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教育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題庫【歷年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15字
- 2021-06-11 17:55:24
第二部分 《大綱及指南》課后習題
教育學原理
第1章 教育學的歷史與未來
1教育學獨立的條件和標志是什么?獨立時期的標志性教育著作有哪些?
答:教育學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教育經驗的豐富而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一門學科。在教育尚處于萌芽和經驗階段時,作為總結教育經驗、具有一定理論體系的教育學是不可能出現的,教育學還沒有成為獨立學科。隨著資本主義生產的發展和科學的進步,資產階級為了培養他們所需要的人才,在教育上提出了他們的主張,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并且形成了一些教育著作,促使教育學逐漸形成了獨立的學科體系。
(1)教育學獨立的條件
①前教育學時期教育知識的豐富積淀。在教育學獨立之前,人們已經在教育實踐過程中積累了大量零散的、不成體系的教育知識。這是教育學最終能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所必須的寶貴資料,為教育學的獨立奠定了基礎。
②17~19世紀教育實踐,特別是師范教育發展的客觀需要。17~19世紀間,隨著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產生了一些新型的學校。學校的發展,需要新的教師和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師范教育應運而生,所有這些都促成了教育學的獨立。
③近代以來科學分門別類發展的總趨勢和一般科學方法論的奠定。近代以前,哲學是一切科學的母體。近代以來,人類在各個領域都積累了豐富的資料,許多學科于是從哲學母體中分化出來,采用實證科學的方法,教育學的獨立和科學化也是不可避免的事。
④近代一些著名學者和教育家們的不懈努力。教育學的獨立凝聚了好幾代教育家的心血,正是他們的不懈探索才最終使教育認識從教育術的階段上升為教育學的階段。
(2)教育學獨立的標志
①研究對象方面,教育問題成為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
②使用的概念和范疇方面,已經形成了專門反映教育本質和規律的教育概念、范疇以及概念和范疇的體系;
③研究方法方面,有了“科學的”研究方法;
④研究結果方面,出現了一些專門的、系統的教育學著作;
⑤組織機構方面,出現了專門的教育研究機構。
這些標志的出現前后經歷了約200多年的時間,因此,教育學的獨立是一個歷史過程,而非在一個瞬間完成的。
(3)教育學獨立時期的標志性著作
①英國學者培根在《論科學的價值和發展》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提出;
②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統的教育學著作《大教學論》;
③英國哲學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話》,提出了完整的“紳士教育”理論;
④法國思想家盧梭出版了《愛彌兒》,深刻地表達了資產階級教育思想;
⑤德國哲學家康德在《康德論教育》一書中明確提出“教育的方法必須成為一種科學”和“教育實驗”的主張;
⑥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寫作了《林哈德和葛篤德》,提出“使人類教育心理學化”的主張;
⑦德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赫爾巴特被認為是“現代教育學之父”,他的《普通教育學》被公認為第一本現代教育學著作。
2結合實際,談談你對形式教育與實質教育思潮的認識。
答:從17世紀以后就出現了以傳授知識為主還是以發展智力為主的認識分歧,形成所謂的“形式教育論”和“實質教育論”之爭。
(1)形式教育的主要觀點
形式教育論起源于古希臘,縱貫整個中世紀,形成于17世紀,盛行于18~19世紀,衰落于20世紀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齊。主要觀點為:
①教育的目的在于發展學生的各種官能或能力;
②形式學科(如希臘文、拉丁文、數學、邏輯學等)或古典人文課程最有發展價值;
③教學原則、方法以學生心理官能的內在發展秩序為依據。
(2)實質教育的主要觀點
實質教育論起源于古希臘和古羅馬,在中世紀受壓制,形成于18世紀,興盛于19世紀,20世紀初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是赫爾巴特和斯賓塞。主要觀點為:
①教育的目的是向學生傳授與生活相關的廣泛知識內容;
②與人類的世俗生活密切相關的實質學科(如物理、化學、天文、地理、法律)或實科課程最有價值;
③教學原則與方法應適應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應是愉快的和有效的。
(3)對兩種教育觀點的認識
①兩種教育觀點的片面性
這兩種理論都將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對立起來,都具有各自的片面性。形式教育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在于訓練學生的思維形式,知識的傳授是次要的。把思維的內容和形式割裂開來,錯誤地認為形式可以離開內容而得到發展,片面強調智力訓練而輕視掌握學科知識,使學生得不到應有的教育和系統科學知識的掌握。
實質教育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在于傳授給學生對于生活有用的知識,其片面性在于對發展智力的任務認識不足,看不到知識與智力的區別,錯誤地認為掌握了知識,智力會自然得到發展,對智力發展采取放任自流的態度。
②現代教學中的錯誤傾向
在現代教學中,也常有類似的情況出現。有的強調“雙基”教學,認為雙基教學抓好了,學生的智力就自然地發展了,不太重視學生智力的培養和提高;有的強調開發學生的智力,把發展智力放在首要地位,重視學生的思維訓練和創造性作業,但卻不太重視雙基教學。兩者都有各自的片面性,都不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③正確處理傳授知識和發展智力的關系
a.智力對知識的促進作用
智力的發展依賴于知識的掌握,學生智力的發展依賴于他們知識的掌握。因為系統的知識是智力發展的必要條件,人們的智力發展離不開知識和經驗。
學生學習的科學文化知識,既是人類知識長期積累和整理的結果,又是人類智力和智慧的結晶,它本身蘊藏著豐富的人類認識方法。對學生來說,掌握知識的過程也是智力運用的過程。只有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學會獲取這些知識的認識方法,并把這些知識和認識方法自覺地、創造性地運用到以后的學習和實際中去,才能逐步發展自己的智力,形成自己的創造才能。同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又依賴于他們的智力發展,因為人們的智力同樣是人們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只有那些智力發展好的學生,接受能力才強,學習效率才高,而智力發展較差的學生在學習中則有較多的困難。
b.知識對智力的促進作用
引導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才能有效地發展他們的智力,通過傳授知識來發展學生的智力是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但是,知識不等于智力,一個學生知識的多少并不一定能標志其智力發展的高低。如果只是進行“填鴨式”教學,學生只知道機械記憶和照搬知識,即使他們頭腦里被填滿了一大堆知識,也不可能增進思考力,而且往往會使他們變得更加呆頭呆腦。
在教學中,不僅要教給學生系統的、有適當難度的知識,而且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知識和鞏固、記憶知識,掌握學科的結構。特別是要啟發學生了解掌握知識的過程,弄清楚獲得知識的方法,學會獨立思考、邏輯指導與論證,能夠自如地、甚至創造性地運用知識來解決理論和實際問題,才能使學生的智力獲得高水平的發展,具有創造性才能。
3試分析自然主義教育思潮的積極意義和理論缺陷。
答:自然主義教育思潮是近代西方資產階級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思潮。自然主義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形成于文藝復興時期,興盛于18世紀,延續至19世紀,對20世紀的人類教育思想也有影響,主要代表人物是拉特克、夸美紐斯、盧梭、裴斯泰洛齊等。
(1)自然主義教育思潮的基本觀點
①反對中世紀宗教教育或封建教育對兒童個性的壓抑,主張教育要遵循兒童的自然本性;
②認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適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社會關系需要的身心和諧發展的人;
③強調學校應使兒童愉快地生活和學習;
④主張應根據兒童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特征進行教育;
⑤在教育原則和方法上,推崇“模仿自然”,反對體罰,初步建立了現代教育原則和方法體系等。
(2)自然主義教育思潮的積極意義和理論缺陷
①積極意義
自然主義教育思想提出了現代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促進了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科學化,突出了兒童在教育生活中的價值,提倡順應自然,對教育方法有很大貢獻。
②理論缺陷
自然主義教育思想把抽象人性作為兒童的自然本性,忽視社會文化因素在兒童發展中的重要價值以及教育對社會發展的巨大作用,具有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將教育返回自然,因而存在弊端,即忽視社會價值,忽視人類所累積的遺產。
4實用主義教育學觀點述評。
答:實用主義教育學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興起的一種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是美國的杜威、克伯屈等人,代表性著作有杜威的《我的教育信條》《民主主義與教育》,克伯屈的《設計教學法》等。
(1)實用主義教育學的基本觀點
①教育即生活,教育的過程和生活的過程是合一的,教育不是為將來的某種生活做準備;
②教育即學生個體經驗持續不斷的增長,除此之外教育不應該有其他的目的;
③學校是一個雛形的社會,學生要在其中學習現實社會中所需要的東西;
④課程組織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而不是以科學知識體系為中心;
⑤師生關系中以兒童為中心,而不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只是學生成長的幫助者,而非領導者;
⑥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自己的獨立發現、表現和體驗,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
(2)對實用主義教育學的評價
①實用主義教育學以美國實用主義文化為基礎,是美國資本主義精神的教育學表達,對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教育理念進行了深刻的批判,推動了教育學的發展;
②不足之處在于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系統知識的學習,忽視了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校的特質。其影響在20世紀50年代以后逐漸減弱,但在強調知識創新及學生探究、創造素質培養的20世紀末,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又出現了復興的跡象。
5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
答: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它特定的認識對象和特定的研究領域,教育學就是研究教育這種社會現象的各種矛盾及其規律的學科。它既受到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影響,又受到已有的教育思想和實踐的制約。它是根據一定社會(或國家)確定的教育方針和教育實踐的需要,由教育理論工作者從自己的認識水平出發,通過對教育思想的理性概括和教育實踐經驗的感性認知,按照一定的邏輯體系闡述的指導教育實踐(包括教育決策)的理論。教育學研究對象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1)廣義教育學的研究對象
廣義的教育學就是研究教育現象中的各種矛盾及其規律,研究教育現象中的各種矛盾就是研究教育問題,研究解決教育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進而揭示教育規律。教育問題可分為教育系統內部各因素之間相互作用時所產生的內部問題以及教育與外部各系統之間相互作用時所產生的外部問題。如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的關系問題、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問題、教育與社會文化的問題、教育的民族化與國際化問題等。還可以根據問題的大小將教育問題分為宏觀的教育問題、中觀的教育問題與微觀的教育問題。教育規律既可以分為內部規律與外部規律,也可以分為宏觀的教育規律、中觀的教育規律與微觀的教育規律。
(2)狹義教育學的研究對象
狹義的教育學主要是指師范院校學生學習的普通教育學,即結合中小學教育的實際來研究和闡述教育的一般原理和基礎教育的基本理論。它的研究對象涉及到教育的本質、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途徑、教育內容、教育原則和方法以及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等,并涉及到教育史上和當今世界上的重大教育事件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等。
總之,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應是以“教育事實”為基礎,在教育價值觀引導下形成的“教育問題”,其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教育活動的規律性聯系,以服務于教育實踐。
621世紀教育學發展的主要趨勢是什么?
答:教育學作為一門以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探索教育規律的學科,必然隨著社會和教育的發展不斷地出現一些新的發展趨勢。21世紀教育學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幾個方面,主要表現在:
(1)教育學研究的問題領域急劇擴大
20世紀末教育學研究的問題領域已經從微觀的教育教學過程擴展到宏觀的教育規劃,從教育的內部關系擴展到教育的外部關系,從基礎教育擴展到高等教育,從正規教育擴展到非正規教育,從學校教育擴展到社會教育,從正常兒童的教育擴展到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兒童的教育,從兒童青少年的教育擴展到成人教育、老年教育等。一個巨大的教育問題領域已經形成,為教育學者發揮聰明才智提供了舞臺,21世紀的教育學將沿著這一趨勢繼續發展。
(2)教育學研究基礎和研究模式的多樣化
當代教育學的基礎包括了廣闊的學科領域,如生理學、腦科學、社會學、經濟學、科學哲學、技術學、管理學等。不同的人可以從不同的理論基礎出發進行研究,并形成獨到的見解。與之相關的就是教育學研究模式的多樣化,有的從科學主義的角度進行研究,強調對教育活動中數量關系的描述;有的從人文主義的角度進行研究,強調對教育活動中非數量關系的質的東西進行分析;還有的介于兩者之間、或偏向一方、或兩者結合。就教育學研究的層次而言,也出現了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行動研究、咨詢研究、開發研究等多種層次類型,彼此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滲透、相互推動,構成教育學研究的完整體系。
(3)教育學發生了細密的分工,形成了教育學科體系
就像其他任何學科一樣,20世紀后半葉的教育學在發生高度分化的同時又出現了高度綜合的現象。所謂的高度綜合不是指再綜合出一個無所不包的大教育學來,而是指教育學的子學科與子學科之間,子學科與邊緣學科之間以及子學科、邊緣學科與其他非教育學科之間出現了多種形式、多種層次和多種類型的綜合,出現了許多新的教育知識增長點。由于這種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的學科綜合,打破了傳統學科界限,擴展了研究視野,深化了問題研究。
(4)教育學研究與教育實踐改革的關系日益密切
當代教育學研究不再是一種形而上學的研究。研究者們所關心的是教育實踐中到底存在哪些問題,問題產生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等。與此同時,當代教育實踐的發展也日益呼喚著教育理論的指導,為教育學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社會動力。在這種情況下,傳統教育理論工作者與教育實踐工作者之間的隔膜、陌生乃至對立狀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轉,在一些教育理論工作者與教育實踐工作者之間出現了多種形式的接觸、交流和對話,教育學研究與教育實踐改革的關系也日益密切。
(5)教育學加強了對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學的元理論
當代教育學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出現了自覺的教育學反思。教育學反思作為一種研究活動,不同于對教育實踐的研究,它是對教育研究的研究,也就是對教育的元研究。其目的不是要形成教育理論,而是要檢討教育研究活動本身的目的、性質、價值、知識結構等,形成教育學觀。教育元理論的出現,會極大地提高教育學者的理論自覺性,會推動未來教育學的發展。
(6)教育學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廣泛
當今世界是一個開放的世界,21世紀,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封閉求發展,教育學也是如此。隨著各國在政治、經濟各個領域交流與合作的加深,教育學術和實踐上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也呈現出日益廣泛的趨勢。各國在教育學術上的交流與合作有利于取長補短,將極大的促進各自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發展。
- 2020年文物與博物館學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邵津《國際法》(第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中國傳媒大學817綜合考試[藝術學]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張康之《公共管理學》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5版)章節習題精編詳解
- 陳力丹《新聞理論教程》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李心天《醫學心理學》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首都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823英語專業知識(英語語言學、英美文學、英美概況等)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朱眉華《社會工作實務手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上海交通大學數學科學學院432統計學[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含復試)匯編
- 姜明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5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朱玉賢《現代分子生物學》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第4版)
- 潘金生《材料科學基礎》(修訂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徐雙敏《行政管理學》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2019年GRE數學高分特訓500題【命題分析+答題攻略+強化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