青蛙的運動神經測量了神經的傳導速度,這項研究為在生理學和心理學中應用反應時的測量方法奠定了基礎。那時,生理學家和物理學家在感官生理學方面的一系列重要發現,也為心理學用實驗方法研究感知覺問題奠定了基礎。
(2)現代自然科學在心理學產生中的作用
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志著現代心理學的誕生。現代自然科學在心理學產生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①19世紀中葉,生理學已成為一門獨立的實驗科學。生理學的發展,特別是神經系統生理學和感官生理學的發展,對心理學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一些生理學上的研究不僅加深了人們對大腦機能分區的認識,而且對研究心理現象和行為的生理機制開辟了廣闊的前景。
②物理學的發展,使得科學家采用實驗方法研究物理刺激的變化與心理感覺的關系。物理學家在感官生理學方面的一系列重要發現,也為心理學用實驗方法研究感知覺問題奠定了基礎。
8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派別有哪些?
答: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派別分別有:
(1)構造主義
構造主義的奠基人為馮特,著名的代表人物為鐵欽納。該學派主張心理學應該通過內省法研究人們的直接經驗即意識,人的經驗分為感覺、意象和激情狀態三種元素。感覺是知覺的元素,意象是觀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緒的元素。所有復雜的心理現象都是由這些元素構成的。
(2)機能主義
機能主義的思想源于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杜威和安吉爾。他們主張以心理活動或心理機能為心理學的研究對象,認為只有實踐的結果才是判斷觀點正確與否的標準,并開拓了眾多心理學領域,將動物行為、宗教經驗、變態行為以及其他內容納入心理學的研究范圍。詹姆斯的第一部書《心理學原理》成為心理學的經典著作。機能主義主張心理學要研究個體適應環境時的心理或者意識功能。不把意識看成個別心理元素的集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過程。意識的作用就是使有機體適應環境。
(3)行為主義
1913年,美國心理學家華生發表了《在行為主義者看來的心理學》,宣告了行為主義的誕生。行為主義有兩個重要的特點:①反對研究意識,主張心理學研究行為;②反對內省,主張用實驗方法。在華生看來,意識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因而無法對它進行客觀的研究。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不應該是意識,而應該是可以觀察的事件,即行為。行為主義的主要特征:①強調心理學研究的對象是能夠客觀觀察和測量的外顯行為,而不是意識經驗;②認為行為不是由遺傳決定的,而是在環境因素影響下學習的結果,為此可以制約學習過程,使個體的目標行為產生、發展和變化。
(4)格式塔心理學
格式塔心理學由德國心理學家韋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創立。格式塔心理學認為,一切心理現象的基本特征是其在意識經驗中具有結構性、整體性,即格式塔性,因此思維、知覺、學習等都應該作為整體來研究,而不能肢解。整體不能還原為各個部分、各種元素;整體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約和決定部分的性質和意義;部分相加不等于整體,整體大于部分之和。
(5)精神分析學派
精神分析由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弗洛伊德在1896年首創。它的理論主要來源于治療精神病的臨床經驗。精神分析學派主張人類的一切個體的和社會的行為,都根源于心靈深處的某種欲望或動機,特別是性欲的沖動。重視異常行為的分析,并且強調心理學應該研究無意識現象。精神分析理論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用潛意識、生的本能、死的本能和力比多等觀念來解釋人的行為動力;用口腔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生殖期以及戀父情結、戀母情結等來解釋人格發展的不同階段及其特征;用本我、自我、超我來解釋人格結構,并以焦慮和心理防御機制解釋三個“我”之間的矛盾沖突。
9簡要說明當代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取向。
答:大約從20世紀30年代以后,心理學各派間出現了互相吸收、互相補充的新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心理學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新的心理學思潮相繼產生,形成了不同的研究取向,主要有:
(1)生理心理學的研究取向
用生理心理學的觀點和方法研究心理現象和行為,是當代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的研究取向。采用這種取向的心理學家,關心心理與行為的生物學基礎,把生理學看成描述和解釋心理功能的基本手段。
研究的主要問題有:①腦與心理的關系;②心理免疫學;③遺傳在行為中的作用。生理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臨床方法、局部切除法、電刺激法、生物化學方法和腦成像方法等。
(2)行為主義的研究取向
20世紀初,以華生、斯金納為代表人物的行為主義誕生。50年代以后,行為主義作為一個學派已接近銷聲匿跡了。但是,作為一種研究取向,它仍活躍在心理學的某些應用研究領域中,比如,程序學習、行為治療、生物反饋。
行為主義要探索的問題主要有:在什么條件下某種行為能發生,不同刺激對行為可能有什么作用,行為的結果又怎樣影響隨后的行為等。
(3)精神分析的研究取向
早期的精神分析理論像行為主義的理論一樣,遭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批評。但是,精神分析的研究取向仍存在于心理學的某些研究領域中。
20世紀30年代以后,一批后弗洛伊德主義者,如安娜·弗洛伊德、艾里克森等,將精神分析的理論應用于動機和人格的研究。與弗洛伊德不同的是:他們更關心兒童和青少年人格的正常發展;強調意識和自我的重要性;把青年期看成力比多活動的高潮時期。
(4)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取向
認知心理學出現在20世紀初,在50年代以后得到迅速發展。
早期的認知心理學以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Jean Piaget,1896~1980)為代表,他重視智力發展問題。在信息論、控制論和系統論的影響下,50年代末60年代初,心理學界涌現出一股研究認知過程的潮流。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奈塞爾(Neissei)發表了《認知心理學》一書,標志了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誕生。
現代認知心理學除了應用心理學的一般研究方法外,還發展了自己特有的一些研究方法,如言語報告法、反應時記錄法、計算機模擬方法等。
(5)人本主義心理學和積極心理學的研究取向
人本主義心理學著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但它和精神分析學派的傳統觀念有著明顯的區別。人本主義者認為,人的本質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適當的環境,他們就會力爭達到某些積極的社會目標。人本主義心理學反對行為主義只相信可以觀察到的刺激與反應,而認為正是人們的思想、欲望和情感這些內部過程和內部體驗,才使他們成為各不相同的個人。
近年來,在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礎上,一些心理學家進一步提出了積極心理學的主張。在他們看來,心理學應該關注個體和團體的積極因素,如積極人格、積極情感和積極的社會組織系統等。心理學的目標應該是促進個體的發展,社會的繁榮和幸福并預防問題的產生。在研究方法上,它不僅接受了人本主義的現象學方法,也接受了實驗心理學的實證研究方法。
(6)進化心理學研究取向
進化心理學產生于20世紀80年代末,它運用進化論思想對人類心理的起源和本質進行研究,強調自然選擇對人類普遍行為傾向的塑造作用。進化心理學認為,人類的心理機制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如果某一種行為傾向有助于個體的生存,那么這種行為傾向就會被自然所選擇,并且通過基因遺傳保留下來。
10上網查詢近十年來中國心理學家的重要貢獻有哪些?
答:略。
- 邵志擇《新聞學概論》(第2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2015年國際貨運代理《國際陸路貨運代理與多式聯運理論與實務》章節練習題詳解
- 喬忠《管理學》(第3版)課后習題與考研真題詳解
- 最新英語專業考研MTI(翻譯碩士)高分一本全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811民法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曹明海《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2020年英語專業考研基礎英語翻譯高分特訓100篇
- 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云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633行政管理歷年考研真題(含復試)匯編
- 劉守華《民間文學教程》(第2版)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804經濟學歷年考研真題與模擬試題詳解
- 2020年微觀經濟學考研全真模擬試卷及詳解
- 首都師范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6小時高清視頻】
- 魏華林《保險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中央美術學院《外國美術簡史》(新修訂本)筆記和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