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教育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題庫【歷年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圣才電子書
- 7402字
- 2021-06-11 17:55:23
2017年同等學力申碩《教育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真題(精選)及詳解
考生須知:
1.本試卷滿分100分。
2.請考生務必將本人考號后兩位數字填在本頁右上角方框內。
3.第一題的答案一律用2B鉛筆填涂在指定的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或答題卡上的答案一律無效。
4.在答題卡上正確的填涂方法為在答案所代表的字母上劃線,如。
5.第二至第四題一律用藍色或黑色墨水筆在答題紙指定的位置上按照要求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的答案一律無效。
6.監考員收卷時,考生須配合監考員驗收,并請監考員在準考證上簽字(作為考生交卷的憑據),否則,若發生答卷遺失,責任由考生自負。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說明:題目缺失。
二、名詞解釋(每小題3分,共12分)
1學校文化
答:在教育學中,學校文化往往被稱為“隱蔽課程”。學校文化作為學校有意倡導的教育氛圍或教育氣氛,往往是在經過有意識的設計、精心策劃甚至包裝的過程中形成的,它對學校成員(尤其是學生)具有強烈的教育影響,學校文化本身也就成了學生一種十分重要的“生活環境”。廣義的學校文化是一種亞文化,是學校中形成的特殊文化,體現的是社會背景下以學校為地理環境圈,由全體師生在學校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積淀和創造出來學校文化的,并為其成員所認同和遵循的價值觀、精神、行為準則及其規章制度、行為方式、物質設施等的一種整合和結晶。狹義定義的學校文化是指學校校園環境中存在的一切文化現象,如“校風”“文化藝術活動廳”“教風”“學風”等。
2《毛雷爾撥地法》
答:《毛雷爾撥地法》是1862年美國國會批準的一項法案。該法案規定:聯邦政府按各州在國會的議員人數,以每位議員撥三萬英畝土地的標準,向各州撥贈土地,各州應將贈地的收入用于開辦或資助農業機械工藝學院,故這類大學又稱“贈地學院”。《毛雷爾撥地法》頒布后,美國大多數州創辦了農業工學院或在原有的大學內附設農工學院。農工學院的出現,改變了美國高等教育的結構,也改變了美國高等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對美國近代工農業的發展影響很大。
3社會助長作用
答:社會助長作用是由奧爾波特提出的一個理論,是指個人的活動由于他人同時參加或者在場旁觀,從而活動效率得到提高,也稱社會促進。社會助長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同他人共同活動時,活動效率的提高,這叫共同活動效應,另一種是當他人在場旁觀時活動效率的提高,這叫觀眾效應。奧爾波特認為產生社會助長作用的原因有這樣幾方面:①多數人在一起活動增強了個人被他人評價的意識,從而提高了個人的興奮水平;②與他人一起活動,增加了相互模仿的機會和競爭的動機;③減少了單調的感覺和由于孤獨造成的心理疲勞。
4質的研究
答:質的研究與傳統的定量研究相對應,是指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的情景下采用多種收集資料的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及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的一種活動。質的研究的特點有:①自然主義探究的傳統;②對意義的“解釋性”理解;③研究是一個演化的過程;④自下而上的分析資料;⑤重視研究關系。
三、簡答題(每小題7分,共28分)
1簡述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答:教育是一種獨立的社會活動,它除了與政治、經濟、文化、人口等各種社會現象的密切聯系外,還有它自身的特點,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所謂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規律,對政治經濟制度和生產力具有能動作用。
具體體現在:
(1)教育是一種轉化活動的過程。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它要解決的問題是把人類積累的生產斗爭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轉化為受教育者個體的精神財富,形成受教育者的個性,這是教育所獨有的特點。教育過程是一種轉化活動的過程。
(2)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具體表現在:①教育內容的繼承;②教育方式的繼承;③教育理論與教育經驗的繼承。
(3)教育與社會生產力、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不平衡。這有兩種情況:①由于人們的思想意識往往落后于存在,教育的思想和內容也往往落后于政治經濟制度和生產力的發展,當舊的政治經濟制度消亡之后,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思想和內容,并不立即隨之而消亡,還會殘存一個時期,如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里,還殘存有剝削階級的教育思想。②由于認識了社會發展的規律,根據社會發展的趨勢,預見到教育發展的方向,在舊的政治經濟制度下,也可能出現新的教育思想,如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產生了馬克思主義的教育思想。認識了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和生產力發展的不平衡性,我們便可以自覺地根據社會發展的趨勢,去改革教育中那些不適宜的東西,促進政治經濟的發展。
2簡述斯賓塞的科學教育理論思想及其意義。
答:斯賓塞是英國著名的哲學家、社會學家和教育思想家。
(1)斯賓塞的科學教育理論思想:
斯賓塞是以倡導科學教育而著稱的,他為爭取科學被承認為教育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而努力斗爭,力主在教學內容、方法等方面均須與自然科學的發展相協調。
①斯賓塞認為,個人生活中有直接保全自己、間接保全自己、撫養子女、社會關系、閑暇娛樂等五個方面的活動;教育的任務就在于教導人們怎樣生活,只有教給科學知識,才能使人為圓滿完成各種生活活動做準備。
②斯賓塞還從知識的比較價值、訓練價值、教育價值等各方面論證了科學知識對訓練智力的作用更大,更有教育作用,更有實用價值。因此,他認為科學在門類繁多的課程體系中應居中心地位,并將眾多的科學課程分為五類,要求學生在全面學習的基礎上有所選擇和側重。
③斯賓塞認為,科學教育在方法上應順應兒童的自然發展;注意既傳授知識,又發展學生的智力;在教學上要遵循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等原則,鼓動兒童主動學習。
(2)斯賓塞的科學教育理論思想的意義:
斯賓塞從資產階級功利主義出發來觀察和思考教育問題,尖銳地批評英國古典主義教育,論證了改革古典主義教育的必要性,論證了科學教育的重要意義,提出了以科學知識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從而極大地推動了近代科學教育的發展。他的教育思想不僅推動了19世紀后期英國教育改革的進程,而且影響了美國和日本教育的發展。可以說,斯賓塞是近代科學教育的先鋒。從這個意義上說,斯賓塞的教育思想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是進步的。但他對勞動群眾只須從事勞動,不必接受高深教育等問題的論證,充分說明了他的教育思想的資產階級實質。
3挫折的定義及其遇到挫折后的反應。
答:(1)挫折的定義
挫折是指人們在從事有目的活動過程中遇到障礙甚至失敗而產生的緊張狀態或情緒行為反應。個體一旦遭受挫折,必然會有各種各樣的表現,最常見的非理智的反應主要有:攻擊行為、退化行為、冷漠行為、固執行為、逃避行為、自我懲罰行為等。
(2)遭遇挫折后的反應如下:
①攻擊行為是非理智反應中最常見的一種。一個人遭受挫折之后,就會產生強烈的憤怒情緒,從而表現出種種攻擊行為。攻擊行為依其對象可分為直接攻擊和間接攻擊兩類。
②退化行為又稱為倒退或回歸,是指個體在遭受挫折之后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與年齡、身體不相稱的幼稚行為,似乎又回到了幼兒時期的習慣和行為方式。
③冷漠行為是指個體受到挫折后,由于壓力過大,或長期受到挫折,無法攻擊,或攻擊無效,或因攻擊招致更大的痛苦,就將憤怒的情緒壓抑下來,表現出了無動于衷、漠不關心的行為反應,甚至呆若木雞,失去了喜怒哀樂的表情。
④固執行為是個體遭到挫折后,不去分析失敗的原因,總結經驗教訓,而是采取刻板的方式盲目重復這種無效的行為。盡管這種重復無任何效果,但仍要繼續這種行為。
⑤逃避行為是指個體遭受挫折后,不敢面對挫折、正視現實,放棄了原來追求的目標,逃避遭受挫折的現實,到比較安全的地方去。
⑥自我懲罰行為是指個體遭受挫折后,承受力極小,就會陷入萬念俱灰,不能自拔的泥潭中。此時,如果得不到周圍人的關心和幫助,就會有厭世輕生的念頭,將自己作為發泄的對象,進行自我懲罰。自我懲罰也可以看作是一種逃避行為。
4好的研究課題應具備的特點。
答:(1)選題必須有價值
如何衡量選定課題有無意義及意義的大小,主要是看兩個基本方面:一是強調的課題要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選題范圍要廣,要從當前教育發展的實際出發,針對性要強,選取有代表性的,被普遍關注、爭論較大的亟需解決的問題。二是所選擇的研究課題是根據教育科學本身發展的需要,為檢驗、修正、創新和發展教育理論,建立科學的教育理論體系的需要。教育研究的實際課題,有的強調應用價值,有的強調學術價值,有的二者兼而有之。但無論哪一種,都要選擇那些最有意義的教育問題作為研究對象。
(2)選題必須有科學性、現實性
選題的現實性,集中表現為選定的問題要有科學性,指導思想及目的明確,立論根據充實、合理。選題的科學性,首先表現在要有一定的事實依據,這就是選題的實踐基礎。選題的科學性,還表現在以教育科學基本原理為依據,這就是選題的理論基礎。為了保證選題有科學的現實性,還需要對選定的課題進行充分論證。
(3)選題必須具體明確
選定的問題一定要具體化,界限要清,范圍宜小,不能太籠統。課題是否具體適度,往往影響全局的成敗。那種大而空、籠統模糊,針對性不強的課題往往科學性差。只有對選題有清晰透徹的了解,才能為建構指導研究方向的參照系提供最重要的依據。因此不宜把課題選得太寬、太大、太復雜。
(4)選題要新穎,有獨創性
選定的問題應是前人未曾解決或尚未完全解決的問題,通過研究應有所創新,有新意和時代感。要對已有工作進行認真審視,從理論本身的完全性,從研究方法的科學性高度進行評判性分析,在此基礎上,重新確定自己研究的著眼點。只有在原有研究成果基礎上的突破和創新,才具有研究的意義。
(5)選題要有可行性
①客觀條件。除必要的資料、設備、時間、經費、技術、人力、理論準備等條件外,還有科學上的可能件。
②主觀條件。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知識、能力、基礎、經驗、專長,所掌握的有關這個課題的材料以及對此課題的興趣。
③時機問題。選題必須抓住關鍵時期,還要有膽識,既善于抓住新課題,又要注意時機。
四、論述題(任選3小題作答,每小題10分,共30分;如4小題均答,以回答的前3小題計分)
1論述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及其教育意義。
答:中小學生身心發展是有規律的,教育必須做出相應的調適。中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下:
(1)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
青少年身心發展是具有順序性的。不僅整個身心發展表現出一定的順序,身心發展的個別過程也是如此。例如,就認知過程的發展而言,青少年的發展總是由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邏輯思維。青少年身心發展所表現出來的由低級到高級、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的規律,要求教育循序漸進地促進青少年的發展,不可“揠苗助長”“凌節而施”,否則,欲速則不達。
(2)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
青少年身心發展速度是不均衡的。這種不均衡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其身心發展是不均衡的,另一方面,在同一時期,青少年身心的不同方面發展也是不均衡的。青少年身心發展的不均衡性是由生物個體的成熟規律造成的,個體在某一方面的某種成熟程度,表明了他在客觀上具備了在該方面接受教育和進行學習的可能性。關鍵期是就成熟與教育的關系而言的,抓住關鍵期,就能使教育在青少年發展過程中處于主動地位。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研究不同時期個體的成熟狀況及其特征,了解成熟期,抓住關鍵期不失時機地采取有效教育措施,積極促進青少年身心迅速健康地發展。
(3)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穩定性和可變性
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穩定性,是指在一定社會和教育條件下,同一年齡階段的青少年在身心發展階段、發展順序和每一階段變化過程及速度等方面大體上是相同的,具有穩定性。同時,由于環境、教育或其他條件的不同,同一年齡階段的青少年,其發展水平是有差異的,具有可變性。可變性是絕對的,穩定性則是相對的。身心發展方面的顯著變化要以相對穩定的身心發展狀態為條件,不可逾越。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這一特點,一方面要求教育者必須掌握青少年的年齡階段特征,并依此確定教育、教學內容與方法;另一方面,教育工作者還應重視青少年身心發展的可變性,挖掘每個個體的發展潛力,改變僵化的教學模式,及時更新教育、教學的內容、方法,促進青少年更快、更好地發展。
(4)中小學生身心發展具有個體差異性
由于遺傳、環境及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即使在同一年齡階段,不同個體之間身心發展有可能存在著個別差異。這種差異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同個體身心發展的速度可能不同;二是不同個體身心發展的質量也可能不同。青少年身心發展的這一特點,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入學生實際,了解他們各自的發展背景和水平,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特長。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5)個體身心發展的互補性
互補性反映個體身心發展各組成部分的相互關系,它首先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損甚至缺失后,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長發展得到補償。機體各部分之間存在著互補的可能,為人在自身某方面缺失的情況下依然能與環境協調,從而能繼續生存與發展創作條件;其次,互補性也存在于心理機能與生理機能之間。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緒狀態對整個機能起到調節作用,能幫助人克服各種困難,戰勝殘疾與不足,使身心依然得到發展。相反,如果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極差,缺乏自我調節能力和堅強的意志,即使身體健康,也可能失去信心。個體身心發展的互補性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對全體學生,特別是生理或心理技能發生障礙,學業成績落后的差生樹立起堅定的信心,相信他們可以通過某方面的補償性發展達到一般正常人的水平。其次,要幫助學生善于發揮優勢,長善救失,通過自己的精神力量的發展達到身心的協調。
2論述馬克思主義的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張及其意義。
答:(1)馬克思注意教育思想的基本主張包括:
①馬克思主義認為教育是受社會和社會關系制約,并為社會服務的。資本主義教育的實質,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是把人訓練成機器。
②馬克思主義認為教育與社會生產密切聯系。教育是勞動力和科學知識再生產的重要手段。
③馬克思主義說明人的發展受教育的影響,同時,人又是活動的主體,對教育產生重要的作用。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關于人的本質和個性形成的觀點,首次為正確地認識和解決人的發展與教育中的社會的和生物的因素問題、主觀和客觀的相互關系問題,奠定了理論基礎。
④馬克思主義提出了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人的全面發展”首先是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其次是人的個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發展。
⑤馬克思主義強調教育應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馬克思主義科學地論述了現代生產和現代教育的聯系:
a.機器大工業生產時代客觀上要求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以培養多方面發展的勞動者;
b.馬克思主義科學地將教育與生產勞動有機結合起來;
c.綜合技術教育也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提供了重要的“紐帶”。
(2)馬克思主義的教育思想的意義:
①馬克思主義批判和繼承了歷史上進步的教育思想遺產,科學地闡述了一系列重大的教育問題,形成了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種教育思想的獨特的教育觀。
②馬克思主義奠定了無產階級教育的理論基礎,為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社會正確地進行教育方面的斗爭和取得政權后建設社會主義教育指明了方向。
3論述并分析“訪談”的技巧和藝術。
答:(1)談話要遵循共同的標準程序,避免只憑主觀印象,或談話者和調查對象之間毫無目的、漫無邊際的交談。關鍵是準備好談話計劃,包括關鍵問題的準確措辭以及對談話對象所做回答的分類方法。教育訪談要事先做好如下準備:談話進行的方式,提問的措辭及其說明,必要時的備用方案,規定對調查對象所做回答的記錄和分類方法。
(2)訪談前盡可能收集有關被訪者的材料,對其經歷、個性、地位、職業、專長、興趣等有所了解,要分析被訪者能否提供有價值的材料,考慮如何取得被訪者的信任和合作。另外,在訪談時要掌握好發問的技術,善于洞察被訪者的心理變化,善于隨機應變,巧妙使用直接法(開門見山)、間接法、迂回法等。
(3)訪談中所提問題,要簡單明白,易于回答;提問的方式、用詞的選擇、問題的范圍要適合被訪者的知識水平和習慣;談話內容要及時記錄。
(4)訪談時掌握好發問的技術,提問的方式、用詞的選擇、問題的范圍要適合被訪者的知識水平和習慣。
(5)要及時記錄談話內容。若談話時間較長,不方便實時記錄時,可以先詢問被訪談者,能否采用錄音設備進行錄音。在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進行錄音。
(6)研究者要做好訪談過程中的心理調控,善于洞察被訪者的心理變化,隨機應變。如,為了使被訪者留下良好的印象,要善于溝通,消除誤會隔閡,形成互相信任融洽的合作關系。
(7)研究者還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以誠相待,熱情、謙虛、有禮貌。有時訪談的失敗正是在于溝通不夠。為防止被調查者出現反應效應,可先用非正式談話溝通感情。
4王雪學習動機很強,態度認真,勤奮刻苦,但學習成績一般。老師上課講過的題目,如果考試有考就做得出,如果考試有些改動,就做不出來。
問:王雪出現了什么問題,如何幫他解決?
答:根據王雪的行為表現,可結合耶基斯-多德森定律進行分析作答:
(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含義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是指,就某項學習活動而言,存在著一個最佳動機水平。在一定范圍內,學習效率隨學習動機強度的增大而提高,直至達到動機強度最佳而學習效果最佳,之后隨學習動機強度進一步增大而學習效果逐步下降。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隨著學習活動的難易程度而有所變化。從事比較容易的學習活動,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會高些,而比較困難的學習活動,動機強度的最佳水平會低些。
(2)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系
一般來講,學習動機對學習有促進作用,但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系并不總是一致的。學習動機對學習的影響,并不是直接的過程,而只能是間接地增強與促進學習的效果。動機水平與學業水平之間的關系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根據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可知,只有當學習動機處于最佳水平,學習活動才會產生最佳效果。學習動機的最佳水平往往因課題性質不同而不同。難易適中的課題,最佳水平為中等動機強度。比較容易或簡單的課題,其最佳水平為較高的動機強度。比較復雜或困難的課題,其最佳水平為較低的動機強度。
(3)案例分析
案例中的王雪學習動機很強,課題難易度較大,由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可知,這時的學習狀態并不處于最佳狀態。所以當課題難度較大時,教師可以指導王雪降低自己的動機強度。教師在布置課題時也應該注意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在輔導時多鍛煉王雪的知識遷移能力,能做到舉一反三。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264二外德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周友梅《資產評估學基礎》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第2版)
- 全國名校美學理論考研真題及詳解(含北大、北師等)
- 孫桓《機械原理》(第7版)【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31小時高清視頻】
- 章志光《社會心理學》(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斯蒂格利茨《經濟學(下冊)》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贈兩套模擬試題及詳解】(第4版)
- (2018)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英語考前輔導教程
- 孫桓《機械原理》(第7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上冊)
- 周健臨《管理學教程》(第3版)配套題庫【課后習題+章節題庫(含考研真題)+模擬試題】
- 全國名校微觀經濟學考研真題及詳解(適用于考卷中僅含微觀經濟學的名校)
- 2020年金融碩士(MF)《431金融學綜合》[專業碩士]考試過關必做習題集(含歷年真題)[視頻講解]
- 索爾所《認知心理學》(第7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湯子瀛《計算機操作系統》(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下冊)》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