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管理環境和社會責任

3.1 考點難點歸納

1組織與環境

管理者在現實中既不是萬能的,也不是無用的。管理者的決策和行為會受到組織文化(內部限制)和組織環境(外部限制)的約束。因此管理者要管理外部環境和組織文化。

(1)環境對組織的影響。組織存在于環境之中,環境是組織賴以生存的土壤。環境影響著組織內部的各種管理工作,對組織的管理工作、效益水平有重要的影響和制約作用。

(2)組織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組織要生存發展,就要主動適應和服從外部環境,但組織可以反作用于環境,通過各種方式對環境加以控制,甚至可以影響環境。

2環境的含義和組成

環境是指存在于一個組織內部和外部的影響組織績效的各種力量和條件因素的總和。它包括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兩個方面。

(1)內部環境。組織內部環境主要由組織內的資源、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構成。內部因素主要是指組織文化,即影響組織成員行動、將不同組織區分開的共享價值觀、原則、傳統和行事方式。

(2)外部環境。指組織外部影響組織績效的因素和力量。其組成見表3-1。

表3-1 外部環境的組成

3外部環境的一般分類和三個層次

(1)一般分類:一般環境與具體環境

從組織外部的角度來觀察,可將環境中對管理者行為產生影響的因素劃分為兩大類:

一般環境,又稱宏觀環境或社會大環境。指對某一特定社會中所有企業或其他組織都發生影響的環境因素,包括經濟和技術的、政治和法律的、社會和文化的、自然環境等各方面要素。一般環境影響廣泛,可能影響到處于其中的所有組織,而不一定僅影響某特定的組織。

具體環境,又稱微觀環境或任務環境。指與特定組織直接發生聯系的那些環境要素,包括競爭對手、顧客、資源供應者、政府管理部門、工會、新聞傳播媒介和其他利益代表團體(如消費者協會、婦聯)等。與一般環境相比,具體環境對特定組織的影響更明顯,也更容易被組織管理者識別、影響和控制。

(2)三個層次:宏觀環境、中觀環境和微觀環境

宏觀環境,又稱一般環境,指對某一特定社會中所有企業或其他組織都發生影響的環境因素,包括政治法律環境(Politics)、經濟環境(Economics)、社會環境(Society)和技術環境(Technology)。對宏觀環境的分析又稱為PEST分析

中觀環境,包括產業環境和區域環境。對于產業環境的分析,主要分析產業的競爭結構和產業的發展階段。產業的競爭結構可用波特的五力競爭模型來分析,產業的發展階段可用產業生命周期理論來進行分析。而區域環境是指一個主權國家內某一特定區域的企業經營環境。對區域環境可以從社會經濟條件和自然環境條件兩方面進行分析。

微觀環境,是組織的特有的具體環境。每個組織面臨著不同的微觀環境,供應商、顧客、競爭者、公眾、政府都是組織極度關心的具體環境因素。

4外部環境對管理者的影響

(1)環境不確定性

環境不確定性是指組織環境的變化程度和復雜程度。圖3-1為環境不確定性矩陣,它有兩個維度:

圖3-1 環境不確定性矩陣

變化程度,指不可預測的變化。如果組織環境的構成要素變化非常頻繁,就是動態環境。如果變化很微小,就是穩定環境。

復雜程度。環境復雜性的程度是組織環境構成要素的個數,以及組織對這些要素的了解程度。組織面對的競爭者、消費者、供應商、政府機構等越少,越面臨低復雜程度和低不確定性的環境。

圖3-1中,單元1(簡單的、穩定的環境)代表最低程度的環境不確定性,其管理者對組織成果的影響力最大;而單元4(復雜的、動態的環境)則代表最高程度的環境不確定性,其管理者的影響最小。環境不確定性對組織績效構成了很大威脅,管理者應試圖最小化不確定性。

(2)利益相關者關系

利益相關者是受到組織決策和行為影響的組織環境中的各種支持者,包括顧客、員工、工會、股東、社區、供應商、媒體、政府、貿易和行業協會、競爭者、社會和政治活動團體等。管理者需要管理利益相關者關系:

它可以帶來期望的組織結果,如對環境變化預期的改善、更多成功的創新、利益相關者更大的信任、減輕變化沖擊的更高的組織靈活性。同時,它還會影響組織績效。

組織依賴這些外部群體作為投入(資源)的來源和產出(產品和服務)的出口,管理者作決策時需要考慮他們的利益。

5社會責任

(1)兩種觀點

古典(純經濟的)觀點:管理的唯一社會責任是利潤最大化(對股東負責)。

社會經濟學觀點:管理者的社會責任超越了盈利,還包括保護和改善社會福利(需對外界社會承擔義務)。

(2)三種描述方式

社會義務(social obligation),指企業為了履行特定的經濟和法律責任而從事的社會活動。組織做了其有義務做的事,并沒有額外的行為。[古典觀點]

社會響應(social responsiveness),指企業為滿足普遍的社會需要而從事社會活動。管理者由社會規范和價值觀引導,并對行為作出實際的和以市場為導向的決策。[社會經濟學觀點]

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指企業超越法律和經濟義務去做正確的事情,以對社會有利的方式實施行動的意圖。該定義假設企業遵守法律,關心利益相關者,但是增加了必須做對社會有益之事、不做對社會不利之事的道德責任。[社會經濟學觀點]

(3)組織是否應當承擔社會責任

企業的社會責任不會損害其經濟績效。管理者有能力(且應)對社會負責。考慮到社會參與的政治和社會壓力,管理者可能需要在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時將社會問題和目標加入考量。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有兩大類:企業對社會造成影響的責任;企業對社會問題的責任。

(4)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三種方法

通過消除產生不利影響的活動來承擔社會責任,但這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存在很大的難度,有些活動對社會產生的影響是很難徹底消除的;

把這些社會影響轉化成企業的發展機會;

通過制定各種規章制度、法律法規來限制企業對社會的影響。

6合乎道德的管理的特征

(1)不僅把遵守道德規范視作組織獲取利益的一種手段,而且更把其視作組織的一項責任。

(2)不僅從組織自身角度更應從社會整體角度看問題。有時,為了社會整體的利益,甚至不惜在短期內犧牲組織自身的利益。

(3)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善于處理組織與利益相關者的關系,也善于處理管理者與一般員工及一般員工內部的關系。

(4)不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組織行為的目的是為了人。

(5)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讓組織取得卓越的成就。

(6)具有自律的特征。

(7)以組織的價值觀為行為導向。組織的價值觀是組織所推崇的并為全體(或大多數)成員所認同的價值觀。它有時可以替代法律來對組織內的某種行為作“對錯”“應該不應該”的判斷。

7管理道德及其影響因素

(1)管理道德是指管理者的行為準則與規范的總和,是在社會一般道德原則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特殊的職業道德規范體系,是通過規范管理者的行為去實現調整管理關系的目的,并在管理關系和諧、穩定的前提下進一步實現管理系統的優化、提高管理效益。

(2)影響管理道德的因素。管理道德一般受道德發展階段、個人特點、結構變量、組織文化和問題強度的影響。

推薦閱讀
  1. 顧建光《現代公共管理學》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2. 李侃《中國近代史》(第4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3. 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357英語翻譯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4. 湖南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335出版綜合素質與能力[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5. 2020年傳播學考研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經典教材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6. 曹明海《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筆記和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7. 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修訂版)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8. 嚴強《公共行政學》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9. 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357英語翻譯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10. 芮明杰《管理學:現代的觀點》(第3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11. 關信平《社會研究方法》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含10套名校考研真題及詳解】
  12. 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文學理論與外國文學史(含比較文學)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6小時高清視頻】
  13. 孫繼南《中國音樂通史簡編》(修訂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4. 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插圖修訂版)
  15.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5版)課后習題詳解
主站蜘蛛池模板: 诸城市| 沁阳市| 剑川县| 沛县| 鄂尔多斯市| 武强县| 岳阳县| 紫阳县| 吴忠市| 宜宾市| 东兴市| 团风县| 乐安县| 江城| 安国市| 鹤峰县| 景宁| 宁晋县| 资兴市| 抚顺市| 大邑县| 靖州| 济源市| 天长市| 丹江口市| 新津县| 蓬安县| 会泽县| 大荔县| 宜昌市| 麻栗坡县| 和林格尔县| 清远市| 泰安市| 安龙县| 秦皇岛市| 桂平市| 嘉定区| 大港区| 靖安县| 吉林市|